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六万山雄书院高

精品 六万山雄书院高


作者:韦志远 举人,5571.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42发表时间:2013-05-21 10:55:52


  
   十六书院铸造辉煌
   书院辉煌铸;黉园锦绣添。早在汉朝时代,在现在的泉水镇南流江上沙煲古渡头一带已经开始出现种桑养蚕的农耕文明和成为传播知识文明的地方,并且由此而拉开了南流江流域海上丝绸之路和古书院文化的序幕。公元474年,即南朝宋国泰始七年,越王陈伯绍(在现在的石冲镇坡子坪村仰天窝)置越州并且首任越州刺使与广州的军事、行政齐名,同时越王陈伯绍统率越州、交州(今越南,在此证明交州(越南)曾经是越州管理的地方,是南朝的一部分,即一个省份,同时,当时整个北部湾和南海地区都属于越王陈伯绍统领。)军事事务的时候,当时已经开始出现类似书院之类的东西,并且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客家文化和先进的农业科学生产技术,为当时古越州沿南流江出海而成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浦北历史的文明进步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无与伦比的作用,同时也奠定了后来的钦州农校(张黄农业技术学校)的前身在浦北县设立的基础。到了唐宋时代,浦北县境内已经开始出现古书院,并且出现府学等;到了明代,又相继出现了县学;到了清朝晚期,浦北县出现了十六所古书院,从而使浦北县的书院文化出现了登峰造极的时期,并且由此而创造出了浦北县书院历史文化的辉煌和写下了最闪光的一页。如今,跑马观花看浦北县辉煌灿烂如群星璀璨的书院历史文化便可以略见一斑:
   六万山雄书院高,文明进步史千秋。
   黉园浩浩培龙凤,硕果满心齐放讴。
   ——开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9年),扩建于嘉庆十二年(1808年)的乐民凤池书院,因为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乐民镇凤池山下而得名。现在已经为乐民中心学的校址。凤池书院清代的翰林编修、奉政御大夫、著名壮族高产诗人、一代清廉文吏冯敏昌曾经在这里路宿,并且有着对上“乐民笔架山,终年无笔搁”一下联“凤池书院堂,四季有书声”而闻名百里的传说。同时,乐民莫村酒饼铺禀生韦合龙撰写“凤毛志美;池水龙腾”的劲遒优美、端正大方、功力深厚、有棱有角、章法得体的大字书法门联和平佳一秀才撰写的“凤雏展翼;池鲤修鳞”对联也在凤池书院留传广泛,特别是乐民镇平佳村韦葆中秀才撰写的《鹤顶吟.凤池书院》:“凤阁辉煌耀我乡,池鱼跃水渐鳞长。书生有志青云路,院发科名四海洋”一诗成为乐民读书郎的口头禅,当时,凡是进入乐民凤池书院读书的书生,都必须要熟练地背诵这首诗才能够进入凤池书院读书,可见当时对于国学的普及和重视的程度,并且证明了当时的凤池书院已经开始诗教进校园、并且十分的普及推广于校园的了。同时,凤池书院现在仍然传承着八月十五中秋节千人舞青龙(蕉叶龙)的广西非物质遗产。在该镇的社头小学,还有一所不为人知的广益书院,书院门楼的一副“广培后学;益显前谟”的花岗岩石门联现在仍然镶嵌在社头小学的大门上。
   文智源泉远;祖公德脉长。我的祖公韦合龙,号节符。排行十二,故称合龙十二。继父韦子任与毛泽东的字同名。1778年12月26日(农历)时为广东省合浦县三东乡莫村酒铺。合龙祖六岁开始在父亲的教导下认字,七至八岁跟随父亲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和《增广贤文》等。当他背诵“白酒酿成筵宾客;黄金散尽为收书”的时候,他便开始向父亲提出“为什么要黄金散尽为收书?”,他的父亲答道:“为了前辈和现在咱们创作的精神文化财富积累而成的书本,即使是黄金散尽,也要把它们搜集买回来。”,于是,合龙祖恍然大悟。合龙祖九岁的时候便开始进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由于他天生聪明,再加上他勤奋刻苦而有天赋,所以他熟读唐诗三百首而过目成诵。十二岁的时候,他开始进凤池书院读书,同时开始学习声律启蒙,并且初步学会辩别平仄四声,同时系统跟老师学习四书五经。1801年12月,奉政御大夫、翰林大学士冯敏昌从广州经藤县回家探母亲,后经横县郁江,恰逢经过凤池书院并且寄宿讲学半天。合龙祖有机会参加听讲。当时,凤池书院一老师说一书生经过三东乡出一上联“乐民笔架山,终年无笔搁”,几年都没有人能够对出满意的下联,于是要求才高八斗的冯敏昌马上对出下联。冯敏昌进士凝神片刻便对下下联:“凤池书院堂,四季有书声。”,合龙祖有幸目睹这一神彩而暗暗更加加倍努力,发奋成才。后来平佳秀才韦宝宗在考乡试时中头名秀才作鹤顶吟一首;“凤阁辉煌耀我乡,池鱼跃水渐鳞长。书生有志青云路,院发科名四海洋。”即一锤定音而中头名秀才,这里也为合龙祖后来创作诗联和书法打下基础。(韦宝宗的诗得到全镇上下的广泛传诵。以后,凡是进凤池书院读书的学生都必须背熟这首诗,然后才能够进入凤池书院读书。如今,凤池书院也镶嵌这样的的一副对联,我曾经参与推敲和琢磨“凤池浇桃李;书院育栋梁。”)。后来合龙祖先后中痒生、秀才、禀生和贡生后备选生等。他还当选为当时的三东乡长和在凤池书院任主讲。合龙祖还写得一手好字,他的书法大字密实,小字清简,潇洒灵活多变而入格,清劲刚柔相济而法度森严,是闻名百里的书法家。他十分精通礼俗专业,并且著有礼帖一卷。每逢四面八方乡邻有红白喜事,大家都争着请他做值柜。合龙祖在乐民凤池书院教书期间,曾经在书院大门写上这样的一副对联:“凤毛志美;池水龙腾。”;乐民镇社头村委会广益书院的现在仍然镶嵌于社头小学校门前的石门对联“广培后学;益显前谟。”也对得十分的工整。同时,合龙祖在广益书院也曾经写过这样的“广益书鸿培壮栋;社头彩凤鸣高枝”的对联贴在大门上。与此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诗联和文章,共186卷、300多万字。而且都是他亲自书写的手稿本。现在仅仅十多本。可惜他的手稿文本在上一个世纪60年代破四旧、立四新的时候,十多个箩筐的手稿和各种各样的古书籍、书法、画、古玩等全部被付诸一炬。余下的手稿和书籍后由韦伯尧、韦绍任收藏,其它的都是不翼而飞。在70年代,灵山县石塘镇沺蒙村的外公杨德升也拿走好几部书籍和手稿本。合龙祖写字的大笔据说用九个箩筐谷才买回,至今仍然可以使用,现在仍然在韦建堂手上。此笔用了几百年世纪仍然可以书写自如,确实罕见,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好笔文物。合龙祖1856年去世,享年88岁。
   ——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并且位于现在寨圩中学的归德书院门楼在十六个古书院中造型设计最科学美观、气势最雄伟、建筑艺术水平最高,具有十分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由该镇秀才宁爱书写的“归德书院”四个丰满密实、苍劲遒美、潇洒大方的大字现在仍然立在寨圩中学校园内,成为现在寨圩镇最有吸引力的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建于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由两广总督宋安枢和宋润生共同兴建的进诚书院曾经一度广泛地传诵着宋安枢大人的诗联集《鼻录集》的琅琅书声,是浦北县十六家书院中规模最宏大、设施最豪华和建筑艺术最高的名书院,成为现在浦北中学的前身。现在进诚书院的花岗岩石门匾和石门联“洁己以进,反身而诚”以及书院亭阁、书院校训“立德明志,自强不息”等仍然矗立在浦北中学的校园内,这些书院历史文化古迹极大地激励和鼓舞着浦北中学莘莘学子刻苦努力,奋力拼搏而出现了教风、学风、校风俱佳,从而使该学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且先后涌出现了广西三个文理科状元。
   ——建于1860年的福江书院位于现在的福旺中学校园内,该书院曾经出现了文武举人、一代清官林苑生,为福江书院写下了最闪光的一笔。
   ——建于1880年和位于平睦中学校园内的平睦镇文德书院曾经一度传承麒麟舞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为葵扇顶和五峰山下的书院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现在文德书院亭仍然完好地高立在平睦中学校园内。同时,该县的北通镇的石岩书院,官垌镇的奎峰书院、十冬堂书院,龙门镇的文澜书院、龙文书院,安石镇的石埇书院,张黄镇的汇英书院、志德书院,石冲镇的文昌书院,泉水镇的蒙屯书院等也是浦北县的十六大古书院之一。
   毕竟东流去,醒眼看今朝,忆昨天,浦北县辉煌的书院历史文化毕竟已经成为了历史而一去不复返;看今朝,浦北的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地融入北部湾大文化的新格局而犹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希望无限,各方面在原来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该县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区教育先进县,特别是该县的第一职业中专技术学校成为全国的重点职业中专学校。同时,该县的教师、领导齐心协力同努力,学生勤奋,特别是广大老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用心灵的智慧与辛勤的汗水点亮了浦北教育良心道德的金心红烛,在托起今天和明天新的一轮希望的朝阳中而呕心沥血地培养出了一大批的人才,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可以说,现在浦北县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和桃李满天下,硕果满黉园。特别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铁映同志曾经到该县考察教育工作并且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且由此而在浦北的教育文化历史上写下了最辉煌闪光的一页......
   洁己正心方正行
  
   越州吟越韵;书院沐书香。在“一江两岸”风光秀丽的广西浦北县城江滨西路曾经出过三个广西文理科状元的浦北中学校园里,有一个浦北县十六大名书院中规模最宏大、最豪华而由当时清代两广总督、进士出身、陆军少将、二品顶戴花翎、并且著有诗联专集的宋安枢大人等兴建的进诚书院亭阁。亭阁座落在浦北中学西向校门的花园假山后面。(原来进诚书院在现在的县粮食局周围)亭阁翘檐高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四角方正翘檐高耸,造型美观而独特新奇,艺术风格高雅间约而厚重大方,在四面八方的绿树红花的映衬下让人在亭阁中仿佛在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神仙境界中而心旷神怡和流连忘返。特别是亭阁上镶嵌着牛麻大理石板的屏风。那笔力苍健、力透纸骨、匀称密实、硬朗劲秀的“进诚书院”的四个大字特别的引人注目。不仅如此,在亭阁上,有一副书法大方得体、别具一格,书风硬朗密实、健美醇厚而不失潇洒风度、深藏神韵大家风范的“洁己以进;反身而诚”的书院门联特别的引人注目。整副对联立意高古、意味深长、高雅深邃、意义深远、哲理无穷,仿佛让人在这个高雅博古、世外桃源般的小天地里如同天庭信步而自然而然地仿佛通达人生理想的最高艺术境界,让人在这区区的八个字中而好像站在宇宙之上而看透了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刻地洞察出了整个世界特别是东方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让人从中领悟出了高深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万象中的最高境界和深邃学问;让人从中透视出了人类社会努力渴望实现人人平等、和谐统一、大公无私、融洽和谐、共同富有的理想大同共产主义理想世界。如此发人深省、铁骨铮铮、令人鼓舞、令人大开眼界、使人终身深受启迪教育,催人反身自醒和高昂奋进的绝妙之联,就如同慢慢细嚼老牛甘而回味无穷并且令人叹为观止。
   首先,我们对门联的上联“洁己以进”进行解析:洁己,就是不断地清洁、纯磨、检点、雕琢、推敲、纠正、完善自己的操行,在不断地修正错误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在不断进步中而修练出清正廉明、洁身自好、品德高尚、超凡脱俗、大智大睿的最高人生境界,树立为人类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美好崇高理想。我们知道:“洁己才不失己,正心方能正行”。只有不断“立德修身扬己之长,廉洁自律纠己之短”,才能够不断进取、不断进步;只有不断地清身洁己,保持自身高尚的节操和荣誉,并且身体力行,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和跃上新的阶梯;只有人人都能够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地努力学习、勤勤恳恳地工作和默默无闻甘作奉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才能够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理想幸福生活;只有堂堂正正地做人,清清白白地做事,才能够保持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只有洁己以进,洁身自好,才能够快乐幸福地生活和实现人生目标;只有洁己以进,才能够为实现全人类人人平等、人人和平友好共处的理想世界提供有利的条件。刘禹锡的名篇《爱莲说》里面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正是说明这样的道理。
   其次,我们对门联的下联“反身而诚”进行解析:反身,就是反复地反省自己,发现、认识、清醒自己,修正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最后才能够达到至诚、至善、至美的崇高美好的人生坐标和理想境界。我们知道,在《劝学》一文中曾经这样的论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有一句古语也曾经这样论述:“吾日三省而三思而后行则智能而行无过矣”。因此,只有诚实守信,真诚不二,并且不断地修心养性,不断地积善积德,不断地反省自我,不断地扬长避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最后在神名自得中才能够达到至善、至诚、至信、至忠、至智、至仁、至爱、至义、至真、至理、至孝、至美的最高人生境界。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就是这样论述的,并且由此而感悟出真诚至达、完善自我和实现人生理想并且为之奋斗终身的顽强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是怎样练就的科学道理。我们知道,“反身而诚”,唐太宗以铜为镜,则清楚地看到了自己作为一个皇帝的本来面目而开明纳谏行善政,由此而使当时的长安城成为整个世界文明之都,并且出现了历史上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因此,公生明,诚生信,无论是从政、从军、从工、从农、从教、从医、从艺、从文等等,都必须要光明正大和清正廉洁,并且不断地提醒自己、反省自己,修正自己,在“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中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这样才能够完善自我的美好人生,才能够共同创建美好幸福的和谐社会。所以,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才能够圣明理达,真正达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人生精神思想境界;只有不断地修养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才能够创造出公正廉明、诚信守道、和谐公平、幸福快乐的理想社会。
   浦北中学“洁己以进;反身而诚”这副对联确实是浦北蕉乡十六家古书院中立意较高的一副好对联。我们知道:洁以修身,诚而养德,洁身自好则重于泰山,不自省、不自重、不自尊、不自爱、不自律则轻于鸿毛。在这副对联中就充分地体现出了:不断清廉进取,奋发有为,如马克思的“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说的那样睿意进取,在真诚达慧中明晓吾日反省三思则能够思路清晰,目标行动明确而事业有成的科学道理,它从中教化人生,教化整个社会一定要诚信守道,人人都要做到洁身自好、清正廉明,立德明义,厚德载道,至诚至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够不断文明发展进步和实现长治久安。整副对联写得高古博雅、大气磅礴、高屋建瓴、势拔五岳,同时对联的平仄对仗工整全对,法度森严,充分体现了中华国学对联国粹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对联里的字里行间自始至终充分地凸显出了东方中华民族的“仁、义、礼、智、信”和“忠、真、诚、孝、善、惠、忍、宽、博、和、爱”的传统崇高美好品德和中华民族精神与灵魂。正如诗云:
   (一)
   进诚书院古高风,联雅博轩藏智聪。
   三迭壮元名八桂,珠联璧合画亭中。
   (二)
   洁己正心方正行,中华美德志弘扬。
   修身立国鲲鹏奋,世界胸怀竞袖长。

共 16766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六万山下,书香满园。悠久的历史,再现中华文明。文章细致、全面地记录了十六家古书院的风貌特色,字里行间,流溢出浓浓的墨香与淡雅的书卷气息。全文诗情并茂,语言畅达,格调积极,充分展示作者的才情与对中国文化的尊崇,欣赏!【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22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3-05-21 16:10:52
  文章富有浓郁的书香气息,读来深受感染,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