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江南】肖老大的一生(小说)

精品 【江南】肖老大的一生(小说)


作者:之中 探花,14203.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92发表时间:2013-05-24 00:48:04


   第二天一大早,一对新人起来给爹妈捧茶,三奶奶望着两个人笑,笑得秀兰脸红红的,而儿子没长什么胡须的脸色一点儿也没改变。媳妇出去倒水,母亲亲切地问儿子,没啥事情吧?有祥有点儿愣:“没有啊,都好着呢。”其实他也说不出来,为什么结婚跟于秀兰躺在一个炕上没有一点动静。可能,是这些天太累了吧。
   4.
   那天于秀兰回家,母亲问:“咋样,肖有祥对你咋样?他们家对你咋样?”于秀兰说:“好着的,他们家里没咱们家里好,但对我还好着的。”“嗯,好着就行。我就怕那个女婿不中用,叫你受罪。”“人老实着呢,也能干活,行啦。都结婚了,还不就这样子?”于秀兰当然不能说肖有祥那方面的问题。她不但不能在父母面前说,而且在哪儿都不能说。
   肖有祥也不是完全不能。有时候想着的时候,还有些情况,可是一到动真格儿的时候,就马上收缩了。他感觉得到于秀兰的失望与渴求,他也明白自己这方面确实有些毛病,他恳求秀兰别跟别人说,他会慢慢好了的。于秀兰哪儿还敢跟别人说,她只能背对着肖有祥暗自啜泣。肖有祥因为这一点,所以对于秀兰特别照顾。只要于秀兰说哪儿不舒服,他一定跑到队长面前替她请假,弄得连三爷三奶奶都有意见了。他们把儿子叫进屋来狠狠教训:“咱娶的是媳妇,给咱添劳力、生孩子的,不是请了个奶奶,坐在炕上让人伺候的。”儿子连忙压住声音:“爹妈你们别说了,她要干的活,我干了还不行嘛!求求你们,就叫再说她了。”三奶奶听儿子这么没骨气,心里更加窝火:“儿子啊,肖家人可以没本事,可不能没骨头啊,你这么个软骨头,连个媳妇都治不了,你将来还能有啥出息!”儿子只好再求饶:“儿子没出息,儿子没骨气,再咋说,人家也是有孩子的人啦,你们就不能让让?”
   “啥,有孩子啦?咋不早说呢,嗨,这就行了,有孩子了就让人缓着嘛,谁说她干啥呢嘛。快,杀只鸡给她炖上,好好补养一下。行了,儿子,媳妇身子那儿不舒服早些说呢嘛,咋木得很嘛!”三奶奶的话锋一转,全是对于秀兰的关怀。这让肖有祥又喜又惊。
   肖有祥喜的是老子娘暂时被他糊弄住,再不会指责秀兰稍带着训自己了。惊的是,刚才随口那么一说秀兰有孩子了,孩子从那儿给弄出来。没办法,他回到房里只好给秀兰说了,让她也配合着,弄不好,这个期间有怀上的可能。秀兰说:“如果还没有,怎么办?”肖有祥不以为然:“咋会没有,几个月还能弄不成?你可不能对我失去信心啊。”于秀兰也不再吭气。事到如今,也只好这样先对付着过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话不知道谁总结的,总是一一对应。于秀兰跟肖有祥的事情,本来只有他们两个人才清楚的事情,也不知道谁掐算得那么准,在沙河两岸到处传扬。不过,这事情开头是对着于秀兰的,说她是个“石女”,根本就生不成娃娃;如果不是有缺陷,怎么那么好的条件长得那么漂亮会嫁给肖有祥这样一个憨大。事情传成这样,肖家三爷三奶奶也不会不知道,无论肖有祥如何为于秀兰说话、如何替于秀兰干活,也逃不脱全家同仇敌忾对她的敌视与辱骂。乡下对于生不成孩子人的辱骂是最不讲道德也最恶毒的。远远比一般文学著作里说的“不下蛋的母鸡”狠毒好多倍。于秀兰被骂狠了也会反抗,曾有一次她当着他们全家的面说:“你问问你儿子,他行吗?”或者“你们要再敢骂我,我就去找个人怀一个让你们看看,证明我不是‘石女’,我也不是占着窝不下蛋的东西。你们儿子害了我最好的青春年华,你们不说说他,反而跟那些不知道真相的人辱骂我,你们还有没有良心,有没有道德,有没有是非?”肖家奶奶才不管于秀兰的辩解,她也根本不问儿子怎么回事情:“就是我儿子有问题,也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他过去好好的,还不是让你给妨的?你这个妖精,把我好好的儿子弄得成不了气候,你还有什么说的。”肖有祥一言不发,只是听媳妇母亲父亲嚷成一团,实在看不下去才说:“都是我的不是,你们别冤枉人啦,你们别吵啦,再吵,我不活了!”直到这时候,三奶奶三爷的声音才渐渐平息。但于秀兰的哭声却逶迤起来,似乎,要把到肖家三年多的苦难都要流淌出来。
   离婚是说了的,但是肖家那有那么容易同意?再说,当年的离婚政策只有一方不同意,再没有重大原由,根本离不了。于秀兰只是想,如果不在肖家受苛剥,也就忍着吧,命不好,只好忍受吧。
   就在于秀兰认命的时候,她不知道,同村吴家有一个中年女人注视着她。一起劳动的时候,吴家二嫂经常给她说些高兴的事情,有时候下班晚了,还把她叫到家里吃饭,有时候上班的时候,从衣兜里拿出个煮鸡蛋悄悄递进她手心里,在她还没有推辞的当儿会急切地说:“别让来让去的让别人看到传回去不好。”也有的时候,会给她塞上一两块钱,让她给自己补贴一下,买个擦手油啥的。
   吴二嫂家男人在县上当干部,虽然家里也好几个娃娃需要拉扯,有老人需要伺候,但毕竟家里有挣工资的人,生活比一般人家好得多。吴二嫂又跟于秀兰的娘家同村,对于秀兰的生活充满同情的同时,也暗自包藏着一个很大的“阴谋”:给年近40未婚的小弟弟说合,把她从苦难里拯救出来,来一个两全其美的事情。当然,这是个不能说的事情,二嫂实现英明计划的难处在于:既要考虑让于秀兰愿意跟五弟,又要能让肖家同意他们离婚。当然,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让于秀兰下定跟五弟的决心。
   这是需要感情物质前途各方面利诱的。
   这是需要二嫂男人从县上找法院或者有关领导才能实现的事情。
   当然,肖有祥与于秀兰的婚姻关系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离婚也不见得不好,特别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受害者来说。说二嫂是拯救者,不算夸大。
   事情虽然艰难,二嫂还是一一办妥了。当然,这里少不了些计谋,比如让五弟跟于秀兰的接近,甚至把家里大小老少都撵出家门,让他们在家里呆着。反正,到最后阶段,离婚的事情已经迫不及待。为了让肖家三奶奶死了拖住秀兰的心思,二嫂还托村上主任出面,说如果愿意离婚,于秀兰家愿意把过去陪嫁的30元钱还有办婚事的20元钱都还上。当然,钱都是二嫂出的。肖三爷看儿子确实这样,又有钱的好处,这样离婚也没吃什么亏,就让儿子去县里签字同意,前提当然是先把钱拿来。二嫂说,把钱放主任手里,一办掉就让主任把钱给他们。二嫂没忘了给主任5盒纸烟,大前门牌的,县长才能抽上的。主任回去就猛给肖三爷做工作:“你们这样对待于秀兰,公家也是要管的。如果离了,钱也有了,多好。”
   这样,肖有祥20出头的时候,又恢复了单身状态。
   这时候,离结束“十年动乱”已经没几年了。
   5.
   难挨的日子过去了,乡下分田到户的时候,肖有祥已经二十七八。肖三爷的烟袋锅还夹在背后,小毛驴还跟在后边。过去毛驴虽然跟着,那不是自家的,是他替公家喂养的。只不过他骑乘方便。这算是当时村上对老年人的一种关怀,有老人的家庭,都可以养一只公家的毛驴,方便老人行远路,到集体干活需要的时候集中使用。现在听说乡下每个月给老人55块的养老钱,这个待遇比过去养毛驴低多了。当年一头毛驴,相当于一辆吉普车吧!
   生活水平低下时候的肖三爷三奶奶,这时候还不满50岁,但三爷三奶奶的称呼他们早当了十来年。而且,从他们的面容相貌上,也都像是垂暮之年的老人。他们还算是好些。你要看到在村饲养场上喂牲畜的江老爷子,不过比肖三爷大四五岁,已经长须飘飘,头都要低到腰间,还不得更加惊叹生活催人老。住牛场的孩子们都知道,他晚间的一锅旱烟一吸,那咳嗽声,能叫整个饲养场上的驴马牛羊都从睡梦里惊醒。接着当然是一口接一口地痰了,那动静,要让现在的人听着,饿几天肚子看见饭还会恶心得吃不下一口呢。
   土地到了自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是时日。有智当兵五年也晃晃悠悠地复员了,说是当的电话兵,架线的。几年兵回来,结巴的毛病好了,但有了一个吹牛的毛病,只要见着人,就要说在新疆的事情,说如何危险,如何遇着苏联军队,印度军队,王恩茂的视察,维吾尔姑娘的漂亮等等。当然他没说过打仗,确实也没打过仗,跟印度是1962年,那时候他出生还没多少日子呢。
   这孩子回来给了大哥一件旧军用衬衣,给了弟弟一件军用工作服上衣。爸爸妈妈就没啥了,一人一条毛巾,说该把过去黑得粘的不知道何年何月像抹布一样的手巾换换了;生活得讲卫生,不能洗一锅碗就一碗水,拿那么脏的抹布抹半天,其实更脏了;爹妈这称号也太土,城里人都叫爸爸妈妈的。爸爸就是爹。
   当然他一回来的事情就是娶亲。这是当兵3年的时候就定下的,是另一个村子人家的小女儿。那小女儿的姐姐在一个村,说是当兵的出身,就联系着让父母给了。当兵的如果不在当兵阶段找好,回来那劲儿一凉,找对象就是问题。不过,这个时候很好,对军人的社会崇拜还是帮了肖有智的忙。娶亲很方便,复员费中拿出50块钱,基本搞定。姐夫姐姐这对介绍人自然不能忘,送了姐夫一双八成新军用球鞋,给了姐姐5元钱,说是让她自己买个可以的衣服。姐姐姐夫很是兴奋了一晚上:这个妹夫真不错的。
   不过,肖有智的改造家庭行动没能坚持下去。没过半年,他还是恢复到当兵之前的那些家庭习惯,洗碗还是那么多水,喊爹妈还是爹妈。有关洗碗水的事情,确实是因为这些年越来越旱,连吃饭的水都要跑四五公里远的地方拉,那有那么多水那么多遍的冲洗;再说想想都一家人吃饭,能脏到哪儿去。所以有些生活习惯,还是得有条件才能实现,而不是靠理想实现的。
   肖家老三高中毕业后被选到村小学当老师了。这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还是因为肖家有右派,右派平反后被安排到县教育局当科长,肖三爷三奶奶亲自跑了一趟,又让肖有才提了一大桶香油送去,村上才通知说可以试试的。试试也行,有才还是很聪明的,他现在不再在冬天穿单衣了,却会在夏天穿短袖。他到县上跟老哥哥说自己试用的情况,顺便给哥哥买了一条牡丹烟,回来没几天就说不用试了,让他安心教学,以后有机会可以转公办。
   他的媳妇跟他大哥先找的于秀兰一个村,人长得很俊,初中毕业生,是他们肖家找的媳妇里学历最高的“知识分子”。这让肖三爷很得意。肖三奶奶没得意成,一年前因为脑血栓栓在家里,冬天还没过去春节,就一命归西了。肖三奶奶也就60接近的寿命吧,死的时候只是手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有才了解妈妈的心思,对着他的耳朵说,我明年就娶媳妇,大哥我们将来会管着的。言毕,三奶奶眼睛已经合上了。
   三奶奶死了不到两年,北京正开亚运会呢,三爷就跟着蹬腿了。三爷纯粹是积劳成疾。虽然刚过60,肺心病,胃病一起急袭,就把一个眼望着好日子过不上而万分不想死的老汉压爬下了。还有,分田承包10年多,他们所在这个村子里人们也就刚刚过了温饱线,还没有多少钱支付更好的医疗费用。平时病得不行了,到村卫生室吊几瓶液体,就是最好的治疗了。肖三爷死不瞑目,他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死了,他无法想像他不在的时候,肖有祥的日子会怎么熬下去。
   6.
   肖有祥的日子比肖三爷肖三奶奶生前担心的情况要好多了。
   确实,跟成家的弟弟和嫁出去的妹妹基本没什么来往了。父母不在,家不存在,谁还顾得了谁?再说,改革开放的时代,谁都忙着谁的事情呢,谁还能想那么多别人的事情?再说,大哥也不是七老八十的,自己种点儿地,自己收获自己管,日子比他们这些拖家带口的还要自在呢。
   肖有祥确实过了一段自在逍遥的日子。
   早上睡到自然醒,晚上电视看到转播停。春天种进去,秋天收回来,这一段要忙一些。但无论多忙,也没了后边有人催。想怎么就怎么,活实在干不了扔地里些也没关系。一个人,能吃多少能用多少呢!
   想吃肉了就去割嘛,想吃糖了就去称,想抽烟了就去买――旱烟麻烦的狠!再没有三爷的声音:“又想吃肉了,才吃了几天啊,不会过日子,我们死了你咋弄啊!”也没有三奶奶的唠叨:“娃子啊,你啥时候长大,日子要计划过哩,‘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要受穷’,你咋啥啥想法都没有啊!”
   有一阵,村子里有许多外来户迁来,许多过去的老光棍都找到了水灵灵的大姑娘。肖有祥白天站在路边也动过心,但到晚上钻进被窝里一摸自己,就完全灰心了。对于亲弟弟和堂兄弟们的劝说,他只能表态,“麻烦球子的,算了。一个人怪好的,自由自在的。”
   这样的日子时间长了,他就越发懒惰。本来9亩地的,越种越觉得没意思,给了有智3亩,又包给外地人4亩。他算了算,2亩地的麦子有2000来斤,够吃了。包出去的地一亩地给200块钱,一年有1000来块钱,也够花了。
   2亩地的麦子太简单了,种的时候用不了两小时,从种到收浇4次水,打两次药,洒两次化肥,收割两天,打碾扬场半天,总共用时不超过10天。这就是肖有祥后来的全部农业生活。
   令他没想到的好事,是村上还把他列入五保对象,每月还能给30元的生活补助。第一次接着钱的时候,他睡梦里都喊“万岁万万岁”了。

共 11468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小说的内容,大致的描写了肖老大的一生,在时间的跨度上,无疑是比较大的,但是,作者的用笔也着实是不弱,提取出来的部分情节,非常的有代表性,让肖老大这个人物,栩栩如生。整篇小说的文字,可以说非常的扎实,尤其是对于这种传记类的作品,对于笔力的要求无疑是非常高的。平实的语言,就肖老大的人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相得益彰的表现。而透过肖老大的一生,我们所能够感悟到的,是对于人生态度上的思索,是对于生活本质的思考。整篇小说表现的颇有现实的感召力,也展现出生活的真谛。倾情推荐。——履泽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25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履泽        2013-05-24 00:48:24
  问好作者,很不错的文字,欣赏了。。。。欢迎作者赐稿江南烟雨社团,祝福创作愉快的同时,也祝福阅读愉快。希望作者在江南烟雨社团里,有新的收获,以及有更多的精彩作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有更大的进步。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记忆燃烧的温暖,一如从前。
回复1 楼        文友:之中        2013-05-24 07:10:37
  谢谢你的辛勤编辑,问好!
2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3-05-25 09:41:26
  祝贺精品啊!再次拜读佳作,厚重的情感,细腻的描写,文章有起有落,故事情节非常真实。再次拜读了,问好老师!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2 楼        文友:之中        2013-05-25 09:46:21
  谢谢。这还是没给你发之前发上的。你修改的稿子我收藏着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