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江南小说】盛事

精品 【江南小说】盛事


作者:狐不归 童生,87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76发表时间:2013-04-06 19:44:34


   英语老师是刚从师范毕业的年轻女孩,身材娇小却聚藏了巨大的能量,精力充沛,活泼热情,对教师职业充满敬畏和责任感,而我竟然在她的课上开小差,这让她有挫败感。她面色微愠,下了圣旨:拿着书站到教室后面去听吧。我乖乖从命,收拾英语课本、习题册和铅笔,走到教室后面靠墙的地方停下,就站在那里听了一节课。心里并没有埋怨没有恨意,怪自己怎么又跑神了,刚才大概在很认真地想着一些重要的事情,可是现在都忘了。上课开小差,这样很不好,罪过罪过。
   我站在后面,纵观前方,一览无余。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从附近的不同村子里考进来的,远离父母,寄宿生活。少年的第一次出行经验便是读初中,离家三四里地,每逢星期六回家,星期天下午返校。经常是步行,那时候还不兴坐摩的,也没有城乡公交,好的时候便是谁家的父母接送儿女,顺路的少年便可搭乘,三轮车或者摩托。班上的孩子们都是一样的风格,着装简朴,从集镇上买来的成品衣或者是由母亲裁一块布在缝纫机底下裁剪缝制而成,脚下穿着的布鞋也是出自母亲之手。发式简单,长发的女孩子别上一两个颜色鲜艳的发卡就像有了采食花粉的蝴蝶伫足停歇,整个人都灵动起来了。我以书掩面,用余光扫视教室,班里有62人,男女生人数相仿,个子都还没长起来,像七月份的玉米苗,清瘦矮小,但可以预见日后的茁壮蓬勃。我属于偏瘦偏矮型,留着蘑菇头,还是开学前两天母亲用剪子在院子里咔嚓剪掉的。班里的位次按个子高矮排,兼顾一些视力不好的同学。我坐在第三排,周围的都是安静的乖孩子,上课正襟危坐,保留了从幼儿园习得的优良传统,胳膊置于课桌上,挺直身子,双腿合拢,目视前方。那些羞涩而胆怯的少年,不敢与老师对视,就低头看书,这样的姿势可以持续很久。坐在后面的少年,则是不安分的,有花样繁多的小动作,转笔,轻声说话,在纸上画好方格玩五子棋,胡乱翻书磨损了边角。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得英语老师字正腔圆的发音,间或夹杂着翻页的纸张声,圆珠笔与课本摩擦的声音,那是他们在记笔记,标注音标。少年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英语这门课,什么音标什么语法什么句型句式都不懂得。老师念“Nicetomeetyou”,我们在书上标记“乃斯兔梅特有”。诸如此例,最初的几堂课便这样过去,等到抽查时,点了两个同学到讲台示范对话,这才发现了问题,于是便遵嘱我们不得如此。下面听课的少年们言语喧腾议论纷纷,不知谁喊了声“音标不会读”,老师的脸羞红如天边的云彩,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始料未及的。基层教育的艰难超出了她的想象。英语学习对农村孩子来说是一个大的障碍,然而必须要而且只能勇敢穿越,他们不能从一开始就输掉,他们最终是要走出这个地方的,需要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与世界沟通。讲台上的她对少年们生出了特别的情愫,他们像是她的孩子她的弟弟妹妹她的未来。她对着他们笑了,转身在黑板上写下26个字母,一个个地教,很有耐心,并且把这种耐心传染给了少年们。每个单词抄五遍,带上音标。我的英语学习就是这样开始,并且将这种踏实的作风一直保持延续到高中毕业。每节课,她都会带上“桑克”牌收音机,插上电源,磁带转动,我们对照着课文听李雷与韩梅梅的故事。
   “叮铃铃。”下课铃响起,似乎宣告了我的解放。兀自站在后面,无甚不妥,但将我与他人区别开来,于我来说到底是种惩罚。老师喊下课,同学们起来说再见,于是一节课结束。初荷从教室前面跑到我跟前,说,你怎么又跑神了呀。下回可不能这样。语毕,她拉我回座位,轻声说,真搞不懂你。但下回不能这样了。要长记性。
   要长记性啊。初荷的话像一小束洁白的灯光,温柔地打在我的身体我的心上。她是我的引路人我的劝导者我的亲爱的友人。她天生有做姐姐的天分,并将这种与生俱来的良善延续至周边,她待人向来如此。我因此而喜欢她,喜欢赖着她跟随她。她预习课文,我也预习;她写作业,我也铺开本子;她在黄昏时,走在铺满石子的操场,我亦尾随其后,听风吹过耳畔,天边有鸟掠过,倏地不见踪影。白色的围墙那边是果园,郁郁葱葱,暮春时节开满了繁盛的花骨朵,翠绿的枝叶,微风拂过,花香就飘满操场。当时并不觉得美,因为身临其境置身其中,只道是寻常风景,可是当很多年以后,在异地的我回想起来,却发现别有洞天在里面。那是一个优美的近乎童话的仙境。
   与暖的交谈更让我坚信我曾经身在世外桃源一样美好的仙境。暖是我在网上认识的,至于怎么在网络这庞大的广场遇见彼此我是忘记了,但这些都不重要,我们交谈甚欢,仿佛相识很久的老朋友。彼此平淡言语相安无事,不过问从前不追询前路,有所选择地敞开自己的感情。
   那个叫暖的孩子对我说,姐姐,我想过简单明亮的生活。我愿意做生活忠实的记录者,希望有天带着相机行走。有几个挂念的朋友,不需很多,不喜热闹。有间房子,面朝南方。
   她是明显地受到了海子和安妮宝贝的影响,字里行间就像在阳光和海水里浸泡过一样,那些句子被小心打捞和珍藏,是年轻的念想。我在这边喝水,轻声笑了,敲过去几个字:嗯。想要的从来都是很简单,很纯粹的东西。
   她又言。姐姐,今天跟他闹别扭了。我不恨他,从来都不,却也不能跟他从容言说我内心的喜欢。我跟自己打了个赌,赌他会等我。马上就要中考了,我不能分心。
   从来不过问她的姓名、地址、年龄以及感情,网上的交往是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的,有些禁忌领域不能轻易触及。等他,等他自己愿意,不要惊动我所亲爱的。她的资料里填写所在地为“甘肃”,离我很遥远的西北方。她应该正在读初中。我们之间隔着六七年的光阴却不觉有唐突隔阂,这是网络的魅力所在。我只是惊讶她浸泡了清风的文字,始终散发着阴郁的味道,像雨后的苔藓,吞吐着浓绿枝叶。
   我与她是不同的。我的初中生活,像那年的天空一样清湛。耳边刚好单曲循环着水木年华的《中学时代》,优雅舒缓,像一只安静的猫。我的初中不是这样的,它们暴戾、粗犷而疼痛,是棱角分明的石子。
   我对她说,我的中学时代在一个偏远的小镇度过,那时候一切都纯净似水,没有爱情,只是学习,别无他事。周末回家,路过大片的麦田,随父母一起下地干活。一点也不浪漫,就是这样。
   暖说,我想要如你一般的初中。不要混乱的男女关系,不要迷茫,没有忧伤,远离伤害。
   回忆是过滤的真实,往昔被蒙上了橙色的暖色调,像天边将落的云彩。我听得那些徊在黑暗中叹息的呜咽声,那些无助黑暗的记忆呼啸而来,要将人吞没。
   初中时代生活极其简单,只是学习。上课,下课,做作业,十三四岁,无无忧无虑,不懂得哀伤。父母竭尽全力供养,无甚不妥,可还是会觉得有所欠缺。有些东西一直以残缺的方式存在,无法圆满。在夏日的午后,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赏路边迎风摇摆的苹果。父母做好午饭,搭在锅灶里,可口的饭菜已经备好。院子里椿树上的知了聒噪地不停地叫,阳光照耀村子,一切都如此美好,千年如斯。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生活里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挑灯夜读,为了中考。考入县里的重点高中是每个农村少年的梦想,这个目标真实而切近,它不是捕风不是捉影,已不是依着自己的臆想搭建而成的海市蜃楼,它是努力就可触及的挂在树梢的诱人果实。你若问我对生活的其他设想,抱歉,还真没有。相信生活的轨迹可以通过学习而发生奇迹般地改变,想往世界另一端的生活,于是只剩下这一条路了。
   我是走读生,晚上九点下课,走一段夜路回家。星星挂满天空清辉闪烁,有时是黑得不见五指,星星月亮都回家睡觉了,每走一步都害怕,害怕在前方某个角落里隐匿着的人影突然窜出来。越是想着,越发觉得后面也有人追赶,疾走几步,却并没有人跟上,这才松口气。回头看,什么有没有,挺立在路边的萧索的杨树林在晚风中婆娑作响,拉紧同伴的胳膊,大声说话或者唱歌,甚至想拿根火柴点燃这暗。这条路并不长远,说笑着就到门口了,我们在岔路口分手告别各自回家。沉睡的村庄又恢复了安静,谁家的灯光透过窗户倾泻出微小的温暖。有时碰到雨雪天,回家的路就艰难而且泥泞。夏天的晚上穿着凉鞋,挽起裤脚,冒雨冲进去,几个人一起奔跑着,也不管泥浆溅到衣服上,回家再换洗。雪天穿着棉鞋踏在雪上有咯吱咯吱的声响,甚是喜欢。大雪封了回家的,却在一夜间令天地换了容颜,是不动声色温柔的改良。围巾、手套和帽子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一路小跑着回家。
   如果不是春秋两季交学费的时候漂浮在心里的绝望,我大抵会一直这样无忧虑地活着、学习着并且享受着,但那些窘迫那些清贫那些无助如此真实地存在,它们像凌厉的刀锋一刀一刀地割伤我的肉体。我听见骨头开裂、鲜血迸溅的声音,仿佛走到了山崖,再也无路可走。
   应该是一个春日的早晨吧,班主任来到教室,站到讲台上说学费还没缴的同学现在回家去取吧。我放下手中的笔,看了一下周围,大家都在埋头读书面色平静,我离开座位,从老师手里拿过假条,夺门而出。我走下教学楼,走到门卫处,被放行,然后又回到了我熟悉的校门口的那条路。这条路可以通向我的家,可现在我却希望它再长点再长点,长到我永远也走不完,长到我回不了家。不愿回家,不敢回家,尽管我往常在教室那么急切地想念家里。是清楚家里的境况的。并无积蓄,父亲的病已耗尽了他的体力,耗尽了母亲的心血,耗尽了并不富裕的家的最后一些钱财。地里的庄稼还没到收割的季节,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我沿着小路走,路的两旁是一片苹果园。还没出了正月,万物萧索,树的枝干光秃秃的,褐色的黄土裸露在阳光底下无遮无掩,有干枯的杂草立在矮墙上,寂静的风从路的尽头吹过。前方便是村子了,再走几分钟就到,我已经可以看见谁家房顶飘动的袅袅炊烟。近在眼前,可我不敢再往前走了,我停下脚步,俯下身子,双手环着膝盖,头深深地埋在里面。我埋怨自己,怪自己为何要上学,上学还要花钱。我什么也做不了却给他们增添沉重的麻烦。我怎么可以这样,负担,负担,在心里狠骂着自己。我把头抬起来,周围是死一般的寂静,折一根树枝在底下胡乱写着字,是想画图,可那个圈怎么都不能完满,越看越别扭。我最终放弃了这种努力,起身,抬头看,大片的灰色。我不知道该往哪儿去,站在路中央,掩面而泣。这哭声在安静的田野间分外响亮,惊起了树上停歇的鸟,它们扑棱着翅膀远走高飞。我连它们都不如,被困在原地,无路可走,真是无用。我站在原地看着远去的鸟儿没了踪影,用袖子擦干眼泪,最终还是决定回家。
   小声推开门,进到院子里,母亲见到我回来煞是惊讶,我解释说课本落在家里了,老师要讲,我回来取书。母亲用狐疑的眼光打量我,那你吃完中午饭,赶紧回学校上课去。我点点头,进屋睡觉。躺在炕上,用被子蒙住脸,泪珠悄然滚落。人真是无用,连鸟儿都不如。我只感觉到无助和脆弱,心里某个部位空荡荡的同时领受着绝望的潮水一般汹涌的袭击。没有人来帮我,没有人关心我。我曾站在门外的桐树下等待着有个穿黑色西装的男人从黑色轿车上下来,满脸阳光般暖煦的微笑,他径自走到我面前,伸出手来,孩子,跟我走,我们去城里读书。这个幻想持续了好几年并且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一直到我二十一岁时,我还幻想着有个男子出现,对我说,跟我走吧。一个是以父亲的身份,一个是以爱人的名义。
   这种虚妄的念想根源于母亲多年前无心的一句玩笑。那是我该是四五岁左右的样子,她带着我下地,留我在家里无人照管。最远的那块田地紧邻国道,细密树影中不时闪过飞驰的车辆。母亲在开花的苹果树下锄草,我环在她左右,缠着她问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妈,我是从哪儿来的呀。大概所有年幼的孩子都曾如此追问自己的来处,这是遍布在生活里最朴素的哲学思想的缘起。母亲无奈地笑了笑,指了国道上驶过的黑色车辆对我说,你是你爸妈不要你了,送到我身边的。他们住在很远的城市。等你长大听话了,他们就接你回家过富足的生活。年幼的我被这个谎言吸引住了,我不再缠着母亲,而是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树下,幻想自己远方的“家庭”,自己“亲生父母”的样子。在脑海里设想过无数个场景,又觉得都不是,一一否定掉,又跑回母亲身边纠缠,问个清楚。母亲始终只是以一句不变的话应答,等你听话了,他们就会出现。谁想要一个添麻烦的孩子啊?我自己都不喜欢,于是收敛自己的淘气,乖乖听话。我我体贴父母,尊敬师长,我待人彬彬有礼,我是不折不扣不掺假的好孩子。可这么多年来,我的未见面的“父母”还是不曾出现。年岁渐长,我不再追问,因为多年前善意编织的谎言在时光里不攻自破,不需要谁慧眼揭穿。我接受我的命运。这就是我出生的家庭,它们如此清晰地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我继承了家族的秉性,父母的容貌。笑起来眉头紧蹙像父亲,肤色暗黄仿母亲,敏感而倔强一如族中的父辈,太多的相似性或者说是继承遗传让我确认了自己的身份。不再做梦,停止了对远方“父母”的等待,他们永远都不会出现。城市里生活的是另外一些与我无关的人,我的肉身在清风寨,它逐渐长成我期待的样子。野性茂盛,桀骜不驯,像田间盛开的狗尾巴草,坚韧,易活。

共 82691 字 1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17
转到
【编者按】好一篇震撼人心的上乘佳作!语言、思想,无异于炼金之人的火和漂布之人的碱,让人忍不住深深动容。不过,与其说它是虚构的小说,小编更愿意将它视作作者本身由暗到明的崎岖心路。冷漠的母亲,被病痛折磨得失去希望的父亲。在家庭压抑环境下长大的本文主角白术,历经一个隐晦而漫长的过程,终于跳脱窠臼,完成精神层面上的一种超越。在这一过程中,因为不寻常友情和爱情的介入,使得故事情节饱满生动的同时,也逐渐将白术的情感世界展现在读者眼睛。于是我们得见的作者笔下的思想片花,是多么绚丽和隽永。那些字句拼凑而成的故事,为我们带来的感观冲击,除了一种对人生、对宿命、对信仰的统筹阐述——这种阐述借助于理性思考的严峻和冷瑟,给人精神上的饱满和充实,更是揉合了青春独有的咏叹调式的叙述和抒情。在简单的情节中描摹出不简单的人生情感旅历,平缓的节奏下挖掘出独属于青春的隽永和深刻,更是借助清丽流畅的语言彰显直抵心扉的感情哲理。总而言之,作者这篇长达八万余字的中篇小说,是某种迂回情感的最终归处。尽管小说描述的只是独属于青春的内心的凄惨心事,时间上前后跨越了大半个生命的时辰。从小学到大学的一路经历,仿佛郁郁寡欢的形迹可疑,却始终有它独特的方式与我们保持联系。不管过去多少时间,隔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内心笃定它不会消失于茫茫人海。因为那是光。当然,抛开这些,文者这篇小说,可以从友谊和爱情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友谊:温暖,渡航】:不一般的友情,可以说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点之一。对“我”,也就是白术来说,友情可以说是精神层面里不可缺少的部分。小说中出现的那几个女孩子:凌初荷、林缓缓、宁玉,在作者重笔墨的渲染下,形象栩栩如生。比如凌初荷的勇敢和成熟。这个女孩子身上有不一般的勇气,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该怎么做,路应该怎么走。并且凌初荷非常有才,写得一手好文章,深深影响了白术。她教会顶着畸形家庭压力的白术,如何过滤掉生活给予的辛苦。在整篇小说中,白术和凌初荷的友谊,并不是多么浓烈,但至始至终,给人一种感觉,凌初荷对白术来说,是一盏灯,一直照耀在她的前途。而林缓缓呢,虽不至于像初荷那样警醒,安于对生活的调和,但亦不失凛冽的一面。区别于初荷,林缓缓对白术来说是近在身边的温暖和依托。那样单薄的时光,几乎都是林缓缓相伴走过。直到辍学之后,林缓缓依旧在用自己的方式拒绝与社会的融合。只有宁玉,像一种提醒,提醒着彼此不可抛却又难以忍受的少年世界。宁玉虽有其骄傲的一面,但到底还是欠缺勇气。先前错失爱情,之后又因为不敢正视已心而放走了李甲。总而言之,这种贯穿故事里的友谊,是小说一种美好信仰的表现之一。在白术的生命之中,她们一如那温暖的灯塔,照亮了旁人茫茫深海的航行。【爱情:断裂,终结】:对爱情的构想,一开始就只是一个假想,仿佛写在日记本里的句子,忧郁心底的暗暗欢愉。爱情的出现,始终如同错过的四月微凉的海水,和不能相遇所虚掷的时间。而真正留在心间的,仅仅是一张一闪而逝的猫样的脸。小说中所描述的爱情,一度让我嘘唏。如果说友情是小说主人公白术的温暖所在,那么爱情就是不幸人生的源起和延续。白术父母的感情,父亲在病痛日子只有借助《圣经》才能得到解脱和延续的精神信仰。一如一块丑陋的伤疤,在年少的白术心里,打下了不可抹灭的烙印。接着就是宁玉的爱情,爱可以说是宁玉心头的伤,为曾经的错失而遗憾。当眼前有新的感情出现,又没有勇气跨出那一步,至始至终隐隐而伤。这些都可以说是白术的亲身经历,她不相信爱情,就如她手中安妮的书,还有后来依附的写作。只是孤单的日子,目视着生活沉寂的无望,萌发的小小感情,便自以为是救赎。白术的初恋,结束在一场痛苦的单恋里。苏蓦哲的出现,一度拴在心间,隐忍相思的那些年,他始终不知道。甚至大学后的程西楼,生在白术和他之间的爱情故事,更是破败生活的一种呈现,结束的时候尚且情浓意切,甚至连话都舍不得多说。在经历这一切之后,作者在故事里,让主角回到原点。十年转眼而过,只有文字,成了握在手中的依托。于是文字成了一条捷径,深入到内心的一种挖掘,无法舍弃对自我的质问以及原始本能的求真求证。于是关于人生、关于宿命,纷扰思绪逐歌扬尘,自动过滤了虚浮的表象,在静寂之中沉淀出厚实深重的内核,那是思想最纯真的融金质地。享受功成圆满那刻的满足,更多的时候,附属在它之后的过程更多的时候意味着孤独与煎熬,正如这篇小说为我们所展现的一切,让人受益匪浅。浅见,感谢作者的支持,倾情推荐!【编辑:消失若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407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消失若默        2013-04-06 19:47:25
  这篇小说,我是很早就看完了的。放在今天,有些内容记得并不是很清楚。
   所以,按有不到之处,还请狐谅解。因为8万余字,实在没有时间再去看第二遍。
2 楼        文友:消失若默        2013-04-06 19:49:08
  放到今天,也许我理解你的想法。
   你曾经对我说过,大致意思是,这篇小说,即希望被人看见,又害怕被人看见。
   而且终究还是要说,能够放出来,是我的幸运。
   历为这篇小说,思想之深,的确让我深深动容。
   很长一段时间,它也是一件法宝,给我内心安定的力量。
3 楼        文友:消失若默        2013-04-06 19:53:09
  狐,我能告诉你么?白术的童鞋,很接地气,在我的童年里,有很多话面与之重合。当初看得时候,心里是五味杂陈。
   宿命和信仰,在白术父母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之结合的,便是爱情。就如安妮所在:爱,只是一种幻觉。白术的家庭,恍惚觉得爱情的无望延续到生活之上。宿命和信仰,仿佛一直都分不开。对破败宿命的无望无奈,渐渐将信念转向信仰之上。上帝的存在,对白术的父亲和母亲都有深厚的影响。这仿佛也是种悲剧命运的表现。人一旦沉浸在无望的现实里越陷越深,就会发现信仰的重要。仿佛垂死之人抓住的稻草
   。白术父亲信仰上帝,破败的根源来源于疾病。当一个人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时候,他就需要一种寄托,飘渺的上帝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被流放的大卫,苦尽甘来的眷顾。一度给人支撑的希望。他念《圣经》,在大卫的故事里找到活下去的根。我不知道白术父亲信基督是不是受了其母亲的影响。破败是生活心经关卡,生活的不易、摧残统统寄给上帝,无疑是明智的。她在这些信仰上找到了依托,不急不燥,没有抱怨,也没有不满。慢慢练就了温良的品性。感慨之途不免有些感叹。
4 楼        文友:消失若默        2013-04-06 19:58:56
  白术、凌初荷、林缓缓、宁玉,这几个女子的友谊,曾经让我非常动容。
   一个人行路总是太孤单,倘若路上有人同途,得以相伴,便是一种福祉。
   凌初荷对白术的影响可谓是深远的,就如凌初荷的才华,它最终让白术选择了文字当作抒发的途径。
   林缓缓相对来说,有些温润,她始终对现状没有多大的无望感,即使已经破败不堪。她有自己的信仰,并且相信信仰的力量。她和凌初荷一样,是精神领域的女王。唯一让我感到悲伤的是宁玉,这个女孩子一直太过隐忍,于是总是比幸福慢一步。
   不过不管如何,这有这三个女子相伴,是白术的幸福。也是最大的财富。
5 楼        文友:消失若默        2013-04-06 20:03:35
  就如安妮的文,爱情即使只是一种虚幻,但无可避免需要它在。
   苏蓦哲的出现,只能说是白术年少的日子里,一种情怀所在。父母感情的阴影,她不相信爱情,但是需要它。就如急迫渴望脱离孤单那层束缚。无疾而终,是注定,也是必须的。
   只有程西楼,让我感到无比遗憾。这个男子,我曾经以为,他会是白术幸福的最终归宿。只是他们仍然没有挡住命运的侵袭。
   谁曾说破败是生命的必经关卡。他们决然散然的时候,我甚至连程西楼这个名字,也迫切想要忘记。
6 楼        文友:消失若默        2013-04-06 20:05:07
  只要还能够书写,我卑微的灵魂便一无所惧。
   狐,再一次想把这次句带给你。生活中不可避免遇到不幸运的事情,只要还能够书写,便能够像小说中那几个女子。有顽强的意志,明确的目标,又有信念支撑,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沉陷。
   你好,我好,便是最近的目标。
7 楼        文友:禹鼎侯        2013-04-06 20:41:06
  这篇小说大致浏览了下,怎么说呢,语言,是我很喜欢的,初步来看,思想也相当的深刻,我家小末末对这篇小说是极其推崇的,我相信小末的眼光,找个时间细细看。那啥,打个酱油,闪了。
禹鼎侯
8 楼        文友:禹鼎侯        2013-04-06 20:42:17
  好吧,小末,我来过了,这下对得起你家狐狸了吧?
禹鼎侯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