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江南】省城购房记(中篇小说)

精品 【江南】省城购房记(中篇小说)


作者:秋耕 举人,3625.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02发表时间:2013-05-08 01:46:08


   “行。那就这样,有消息再联系吧。”
   李仲华与杨惠兰走出中介机构后,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那意思是以后还联系什么,就此算了吧。这么多年来,他们好不容易积攒了点钱,若被别人骗了去,房子没有买到,钱与精神上的损失可不小了,还是要慎之又慎地为好。确实,房地产中介这些年可谓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了,但鱼龙混杂,常常听到被骗的新闻,令人触目惊心。所以,李仲华决定不再涉足中介市场了,还是一心一意地找新房源,新楼盘。可是,周边的房源他们几乎都跑完了,怎么办呀?李仲华继续在网络上搜索,把搜索的范围扩大了一些,打印了五六张写满了信息的纸,回到老屋后要妻子杨惠兰按此先跑一跑。他这几天单位比较紧,事情也比较多,他说只好双休日再与杨惠兰一同出去了。杨惠兰在老屋里快住上四五天了,正想着下一步怎么办呢,见李仲华如此说,也只好按此办理。
   第二天,杨惠兰准备好小食品,带好一瓶水便独自出发了。她今天要去省城北边的一个地方,那是李仲华一个同事介绍的一处房源,价格特别合意。当杨惠兰换了四条公交车线路后,才找到那个楼盘。而那时快到十一点钟了,气温升得很高,达到了三十多度,热得杨惠兰气喘吁吁的。当她找到销售部时,售楼哥说早售完了,只剩下二楼以下的了,杨惠兰大失所望。她走出了售楼部,心想这处楼盘孤零零的,是什么样人来此购房呢?她再环顾周边,见野草丛生,一片荒芜的景象。再看远一点地方,见有一处很大的火力发电厂,高大的烟囱直入云霄,烟囱口吐着白色的浓烟,不经不漫地在空中缭绕着,显得无助而迷茫。杨惠兰只好原路返回。她在返回的路上,给李仲华打了三个电话,但李仲华都没有接,原来他在食堂吃过饭,回来后又接着干活,一直没有看手机。这把杨惠兰气坏了,她倒不是气李仲华没有接电话,而是气那房源的信息如此不准确,让她白白地跑了一上午,毫无收获,而且热得要死。晚上李仲华回家,杨惠兰不免又有些牢骚一阵,李仲华也不相信那信息如此糟糕。好在过两天可以休息了,李仲华说,两天后他可以陪杨惠兰一道去看房了,反正省城大得很,西边还有几处房源没有看呢。于是,两天后他们又带好水果及几瓶水,准备去省城的西边经济开发区看看。他们先去了较远的一处楼盘,等下了公交车后,远远地见将要看的楼盘,几乎在一群高压线的包围之中,太不可思议了。杨惠兰说,还有必要再去看吗?李仲华只好叹口气,说那就返回吧。当他们返回时,却忙乱之中乘错了公交车,来到了开发区的另一个地方。然而,无巧不成书,他们在无意之中遇见了一处称之“紫气天府”的小区。楼盘正前方高高地挂着一块硕大的售楼部牌子,这让李仲华与杨惠兰非常兴奋,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呵。是的,柳岸花明又一村大约是每一个人所盼的,他们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售楼部。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小巧玲珑的女孩,一张嘴更是能说会道。小区所剩房源不多,只有靠最外边的一幢还有十几套大户型,面积在一百三左右,三室两厅两卫,价格也能接受,其它条件也满足。杨惠兰说要上楼亲自看看,但那女孩说没有他们要看的那层楼的钥匙,让他们先去其它楼层看。但李仲华与杨惠兰上了其它几个楼层后,均无法进入,于是又乘电梯下来,对那女孩说了情况。或许女孩想做成这笔交易,她于是打电话找人要钥匙,不一会儿就拿到钥匙,带了李仲华等来到二十七层。当他们进入房子时,其开阔的空间,布局合理的设计,干干净净的地面,无不强烈地吸引了李仲华与杨惠兰。更让他们感到惊喜的是,站在二十七楼,向北向东看几乎是一览无余,甚至能看到李仲华单位的那个大楼。那售楼女孩也有意无意有欢呼着,说她还从没有上这二十七楼呢,原来视野这么好。李仲华与杨惠兰看了好一会儿,才下得楼来,又与女孩正式提地问了许多问题,当他们最后问到这个楼盘开发商时,那女孩说,这个楼盘的开发商是当地的经管委下面的公司,整个楼盘大部分是售给他们的职工的,请李仲华与杨惠兰尽管放心。话已至此,李仲华与杨惠兰便下了决心,准备第二天来交订金。于是,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老屋,并说今天运气真是不错,说不定是老天感叹他们这些日子的真诚,所以才给了他们这次机会。他们越说越有趣,越说越觉得这是天意,似乎在省城的购房已经实现了。那天夜里,李仲华与杨惠兰格外激动地做了一次爱,彼此都得到极大的放松。确实,这此天,他们太过于紧张与辛苦了,需要适时地轻松一下。
  
   七、
   东方破晓,新一天又要来临了。李仲华与杨惠兰当夜美美地睡了一觉,这是他们这些日子以来,休息得最好的一次。然而,当杨惠兰睡醒后,朦朦胧胧地意识到一个被忽视的事实,那就是那幢宅楼因为紧靠外面,离省城的一条主干道很近,是否有汽车等经过时的噪音影响?她越想越觉得是那个理儿,于是她轻轻地推了一下还没有醒的李仲华,说,
   “仲来,你是否注意到那幢宅楼离马路很近,噪音是否很大呀?我听说楼的层数越高,噪音的共振效应越大呢。”
   “什么,噪音?”李仲华睡眼迷蒙地答道。
   “是呀,噪音!你肯定光顾高兴,忘了观察了吧。”杨惠兰有些怪怨地说道。
   “那怎么办?”李仲华一咕隆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因为若是如此,那他们岂非又白高兴了一场!这一惊非同小可,昨夜的轻松立即让紧张代替了。于是,他们决定再上高楼亲自听听那声音。只是李仲华要上班,杨惠兰说那就中午在“紫气天府”会面。杨惠兰吃过早饭后,独自先来到小区,在周边转了转,看是否还有别的楼盘,可惜根本没有了。等到中午时候,李仲华慌忙地吃过中饭,便乘公交车来到小区,好在路程不远,一会儿就到了。当他来到小区门口时,杨惠兰招呼他不要进去,说他们自己乘电梯上去,不要惊动那女孩儿了。李仲华会意,立即闪过售楼部大门,而是从旁边来到那幢宅楼的电梯下。按下电梯按钮号码,一分钟不到便上得二十七楼了。还好,二十七楼并没有关门,大约是工人才做完了活,没来得及关门。于是他们进了门,直奔靠马路的一侧房间,听那马路上的声音对楼房的影响有多大。开始时,只是正常的声音,但当一辆大货车经过的时候,接着又当一辆工程车经过的时候,那个哄隆隆的声音传到房间时,就象打了闷雷一样,实让人受不了。李仲华与杨惠兰相互看了一下彼此,什么也不说了,因为事实已说明一切,他们只好再一次地放弃!李仲华与杨惠兰下得楼来,无精打采地走在马路上,一副灰心丧气的样子。杨惠兰还好,她是一个坚强而又独立的女人,说他们大不了再重新找就是了,偌大一个省城,不相信就没有他们安身之所吗?!李仲华就显得失望得多了,他主要的受不了这种一次又一次地有意无意地放弃,他想不到在省城购房原是这么困难,这种打击简直快让人绝望与崩溃。
   三月底即将到来了,各地方政府将要纷纷出台相应的管控政策,这让李仲华愈发的烦燥不安起来。倘房价真的大涨起来,这无疑会加大他们在省城购房的困难,会让他所有的省城购房计划落空,因为他们毕竟不是投资者,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工薪簇购房者呵。李仲华忧心忡忡,很是郁闷愤恨,他想自己怎么也是一位职业人员,怎么在省城就买不到房子呢?是他的命不好,还是他们太认真了?可是,购房对于工薪簇来说,那或将是他们一辈子的事情,那么大一笔支出,倘购房后不如意甚至闹心,那是多么地可气可恨,所以认真或细心一点,实不过分呵。那是什么原因呢?李仲华抓耳挠腮地想着,但总是理不出一个头绪来,他不象投资者那么大胆,越不象投资者那么随心所欲,他的钱要用上有用之处,至少要用在合理或一般的安心上吧。然而,他处处碰壁,到现在也没有落实好购房的计划。或许李仲华确实有点过于较真了,但这也不能完全怪他,这些年城市发展太快了,但城里的生存环境也确实没有跟上,到处是高架桥,高压线,还有那高铁,它们不顾居民区的合理要求,强行地从安静而稠密的小区里穿行而过,地方政府的承诺似乎极少兑现,有的简直如同一阵轻风,不知飘向到哪里去了。政府是否也应好好地反思一下呢。唉,难呀。怎么办?怎么办呢?要么,再去二手房市场看看?然而,二手房市场对他来说,简直是惊心动魄,鱼龙混杂的地方,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放心,妻子杨惠兰也多次劝说他,二手房的房源必须放弃。那到底怎么办呵?李仲华苦苦地思索着,他突然想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新房源虽不多,特别是一百平方米左右的房源更是格外吃香,但较大的户型,比如在一百四十以上的户型还是较多的,何不从这方面着手呢?可是,那要拿出很多的钱来,首付款不会少,而即使能贷到款,那今后的还款压力肯定也是很大的。现在年轻人们常常所说的“房奴”,该不会在自己身上也出现吧?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岂能做了房子的奴隶?这,这,这如何是好?
   杨惠兰因没有房源可看,这几天回外地家里去了。李仲华的这些想法让他无处诉说,他也不想立即与妻子诉苦,那样的话,他一个大男人成什么样子?况且妻子这些日子也被购房折磨得憔悴了许多,不能再与她说这些令人痛苦而又大胆的想法。因此,李仲华独自苦思,折磨得他茶饭不香,睡眠严重不足。他一连几日在第二天上班时,许多同事都说他这些日子明显地消瘦了,两个眼经常有黑圈,看上去象一只成年大熊猫的眼呢。李仲华听后,也不争辩,只有苦笑一下,这怎么说呢?!
   然而,不论怎样,他要拿出一个方案来。于是,他给妻子杨惠兰打电话说,他们是否在省城购一些大的房子,改变当初只购一百左右平方米的房子的计划。杨惠兰说,那样话只好调整预先准备的购房款了,实在不行,就找她老妈想点办法了。杨惠兰的妈妈是早先的工作人员,育有一儿一女,杨惠兰是长女,因而家庭负担并不重,而且她退休后工资一直也是不错的。自老头子去逝后,她就一个人独自生活,身体也算硬朗,主要还是比较乐观宽容,每年春节或其它节日都要与女儿女婿过上好一阵子。她手头上有一大笔存款,大约几十万元。一天,杨惠兰去了老妈那里,一番问寒问暖后,便转移话题,无非想把老妈的存款用一下。杨惠兰妈妈虽然快七十岁了,但她并糊涂,她早知道杨惠兰的来意,也准备在这个时候支持一下杨惠兰的。只是,她不动声色而又带半开玩笑地说道:
   “丫头呵,你今天怎么格外地热心呀。”
   “没有呵,妈妈,我就是想来看看你嘛。”
   “还说没有呢。你买房子是否钱不够了?”
   “噫,妈妈怎么知道我买房钱就不够了?”
   “我还不了解你吗,傻丫头。”
   “嗯,那是的,世上那有妈妈不知女儿的哟。”
   “本来我们的钱是够了,无奈在省城这么多天,合适而又符合先前预定条件的房子实在太少了。李仲华与我商量购大一点房子了,而买大一些的房子,预算当然就不够了。”杨惠兰又补充地说道。
   “那就买大一些的房子吧。准备买多大面积的?”
   “一百四十五平方米朝上一点的,四室两厅两卫的”
   “那么大?”
   “与富人们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不过,妈妈,我们同时也有这样的想法,省城的房子买好后,你不如到省城与我们过上几年,反正小孩今后结婚用房还早呢。当然,如果妈妈愿意与我们一同在省城生活几年的话。”
   “好是好,不过……还是到时再说吧。”
   由于杨惠兰的出面,也由于她老妈的存心支持,最后得到她妈妈的三十万元资助款的承诺,这样李仲华与杨惠兰便可以在省城再“冲浪”一把了。
  
  
   八、
   大化新区是省城的政务文化中心,是多次被国家评为“最适合人居”的地方,绿化率高,环境优美,因此它自然成了人们追逐购房的好去处。但正因为如此,大化新区的房价较其它几个区要高得多,而且要找到一个好和地段更是难上加难。李仲华与杨惠兰自得到她老妈的资助承诺后,改变了购房计划,心里底气大得多了。但要真正地落实到位,还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天,李仲华忽然想到,前些日子他一个人去看他单位北面很近的一个正在新建的楼盘时,只因那时楼盘户型面积与房款均不合条件,而放弃了的小区,不知现在的情况如何了?他打算吃过中饭后,立即去看一下。那个小区称“飞龙湾”,当李仲华走进售楼部时,接待他的是一位售哥,姓胡,瘦小但十分地精明,两个眼珠咕溜溜地直转,仿佛随时能打出来一个主意,或随时能解答所有问题似的。他给李仲华完美而动情地介绍了“飞龙湾”的情况,说他们正在售的小区三面环水,背靠大山,是大化新区的绝唱点睛之地。他最后还特意给李仲华推荐了一款观景楼的二十五层,说现在所剩房源不多了。李仲华一问价格,每平方米达到一万多,总价达到了一百五十万元。乖乖,李仲华一听此价,仍不住吓了一惊。虽然他现在有了点底气,但要真正地购买此房,一时还下不了决心的。晚上,李仲华打电话把情况与杨惠兰说了一下,杨惠兰表示第二天就来省城要亲自看看才好决定。第二天下午,杨惠兰与李仲华来到小区,接待他的仍是先前的售哥小胡。大概这几天售房成交颇多,他忙前忙后地照应着别人,也与李仲华说些什么。最后,当他稍闲了点后,便与李仲华与杨惠兰正式面谈,他把李仲华要的二十五层的总价及折价,应付首付款及贷款数,一一计算后写在一张计划书上。杨惠兰看看了那价格,也不免皱了皱眉头。不过,她对此的承受能力比李仲华要强,只是她提出仍要去观景楼二十五层看看。售哥只好发给他们一人一顶安全帽,乘电梯来到二十五层房间。当然了,那观景楼果然视野开阔了,阳光也很充足,向东可观大化新区的天井湖水,那湖面上清水随风荡漾,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鳞鳞,十分壮观。房间总四个,一个小书房,一个主卧室,两个偏室。房型南北通透,采光效果极好,李仲华与杨惠兰不能不动了心,咬咬牙想在此买下此房。若能真的买下此房,那实也不枉此生了。他们看完房后,下得楼来,又于售哥小胡商谈了一会儿,取了一叠资料后,回到他们在省城客居的老屋里。李仲华仍显得有些兴奋,说要是能在观景楼拥有一席之地,岂不痛快之至,实不枉来省城一回了。杨惠兰还是比较理智的,她把带回来的一叠资料又仔细地审视了一下,特别对房屋的面积尺寸重新进行了计算,由于那楼盘的公摊率较高,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这样在两个偏房里,要想放上一张象样的床可能有些麻烦,即便能放得下,整个房的空间也显得得捉襟见肘了。李仲华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杨惠兰总是太挑拣,太认真了。但杨惠兰坚持说,如果放不好一张床,那算什么房子,仍要再去考察一下,这万万不能马虎的,花了一百五十万元,能不认真点吗?

共 30852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
转到
【编者按】终于看完了这篇“省城购房记”,可谓是历经千难万阻啊!这购房的过程,着实吓了人一跳,就算有购房的心思,也荡然无存了。小说所描述的,是一对工薪阶层的夫妻购房的过程,也许,是经济方面的制约,使得他们在购房的过程中,小心了再小心,计划了在计划,权衡了再权衡吧。因此,也让人徒生出一丝无奈和感叹。最终,他们是选择了自己理想的房子,交了首付,也办了相关的手续,沦落为快乐的房奴。我倒不知道该是为他们欣慰还是难过了。而在目前,是有很多像李仲华夫妻这样的家庭,为了跻身于朝气蓬勃的城市生活,不惜一生的血汗资本,选择了去城市买房,把自己从一个实实在在的乡下人,变成实实在在的城市人。然而,作为父母,又有什么办法呢?想一想,现在的年轻人,为了成家立业,为了娶妻生子,苛刻的条件,压得一生辛劳的父母,挣扎着,在繁华的都是奔波着,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彻彻底底的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能满足对方提出来的结婚的条件。或者,这也是作者想要向我们传达的一个主题吧。当李仲华会想着妻子三个月以来的来回折腾,还有在风中飘动的满头银丝,他的泪水也足以让我们理解了。当然,小说的主旨还是比较的积极向上的。是呀,活着,就是为了一份希望,活着,就是要有个奔头,活着,就是给自己一个压力,然后,我们在同船共渡,携手天涯。作者在人物的刻画上,也是比较成功的。李仲华和杨惠兰夫妻,都属于都市小人物,他们为了买到一座自己满意的房子,在各种细节上的细致分析,认真盘算,让人看着,是如此的真实可信,仿佛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而且,作者的叙述也比较细腻传神的,全文以李仲华夫妻的看房、定房、买房为线索,在淋漓尽致的描述中,彰显着小人物的人格之美,吟唱着一曲奋斗者的励志之歌。当然,也通过一次次的和那些售楼部的经理售哥售姐售妹等的接触,给我们揭示出了房地产这一行业的手段啦,规则啦什么的,使人不免慨叹。欣赏佳作,倾情推荐。——编辑:哪里天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09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3-05-08 01:47:34
  问好作者,挺有现实意义的一篇小说,欣赏了。感谢投稿江南社团,祝创作愉快!
哪里天涯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3-05-08 01:48:06
  期待更多佳作,让江南因你而更加精彩!
哪里天涯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