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散文】源自江南的三寸金莲

精品 【天涯散文】源自江南的三寸金莲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7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631发表时间:2013-04-03 20:57:44

【天涯散文】源自江南的三寸金莲
   清末民初的“怪人”学者辜鸿铭说:“裹脚能使血液向上流,这使臀部变得丰腴性感。”在他看来,中国女人的裹小脚与欧洲女子穿高跟鞋有异曲同工之妙。台湾医师张慧生博士,被认为是“金莲研究专家”,他说:“缠足对女人的身体会产生影响。她摇晃的步态吸引着男人们的注意力。在裹小脚的女人行走的时候,她的下半身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这使她大腿的皮肤和肌肉还有她阴道的皮肤和肌肉变得更紧。这样走路的结果是,小脚女人的臀部变大并对男人更具性诱惑力。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男人们喜欢娶裹小脚的女人的原因。”
   在往古的历史时期,中国女子的缠足和为男子恪守贞操以及出卖肉体为男人提供性服务,都说明了女子地位的底下,也反映了“男尊女卑”法统下,女子受压迫的沉重。
   然而,女子代有英豪出,缠足也好,封建礼教也好,并不能锁住杰出女子的豪情与雄心。放下花木兰、武则天、穆桂英这些大脚女子不说。就是小脚女子也尽显英气。
   明朝初年,燕王朱棣起兵夺得侄子建文帝皇位后,迁都北京,大修宫苑,征调山东数十万役夫,徭役沉重。山东浦台县女子唐赛儿,举起白莲教旗帜起义,声震京师,多次大败明军,使得永乐皇帝疲于应付。明末浙江萧山县十七岁女子沈云英,其父为湖南道州守备,与张献忠大战,败死。云英率其父旧部,杀退强敌,夺回父亲尸体,代父镇守道州,得封游击将军。清朝嘉庆年间,湖北女子王聪儿,在丈夫齐林被清政府杀害后,接替夫君职位,指挥十万白莲教部众,两年之中,转战豫楚川陕四省,与三十万清军鏖战,朝廷为她,惊慌失措。
   唐沈王三位女子都是三寸金莲,然而缠足并没有限制她们冲锋陷阵、杀敌斩将,更没有萎顿她们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勇气,却各自做出一番让男人汗颜,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沈云英死后两百多年,她的同乡秋瑾写诗赞她:“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娥媚。吾骄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曾有此。”我以为她是当之无愧的。
   一千多年过去了。从南唐到民国,缠足的陋俗,终于在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成了历史。现在,缠足的老阿婆已经所剩无几,她们正渐渐的走进生命的残阳里。今天,中国妇女的社会、家庭地位已经空前提高,但妇女解放的路还很长很长……许多困扰、损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丑恶现象并未绝迹。
   明媚的春阳照耀中天,把小小山坞照得通亮。山上、水田里的农人已经收工,山村里的女人们开始烧饭了。我们挥手向90多岁的阿婆道别。她抱着玄孙女坐在门前的板凳上微微笑着,幸福洋溢在她饱经风霜的脸上。今天的子孙满堂,或许早已冲淡了她当年缠足时的痛感。
   临别,我问她:阿婆要是现在有人要给你的玄孙女缠足,你同意吗?
   “不同意。现在,是新社会了。”阿婆用她那没几颗牙齿,漏风的嘴很大声的回答。
   说完,她忽然嘿嘿地笑了。三月阳光下布满沟壑的脸,笑得像是她家门前那盛开的桃花。
  
   2013年3月7日初稿于临安
   2013年3月31日修改于梁溪河畔
  

共 6311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由江南的“三寸金莲”引发的随想,给人的感觉犹如涓涓细流最后汇成了长江大河。我更多的看到的是作者理性地认识和对女性的悲悯的情怀。作者捡拾那遗落在江南古巷的“三寸金莲”现象,运用自己独到的慧眼和生花妙笔,为我们一层层解开了“三寸金莲”的神秘面纱。他从历史与文化的大背景来切入,对缠足这件影响中国女性1000多年的事件,用更多的人文情怀去考察、去关注。为什么这样一件让天下女子痛苦至极的事,能够传承千年?我们看到了世俗的力量,看到了女子的爱美之心与猎奇心理,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劣根性,看到了无聊文人的推波助澜,看到男尊女卑的夫权思想。妇女解放更多的不是靠外部力量,而是要靠女性自己内心里平等意识的觉醒与崛起。叫人钦佩的是,作家江凤鸣没有用一些难懂的术语或者生涩的文言语句做阳春白雪般得解释,而是落足生活,运用鲜活的事件,叫我们既了解了三寸金莲的形成过程,又感同身受“三寸金莲”给女性带来的身心痛苦和桎梏。“写文章,必须要思考,你要给读者更深层次的启示,要用曲笔在回溯历史,在讲故事中体现出来,提出问题让读者去回味,去思考。”这就是作者的意图。文章畅晓耐读,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曲折的情节,明白如话地解释了“三寸金莲”的社会历史背景、个体体验、与政治原因。文章如一股涓涓细流从你的心里一直流下去流下去,仿佛流过了历史,流到了现在,流向了未来,但是意蕴却永远流不完,留给人的思考也是无尽的。读这种文章的感觉就像真的回到了江南古巷,真的就坐在作家的身边,听他娓娓道来。也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可以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拉近与时空的距离,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拉近心灵与心灵间的距离。作者在行文中,巧妙地加进了江南的人文景观,加进了文化的大背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映衬下,文章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引发起读者对缠足陋习的深层次原因的思索,叫人感觉是在观赏历史的画面,并与今天的现实做出生动的比照。作家江凤鸣总是善于运用丰富的史料,左右逢源地将一种现象诠释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以至于最后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在文中,还是身居江南深处的古镇。我们不知道是沉醉于作家的语言,还是迷失在作家深邃的思想。就这样如痴如醉,在思想的王国里徜徉,并从中得到启示。这也许就是好文的魅力吧——后发制人而一发不可收拾。缜密的结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睿智,驾轻就熟的写作技巧,丰富深邃的思想,使本文脱颖而出。作家和作者的区别就在与一个是用理性的思考来看问题,一个是用感性的眼光来描述表象。而对现象的深度透视和宽度解读就是作家的理性思维与感性体验的结果。推荐欣赏。——玉树临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4034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玉树临风        2013-04-03 20:58:45
  感谢投稿,受益匪浅。
玉树临风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3-04-08 23:22:47
  感谢编辑的美按,辛苦了。
2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3-04-03 21:12:10
  由“三寸金莲”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化故事出来,太丰富了,让我们受益匪浅。
3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3-04-03 21:15:19
  太佩服二哥的文字功底了!每次读你文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如饮了一杯珍藏多年的美酒,让人唇齿留香,回味绵长……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3-04-08 23:23:56
  茶心,谢谢,我们是朋友,别客气哈。
4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3-04-03 21:16:18
  感谢二哥赐稿天涯,辛苦了!祝福春安!
5 楼        文友:赵北方        2013-04-03 21:23:21
  看到三寸金莲,裹足这样的字眼,我想起了我的太奶奶和奶奶。太奶奶她生于清朝末年。后来,我看到她颤颤巍巍走路的样子,便问起了为何一直缠着脚。她告诉我,那时的女人都要裹脚。从小就被裹足,穿小鞋。如果不穿不裹,打着也要裹着。如果不裹足,便会被笑话,便嫁不出去。太奶奶说起这些时,我便看到了她眼角的泪花。可是,当时年龄小,对当时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都不甚了解。后来长大了,便听到奶奶跟我讲起了她那个时代裹脚的事儿。她说,她当时被追着打,一定要让她裹着,可是奶奶倔强,就是不裹。奶奶终是战胜了他们,没有裹足。因为当时已经对历史有了很多了解,所以,听奶奶说起这些时,很是愤恨。想想那个封建时代,这样惨无人道的裹足让多少女人忍受着身心剧痛呢。不被尊重,没有任何社会地位,还要被这些所谓的那时文化所桎梏。而时代,终是进步的。再看到这样关于裹足的文章时,我更是感到庆幸。却也无限苍凉。很感谢作者这篇厚重又沉重的文章。
我心了然,净手焚香,佛在我心,你在我心。
6 楼        文友:玉树临风        2013-04-03 21:24:26
  我实在欣赏作家着笔的角度和思考的深度。
玉树临风
7 楼        文友:笺上蓝蝶        2013-04-03 21:29:56
  活着的“三寸金莲”,是风景还是控诉?值得思索的文字,却美韵依依。
8 楼        文友:玉树临风        2013-04-03 21:42:12
  唉!怎一个俗 字 了的。!
玉树临风
9 楼        文友:秋觅        2013-04-03 21:48:49
  值得一读。文章有生动的文笔,也有深刻的思考,由现实的江南小巷的偶然一见,笔锋转到浩瀚的历史长河,又恰当的引用了史实资料,叙述“三寸金莲”在江南以致中国的发展变化及对社会的影响。
   “三寸金莲”,就如古代妇女的命运,从千年前的南朝而来,又随着历史的车轮而去。它见证的是中国足履文化的一段发展史,也是中国妇女的一段屈辱史。
秋觅
10 楼        文友:泪花集        2013-04-04 01:09:43
  欣赏佳作,非常不错,精彩,问好朋友,祝你生活愉快!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