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冬日的宅院(散文)

精品 【流年】冬日的宅院(散文)


作者:郭宏文山屯物事 童生,78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56发表时间:2013-04-27 13:02:00


   我们那个山屯里,原来没有粮米加工厂。二十几户人家,要到村子西头的碾道,排着队等候推碾子碾米筛面。那几天,是山屯碾道人气最旺的日子。碾米筛面时,筛箩子、笸箩、簸箕……样样得用上。我感觉,干碾米筛面这活计,最苦最累的,该是转圈拉碾砣的那头生产队的小毛驴。小毛驴累得卸下来的时候,就得人来打替班,那才叫真的推碾子。村子里有了粮米加工厂后,磨面就简单多了。
   和面这道工序很有讲究。水温的程度以有烫手感为宜。把按比例兑好的黏米与玉米的混合面,倒进一个大笸箩里,在面中挖一个坑,倒进适量的水,就使擀面杖搅和均匀。搅均多少,就往事先准备好的大缸里捧进多少。大缸要摆放在宅屋的炕头。炕头的温度高,有利于面的及早发酵。面和好了,要边发酵边揣面,使整缸的面都发酵均匀。
   好吃的黏豆包,一大部分因素在豆馅上。豆馅一般有爬豆的,有小豆的,有绿豆的。我喜欢吃甜食,我家蒸黏豆包时,常常央求母亲在豆馅里加些糖精。吃那种用糖精拌豆馅的黏豆包,感觉又甜又美。我还喜欢家婶用菜馅包的黏豆包。我想,这样的黏豆包,应该叫“黏菜包”准确些。
   我们那个山屯里,数我们家的人口多。人口多,年年淘的米就多。到蒸黏豆包的那天,母亲总会请来家姑和家婶帮着包黏豆包。豆包蒸起来就是十几锅甚至超过二十几锅,常常一蒸就是一整天,或一整夜。大人包豆包,小孩贴豆包底叶。最好的豆包底叶是苏子叶,其次是片刀豆角叶,还可以用家杏叶作底叶。
   蒸黏豆包的那天,母亲会从房顶上的秫秆窝窝里,掏出冻酸梨。那冻酸梨,是秋天时母亲送上房顶的,都是下梨时摔坏的破梨。母亲用凉水把冻酸梨泡在砂盆里,不需多大的功夫,轻轻敲去结在酸梨外表的冰层,大家就你一个我一个地吃起来。那种酸甜适口的味道,真是既提了精神,又饱了口福。有了冻酸梨的诱惑,我总盼着蒸黏豆包时刻的到来。
   许多许多年,我都在家里蒸黏豆包的工序中,承担着多种劳动。把包好的黏豆包整齐地摆到平屉上,蹲在灶坑门烧火并掌握蒸每一锅所用时间,把蒸好的黏豆包从平屉上捡到秫秆帘子上,把冻好的黏豆包捡到笸箩里……骄傲的是,我样样都能做得很出色,很少出现破损的豆包。
   我家每年多淘米,除了人口多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母亲年年要给家住城里的姑姑,还有其他亲戚、朋友啥的,送一些黏豆包。你三十,他五十,份多,量自然就大。我们家离青年点近,就隔张四爷家一栋房子,父亲又是生产大队的会计,青年点上的叔叔和姑姑们,经常来我们家吃黏豆包。也许是黏豆包的情缘,我至今还与老青年点的部分叔叔和姑姑们有着联系。其实,母亲又何尝只是在送黏豆包,她是在送一份挂念、一份亲和、一份友善、一份联络、一份报答……

共 621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屯里的隆冬在笔者文中被那细腻的笔触描写得生机勃勃,欲扬先抑的描写那份寒冷,只为更加鲜明的衬托母亲端来的热火盆。那个热火盆它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热火盆,在笔者的眼里它融合了太多太多的值得考究的因素。就如文中,笔者分析质地和做工的同时便能清澈灵秀的联想到它与大自然的联系,和与身边生活中的人或事物的联系,读来不禁让人感叹这其中潜藏的韵调。大雪小雪的天气里笔者又说起了那个温润富足且极具含义的土窖,辽西的土窖在笔者的文中或是屯里人们的眼中,它不仅仅是一个窖藏瓜果食粮的仓库,也不仅仅是那么一个普通的土窖。细微的解释了的,或许就是一种古老传说的沿袭,象征一个家庭的富足与荣耀。在笔者细致且深远的描述下,各家各户的土窖心理分析,父亲挖窖的历程,点点滴滴的细节中都渗透着一份别样的感情,淳朴且具有一种乡土生活的韵味。且说生活,走在生活之中我们是断然离不开美食的。作者说辽西的山屯人有那么一份特色小吃,它叫黏豆包。笔者细细的诉说着关于黏豆包的故事,从选材、做工、制作到深远的寓意一一叙述娓娓道来,就像我们同时也在在咀嚼这样一份热气腾腾的黏豆包,那份美好的寓意在笔者的收笔里面情意相浓,心间骤然升起这样一份美好与向往。全篇描写都十分紧凑凝练,笔触洗练情节细腻,很好的一篇散文,晓之以情引人入胜。问好作者,感谢赐稿逝水流年。期待您更多精彩作品,精品推荐!【编辑:慕温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428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慕温言        2013-04-27 13:12:26
  问好作者,温言问好,很喜欢这样的散文。远握
找一个人陪你奔波流浪,喧嚣看透、浮华看尽,然后静静生活,细水长流,如若不能,就做自己的太阳。
2 楼        文友:阳光下的红叶        2013-04-28 00:18:26
  火盆儿,土窖,粘豆包,三种不同的物件,为我们展现了辽西人家冬日的民风民俗与生活特点。
   作者用一支朴素无华的笔,怀着对家乡对往事对亲情浓浓的怀念与向往,将一份坦诚热烈的赤子之情,深深地融入到了文字其中。
   语言淳朴真实,内容饱满真挚,文笔大气厚重,是一篇非常值得品读的文字。
   好文章,红叶拜读了。
   顺问作者,创作愉快,流年,安好。
做一个简单的人,平和而执着,谦虚而无畏。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4-28 07:00:4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