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在靖江的日子

编辑推荐 在靖江的日子


作者:上虞厂房网 秀才,2431.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25发表时间:2013-04-03 01:16:29


   品尝蟹黄汤包要有专门的器皿,而且要讲究“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生姜米醋一扫光。”吃的时候先在包子皮上开一个小洞,然后把嘴靠近包子,把汁都吸出来,味道很鲜美。把汁喝完了,连皮带馅一口全吃进去,美,鲜,爽!最后把小盘里面的姜丝吃了,螃蟹性寒,吃点姜除腥去寒。
   一般人别说吃蟹黄汤包了,你就是要用手拿汤包也是个“技术活”,拿蟹黄包都要适度轻重缓急,拿得又快又好。否则,要么被烫着,要么抓破汤包,要么就提不起汤包。
   传说乾隆皇帝吃汤包曾经出过洋相。当年他微服来靖江专尝这蟹黄汤包。也许是饿了,汤包一上来,他抓起一只,张嘴就咬,只见一股汤汁直射出来,烫得他一甩手,汤包扔到背后去了,身上手上全是汤汁。要在平时,他早就龙颜大怒了,可此刻他竟顾不上发火,而是赶紧舔那指上的汤汁,为什么?因为他刚才尝到那一点点汤汁,鲜得不得了。店里伙计一瞧,晓得他是头一回吃汤包,赶紧上来指点,乾隆依着伙计的法子一试,果然灵光。临走时,按乾隆的老脾气,本想题点诗句的,可一想到刚才出的洋相,不由有些脸红,也就不好意思再题了。
   也许正因为如此,靖江汤包虽有名气,史书上却查不到记载。
   蟹黄汤包的馅心制作,原料是十分讲究的。既要农村散养的草老母鸡、又要猪膀骨,还要蟹黄等好多种原料,并经过长时间的熬制才能真正成为“汤清不腻、稠而不油、味道鲜美”的汤包馅心。为了能使包子里面有汤汁,做的时候将鲜的蟹肉,蟹黄和猪皮冻一起包进去,蒸熟后,皮冻化了就变成水了,稍微一碰,就能看见汤汁在里面晃动。
   汤包皮薄如纸,在擀皮时要求四周要薄,中心要比四周略厚。它的折皱要有30个以上,并且要求细巧均匀,整个儿恰如一朵朵饱满圆润、千瓣紧裹、含苞欲开的玉菊。加之皮薄如纸,几乎近于透明,稍一动弹,便可看见那里面的汤汁在轻轻晃动,使人感觉到一种吹弹就破的柔嫩。别说吃了,光是看,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而且蒸汤包的时间误差也不得超过10秒钟,所以蒸汤包的师傅必须专心致志。这些繁复的工序,非专业点心师不能完成。这不能不说是靖江的一绝。我以为吃靖江的“蟹黄汤包”要选择在“鸿运楼”,那是比较正宗的。鸿运楼位置在与靖江宾馆平行的那条路十字路口。
   在靖江这里,一年四季你都可以大饱口福,品尝色、香、味俱全的江鲜菜。冬天有热腾腾的羊肉宴和砂锅菜,秋天有独具特色的长江蟹,初夏时节,鲥鱼等鱼类让你赞不绝口,而早春二月的刀鱼、河豚更是会让你回味无穷。靖江人不止会吃,做菜的手艺更是一流。小小的刀鱼,就能做出包含20多道菜的刀鱼宴,普通的鳝鱼也能烧出30种风格各异的佳肴,尤其是对于河豚的处理,更能显示靖江民间烹饪艺术的独特风格。

共 6125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在靖江的日子,是给一个化妆品小厂厂家做配套服务,由于作者的细心收集,就有了马驮沙、孤山、天底下第一座岳王庙——“生祠堂”的来历介绍、有了渡江战役“东线第一帆”的经典片段,有了中国汤包之乡——蟹黄汤包的美食再现,甚至连吃“蟹黄汤包”要到比较正宗“鸿运楼”都详细记下了。看来作者不光是美食家,还是个肯记载和传播当地文化的有心人!通过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靖江!问好,学习!【编辑:姜光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姜光丽        2013-04-03 01:17:51
  这样的日子,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旅游,羡慕得很!
2 楼        文友:泪花集        2013-04-03 01:47:02
  欣赏佳作,写的非常不错,构思独特,问好朋友,祝你生活愉快!
3 楼        文友:施云南        2013-04-03 08:33:43
  在这篇文章中,一下子看到了很多有关于靖江的传说故事啊,很有意思,让人增长了见识。不过,由于整篇文章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了,不如在每一个段落中间,加一个小标题,这样,可能看起来更加清晰。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