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我是诗人吗?(雅品)

编辑推荐 【流年】我是诗人吗?(雅品) ——对诗歌文化的某种思考


作者:三峡刘星 举人,446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99发表时间:2013-05-30 14:15:01
摘要:写诗,成为我们的某种习惯;拥有这个习惯是与生俱来的禀赋;心底流淌的歌具有傲然长天的骨气,针砭红尘的傲气、自我修炼的精气……不是每一首诗歌都会若“微博”被转载千百次,不是都每一组诗歌都会散发出书卷墨香,不是每一行诗歌都会成为经典。


   但是,事实上,新浪博客首页、草根博客首页,均对“诗歌”采取了一种“视而不见”的态度,我做过多年的新浪草根名博博乐,听见了太多“诗人”的抱怨,看见了太多的“诗人”流浪了,也看见很多的“写诗的人”不再写诗歌了。这就是现实。
   “我是诗人”,我不幸来到了博客空间。
   而今,我和东方骄阳等发动鼓噪了一个“我是诗人”诗歌文化活动,也正是基于同样的缘故。这个诗歌文化活动有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字“我是诗人”,同时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同名的博客《我是诗人》。这个活动正在向预期的方向顺利的展开。报名参加比赛的诗人已经排到了第三期,而许多的新浪资深的博友文友也欣然参加我们的“评委会”做评委……
   无可否认,面对网络的虚无和实在,面对以诗歌为代表的中国文学更功利化市场,面对一起的一,我觉得自己天生很“迂”而“蠢”。但是,我无怨无悔,我们其实并不孤单,我们和许多的博友正是用各种的方式让草根之文化繁荣得更加的茂盛和更加的姹紫嫣红……
   我不禁想到了杜甫,杜甫在云安短暂生活的大半年艰难时光,想到杜甫在夔州生活的三年中,面对生活和艺术,面对政治和家国,面对草根和名义的生活的方式和态度。单举例说他和诗仙李白的情谊,那是一种草根对名人的单相思,不是互联的而是单向的。这个后来被定义为诗圣的伟大诗人,正是因为对社会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逼迫深入,从来才有了他创作最辉煌的鼎盛期,从来才有最瑰丽的彪炳史册的诗篇,比如《秋兴八首》比如《登高》等……
   “我是诗人”,我不幸来到了对诗歌渐行渐远的时代。
   而更多的纯文学艺术网站,因为地域性或者是因为历史的范围性让这些文化内涵只能在“近亲内”繁殖,近亲繁殖的结局,无需多言,不是精致的小团体就是艺术的颓废之花。
   所以,艺术正走在自我的救赎中,再没有了大师的一呼百应的英雄式效应。即使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不会对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产生权威版的引领效应。这不怪莫言和不怪莫言作品本身的艺术,而是当代文学艺术缺乏让大家真正恭维的文学“导师”。盲目崇拜鲁迅到教材中鲁迅们出局,来得不是早了,而是迟了。而对诗歌的“过度解读”至少造就了一批对“诗歌”的刻板认识和拒绝零距离的几代人。
   正是鉴于此,我们期待用这个《我是诗人》的网络文化活动,掀起一个新的“复兴”契机,期待用最新的模式展示着“我是诗人”,我正鲜活地活在当下。
  
   (四)文学漫步:诗歌本无题
   给诗人命题,这是世界上最酷也是最苦的事,假如不是因为我不是诗人,我才不愿揽这最违背诗人意愿的苦差事。
   现实生活中,年轻的父母总会新生孩子命名都十分纠结。从乳名到学名,从真名到笔名,从被动的绰号到潇洒的网名……屈原在离骚中就十分典型的分析了自己姓名的由来和期待,这种酸溜溜但是却赤裸裸的名字背后,隐隐约约的暗喻着最神秘的人生之路和未来的结局。因此,算命取名成为一种古老的职业之一。名、字、号就是最凸显旨意的题目。以此类推,何况给诗歌这个孩子命名乎?
   事实上,每一个美好的名字(题目),都是诗人画龙点睛之后最聚光的焦点。古往今来的所有佳作都是例子,无须我多言。而今,网络报刊上我们见识了更多的是“标题党”,这些“标题党”只能骗取一次点击,而会永远丧失被真的关注。由此看出,我们既担心“酒香更怕巷子深”的眼球时代,同时更应该担心的是拒绝“挂狗头卖羊肉”的虚假。
   其实,不需那样故弄玄虚的噱头,好的诗就是好的诗,不会因为点击的多少或者被某某刊物刊发就真的成就了什么。真的诗歌,总会在不经意之间给所有的读者以心灵的触动,给人以某种力量,而且在最需要他时候会不经意的涌现。既铿锵有力,又鲜活无比;既让今天的读者喜悦,又具有时间的穿透力。
   “五言”谐音“无言”,“七言”暗喻“奇言”,长长短短的句子排列成长长短短的阶梯,混乱的词汇和无序的语法,犹如断垣残壁,更像大自然传来的美妙的声响。唯有最醒目的标题像拂晓的黎明,犹如醉意阑珊的美女,简洁得如同“三点式”一般;而糟糕的题目总是不得要领,往往将自己的诗歌作品的内容局限成井底之蛙,或者臃肿得如同乱糟糟的萎靡的白发……
   比如《无题》作为诗歌的题目,是中国自古以来最流行的做法。无论诗经、古风、唐诗,宋词,元曲,大抵都是“无题主义”。再比如“绝句”作为题目,更是离奇。“无题”和“绝句”几乎成为诗人们写作的最好的借口。前者无题是因为心中有喻,诗歌之美不在于题目;而后者的“绝句”为题目,更是叫人拍案惊奇。既然已“绝”,何来言辞;既然“绝”断,何必有诗?所以,决定诗歌的决定性的价值的不是题目,而是诗句里流动的鲜活的意象、富有生命律动的旋律,揭示着社会的本质。
   应制诗,酬和诗,礼尚往来不断,从本质上非诗也。比如“青词”,成就了一代宦官弄权的象征,唱和诗(酬和诗),所有的题目都包含着无穷的委婉,只差剩下没有书写的:厚颜无耻、卑躬屈膝、礼尚往来、干竭问路、投其所好……
   但是,真的诗人,都只写自己命题的诗篇,真的诗歌,都有一个响亮的题眼。所以勉强为难,出一组诗歌题目,只抛砖引玉,不教条固封;只提供某种道具,不包揽诗性自然。唯有如此,才敢忐忑中拟定一些具有思绪的线索,期待未尽的草灰映射群星的灿烂,期待无拘的词汇打开你的诗的慧眼。
  
   (五)文化漫步:从“九歌”到永恒
   尽管几乎所有的教科书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而这对于诗歌来说,诗歌的题目不仅仅是眼睛,而且是美女的眼睛:明亮、清澈、无私、透亮。非“画龙点睛”可以比拟的。罗列的这些词汇,自然肢解了第一个浪漫大师的《九歌》原韵。
   《我是诗人》活动,从屈原出发,这是对诗歌本源的一种探索,更是对第一个诗人的缅怀。我们没有必要掉书袋,但是我们必须尊重我们固有的文学传统。没有开源,何来源流;没有标高,何来距离,没有旗帜,何来精神;没有认同,何来继承;同样,没有丰厚积淀的荒原,只能零星的生存野花野草的贫瘠;没有创新的歌坛,只能成为诗人们后花园般小我的空间;
   具有多重的意象元素,而最初的词汇赋予我们源头般的简洁而单纯。诗歌本身具有无可比拟的纯粹性,我们自然希望我们的的诗歌有超越词汇的局限,我们不能画地为牢。至少我们面对这些熟悉的语言本身,我们会离奇的发现,我们的语言已经丰满得看不到少女时代的曲线。我们正期待用我们的灵性定义或者重新定义这些词汇的现实意义。
   其实只要是好诗,我们在意的不是题目,也不是词汇,甚至不是读音,尽管汉语是音形义的方块字。我们总从这些字词所表达的语言和意境,给予我们无限的创作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发现和创新。唯有真的诗人才会从这些浅显易懂的语言中解读出人生的艺术的意义。
   记得有一个最著名的故事,这“唐诗”被辗转翻译之后,谱成了音乐。而当欧美音乐家希望在中国的诗歌海洋里复原那些跳跃的音符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在琳琅满目的诗歌群发现原诗的踪迹。是的,我们自豪得找不到“原来的摸样”——也许,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我们犹如走进了一间金光闪烁的珠宝店内,天然地发现我们被诗歌本身惊叹得闪闪发光。
   无论我们的诗歌如何的辉煌,无论你写出了无愧于诗人的传世佳作,但是,我们是诗人,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诗经》的源头,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诗人继承人。这才是随意选取的几个词汇作为本次命题的唯一的理由。我是诗人,我更是中国的诗人,我们不能不用一种最虔诚的也许是谦卑的方式对诗经对屈原们最尊敬的献礼。
   说来奇诡,世界上没有专门写诗歌的“课程”,也没有人敢理直气壮的编写写诗的教程。即使是所谓的大学,大学也不是学写诗的地方,甚至是扼杀诗人的魔窟。而几乎所有的诗歌专题讲座本身也是对诗歌的亵渎,我们看见看了被肢解的诗歌,被冷漠的教条麻木了我们诗人敏感的心鼓——我这样说不是看轻了许多的名家对诗歌创作规律的探索,而是表达出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刻意的写诗,往往不能成就一首诗歌,更不会让匠心独造的文字成为一首好诗。尽管文学爱好者津津乐道的“推敲”的典故成为指导的典故,但是,我们却看见的不是歌的韵,而是诗的意。
   尽管诗歌没有教程,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对诗的追求;不妨碍我们对诗的雕琢。我们总期待自己哪怕一首诗歌,一句诗行成为后人常常吟诵的经典。
   我无悔,我曾经是一个诗人。
  
   (六)文化漫谈:九章通灵,修为至上
   出了一组以屈原《九歌》字句为题,我最忐忑的正是《灵休》无人选,果然这一首诗歌剩下了。而场外诗人廖是添写的这一首诗歌题目填补了空缺,弥补了遗憾,读着当代诗人的诗句,感叹当代诗人敏捷的才思,获得一种对这一首诗歌的独特的感悟。真乃快事也。
   好在对于这一首诗歌的点评无关诗歌的评选,所以特别来评价一番。
   屈原在《九歌》里有如此词汇表述:“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楚辞》对“灵”字引用及其丰富自然,几乎是随手拈来,到也神采飞扬。对此,我反思此意之后,居然看见《离骚》里还有“灵休”的写法:“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休之数化”。灵修?林休!如此用词乃屈原之独特。后来才有晋朝的陆云在《答兄平原》诗中说:“哀矣我世,匪蒙灵休”,苏轼也用过这个词汇:“载陈谢恳,少答灵休。”灵休灵修,“祈福”神灵之庇护,此乃得益于才华横溢的浪漫诗人屈原的首创。
   事实上,扪心自问我对于楚辞不敢研究,尽管早年偶有一本《离骚发微》,但是敬畏诗人的灵气和高深的内涵,让我等只能怀揣诗人的心仰望诗人的桂冠。摸索、模仿、抹黑、末途……终于自己才明白诗人不是好做的,诗歌更是不好写的。所以以纪念屈原这个伟大诗人的名义,我拈起几组词汇,便有了《我是诗人》的一组“诗题”来了。私下里,也揣摩如何写这些诗歌,但是不敢面世,找了几个文友练笔,遽然偶然心得。唯有场外诗人廖是添的场外大作让我弥补遗憾,他不仅写了“灵休”,还写了“逍遥”。真乃诗人也。许多的诗人,不管是不是本轮的,是不是本轮自己选的,都用这样那样的方式寻思几个题目“临频而歌”。这,才是诗人的状态。所谓诗意常蕴,所谓诗意长流,所谓诗兴大发……才是真的诗人……
   我是诗人,重在参与,成绩好坏获奖与否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是诗人,我会写诗”才是诗神最快乐的事情。在《灵休》诗歌中,我读到了意料之内的意象,更不小心欣赏到了意料之外的满足。“若说我已无欲,那是假话。”“好些苏醒的词汇,掉落玉盘,就像暗夜里的星星。”……都很优秀。最后用诗歌中的句子表示我的感触——“不知远方的你,能否感受,我心中的驿动……”
   最后三峡刘星对诗人廖是添的九首杰作如是说:“敏捷而且出手不凡,热情更加富有内涵。赞一个。感谢你将全部诗歌题目完成,而且异常漂亮。你的参与,让我这个出题者十分感动。握手——诗人!”
   事实上不论是不是参加比赛,我们看见更多的诗人参与这一项文化活动,就是成功,何况我们会读到许多的惊喜。这种惊喜不仅仅是诗歌,也不仅仅是诗人,而是华夏文脉之源远流长,之鲜活长青,之生生不息。因此,我对刚开启这一个诗歌文化活动的担忧之作《文学漫步:我是诗人吗?》纯属多余。
   诗人相马的在参赛诗歌《后记》中说“《我是诗人》命题诗诗题,皆引用屈原《九章》的字词。”可谓深得命题组的出提者的心思和期待。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如此的合拍,才使得这一次的文化活动有更“意料之外”“收获”。这种收获,也许是参赛诗歌的作品会给诗坛,特别是网络诗坛挂起一股“小高潮”,也许是诗人们用自己的实力证实无愧于“诗人”的称号,也许是直接或者间接的让大家爱诗、读诗、写诗……
   说来有趣,比对“我是诗人”的作品,深感自己诗兴有余,而才力不逮。在之前做小诗一首《洞庭波》解春困——
   诗:“洞庭波”
   题记:题意选自“我是诗人”诗题《九歌系列》
   桃叶临渡
   她踏上兰舟
   不及回首
   幕布,刷地滑落
   睫长,水枯
   一把艾
   焚出楚辞
   沉香的凤眼
   远,或者近
   悔到泪如泉
   此刻,彼岸无边
   我愿搁浅
   朋友们,是不是诗人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我们必须写出无愧自己,更无愧社会,无愧明天的诗的殿堂。

共 10100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我不会写诗,也不懂得诗,来编辑这篇文字,纯属是对诗人的敬仰。如果跟作者所说,学会了写诗,那么就是李白、杜甫的同窗,那么有这些著名同窗的照拂,是否每个诗人都会一帆风顺呢?诚然,现在的诗,遇到了很多挑战:微博、博客,空间,都如猛虎一般,诗在他们面前,显得是那样的羸弱。但却从来不曾放弃。虽然只是占了很少的一部分,但依然会闪光,会坚持。“我是诗人”这是一个活动,灵感来自于“我是歌手”,模式也参考“我是歌手”。但却蕴含了诗的韵味。这是诗和诗人无人能及的高度,不只诗人能懂。我的孩子学诗的时候,会朗朗上口,会摇头晃脑的全班一起诵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下,掩藏的是一些被逼的无奈和无知。他们中也许会有一个会认真地走下去,将来有一天也自豪地宣称:我是诗人。诗,无所谓好坏,能代表真性情就好;诗,原本无题;诗,九章通灵,修为至上。不是每一首诗歌都会若“微博”被转载千百次,不是都每一组诗歌都会散发出书卷墨香,不是每一行诗歌都会成为经典。但必须无愧自己,更无愧社会,无愧明天的诗的殿堂。那么“我”就是诗人!文章结构严谨,博古论今,文字浸润着书香。我不能形容,但却更加的尊重每一次看到的诗篇,那是诗人的心曲。问好作者,感谢赐稿逝水流年,引人思考的文字,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3-05-30 14:16:10
  第一次编辑老师的作品,纯属门外小女子,有揣摩不当之处,烦请指正、包涵!
回复1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3-05-30 17:51:57
  谢谢你的编辑和点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