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清明祭

编辑推荐 清明祭


作者:晗夫 举人,5441.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47发表时间:2013-04-05 23:39:35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清明祭。
   清明节是国人的传统节日,却一度被冲淡。冲击力来自洋节,诸如情人节啦,圣诞节啦。一束束艳丽的玫瑰,一棵棵五彩斑斓的圣诞树,搞得国人晕头转向,几乎忘记了肤色与品种,差点落到数典忘祖的境地。
   自2008年清明节被列为公众假期以来,局势得以扭转。据交通运输部门反映,清明节之际,车站的客流量不亚于春运。闻此消息,心中窃喜,为这一英明决策喝彩,实谓力挽狂澜,展开了一场灵魂的拯救,
   最近几年,每当清明节之际,我都要回老家祭扫祖坟。
   今年亦不例外。清明节前一天,单位放了假,我就驱车直接“入住”老家。夜里跟老父老母宿在一铺暖炕上,重温着幼时的温馨,第二天则去祖先墓地祭奠。
   早晨七点多,吃了早饭,便去村里小店买了烧钱纸,并获赠一张白纸。回到家中,取出一张百元大钞在烧钱纸上翻来覆去按压一番,算是送先人的“盘缠”;然后用刀子把白纸割成方片,留着压坟;接过母亲递来的一瓶茅台国宾酒,留着做“浇点”(鲁东方言);最后把这些祭品统统装入提篮,扛起铁锨,便往墓地走去。
   一路走来,村道上,山路间,祭扫的人络绎不绝,表情似乎比平日里严肃了许多。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历来是一个表达哀思的日子,古今一理,祭扫人的心情大致是一样的。“断魂”倒不尽然,沉痛却是真的。在这样的日子里,气氛终是压抑了不少,谈笑风生毕竟不合时宜。
   我缓缓而行,去墓地祭奠我的祖父祖母。
   提起祖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即便挖空心思,也实在寻觅不出老人家的一点影子,甚是失落。于是,便去咨询父亲,父亲也一脸茫然,没有丝毫印记——祖父去世时父亲尚未满岁。至于祖母,只有大哥见识过,但在大哥一岁时,祖母就去世了。大哥尚无印象,我们几个小兄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想象祖父祖母的样子。生活多有记录,照片最能传递。可惜,即便我翻箱倒柜,愣是没有寻到祖父的照片,祖母的倒有一张,被母亲镶在相框里。祖母身穿蓝色大襟袄,双手放于膝盖,端坐在杌子上,高大,和善。听母亲说,祖母个子很高,将近一米八。我忍不住惊叹。
   后来,从村中长者的闲谈里,便隐约听到了有关祖父与祖母的一些信息。才略略知道,祖父很有能耐,曾经开了一个酒坊,也曾置办了许多土地。拿到现在,相当于私营业主或是该叫做农民企业家了。有时,我不免浮想联翩,祖父如果活在当代,那资产怕是不可估量,我父亲就是“富二代”,我岂不成了“高富帅”。每每想到此,总禁不住得意洋洋,却也有些惋惜,毕竟是一枕黄粱。小时候,每当看到那些老人提起祖父时那一脸的崇拜,便对祖父油然升起一种敬意。
   我的祖母是祖父续弦来的,嫁给祖父时,二十五岁,还是黄花大闺女呢。但在封建的男尊女卑思想蛊惑下,祖父对祖母似乎并不友好,经常动粗。祖母则继承了中国妇女传统的任劳任怨,逆来顺受,并不做反抗,且很是沉稳,一边抽着水烟袋,一边任由祖父责打。直到有一次,祖母真人露相,一鸣惊人。其时,祖父院子里有一盘石磨,用来碾豆子做豆腐用的。四爿磨片,下边三爿是死的,不活动,只有最上边一爿是活动的,旋转着研磨。有一回儿,石磨出了点故障,祖父要修理,看到祖母在一旁,就打了歪主意,他把最上面那爿石磨搬下来,鼓捣了一番之后,便要考验一下祖母,要祖母把石磨搬上去。祖母二话没说,弯下腰,稳了稳裹着的小脚,把那爿二百多斤的石磨轻而易举地搬了上去。祖父惊呆了,惊出了一头冷汗。祖母的有力让祖父很是惶恐,后来,每当要发威的时候,总不免胆战心惊,最后终于停止。祖母不再挨打了,她的“牛刀小试”起到了震慑作用,为生活赢得了转机。
   这些,毕竟属于传说,一直当做故事听,没有见到真人,便掀不起多少涟漪。早些年,因为对祖父祖母了无印象,便有些倦怠与慵懒,去祖坟祭扫成为父亲的专利。父亲似乎并不责怪,偶尔带我们去了坟地,他兀自磕头作揖,却从来不要求我们做什么,能陪同他前往祭扫,似乎已算不错表现。
   其实,在我的潜意识里,敬老孝亲,乃是做人第一要义。至于亲人去世,悲痛在所难免,但擦干眼泪,好好活着,也许是对死者最好的慰藉。死者长已矣,活着的时候不去尽孝,死后却大讲排场,轰轰烈烈,我向来嗤之以鼻。
   当然,我也很清楚,祖父,父亲,我,血脉相传,源远流长。祭祀先祖,理所应当,但往往被消极怠工以及种种借口所掩盖,竟习以为常,心安理得。期间最好的借口便是,母亲信仰基督,基督教义里有“天堂”与“地狱”一说,不提倡祭奠。狡辩而已。
   随着公众假期的设立,再加上父亲年事已高。即便偶尔的怠惰也常常招致父亲的不满,那沉郁的脸色分明是在训诫。我知道,父亲是在培养我们的一种习惯,不仅善待生者,对死者也要念念不忘。起码,他不希望,自己百年之后,那坟地冷冷清清,人迹罕至。其实,父亲多虑了,怎么会呢?
   祖坟到了。
   墓地离村子很近,位于村西约三百米的一个山坡上,向阳。山坡上,坟茔遍地,石碑林立。一缕缕的青烟袅袅升腾,祭奠者大都表情凝重,放鞭、烧纸、磕头,一举一动,有板有眼,很是郑重。偶尔也有几声哀嚎传来,大多是哭坟的女人,以此寄托对父母的哀思。
   我在坟墓前站定,静立。这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坟茔,由碎石砌成,坟头长满了衰草,这里合葬着我的祖父祖母。我轻轻放下提篮,拿铁锨铲了一些新土覆在坟茔上。填完土,再小心拿出白纸往坟茔上压,先压坟头,再依次往后压,一会儿功夫,坟墓上像下了一层雪。掏出纸钱,用打火机点着,借着风势,火苗乱窜,火势很旺。取出茅台国宾酒,细细洒在纸上,火苗更旺了。就着这香火,我跪倒在地,郑重地作揖、磕头。一阵风吹来,烟火熏了我的眼睛,眼泪便顺势飞溅下来,打湿了脸庞。泪光中,依稀出现了祖母的身影:身穿蓝色大襟袄,双手放于膝盖,端坐在杌子上,高大,和善。似乎在向我微笑。
   祭祀完毕,拾起提篮,回望一眼祖坟,心中默念一遍“爷爷奶奶安息”,便匆匆回赶。
   家里,父母在等。

共 25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虽是祭祀祖父祖母,但因为从没见过,除了一脉相传的血统外,却并没有多少悲伤。不过,一路行来,倒把用听来的关于祖父祖母的故事,还原了祖父祖母的一生轨迹。文章诙谐幽默,但祭祀不能点火,提倡文明祭扫,你怎么忘了呢?问好,推荐!【编辑:姜光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姜光丽        2013-04-05 23:41:09
  故事很生动,细节很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晗夫        2013-04-06 06:59:05
  谢谢光丽辛苦编审!呵呵,在乡下,清明节烧纸钱是很普遍的,何况那坟茔在秃坡之上,大家的防范措施也很好。烧纸钱没有被硬性禁止,只是强调了防范。乡下人更没有那么多讲究,敬祖压倒一切。笔下握手!
2 楼        文友:泪花集        2013-04-06 01:50:46
   欣赏佳作,非常不错,精彩!真诚祝你生活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晗夫        2013-04-06 06:59:54
  谢谢朋友赏读留墨,顺祝安好,笔下握手!
3 楼        文友:施云南        2013-04-06 07:49:10
  “清明时节雨纷纷”,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迎合古诗,所以,这两天,上海就在下雨。作者所描写的经历,或许,很多人都在经历,这真是一篇相当细致的文章,里面的很多情节,更是值得深思。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回复3 楼        文友:晗夫        2013-04-06 12:00:13
  谢谢云南赏读与留言,鲜花奉上,祝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