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浪漫镇巴人(散文)

精品 【江南】浪漫镇巴人(散文)


作者:周亚鹰 布衣,13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87发表时间:2013-05-22 17:15:17

基于我对巴人、巴地和巴文化的了解,我一直认为巴人在精神层面上存在着相互矛盾又互相关联的两重性:凶蛮与浪漫。
   一方面是凶蛮。巴地民风凝重,崇勇尚武,巴人强悍凶猛,好战狠斗,因此自古巴地多战争,巴人多凶蛮。
   另一方面是浪漫,巴人的浪漫有着鲜明的个性,与温情脉脉和风细雨风花雪月卿卿我我的浪漫风格完全不同,由于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以及频繁的战乱影响,巴人的浪漫有时带些野性与血腥,当然也充满着巨大的想象力并渗透着聪慧与睿智。生活在大巴山深处的巴人面对莽莽群山,编造出比翼齐飞(《诗经·尔雅》)、巴蛇吞象(《山海经》)、白虎神话(《华阳国志·巴志》)及巫山神女等千古流传的优美神话;他们经历或胜或败大喜大悲的部族战争之后,创造出刚烈强劲、进退疾如鹰鹞、带着凌利剑弩、充满刀光剑影、让人惊心动魄的战舞——巴渝舞,这是一种武舞,将残酷无情的战争融入艺术样式之中,巴人的浪漫多少有点野性与血腥;他们不甘心被大山困死,就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地凿啊凿啊,终于开凿出了鬼斧神工惊天骇地危乎高哉难于上青天的巴蜀栈道,巴人以自己的智慧将异想天开的浪漫生生变成了巴山深处的千古绝唱;他们其实并不喜欢战争,他们热爱生活,崇尚自由,赞美爱情,他们自得其乐,大胆率真,毫无掩饰,他们歌啊唱啊,将巴山蜀水、生活爱情、劳动场景统统编成山歌,男女老少都来唱,山林沟壑遍地歌,唱得山也陶陶水也陶陶,唱得人也陶陶神也陶陶,他们那原始粗犷、雄浑大气但又不失纤巧精致、温婉动人的山歌居然成为中国古代最为流行的歌曲——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河》、《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就是这样的“下里巴人”却生生打败了“阳春白雪”,今天,“下里巴人”已经成为通俗的普及的文化艺术的代称,这正是巴人浪漫气质的最好遗存与有力佐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巴山的原始、雄伟、神奇、险峻造就了巴山儿女独特的品质,即使在秦灭巴,巴人融入华夏民族之后,这种特征仍然没有被完全消磨,巴人后遗虽然不再凶蛮,但其血脉中依然流淌着豪放粗野的元素。尤其是其浪漫的精神气质,仍然被最大限度地传承了下来,我本来以为在当下市场化、商业化、物质化、功利化过度泛滥的特定社会背景下,巴人这种浪漫气质也将被现代化和信息化所屈服或消融,但近期巴山一行,尤其是在陕南镇巴县四日的采风,我惊讶地发现,巴人的浪漫气质,仍然随时可以感受得到,巴山人民的工作手法与生活态度,仍然是那样的富有情趣,那样的乐观豁达,那样的浪漫率真,让我这个长期生活在东部地区已经明显圆滑世故功利现实的人大大地汗颜了一番。
   就说镇巴吧。陕西省汉中市辖下的镇巴县,地处巴山腹地,与四川省万源市接壤,是陕西省的南大门,出陕入川的重要门户,是汉江的源头处之一,这样一个地理位置注定了这里一定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果然,经了解,镇巴县历史悠久,东汉时为班超食邑之地,因此镇巴县又名班城。唐时杨贵妃好食荔枝,唐玄宗不惜民力,命驿马传送,诏令日行五百里,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将重庆涪陵荔枝园的鲜荔枝沿栈道送达长安,于万山之中开辟出一条“天宝荔枝道”,这条荔枝道自南向北横穿镇巴县。三国时蜀中大将张飞经常在此地活动,在镇巴留下了许多民间传说和历史遗迹。近代,镇巴又是红四方面军开创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红军之乡”。这一切说明,虽然地处巴山深处荒蛮之地,甚至被人称为“凄凉地”,但镇巴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活动频繁的地方,它从未寂寞过,从未孤独过,镇巴人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承传下了巴人豪放与浪漫的精神气质并与其他巴人一起,创造出了丰富多彩浪漫多姿独具个性的巴文化的。
   我们是从四川达州下的飞机,基本上是沿着“天宝荔枝道”这样一个走向,经川陕公路210国道,取道万源市,翻越大巴山,直至镇巴。我们一直在深山峡谷中穿行,极少看到一块稍大些的平坦之地,与210国道基本平行的襄渝铁路,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三分之一在山腰,三分之一在空中(高架桥),三分之一在山中(隧洞),就连建造房子也难找到一块完整的地块,因此,巴人的房子大多建于山坡之上,或者沿路搭建,可是道路本来就是从山体中硬生生开凿出来的,本就不宽,只好一边搭在路上,一边建于溪涧之上,极似湘西人家的吊脚楼。好不容易出现一块稍大点的平地,立马就是一个集镇。我注意了一下路边的公益广告牌,有一块上写着“鼓励人口向村落集中、向集镇集中、向城市集中”,我不禁感叹,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东部地区空壳村不断出现的今天,而巴山深处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人口村落化”的目标尚未完全实现。我忽然为巴山人民担忧起来,我认为在这样条件下,巴山人民的生活一定十分困难,他们一定十分的萎靡、不快乐,他们的内心肯定充满了焦虑、愁苦、愤懑和不平。可是,等我到了镇巴以后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完全是我庸人自扰。镇巴人的悠然自得、达观随性、自我陶醉、浪漫闲适的精神让我大大地震撼了一番。
   镇巴人精心打造县城环境,将县城妆扮得浪漫之极。镇巴县城位于巴山腹地一处稍稍开阔些的平地上,面积只有三、四个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五万,西面是威武的黑虎梁山,东面是高竣的庵娅梁山,两山相对宽处不足两公里,窄处仅一涧之隔,中间一河叫泾洋河,河窄,筑坝,有桥,桥上三拱,极具想象空间并富有现代气息。河边行道树也有讲究,一排婀娜的杨柳,一排匝齐的金桂,视觉效果极佳。两岸护栏全是花岗石砌成,成本很大,清晨,我与同行的军旅作家王慧明大校沿着河滨散步,才发现花岗石还是镂雕的,隔几米便雕刻有一幅画或者一首诗,画面或花草树木,或鸟兽虫鱼,或巴地风光,或苗乡风情,很是清新雅致。花岗石上刻的诗文有落款,我们惊奇地发现,大多数诗文居然不是古人的,而是我们近几天刚认识的镇巴本地一些文化人的作品。河边临街有一露天长廊,是一碑廊,两三米即一石碑,碑上刻着各种各样的书法作品,本以为是古人书法,细看才又发现,还是活着的镇巴人的杰作,其内容从“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镇巴精神到各种各样的警句诗文,让人耳目一新。镇巴人居然在这么小一个县城里建造了多处广场、公园和纪念地,苗乡广场、锦源广场、班侯园、红军园、城北花园、阅水廊、古钟廊、文化长廊,尤其是苗乡广场,居然达到一万八千平米,而且设计时尚现代新颖雅致又融合了苗乡和巴地文化,有着强大的文化张力,让人一下子就会喜欢上它,在镇巴几天的每个傍晚,我们都能看到数以千计的人在苗乡广场上翩翩起舞,我们起初以为是苗人或者巴人的原生态舞,结果是现代舞,还有人跳国标,让人疑心是身处东部某个发达城市。我们既失望又高兴,失望的是没能看到最原始的苗乡传统舞蹈,高兴的是镇巴人虽然身处深山,但他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已经与外界完全接轨了。最让我吃惊的是镇巴县城的夜景亮化,房子、街道、店铺、广场、河岸、桥梁、绿地、行道树上布满了各种种样的彩色灯饰,倒映在泾洋河里,像个婀娜多姿的苗乡姑娘,认人浮想联翩心动不已。
   镇巴人在城市建设上耗费的心思出乎了我的意料,城虽少,但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富有个性特征与浪漫气息的城池。
   对于东部地区来说,自来水厂是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元素了,但是对镇巴人来说,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自来水厂是去年建成的,之前,镇巴县城的人们只能饮用地下水或者山泉水。因此全镇巴的人们都珍爱着这个厂子,他们把水厂当成宝贝一样精心经营,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大山深处飙水洞的山泉水引出,建造起一个日供水仅八千吨的微型水厂,本地一批文化人对这个水厂大加颂扬,纷纷赋诗作文,而水厂呢,也煞有介事地将他们的诗文碑刻于波浪型花岗石上,散布于厂区,让整个水厂的文化味十足,许多同伴玩笑说:“镇巴人真是幽默,大张旗鼓地搞这么小一个水厂,还诗啊词啊的,简直太夸张了!”我也有同感,但仔细一捉摸,又品读出镇巴人的纯朴的生活态度,品读出了镇巴人的浪漫与可爱了,我走出厂门又折回去,将门口“上善若水”的题刻和所有诗文碑记全部拍摄了下来。其中刚认识的镇巴本地剪纸艺术家郝明森先生的一首诗《山水有格》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一水玄玄出崖洞,百回千绕路万折。林幽苔静九百阶,清浊山风自有格。我觉得,这就是镇巴人的写照,你山外人笑也好骂也好褒也好贬也好赞也好讥也好,我镇巴山水自有格,我巴山汉子自有品,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难,咱巴山儿女该怎么活还怎么活,还得活出长长的滋味来,活出浪漫的情调来。这就是镇巴人,这才是巴山人的后代。
   不仅是城镇与企业做得精细,做得文化叶十足,就是在深山老林的村落里,也强烈地感受到了镇巴人的浪漫与精细——无论是在城郊的鹿子坝村,还是在与四川交界的九家榜村,或者是在赤南镇的各个村落
   说说九家榜村吧,这个九家榜村位于陕川两省交界,地处巴山深处,是个绝对偏避的山村,可是这个村子让我发出了长长的惊叹。村子不大,十几户人家,可是在这里我看到了城市里才有的高杆路灯、标准的分类回收的垃圾箱、单双杠等健身设施,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墙体漫画,看到了藏书量极大的农家书屋,看到了散布在路边或菜地里的警示石刻。这里的房子全是砖瓦楼房,房前一般有院子,院子里普遍种有疏菜瓜果,小轿车和摩托车不少。所有的道路都是水泥路面,房前屋后十分洁净。所有的人都很善良憨厚,乐呵呵的,我随意游荡,无论踩进哪一家都会被请坐,还一个劲地要泡茶。几乎家家户户的厅堂里都悬挂着毛泽东主席的画像,我在一农家稍息,见其厅堂正面墙上挂着四样物事,正中间是大幅的毛泽东画像,左边是一幅竹画,右边是一幅姚明的小幅画像,下面挂一像框,估计是仙去的长辈遗像。两边墙上还挂有中国地图和开国元勋一类的彩画。村中房子外墙都是白的,墙上画了许多漫画,内容大都是教育村民尊老爱幼爱护家乡保护环境和本地风情风物一类的东西,细细观来极有意义,墙上还写了许多用本地话念才有意味的歇后语,教育作用十分明显。路边,或者路边的菜地里,或者在房屋的转角处,摆放着一片片黑色花岗石,上面刻有如“不经冬寒不知春暖”、“穷莫失志富莫颠狂”、“大伙一条心黄土变黄金”一类的警示语。
   村中有一处题为《拒绝埋怨》的宣传语让我特别震撼: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适应能力不强;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自己不够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习太难,常常的我们毅力不够。这条标语容量极大,教育村人要吃苦耐劳、要乐观大度、要学会感恩,教育小孩要好好学习,努力读书,不能怨天尤人。还有两首直接用毛笔写在墙上的山歌也耐人寻味,一首是:阳雀叫唤李贵阳,这山飞到那山上。阳雀记得千年树,儿女记得父母娘。另一首为:天上下雨地上稀,莫嫌穷人穿破衣。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中树木有高低。同行的来自人民日报的散文作家杨鸥女士也表现出她无限的惊奇,问我这叫什么村,我陪她来到村口,向她指了一块碑,碑上刻着《九家榜的传说》,原来这村子是东汉班超征战西域所剩九名随从回到班超封地定居形成的村落,由于九人战功显赫,而在此定居后又擒杀土匪山贼除暴安良,九人成了村人学习的榜样,因此被称为“九家榜村”。我当时有种冲动,想写一篇题为《巴山深处千古一榜》的文章。在千年九家榜的见闻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镇巴人所承传下来的巴人的纯朴、善良与浪漫之遗风。
   当然,最能体现镇巴人浪漫色彩的应该是山歌。这个被称的中国民歌之乡的地方有着太多让人心动让人兴奋让人神往的山歌。我们是深夜抵达镇巴县城绿叶宾馆的,打开房门便发现桌上一套两本沉重厚实的书,叫《镇巴民歌总汇》,共四千余首一百多万字,我欣喜万分,我也喜欢民歌,我老家的山歌也不算少,可我才收集到五百多首,想不到镇巴居然有这么多的民歌,我顾不上旅途的辛劳,连夜就看开了,直至抱书而眠。连续三天,我便将四千多首山歌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镇巴的山歌形象地唱出了镇巴先民的生活方式、劳动场景的承传,倾诉了他们对命运多舛、人生艰苦的感叹,道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自由爱情的向往,更发出了他们对沧桑世道、丑恶现象的怒吼。镇巴山歌数量极多,他们出门是歌,回家是歌,劳作是歌,歇息是歌,高兴是歌,悲愁是歌,夸人是歌,骂人是歌,红事是歌,白事是歌,吃饭是歌,喝酒是歌、谈请是歌、骂俏是歌……山歌、水歌、嫁歌、娶歌、茶歌、渔歌、放羊歌、砍柴歌、插秧歌、薅草歌、背二歌、孝道歌……镇巴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能歌人人会唱,出口成歌,洋洋洒洒,山有多高歌就有多高,水有多长,歌就有多长,就如歌里唱的:山歌子来太好听,山歌出于巴山人。根根长在心头上,世世代代唱不尽。要问巴山人的山歌到底有多少,且看这个歌王唱的:叫我唱歌我不愁,我是河中大石头。天干三年我不怕,洪水三年我不愁。又唱:你有山歌尽管唱,我无山歌现安排。搭把倚子当堂坐,一家一个唱起来。这是多么豪迈多么浪漫多么达观多么自信的歌声啊!再看情歌:黑了不来关门睡,坐在牙床流眼泪。一壶甜酒都熬干,一笼白炭化成灰。怎一个“苦等”了得!还有:隔河看见姐穿青,有心过河怕水深。丢个石子试深浅,唱个山歌试姐心。多么富有情趣的试探啊,这比干巴巴的不知虚实真假的“我爱你”不知强过了几万倍。
   东道主真是善解人意,专门为我们安排了一场山歌晚会,叫“印象·镇巴2011中国散文笔会专场文艺晚会”。山歌晚会水准很高,气氛热烈,曾经把镇巴山歌唱进中南海的老艺术家年刘光朗老人自编现唱的山歌把歌会推上了高潮。令我高兴的是,镇巴山歌在不断创新着,不仅是镇巴的年轻人,还是年逾七旬的刘光朗老人,都在往传统的山歌中注入现代元素,镇巴艺人在把山歌搬上舞台时,把说唱与道白有机结合,并将传统的民族舞蹈、苗乡风情和现代舞技融入山歌,同时将更多的道具一起搬上舞台,使得镇巴山歌在演绎时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更为强烈的视听效果和艺术震撼力。我们听得不过瘾,希望东道主再来一场,只是不好意思开口。
   当然,镇巴只是巴地的一个小地方而已,只是位于巴山深处的一个旮旯,镇巴人的浪漫特征能不能代表巴人巴地,我不得而知,但是镇巴人的浪漫特质至少说明一点,那就是:镇巴人深爱着这片土地,深爱着巴山夜雨,深爱着他们的先人创造出的灿烂的巴文化!这就是镇巴人豪爽与浪漫的根源。想到这里,我的耳际似乎响起刘光朗老人那粗犷豪迈又苍劲深沉的歌声:哟——哟——山歌子来最好听,山歌出于巴山人。神仙出于桃园洞,美女出于巴山林…

共 586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非常厚重的文化散文,作者用娴熟、稳健的文笔,写到了巴人、巴地和巴文化的独特内蕴,尤其是将镇巴人的浪漫写得非常厚实、生动、传神。品读这篇文章,就像品尝一顿文化大餐,余味无穷,令人陶醉。本文中的镇巴,是指陕西省汉中市辖下的镇巴县,地处巴山腹地,是陕西省的南大门。三国时蜀中大将张飞经常在此地活动,在镇巴留下了许多民间传说和历史遗迹。近代,镇巴又是红四方面军开创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红军之乡”。镇巴虽然地处巴山深处荒蛮之地,但它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活动频繁的地方,从未寂寞过,从未孤独过。镇巴人有一种悠然自得、达观随性、自我陶醉、浪漫闲适的地域特性。镇巴县城被装扮得浪漫无比,其亮丽的夜景,更是美仑美奂,倒映在泾洋河里,像个婀娜多姿的苗乡姑娘,令人浮想联翩。当然,在这个被称为中国民歌之乡的镇巴,最能体现镇巴人浪漫色彩的应该还是山歌。镇巴人深爱着其土生土长的家乡,深爱着巴山夜雨,深爱着他们的先人创造出的灿烂的巴文化,这就是镇巴人豪爽与浪漫的根源。这篇散文,于平实中写出了厚重的内蕴,显得非常的大气、沉稳,这种于朴素的语言外壳之下的思想和气势,近似于古典文学中深沉浑厚的“圣”之境界。堪称质地绝佳、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由衷欣赏,并倾情推荐给江山文友共赏!【编辑:舟中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23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舟中人        2013-05-22 17:18:32
  真诚问候本文作者周亚鹰先生,欢迎并感谢您赐稿江山文学网江南烟雨社团。远握,遥祝安好!
舟中人
2 楼        文友:舟中人        2013-05-22 17:21:05
  这篇文化散文《浪漫镇巴人》获“2011年中国散文年会百篇散文奖”,登“2011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列第14名,共30 篇),同榜有李存葆、梁晓声、苏叔阳、迟子健、余秋雨、陈奕纯等著名作家。并被选入《2011年我最喜爱的散文》之中。
舟中人
3 楼        文友:舟中人        2013-05-22 17:29:44
  顺此向江山文友隆重介绍一下这位著名的青年作家:周亚鹰,男,1972年8月出生,江西省广丰县人。毕业于江西省上饶师院中文系,历任记者、县文化局副局长、政府办副主任、体改委主任、国资办主任、城管局局长。现为中国国际作家联合会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上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饶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丰县作协主席,为《散文选刊·下半月》和《海外文摘》杂志社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江西日报》、《辽河》、《东方散文》、《散文选刊》、《戏剧电影报》、《人民日报》、《创作评谭》、《特别关注》、《时代潮》、《城市风》、《阅读》等报刊杂志。出版《红土地·黄土地·黑土地》、《流水人生》、《我是城管》三部专著。散文作品获多种奖项,入选多种选本,长篇亲情散文《二姐》、长篇纪实散文《我是城管》、系列散文《母亲》分获中国散文年会、《散文选刊》(原创版)、《海外文摘》全国散文征文笔会一等奖。散文《二姐》和《浪漫镇巴人》分别进入2010、2011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其中《二姐》改编成三十集电视连续剧。
舟中人
4 楼        文友:桃花谷主        2017-03-04 17:26:13
  我的家乡,我在阳台之上就能一览半个城,这篇文章我看到过,没想到在此又看到了,谢谢作者饱满的笔墨歌颂。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