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关于小说

精品 关于小说


作者:吉春 举人,4902.0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18发表时间:2013-03-05 11:11:55


  
   1、直接表现法:
  
   通过对话、独白、行动、姿态、面部表情等直接地剖析。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写宝玉、黛玉因张道士给宝玉提亲的金玉之事又引起口角。接着是一大段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
   ……此刻,宝玉的心想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想,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烦恼,反而以这话奚落堵噎我。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了你,你竟心里没有我。心里这意思,只是口里说出来。那林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个邪说不中我的。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方见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
   这一段是运用人物的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行文中运用第
   一人称“我”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契诃夫在他的短篇小说《一个官员的死》里面描写了一个小庶务官,由于打了个喷嚏,唯恐引起坐在他面前看戏的文职将军的气恼而恐惧忧郁致死。其中有这样一段心里描写:他拿手绢擦了擦脸,而且照有礼貌的人那样,给四下里看一看:他的喷嚏究竟搅扰别人没有。可是这一看不要紧,他却慌起来了。他看见坐在他面前的正厅第一排的一个小老头正在拿手套使劲擦自己的秃顶和脖子,嘴里嘟哝着。切尔维亚科夫认出那个小老头是卜里兹查洛夫,在交通部任职的一位文职将军。
   小庶务官切尔维亚科夫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是运用作者自己的口吻描绘反映出来的。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写法,行文中以第三者的身份来描写主人公“他”的心理活动。
   由于人的思想、人的内心世界是很复杂的,往往比表现出来的东西还要复杂,因而作家必须善于打开人物心灵的窗子,善于捕捉隐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敢于真实地反映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2、间接表现法
  
   用人物的梦境和幻觉等间接地解释,也是心里描写很重要的方法。
   鲁迅先生的《阿 Q 正传》,当阿 Q 看到举人姥爷是那样害怕革命,于是也想革命了,他喝了两碗空肚酒,大声嚷着 "造反了,造反了" ……,当他醉醺醺地回到土古祠,作者这样写他的心理活动:阿 Q 飘飘然飞了一通,回到了土古祠,酒已经醉透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格外的和气,请他喝茶;阿 Q 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象元夜似的闪闪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
   “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百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古祠,叫道,‘阿 Q 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这是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教导,‘阿 Q ,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 D 赵大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可以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直走进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古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是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 D 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大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眼泡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阿 Q 没有想的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四两烛还只点了……
   这一段,是通过阿 Q 的想象所作的心里描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一个不觉悟的农民内心深处的朦胧而幼稚的革命要求和革命思想。
   又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有这样一段描写: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也会对她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然,暖和暖和手吗?她抽出一根火柴。哧!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多么温暖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蜡烛、她就把手笼上去。——是的,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女孩觉得自己好象坐在一个装着闪亮铜脚铜手的大火炉面前,火炉里的火烧得亮光光的,暖烘烘的,她觉得多么舒服啊!但是——怎么回事呢?她刚刚伸出脚去,想把脚也暖一下,火焰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只拿了一个燃过了的火柴,坐在哪儿。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象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鸭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刃,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一直象可怜的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就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一段,是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眼前出现的一种幻觉,透过这种幻觉反映出一个天真单纯的小女孩在贫寒悬殊的黑暗社会里,对温饱的渴求。
  
   3、侧面烘托
  
   借助景物描写、气氛渲染及周围人物的反应等侧面地烘托,抒写心里活动。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姿态以及某些景物、细节,无不显示着人物在某一场合,瞬间的内心状态,但这些一般都不归于心理描写的范畴。如果这种描写是把客观物象化成了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媒介,那就应视为心理描写了。
   《战争与和平》中,安德烈·保尔康斯认识了娜塔莎以后,在他面前仿佛展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思想情绪有了很大转变,这使他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不同的感受。他在路上,来回遇到的是同一棵橡树,可是在“人生的意义”方面给与他的启示,前后截然不同:第一次,安德烈觉得它是绝望的化身;第二次。它却成了幸福生活的象征。他第二次看到这棵橡树时感受是这样的:
   老橡树,完全变了样子,撑开了帐幕般的多汁暗绿的枝叶,在夕阳的光辉中轻轻摆动着,激动地站立着。没有了生节瘤的手指,没有斑痕,没有老年的不满与苦闷——什么都看不见了。从粗糙的、百年的树皮里,没有枝柯,便长出了多汁的幼嫩叶子,使人不能相信这棵老树会长出它们。
   在娜塔莎的青春活力和生活情趣的影响下,在春意盎然的大自然面前,安德烈的灵魂苏醒了,他又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这棵蓬勃发展的老橡树正是他精神复活的象征。这时他所想的是:“要我的生活不只是为了我自己,要他们的生活不是和我的生活那么毫不相干,要我的生活反映在大家身上,要他们和我一起生活”。这里是把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内心结合起来,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通过周围人物的观察、感受写出人物的内心状态,也是小说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描写常常和人物的内心、行动结合起来。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谢佛伦斯基与安娜初次相见,就是透过他的观察从面部神态写出安娜的内心世界的变化: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面那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而注意地盯在他的脸上,好象她在辨认他一样,随后又立刻转向走过的人群,象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在那短促的一瞥中,佛伦斯基已经注意到了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弄弯曲了的轻微笑容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竭力的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耀着。
   安娜的神情动作,一颦一笑,都表现了她热烈地憧憬自由生活,爱情幸福;同时也流露出她受社会生活的束缚,不得不压抑内心情感,克制情欲而产生的深深痛苦,和她试图挣脱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锁的意向。这已经超出了一般肖像描写,而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内容了。
  
   (四)行动和对话描写
  
   行动和对话是描写人物的最基本的手段,两者经常相伴而行,难以截然分开。
   人物的语言是描写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语言脱离了行动,很难写出生动的人物。高尔基说过:“为了使艺术作品有教育、说服的力量,必须尽可能地使主人公多行动、少说话”。这虽是指戏剧而言,但也说明了行动的重要性。文学描写,应该把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紧密结合起来,把人物引入行动中去,才能把性格鲜明、生动地刻画出来。所以行动和对话描写是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要在矛盾冲突、故事情节的展开中,描写人物行动和对话,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
  
   1、行动描写
  
   人物性格主要是依靠人物本身的行动来体现的。恩格斯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做什么”和“怎样做”就是行动描写的含义。“怎样做”(具体行动的描写)又是人物性格描绘的关键。
   我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的传统就是很少直接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而是由表及里,着重刻画具体的行动,展示人物性格。这些外在活动象镜子一样反映出人物的内心状态,给人一种立体感,而不是一个平面上的介绍。我们常说的民族传统中的白描手法,就是要以特征性的行动和对话写出人物的性格。
   例如《水浒》中“石秀跳楼”一场,写得有声有色。先是“楼上石秀只就一声和里,掣出腰刀在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接着便是一连串的动作:“石秀楼上跳将下来,手举腰刀,杀人是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
   石秀本是来探听卢俊义消息的,却正遇上法场问斩。事起仓卒,他见义勇为,不顾一切地跳下楼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救下卢俊义。
   这里全用白描手法,把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内心活动结合起来,从跳楼劫法场的几个敏捷有利的动作中,表现了石秀机智果断,勇往直前的“拼命三郎”的性格本色。行动描写能表现人物内心,推动情节发展。例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蜚蜚小姐》,写法国妓女石儿不甘心忍受普鲁士军官的污辱,激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进行了大胆的反抗:他还没有说完,她叭地就掴了她一个耳光;但是正当他重新举起手预备在打得时候,她在狂怒中间从桌上抓这一柄削水果的银质小刀,并且在迅速得教人简直来不及看见的刹那间,把小 刀直挺挺地戳到了他的脖子里,那恰巧在喉头下面锁骨中间的空儿里。
   他说着的那句话被小刀截断在喉管里了,他楞起一双怕人的眼睛张开嘴巴没动弹。
   全体都狂吼着并且慌乱地站起来,但是乐石儿把自己的椅子向委妥中尉的双脚中间扔过去,中尉就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她在旁人没有来得及抓着她以前就推开了窗子,并且跳到黑暗里,在那阵始终不停的雨滴下逃走了。
   这段人物行动的描写,绘影绘形,而且绘深。乐石儿的勇敢、敏捷和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环境描写,都融合到了一起。
  
   2、对话描写
  
   对话在文学描写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发展情节、表现环境、显示人物的关系。而且更主要的是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对话要“语求肖似”,就是合乎人物的身份、经历和个性。
   马卡连柯在《和初学写作者谈话》中说:“对话——这是小说里最难的部分之一。需要熟悉生活中的对话。要凭空想出有趣的对话是不可能的。我们年轻的作家们写得最差的正是对话。对话应该是非常活泼生动,它不但应该表现人的心情变化,同时也应该表现人的性格”,为此必须注意研究作品中人物的对话。
   对话的基本要求:
  
   ( 1 )人物的对话必须是性格化的。
  
   “言为心声”。每一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性格特征,他的语言也有其性格的色彩。这从说话的内容看,对话应该准确地传达出人物的不同思想感情。从语言的表达方式来看,人物的不同阶级地位、社会经历、职业身份、文化程度和年龄特征等,都会带有语言上的个性色彩。就是说在他们的语言中,会有自己爱用的词汇和习惯,自己的腔调和表达方式。这就使语言千差万别,各具特征。优秀的小说是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声口。
   《红楼梦》描写大观园里一群不同性格和思想境界的女孩子,他们的语言就各有自己的特征。例如第四十九回写大观园中的一群少女围炉烤吃鹿肉,有这样一段话: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婷遭劫,生生被云 Y 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婷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的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宝钗笑道:“你回来若做的不好了,把那肉掏出来,就这把雪压得鲁维兹塞上些,以完此劫!”
   这一段戏虐之谈中,黛玉是雅瞻中透着冷携,湘云则潇洒豪爽自如,宝钗的语言显得诙谐沉着,各有自己的性格特色。
   我们要求对话要“人有其声口”。如果作者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就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这是语言达到性格化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鲁迅是达到了这种境界的。鲁迅说过:“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个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人说话的人物”。(《看书锁记》)鲁迅正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小说对话中,我们从人物的音容笑貌中认识了人物的性格。

共 30076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
转到
【编者按】首先吉春先生给小说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具有完整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运用典型化的方法,通过各种典型人物的塑造和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生活。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样式。一、典型的人物形象。二、描写人物的方法。又从这两方面作了细致的描写。让一个初学写小说的人,有了理论性的知识。这篇散文,具有学习和研究的价值。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欢迎您继续投稿旋转木马,期待您更多的佳作。【编辑:诗人夏红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05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杨忆军        2013-03-05 11:42:01
  洋洋洒洒的一篇文章,我慢慢看。先留个点评。祝春安。
一个人静静地走进写作的氛围,这样的孤独不会寂寞。
2 楼        文友:风飞沙        2013-03-05 18:33:51
  很有价值的一篇文章,看得出作者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感谢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欣赏、学习!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