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孔子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散文)

精品 『流年』孔子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散文)


作者:郭文斌 秀才,1832.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31发表时间:2013-03-26 20:52:22


   前段时间,有朋友强烈地推荐一本书,说这个世界上什么书都可以不看,唯独这本书不能不看,说他的孩子原来是个问题学生,五毒俱全,看此书后,焕然一新,脱胎换骨一样。我问是什么书竟有如此魔力,他说《了凡四训》。又是《了凡四训》,当年那位高士推荐给我,因为书店没有卖,就作罢了,这次就想知道它到底是一本什么书了。上网一查,原来是明神宗年间一位名叫袁黄(号了凡)的大进士给自己的儿子写的,果然了得。他对“仁”的遗传学秘密做了革命性的阐述。古人讲,错过是罪,就我多年的阅读经验,不敢说“书无未曾被我读”,但也读了不少了,但我觉得,这本书的确是不能错过的。宋儒朱熹有一首诗讲得非常好,他说“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我读过此书的感觉是,以前我们的教育大多都是“枉费推移力”,如果让孩子们自己读了此书,就可以“中流自在行了”。话说回来,如果让世人懂得了“仁”的遗传学秘密,那么也可以“中流自在行了”,社会也许可以不必要那么多警察了。
   “学而时习之”和“学习”无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什么意思?解释很多。有人说学习并且常常温习,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有人说让仁德的思想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不是很快乐吗?我的理解是拿“仁”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实践,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古之“习之”者举不胜举。范仲淹、岳飞、辛弃疾、文天祥、谭嗣同、林觉民等等。他们一个个用生命的耀眼弧线划亮了儒学的天空,众所周知,在此不谈。这里我想说说《四库全书》中记载的一位大儒赵清献。赵清献名忭号阅道,官至监督御史,人称“铁面御史”,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谥清献,其诸多事迹中最让我动容的是“日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帝”。请问我们有谁敢把自己白天所做的事情悉数告之天地?因为俯仰无愧天地,所以才有“晚年学道有得,临终于后人诀别,神志不乱,安坐而殁”。有研究者取证,人在临终时会有那么一个瞬间,一生的所作所为会在几十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浮现,许多人的大恐惧大慌乱大痛苦都是在那时发生,赵阅道能够安坐而殁,是其“日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帝”功夫对他的应现和表彰。设若我们的每个官员都能够将“日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帝”,那将是一种什么局面?因此,我在多个场合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道德才是第一生产力。
   “仁乎远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难道“仁”离我们很远吗?只要你想“仁”,那“仁”就在你身边。一天晚上,我和一位朋友在办公室里聊完天回家时,听到女厕所里的水哗哗响,我连着问了两声有人吗?里面没有人应,就冲进去关掉水笼头。出来朋友笑我,你也不怕人家说你耍流氓啊,我说听着水这样哗哗地淌,我心里就难受。朋友说你又何必,大家都在浪费,靠你一个人能给地球节约多少水。我说别人怎么做我管不了,但我可以管住我自己,当我把水笼头关上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快乐的,我已经知足了。在如此顺便的情况下,收获了一份快乐,何乐而不为呢?有段时间,我每天上班时总是背着一个大包,知道里面是什么吗?是一个饭盒。别人买早点都用一次性塑料袋,我不用,我不用并不是担心它是医院里的那些废旧垃圾做的,而是不想通过我的手给地球增加一个癌细胞。那段时间,我动员爱人买菜也用布包,但是坚持下来很难,但难就不意味着你要放弃,你可以在别人用两个时用一个啊,你可以力所能及地去做啊。
   这是“习之”吧?
   每到一些单位和学校去讲课,讲台就成了我“习之”的一个好去处。
   我的一位学生分配到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参加工作不久,他来给我说,现在的每一个工程,如果严格地追究,质量过关的不多,大多时候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就给他讲了吕洞宾的故事。当年吕洞宾的师父给吕洞宾教点石成金之术,当他得知这金子五百年后还会变成石头时,他给师父说自己不学这法术,师父问为什么,他说这不是叫我坑五百年之后的人嘛,师父高兴地说洞宾你考及格了,就把最上乘的法理教给了他。我说你在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可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造化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就是让你替他把关,你就要有一种吕洞宾的精神。这位学生听了我的话,严格执法,坚决爆了一桩豆腐渣学校工程,代价是不久就被调离质量技术监督局。他来向我诉苦,我给他说和那些在自己的岗位上混一辈子的人相比,你的生命已经被你自己点石成金,哪怕只有一次,但你已经尽力,造化会因此奖励你。曾参说:“为人谋而不忠乎?”现代人说:“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作为人,你已经是一个君子;作为公务员,你已经是一个称职的公务员。学生释然。不久,他在另一个岗位又干出了出色成绩。
   “仁乎远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我常给儿子说,我不要求你一定要考第一名的学分,但我必须要求你争取第一名的人格。我常拿先贤的“无以恶小而为之,无以善小而不为”教育他。他说事实上他也想做好事,只是没有时间。我说你不做坏事就是做好事,再说,你可以在顺便的情况下做好事啊,比如,喝完饮料你总可以把易拉罐扔在垃圾箱里吧,上完公厕你总可以把水笼头关上吧,到公园你总可以绕过草坪吧,到大街上你总可以做到不随地吐痰吧,遇到哪位同学有困难你总可以力所能及地帮他一下吧。等等。有时,饭不可口,他不免会发些小脾气,这时,我说:“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儿子会面生愧色,把掉着的脸子放下来,拿起筷子吃饭。平时,儿子讲起他们同学谁谁的父亲在如何重要的部门,如何日进斗金。我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儿子神情中的艳羡也会去之大半。等等。儿子没有想到,孔子的每一句话,都是说给他的。
   初中时,有位老师来家访,听得出她的最高教育目标是教会学生竞争。我说我的要求正好相反,我不要求你一定要给我带出来一个状元,我希望几年后你交给我一个懂得敬畏,知道廉耻,具有爱的能力、感恩的能力、回报的能力、快乐的能力的产品,而不是一个考试机器,竞争的机器。
   儿子没有让我失望。高中分文理班时,被班主任争抢,我把他看作是“习之”的成果。
   “仁乎远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就文化工作者而言,我们编发有益于世道人心的稿(片)子,就是在“习之”。我也常给同事讲,一部(篇)文字垃圾被签发,要比洪水猛兽还可怕,其罪业和印数成正比,和读者成正比,有一千个读者就等于你种下了一千个恶因,有一万个读者就等于你种下了一万个恶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就等着收获等量的恶果吧。电影《英雄》里有个情节,音乐可以杀人,我觉得不是演绎,音乐的确可以杀人,文字也可以杀人,当我们每天看着安详的文字,就心平,而只有心平才能气和,而气,在中国就是原始生命力。恶劣的文字通过眼睛,种在心田,无异于毒药。所以,作为出版工作者,真应该以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姿态供职。
   作为一个作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当年,我在应宁夏人民出版社约请编选拙著《大年》和《点灯时分》时,一改从前哪篇都舍不得的优柔寡断,毫不犹豫地删去了那些可能污染人心的文字,结果受到大家欢迎。在北京召开的《大年》研讨会上,评论家一致的评价是它温暖、智慧,特别是干净。有评论家说,读了《大年》,才知道作者是一个不忍心把世界弄脏的人,这让我惭愧,事实上我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已有相当一段时间,每有新作诞生,我都先让儿子看,我把能够拿给儿子看作为我写作的一个标准之一。现在有人把拙作《大年》和《点灯时分》当作枕边书每晚给自己的小孩读,有学校把它作为辅助教材,有心理医生把它作为心灵鸡汤推荐给患者,我觉得这是我的无比光荣。
   我想这也是“习之”。
   作为一个党员来说,按照党章要求自己,就是在“习之”;作为公务员来说,敬业奉献就是“习之”;作为国家来说,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习之”;作为世界来说,不以强欺弱,和衷共济,就是“习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草于2006年初春
   2006年仲春改定

共 19085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看完这篇文,心中久久回味,孔子到底离我们有多无远,原来,孔子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我们肯不肯与孔子结识。这是一篇解读孔子言行的文字,文章以安祥为引,围绕着孔子“仁爱”“克己”“戒嗔,戒怨”等思想,以《论语》为据,以佛陀、达摩、“圣雄”甘地、第欧根尼以及现代歌手丛飞、可敬的好总理周恩来等人的故事为例,联系现实,穿插了〈〈西游记〉〉中唐僧和妖魔形象的分析,有理有据,由浅入深了诠释了无欲无求、放下小我的人最快乐,心灵安祥、执著正直的人最有魅力,克己爱人、勘破生死的人最成功的理念。读之,心灵得到净化,思想为之沉醉。一篇内容淳厚、着眼于提升公众思想意识的佳作,欣赏荐阅。【编辑:素心如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27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3-03-26 21:00:03
  感谢郭老师赐稿流年,问好郭老师,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3-27 13:35:1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