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苑★散文】广西田林县壮族风情录

精品 【文苑★散文】广西田林县壮族风情录


作者:鹏程 秀才,1042.1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415发表时间:2013-03-11 21:52:06
摘要:田林县壮族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风俗习俗,还有那美丽的民间传说,都让到过田林的客人,流连忘返,深深陶醉......

【文苑★散文】广西田林县壮族风情录
   九、壮族别样的丧葬习俗
   老人去世,子女把遗体放到厅堂地席上,用柚叶汤洗身,男的要剃光头,女的要梳好头发,换上新衣服,有口眼不闭合的,用手轻轻揉合眼皮、嘴巴让其合上,盖上布。然后卸下门扇,悬挂布幔做隔帏,在门前挂白幡。家人自此吃斋,直至出殡为止。邻里亲戚听闻哭声,便纷纷到来协助料理丧事。有的送几斤米,有的送米又送钱,近亲则送活鸡、糯米、白布和挽幛,各方亲人到齐,瞻望最后一面即人棺。死者衣服除棉衣外,都塞入棺里,死者嘴巴和掌心各塞进一枚硬币,在身边放几块小石头,低声念:“你的儿子都在你的身边。”死者是女的则剪取一绺头发,将平日用的梳子从中折断,一节放在棺内,一节给后人留念。入殓时晚辈妇女每人送一块红布,盖在尸上。盖棺后,举行祭奠仪式,先摆好供品,亲属穿孝服按男左女右跪在棺前,上香敬酒,读祭文(多为韵文),烧祭文,叩首。接着,道公念经打醮。普通人家念一夜经,为死者开路升天。富裕人家,停棺三五天念经超度,除了念经之外,还要做过火海、下油锅、上刀山等“功德”。由道公带领一家人踩过烧红的炭池,叫过火海;由道公代替孝子爬上架刀的刀梯,叫上刀山;道公和孝子用手在滚沸的油锅中搅几下,叫“下油锅”。停棺时,家属日夜守灵,女婿、至亲用三牲祭奠,孝子伏地回拜致谢,并发给孝服、孝带。此时青年男女向致奠者投掷果子取乐。出殡时,亲戚跪列道旁路奠告别,道士开道,沿路撒白纸作路钱,经过岔道、桥梁鸣放鞭炮。走到半路,死者配偶即由亲友扶回家中,以免过于伤心。到了坟地,先把一只公鸡放进墓穴,继放鞭炮投入,叫“暖井”,棺木徐徐放下后,先由孝子铲上一撮土,众人相继盖土堆成坟墓。归来,众人在门口的一盆柚叶暖水里洗手,洗毕跨过火盆进家,抢取大簸箕里的糯米饭,以抢得糯饭为“吉祥”,得吃的“健康长寿”,拿回喂鸡鸭能使禽畜“兴旺”,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供祭死人的糯米饭上。接着,主家设宴酬谢乡亲戚友,菜肴的多少,以主家经济力量来决定,但大多是不惜负债力争酒足菜丰以求体面。葬后三天要拜新坟,亲戚为主家送活鸡、糯米,祭后便宴,并留四分之一鸡肉及糯饭包做还礼,满一年或三年脱孝,死者灵位拆除,把其名字排在列祖列宗之旁,祀祭不停。葬后三五年,要举行二次葬(住百乐街的只作一次葬)。雇请内行人挖坟检取尸骨,抹净烘干,按坐姿将骨放进“金坛”(瓦坛),叫“检金”。青年妇女产中死亡的叫“太塘”(汉义:死于血潭),丈夫要在坟边种一株芭蕉,天天去淋水,直到返青为止。据说这样做,死者才能从血潭中爬出来另外投生。解放后,道场、念经从简,少铺张浪费,二次葬照旧,迷信风水,人生荣枯仍听信“风水先生”摆弄。
   十、壮族别样的祭祀习俗
   县内壮族认为人有灵魂,天地万物都有神灵。只要虔诚祈祷,就会得到保佑和赐福;人若遭受灾害,系冒犯神灵所致。因此,解放前社坛、庙宇林立,解放后虽几次作为迷信禁止,但仍禁之不绝。
   ①祭祖宗壮民族每户都设有神龛。供奉祖先及土地神等诸神牌位;每天或每月初一、十五、节日烧香祭祀。此外,每年春节和七月节都进行隆重的祭祖活动,春节摆香案至十五日才撤去供物,七月节家神、野鬼、孤魂一起奠祭,焚烧冥衣冥钱接济鬼神。秋收后,把新米、新糍粑供祭祖先。
   ②祭社神各村寨都有社坛,春、秋两季的社日祭祀。此外,村屯有了灾害,人畜死亡异常,或旱灾、虫灾发生,即请巫备牲供祭祈祷,以求平安。当日,全村不做工不动土。祭后,每户派一男子参加会餐。这种祭祀活动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前,以后再无活动。
   ③祭田农历六月六前后,种水稻的,要到田边祭田。各户用篮子装熟鸡一只、米饭一碗、香、纸钱,到自己的田头供祭,祈求禾苗茁壮,不受虫害鸟害。以种玉米为主的汉族则杀大公鸡,到一块一块玉米地去供祭,祈求作物不受风、虫、兽害。80年代,一些地方的群众仍然做此活动。
   ④祭神庙古时,县境有城隍庙,孔庙,观音庙,武庙,北府庙,北帝庙,药王庙,文昌庙,官厅庙。这些庙都集中在州、县所在地(旧州、定安),年年上香拜祭。解放后,已全部打倒。而将军庙,则遍布壮族村屯,祭祀方式独特。相传宋仁宗时期,岑仲淑大将军随狄青
   南征,战事结束后,狄青回京城,岑大将军却驻守边地,保卫地方安宁。群众感激他,立庙纪念,烧香供为神,年年供祭。祭祀活动壮话叫”严隆竹”(汉意是:迎铜鼓进寨),每年腊月二十九,将铜鼓送至将军庙,用四把关刀、四把马刀护送。至庙,刀插门口,铜鼓置于岑
   大将军塑像左侧,日夜焚香祭祀。正月初二,迎铜鼓进寨,捧起插有岑大将军牌位的香炉,抬起铜鼓,一路敲一路走。大烛在前,花烛随后,三弦、笛子在两边,一路香火不断,群众立在道旁相迎。队伍每到一家门口,主人便把一支银纸花插在香炉里。每到规定的地方,队
   伍停下,由寨老领唱《太平歌》(沙纸手抄本,厚一寸左右,“文化大革命”抄家时已失),寨老唱一句,男女老少跟唱一句,唱完一首又往前走。巡游完毕,将牌位送回庙堂。这种祭礼形式,80年代还有一些地方举行,但已简化,仅是上香拜祭。
   ⑤祭契物小孩生下来后,八字不够好,或多灾多病,要认契爷。有的契爷是人,年节要送礼物。有的契爷是大树、大石,初一十五要焚香叩拜认契,祈求“长生保命,富贵荣华”。现在,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认契的活动已大大减少。
   十一、壮族别样的禁忌习俗
   ①生产禁忌
   小孩子不能坐在门坎上玩,否则稻禾生不出谷穗;正月初一到初三不得砍柴、吹火,如犯,会发生火灾。汉族:正月初一不得开粽粑吃,如犯,田坎会崩塌;正月二十不得出门打柴、下地,如犯,会有大风刮倒玉米。
   ②生活禁忌壮族:狗肉、刀、斧、枪支不得放在神台上,如犯,祖宗会责怪;生小孩七天内,不准外人串门,否则小孩会中风而死;60岁以上的老人忌参加喜事、白事,否则会生病;不得在家中吹口哨,否则家庭不安宁;小孩子不准抽烟,否则会把肺烧焦;公公、大伯不得和媳妇、弟媳坐在一起谈笑或传递物件,否则认为不成体统;男女衣服不能混在一个盆里浸泡,也不能同挂在一处晾晒,否则认为不礼貌;正月初一不得舂米,犯了家庭有口角;正月初一不得说粗鲁话,更不得吵架,犯了家庭不得安宁。
   ③妇女禁忌
   女人抽烟,认为不礼貌,受人讥笑;年轻妇女不得在老者面前纵声谈笑和唱歌,否则被认为对老者不尊敬;女人烧火,不得先把柴尾塞进火膛,否则会犯难产。
   ④其他禁忌
   公鸡在常规以外的时间啼叫,有火灾预兆,要把公鸡杀掉;鸟屎落在头上,预报有灾祸,讨取百家米煮粥吃,可消灾;要出门走远路,如果饭夹生或碰坏碗碟,有凶兆,需改期;野兽或蛇进屋,兆头不好,凡事需小心;日蚀,认为是天狗吃太阳,人人都要打锣鼓或打脸盆把天狗赶跑,否则当年会有灾祸。
   解放后,很多禁忌已经消失,但一些禁忌仍在农村流传。
   十二、壮族生养老寿习俗
   婴儿诞生,先用老姜、柚叶煮水加些酒将其洗浴,并把一束柚叶悬于门外(男左女右),使人一望便知生男或生女。外婆闻讯,即携鸡蛋、肉、糯米前来护理。中产之家每天都以鸡、肉为餐;贫寒小户也以蛋、肉佐食,尽以营养品供给产妇。坐月期间不许产妇走动操劳,更忌沾冷水,尿布衣物概由外婆洗涤。头胎儿满三朝,用糯米包三角粽分送亲戚朋友,叫做“报三朝”;受赠者以鸡蛋、糯米、黄豆、猪脚、抱毯、布帛等回赠,送的东西越多,媳妇越体面。小儿满月做“满月酒”,或满百日做“百日酒”,邀请亲戚朋友欢宴。外婆家送背带,伯娘叔婶送童衣、帽、鞋、布等,席间由族中长老或家长起乳名,男孩多冠以“嫩”、“内”(汉意为“虫”、“男性器官”),女孩多冠以“而”(汉意为“小”),安的乳名越低贱越好,认为可以消灾避难,快长快大。头胎孩子命名之后,父母、祖父的称谓随之升格,婴孩的父母分别称“卜某”、“乜某”(汉意:“卜”为父,“乜”为母);其祖父母则分别称为“剖某”、“牙某”(汉意“剖”为公,“牙”为婆)。以示尊重;头胎婴孩亡故,长辈的称谓则从二胎婴孩乳名,但有些仍习惯以头胎儿之名称呼其父母。满月酒后,产妇要回外家去休息一段时间,叫做“卖月”。
   十三、壮族美丽的民间传说
   1、驮娘孝子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年大旱,人们纷纷逃荒他乡。一位壮族青年因家中70多岁的老母无人照料,不得不留下来。一天,母亲口渴难耐要喝水,青年就背上母亲翻越高山去找水。当他到达离江边不远处,看到这里有清澈的水,青年便把母亲安顿在一山崖下,独自下山取水。然而,当他把水取回来时,母亲已咽气了。青年失声痛哭,随后毅然背上母亲投江而死。后人为纪念这位孝子,便把这条江取名驮娘江。
   2、瑶娘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田林县一带的瑶族过着狩猎的生活,他们一出门就是10多天,甚至几个月都在山上追赶野猪、野牛之类的猎物。有一位瑶族姑娘不仅长得水灵灵的,而且还能使枪弄刀,一起到山上打猎。有一天他们分头围追中枪受伤的山猪,她自己一个人从山沟追到山头,走了几天几夜,过了一岭又一山,来到弄光村附近的山上,她邂逅弄光村里的一位壮族小伙子。两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当时,瑶族族规禁止本民族人与其他民族通婚,双方家庭都极力反对他们的婚事。
   回到家后,姑娘日夜思念着情人,盼着早日团聚。正月二十五晚上,姑娘大胆地来到弄光村找那位男青年对歌,后来与那位壮家小伙结成连理,嫁到弄光村繁衍后代。她勇于冲破世俗的束缚,追求自由恋爱,获得幸福爱情的精神感动了弄光村人。在她过世后,弄光村民尊称她为“瑶娘”,为了纪念她这种开创男女青年对歌、壮瑶通婚的先河的行为,人们建起了“瑶娘庙”,弄光村人每年正月二十五都祭拜瑶娘,形式习俗。
   ……
   田林县壮族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居住习俗、缤纷的岁时节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特有的婚恋习俗、精彩的民族服饰、庄重的民族礼仪、多样的饮食习惯、别样的丧葬习俗、特有的祭祀习俗、禁忌习俗和生养老寿习俗,还有那美丽的民间传说,都让到过田林的客人,流连忘返,深深陶醉。朋友,你一定也有陶醉的感觉吧?!
  

共 14829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广西田林县壮族风情录】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广西田林县壮族风情魅力的文章。作者取材意境开阔,文章剪裁精当,用娴熟的笔墨分几个章节,泼墨细数全方位描绘了了壮族人们的风情魅力实录。依次用细腻的笔法描写了壮族的起源,壮族的独特居住习惯;壮族缤纷的岁时节庆;壮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详实介绍了壮族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其中当地最具特色韵味的戏曲当属北路壮剧。不仅如此,壮族有独具特色的婚恋习俗;有精彩的民族服饰;壮族人是好客的民族,有着尊老爱幼的悠久传统和庄重的民族礼仪;多样的饮食习惯和别样的丧葬习俗都给人新鲜感和民族风俗文化的独具魅力......善良的民族流传着经久不衰的人性美丽的民间传说。文章大气磅礴的挥洒了一个民族的独具魅力的风情实录,细腻娴熟的笔法让读者领略了民族独有的特质和风情的韵致,笔端所到之处,浸满作者对家乡的深爱之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让人读来流连忘返,不禁为这个民族的风情景致所深深吸引。很具感染力的民族风情画卷般的文章,可读性很强的文章!推荐佳作!问好鹏程!【军警社团编辑:春华秋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12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3-03-11 21:55:39
  这是一篇很具感染力的民族风情的文章,细腻的笔墨,魅力的风情,可读性很强!欣赏问好!遥祝鹏程创作愉快!春安!
回复1 楼        文友:鹏程        2013-03-12 15:53:00
  谢谢春华秋实编辑老师认真、细致的编辑和精美的点评!祝创编快乐!
2 楼        文友:方因        2013-03-12 09:53:35
  文章像一幅泼墨自如的壮族风情画一般感人至深!作者倾情挥洒,气势恢宏!学习欣赏!
回复2 楼        文友:鹏程        2013-03-12 15:54:30
  谢谢方因老师溢美留评!“学习欣赏!”之句让我诚惶诚恐,我写没那么好的。但愿经常得到您的不吝赐教,那将是我极大的荣幸!遥祝春安!
3 楼        文友:易人        2013-03-12 10:04:15
  好一篇壮族民族风情详尽介绍,却原来壮族文化如此博大精深,感谢鹏程老师那蘸满深情厚谊文笔的独特挥洒!极赏!
回复3 楼        文友:鹏程        2013-03-12 15:55:31
  易人老师的推崇让我汗颜。谢谢溢美留评!顺祝你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诗画江山        2013-03-12 10:19:07
  鹏程老师力作,深刻提示壮族风情,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增长知识,祝贺加精!
回复4 楼        文友:鹏程        2013-03-12 15:56:30
  谢谢诗画江山老师的温馨鼓励!您的佳作《赵老天传奇》也同时加精了,同喜啊!
5 楼        文友:幽香清远        2013-03-12 21:31:32
  祝贺鹏程作品加精,期待更多佳作!祝创作愉快,春安!
回复5 楼        文友:鹏程        2013-03-12 22:56:56
  谢谢幽香清远老师的鼓励!但愿不辜负您的期望!顺颂春祺!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