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暗角】谈谈“舍生取义”(杂文)

精品 【暗角】谈谈“舍生取义”(杂文)


作者:童话恋情 秀才,131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51发表时间:2013-05-27 14:08:25


   史可法是左光斗的学生,方苞曾写《左忠毅公轶事》,述说史可法与其师左光斗之间的提携情感,自是铮铮铁骨、有血有泪。其实,说起史可法其人,并不是很突出,至少他的才能在南明朝廷里不是非常突出,但是那个风雨飘摇的明末历史将他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史可法的才能,相对于堵胤锡、张煌言都逊色不少,并且他的政治敏感性和军事敏感性都十分欠缺(比如“联虏平寇”之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史可法的忠诚与爱国,这一点甚至得到了敌人的认可。就连后来的清朝乾隆皇帝都因其忠义,追谥忠正。但是不管怎么样,抗清被俘,不屈而死的史可法也是一世轰轰烈烈,他的舍生取义也取得相当成功。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
   这是义士夏完淳答洪承畴劝降时所作,里面嵌了史可法三字,掷地有声。
   夏完淳是个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据说他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夏允彝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1647年,九月秋决,夏完淳等三十多名抗清义士在南京西市慷慨就义。手提鬼头大刀、凶神恶煞般的刽子手,面对自己面前昂然站立的这位面容白皙、姣好的十六岁美少年,他那杀砍掉无数人头的双手,也不由自主地发颤发抖,最终只能闭眼咬牙才敢砍下那一刀……
   在当时43名共赴刑场舍生取义的抗清义士中,他是最年少的一个,也是一生轰轰烈烈的杰出代表。
  
   (五)
  
   写到这,我不禁想起吴子牛导演的电视剧《贞观长歌》。
   第一集魏征出场是在囚车里。剧中在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下被杀的被杀,逃走的逃走,即便不逃走也隐藏起来。而那个颇有能力的长孙无忌,还是在长安市上抓到了隐藏已久的魏征,正带着侍卫押着魏征去见皇上。可皇上李世民快马加鞭疾驰而至。下马后快步走到魏征囚车前,问魏征为什么要劝隐太子杀自己,魏征如实回答:“你文韬武略都远胜于太子,只有杀了你才能保住太子。”李世民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挥剑砍开囚车,释放他走,声称不会为难他。
   惊魂未定的魏征随即说:“你别以为赦免了我一条命,就可以夺走一个忠臣之志;更别以为你给了我一个官做,就能让一个忠臣变节。”
   对此,文韬武略都高于其他皇子的李世民何尝不明白?魏征临走,李世民对魏征说:“魏征哪,咱们虽无深交,但朕素闻你的直名,所有几句话相赠。先生知道对旧主尽忠,却不知道忠于大唐的江山社稷,虽忠却不是大忠;知道守一个人的志节,却不知道为天下苍生做点益事,虽贤却不是大贤,先生饱读圣贤之书,却还是没有明白做忠臣易,做大忠臣难,做贤者易,做大贤者难的道理,朕实在是替你惋惜呀!”
   于是魏征的神经像触电一样,顿时开窍了许多,随即也就明白了所谓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不过是成全自己迂腐的名声,只有真正的为江山社稷,为广大天下百姓做点益事才是最有意义的。
   魏征那颗冥顽不灵的脑袋经过李世民一点拨,倒是开窍了,但方孝孺那颗还是没有改观,而且纵观历史,他们俩的情形多么相似啊,可惜方孝孺,选择了舍生取义,死时不过四十五岁,还有几十年的大好时光被他自己浪费掉了。
   多少年来,明初靖难之变中的方孝孺之死,是论史者绕不开的一个沉重话题。
   近年来,对方孝孺的评说更是日见分歧,一种观点是秉承前说,将方孝孺定位为忠节奇儒,而另一种新出的说法却将其称作愚忠的典型。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说,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方孝孺之死的真正意义。
   方孝孺之死固然是忠于气节,但更多的是忠于制度,忠于一个过世的主子。
   可是燕王篡位都已尘埃落定,你一个方孝孺不能容忍又能怎样?成王败寇自古如此,一朝天子一朝臣更是亘古不变的游戏规则。就算被诛十族,仅仅是维护了自己为求儒家仁义之道而舍生忘死的愚忠而已,与江山社稷可曾有半点好处?更何况,今日回顾明王朝,拿得出手,傲世全雄的政绩,大多数都是朱棣的大手笔,如果方老学究不死,估计方孝孺能在颇有韬略的明成祖手下,为明王朝立下不朽的功勋。
   死固然可以明志,但只有活着才能践志啊!
   历史上,其实也不是没有人能明白这样的道理。比方孝孺早一千多年的司马迁就很明白这个道理,为了践志,写本史记,连宫刑都接受,忍辱而负重。
   其实,历史都已经过去多时,也没必要再去计较方孝孺对篡位的朱棣采用正面交锋以求杀身成仁的做法是对是错,但是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中国奉行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是否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也许儒家先哲们在努力让信徒们成为道德框架中的正人君子时,他们自己也无法证明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做才是真正的仁义。
   今日很多人研究孔孟言论都颇有心得,很多人甚至觉得两千多年前的孔孟之道是一种空洞的学说式理论而不太具备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的确,“仁义礼智信”如此口号式的学说,就连孔子都解答不完美,更何况那些自认深得儒家精髓却迂腐至极,不知变通,形而上学死读书读死书的士子们?
   可是,当不完美的仁义礼智信指导中国几千年后,留下了多少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呢。方孝孺的死值还是不值,历史终有论断,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总要“取”得值吧?

共 7120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另辟蹊径,一反传统观点。批评方孝孺迂腐,认为他的死是愚忠,不算是舍生取义;认为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夏完淳等人的死值得,可以说是舍生取义。如今对方孝孺的评论,有褒奖、有批评,还有从两方面辩证的看。作者持反传统的批评观点,未必能得到大家的公认,但可为一家之言。从文章看结构紧凑,论说有力,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脉络清晰,不失为一篇的议论文,故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275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3-05-27 14:35:18
  此文写的不错,尚有不当之处,在此指出:仁义礼智信,为五常,是西汉董仲舒提出,前四字为孔孟所言。孔孟的思想产生在封建社会之前,当时未被统治者采纳,更无推崇。西汉时期,董仲舒选取改变发展了孔孟的儒家思想,又借用了其他学派的观点,提出三纲五常,用来维护新兴的封建统治,从此董氏儒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孟子因为说过:“民为贵君为轻”,朱元璋险些被请出请出文庙,打入冷宫。
   在封建社会独占统治地位的儒学是董仲舒发轫,历代诸如程朱等大儒选取加工过的,非完全是孔孟之道。此前,儒家学说饱受冷遇。
北极主人
回复1 楼        文友:童话恋情        2013-05-28 13:03:29
  感谢北极主人的精彩点评,更感谢您的直言相告,五个字写顺手了,也就没想到分开来,这就是文章出现不严谨的地方。
回复1 楼        文友:童话恋情        2013-05-28 13:19:13
  江山有个好处,就是文章发了,还有社长主编帮着修改,其它网站,一发出去就改不了,或者能改也就24小时之内,要是没有及时发现,那就让人笑掉大牙了。
2 楼        文友:秋觅        2013-05-27 20:21:26
  舍生取义,这“义”字,原意“忠义”,又含“正义”,更多是“义气”,在今天有了新的含义。。在当代社会,不提倡牺牲个人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远离我们而去。“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一切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事情。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还是需要提倡的。
秋觅
回复2 楼        文友:童话恋情        2013-05-28 13:05:42
  感谢秋觅先生的留评!现在很多古代的价值观都在重新审视,而方学究之死,更是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议题。童话常常看到的是反面,有些杞人忧天。
3 楼        文友:大先生        2013-05-27 20:43:59
  不敢妄评,只能围观。不过有一点:作者历史功底很扎实,有学者的风范。
大先生
回复3 楼        文友:童话恋情        2013-05-28 13:08:39
  感谢大先生的阅读和留评!大先生对己过谦了,对我过誉了,童话的很多知识都是要用的时候才查阅的,并不是在脑子里现成的,有时候就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4 楼        文友:米奇        2013-05-28 08:13:32
  中国人有硬骨头的越来越少,能把腰直起来的文人更是不多了。
米奇
回复4 楼        文友:童话恋情        2013-05-28 13:11:24
  感谢米奇的阅读和留评!以前学过一篇文章《谈骨气》,好像是吴晗写的。中国人有硬骨头的越来越少,铁骨铮铮的更少,可能是价值观在变化吧!
5 楼        文友:童话恋情        2013-05-28 13:21:31
  哪位文友帮我打了两百万的游戏积分,童话谢谢他!
读书作文最忌心猿意马,为人处事力求问心无愧。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