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故地——时光·记忆(散文)

精品 【江南】故地——时光·记忆(散文)


作者:喜妹 布衣,24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68发表时间:2013-05-01 14:43:47

踩着岁月的痕迹,寻找时光的记忆。
   ——题记
  
   舒舒朗朗的四月,回到四十余年前的故地,润泽了王仙岭的青山绿水,欣赏了苏仙岭的美丽风景,又和妹妹们相伴,踩着岁月的痕迹,去我们儿时租住的地方看看,一起去寻找时光的记忆:那一座桥,那一江水,那一间围墙屋,那一口老井,那一条老街……
   沿着熟悉的公路,搜寻似曾相识的已被岁月侵蚀的景物,回忆着曾经熟悉的那些人,那些事,踏上桥的那一刻,时光的记忆扑面而来,活蹦乱跳地把我拥抱,满心的温暖和感动。耳边似乎听到了儿时伙伴们欢快的笑声。听见了街坊邻居喊我的乳名。
   初始的桥,是木头的,桥头有一个生产五金产品的工厂,厂门前的电灯高高悬挂,无论春夏秋冬,吃完晚饭,孩子们都会聚集到桥上嬉戏玩耍,特别是那种分边抓“强盗”的游戏,永远都乐此不彼,直到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呼唤,才会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回家睡觉。
   那一年,我初中毕业,母亲送我回父亲的家乡插队,背着行李出门,刚刚走到桥头,迎面遇上长长的送公粮的队伍,母亲满心欢喜地说,儿呀,从此,你就会有饱饭吃了。那个年代,粮食是定量供应的,而且要搭配杂粮,能够吃得饱饱的,就是最大的幸福了。确实,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吃不饱饭的日子了。从此,每次春节探亲离开家时,母亲都会坚持送我到桥头,然后含着眼泪,站在桥上,看着妹妹们送我慢慢地,慢慢地走远。
   后来,洪水冲垮了木桥,我再回家探亲,走的就是现在的这座水泥桥了。父亲那年夏末去世后,刚刚五十岁的母亲,每天都站在桥上好几个小时,遥望着父亲住的山顶,泪眼婆娑,瑟瑟秋风就那样吹白了母亲满头的青丝。冬日,弟弟在单位要了一套住房,母亲才带着小妹搬离这住了二十多年的地方。
   伫立桥上,看着流淌的郴江河水,记忆里的画面一幅一幅跳出来,展现在我眼前。那时的郴江河水,清澄透底,河里的虾、鱼、螺丝要有尽有。
   清晨,我们姐妹提拉着小木桶,跟在母亲后面,去河里沉跳虾。那沉虾的工具,是用旧蚊帐,裁成一米见方,再用竹片做成十字,扎住蚊帐布的四只角,用猪油把米饭和青蛙炒香,捏成小团做诱饵,用一根竹竿挑着,放到河里,依次六个。回头,挑上第一个,那蹦蹦跳跳的虾儿,就被我们开开心心地抓到小木桶里。
   傍晚,父亲下班后,和弟弟一起,带着那种用竹篾编制的,长得圆圆的捕鱼工具,同样的青蛙炒饭诱饵,去河里沉鱼,依次四个,轮流收获,每次都会满载而归。母亲把那鱼在锅里焙干,用那种晒干的白辣椒一起油炸,特别好吃。
   夏日,河水就成了我们的最亲最爱,一个脸盆,漂浮在水面,一个猛子扎到河底,从石头缝里抓上一大捧小石螺,跃出水面,放到脸盆里,满了拿回家,养几天。母亲用各种作料爆炒焖制后,就成了我们湖南的有名的风味小吃“嗦螺”,用竹签儿挑着,满手的油,小嘴儿辣得通红,味道好极了。
   那个年代,肉类是定量供应的,每月只能吃一餐,省下的肉票得买肥膘做油,因为茶油也是定量供应的,每人每月半斤。也就是河里的这些小小的生命,给了我们足够的营养,让我们健健康康地成长。
   想起有一年,门前河里涨大水,我和男孩子们打赌说我能游过去,结果被水冲到五里地的下游才到对岸,湿漉漉地走了好久才回家。从此,我们在水里的嬉戏就被父母限制,母亲让三岁的小妹负责监督,有时我们好不容易买通小妹保密,开开心心地玩了,却没想到父母一回家,小妹就对母亲说:大姐没有下河,哥哥他们都下河洗澡澡了。弟弟妹妹们马上出卖我:是大姐带头的。有时,小妹也会经不住我们的连哄带骗,也到水里扑腾,就不告密了。说起这些趣事,桥上飞起我们姐妹的笑声一串串。
   走下桥,走进围墙屋,有四位老人在院子里打麻将,小妹喊了一声李婶婶,一位老人抬头,冲着我说:“啊,喜妹回来了,”快三十年不见,八十多岁的李婶还认得我,那一声乳名,让我的眼睛湿润了。霎那间,少年在这儿生活的时光,争先恐后挤进我的心里。
   我家住围墙屋付2号,二妹,小妹都是在围墙屋出生的。虽然那时因为孩子多,生活有点困难,但父母亲从来没有让我们饿着,冻着。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吃饱。我们的衣服,都是父亲裁剪,母亲用手一针一针缝制的。
   父亲是极其聪明的人。那时冬天寒冷,父亲奇思妙想,在地下挖了一个灶,用工厂废弃的锯木屑做原料用于取暖,来我们家的人,都想不明白,那冬日的温暖来自哪里。有一年我们接了糊火柴盒的活挣钱用于学费,父亲看一个一个糊进度太慢,就想着做出了贴花机,包边机,记得还得了省里的科技奖。
   父母都是乐观豁达、正直正义、真诚善良的人,居住围墙屋二十三年的历史,见证了我们一家人相亲相爱的幸福。和邻居相依相伴的快乐。围墙屋也是父亲生命的最后驿站。父亲走了后,我便没有再来过这里。
   付1号,住的是慈眉善眼的房东李奶奶,奶奶没有生养,只有过继的一女儿。奶奶待我们姐弟如她的孙儿孙女,什么好吃的都有我们一份。我离开家后,每次回去探亲,奶奶都要专门为我做一顿饭,腊鱼腊肉酿豆腐,都是我最喜欢吃的。我也牢记母亲的嘱托,送给奶奶礼物,每次奶奶捧着礼物,都会眼角含泪,不停地叨叨,我的喜妹真好,真好。
   付3号,住的就是心地善良的李婶,李叔好喝酒,所有的事都是李婶辛劳,三个男孩子,一个比一个顽皮,让李婶操碎了心,直到孝顺的小女儿长大,李婶才有了关心她的人。李婶说如今孩子们都有幸福的家庭了,她也就有万事不愁的晚年啦。
   付4号,住的是小脚的陈奶奶一家,我们和她的孙女儿特别好。几乎天天都去她家,也是什么好吃的都有我们一份。但在文化大革命那一年,她家被抄,说她是地主婆,我们就再不去她家了。记得我离开后第一次探亲回家,陈奶奶笑容满面喊我,我却扭头不理,母亲问我为什么,我说,她不是地主婆吗?母亲说,那只是成分而已,其实陈爷爷这个地主,一辈子连鞋都没有穿过,中学老师的儿子,给他买过一双雨鞋,过世时那双雨鞋还新新地包在柜子里。他们不是刘文彩那样的坏人。第二年我再回家,就听母亲的,买了礼物走进陈奶奶家,陈奶奶紧紧握着我的手,哭了。
   还有一些租户,住住又换了,都相处得非常融洽,记得每年的端午节,大家都会聚集在院子里包粽子,然后都放进李婶家煮猪食的大锅,煮上整整一个夜晚,大家轮流去添柴,香香喷喷的。中秋节,大家都会把家里积攒的南瓜籽,冬瓜子,红薯片拿到院子里,在月光下一起品尝,听大人们说着古老的故事。我们唱着月亮粑粑的古老民谣,直到哈欠连连,才回屋睡觉。
   如今,我家和李奶奶住的地方,已经是一栋四层楼房,李婶家也是楼房了。只有陈奶奶家,荒芜一片,留下的是斑驳了容颜的残垣断壁,一墙苔癣凝固了我们少年的流光。流光里,脚步又从头,恍惚的刹那间,我好像看见了一张张熟悉的笑脸,还有伙伴们你追我跑的身影。而今,岁月雕刻了我的额头,就如此刻斑驳了的墙。我和妹妹们都感叹,曾经那么大那么大的院子,现在怎么这么小这么小。
   谢过李婶留我们吃饭的盛情,离开围墙屋,走上我们上学的路。看到路旁的张家古井时,我惊呆了,井边杂草丛生,脏兮兮的,虽然古井还是原来的模样,却完全没有了生命的迹象。妹妹说,有一年,有人在古井旁边建了一个冶炼厂,井水就被污染不能饮用了。只能去远一点的犀牛井取水了。
   张家井周围住着几十户人家,井水就是大家的生命之泉。记得那时的井水,清澈见底,像一面映着蓝天的大镜子。夏天只要站在井边,就有一股凉意,寒冬,河水冰凉刺骨时,井水却冒着腾腾的热气,于是,每天从早到晚,井边人来来往往,挑水,洗衣服,洗菜,络绎不绝。
   那井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冬温夏凉,一年四季,我们都是从缸里舀着就喝,从来没有因为喝凉水生病。我们在山里采回一种野果果,用那井水洗洗里面的籽,就成了如现在果冻一样的凉粉,虽然没有糖放,却清凉甘甜。还有用那水做的酸水坛子,里面泡的菜酸酸甜甜,从来不变质。
   记忆中母亲每天都会在清晨六点以前去挑水,母亲说,只有那时的水最干净。傍晚,井水就只有三分之一了,但第二天早上,又是满满的了,那时我常常想,为什么满了不溢出来呢?古井,滋养了我的少年,温暖了我的青春,离开古井时,我的眼角有风吹的泪,不知是为不该老去的古井,还是为自己的不再年轻。
   走过老街14号与15号之间约三百米没有房屋的空间距离,我才发现,我们脚下已经不是原来那青青的石板路了。15号以后老街两边的老房子,也已经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貌似古香古色的新楼。妹妹们告诉我,这条街已经认定为我省唯一的历史文化街区,因为它是具有千年历史的骡马古道,在两年前,政府拿出4亿元重建这条街,说是要把老街改造成集商业、居住、娱乐和历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休闲街区。只是两年过去了,商铺都没有开业,老街在冷冷清清中,默默无语地守着街边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在期待着有一天的繁荣。
   老街那青青的石板路,曾经给我们带来多少欢乐。老街的中间还有一眼比张家井水质更好的,有着历史的记载和美丽传说的犀牛井,《湘中记》云:清冷甘美,初名甘泉,人患疾饮之即愈。那青青的石板路,被挑水的人晃出来的水洗涤着和人来人往的脚步打磨得如玉石般的柔和。我们那时候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是赤脚的,走在上面特别地凉爽舒服。很多石板上有白色花纹,放学的路上,我们常常会争论哪一块哪一块的图案像什么像什么,也会常常锤子,剪刀,布,比赛单腿跳过一块块石板。
   老街两边的房子,都是古老的建筑,每家都有一个窗台,记得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用一截萝卜,把香烛插在上面。过完年,就会有人挑着箩筐,挨家挨户把萝卜收集回家晒萝卜干。
   老街曾经是郴城最古老的街道,也是人居密集、最热闹的地段。岁月更迭,历史演变,熟悉的老街,熟悉的景致,虽然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了,但老街沉淀着我的少年,有我曾踩过的荫凉,那些岁月的痕迹,那些时光的记忆,是我珍惜和珍藏在心里的美丽。
   有人说,对于漂泊者而言,上一个家,就是故乡。我应该不算漂泊者,因为我是回到了父亲的故乡。但对郴城,却比我现在的城市有更多的眷念,因为那里,是我的上一个家,我的父母,已经长眠在那方土地。我的兄弟姐妹,依然在那个城市生活。故地,我会常常回去的。
  

共 41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最美是故乡景,最亲是故乡人。不管故乡是如何的变化,于我们内心的那种情感是永远不会变化的。踩着岁月的痕迹,寻找时光的记忆。从时光的记忆里,回忆故乡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那一座桥,那一江水,那一间老屋,那一口老井,那一条老街,还有那儿时的乳名……都是那么的亲切而清晰,因而对故乡的思绪就更为稠密而厚重,这,无一不在生命里成为一种永恒的美丽。全文语言朴素平实,市井在指尖,却流露着满满的故土情,辅以青翠的风景,浓郁朝气的乡野气息,从而铺开了这篇洋洋洒洒的优美篇章。情真意切的文字,灵动而绵长,柔润的情思,读之,动心又动情。推荐欣赏!【编辑:简单爱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02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3-05-01 14:44:33
  问好作者!感谢您赐稿江南烟雨,期待更多精彩呈现!欣赏作者精致的文字,祝你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四味书屋        2013-05-01 15:08:08
  俗话说故土难离,那熟悉山,那熟悉的水,那熟悉的乡土人情,总是在记忆里抹不掉的,永远存在记忆的底片上。问好喜妹姐,祝五一节快乐!
3 楼        文友:芈蜜        2013-05-02 12:21:47
  美文拜读,学习了
   问好作者,欢迎赐稿江南烟雨
   您创作愉快,五一快乐哦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