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梦幻北京:真实与虚(散文)

精品 【流年】梦幻北京:真实与虚(散文)


作者:杨献平 进士,7341.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61发表时间:2013-06-04 16:05:38

“清醒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世界,可是睡梦中人们却离开这个共同的世界,各自走进自己的世界。”
   ——赫拉克利特
  
   【小离:就这样开始】
   每一条道路都能通往。上飞机之前,我想到小离。这个时节,戈壁还在春天的眼睫毛上。起初,飞机飞临戈壁上空,再迎风降落,滑到指定位置时,像是一只疲累的燕子。它庞大的身体在广阔的戈壁上,只是一个闪亮的斑点,缓步走上舷梯时,小离短信说:就这样开始吧!我一阵惊异。
   飞机轰鸣,坐在自己的座位,我想,或许真如小离所说——真的开始了,而我却浑然不觉。我甚至是懵懂的,飞机爬升、平稳,持续飞行,期间我在咖啡、饼干和果汁当中,看见伸手可及的云彩,看见无形的风在大地上奔走的形状。下落时,我的耳膜刺疼,一次次想起上帝。好在落地了,急不可待地走出舱门——南苑机场寒冷无比,沙尘吹动。
   街道很窄,尘土飞扬,店铺林立,车辆和人很多,但没有小离的影子,到处都是驱车离开的同机者——把我扔在那里。这时候,我格外想念小离——那个未曾谋面的人——她在哪里?偌大的北京,一眼望不到边,林立的楼宇是对视线的遮挡,我突然感觉到一种无来由的荒唐……北京,未曾谋面的小离,连同我将要经历的物事,都是那么缥缈,我怎么也猜想不出她和它们的真实模样。
   夜晚已经开始,灯光是最安稳的去处。在朋友的酒杯下面红耳赤的时候,那种持续一天的空洞感迅速消失,尽管还没有见到小离,但有一个人,一个朋友,他的引领和招待足够让一个初来乍到者感到幸运了。在羊坊店路,对面的西客站灯火明亮,彻夜喧嚣。走出饭店,灯光明亮,行人悠闲或者匆匆,都像是从梦境走出来的一样。我和朋友呵着酒气,向复兴路,中华世纪坛的方向,不知高低地走。
   我东张西望,小的店铺和大的商场,事业机关和民营机构,外表明亮,内部漆黑,尽管大门敞开,但每一扇窗户都是紧闭的。躺在松软的床上,脱光衣服,躺下来,长长叹了一口气,脑袋有些发晕。尔后洗澡,这总是惬意的。热水下落,又从皮肤上迅速消失。这时候,我又想起小离,不由得一声叹息,然后,轻轻地喊出她的名字。
   窗外,夜深了,街上依旧车水马龙,呼啸的声音晃动整个夜晚。电视屏幕上,影像变换,人来物往,我好像看到了什么,可似乎又什么也没看到。
   我怎么也睡不着,有一些东西,在内心充塞。我不知道哪都是些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在陌生庞大的城市,他是惶恐而兴奋、孤独而冲动的。还有我终将见到的朋友小离,北京土著,她的一个短信,让我长时间地兴奋、迷茫和猜想。
  
   【一个人,在书店】
   手机彻夜未眠,像我,眼睁睁地盯着天花板,我多么希望它蓦然冒出一个声音!可它没有。凌晨6时,我闭上眼睛,梦见一个人,红色的连衣裙,烫黄发,鼻子右边有一颗小痣点,笑起来很美。我询问她是谁,她不语,只是笑着看着我,直到我醒来,她也没有说出自己的名字。我想这就是小离了,尽管她不说。洗漱时,我又忍不住自言自语:小离,你怎么不说话呢。吐掉嘴里的佳洁士草本牙膏和水,穿好衣服,坐在床上我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深陷在一种莫名的尴尬当中,像一个被世界丢弃的人(感觉世界小得就只有这一个豪华的房间)。
   我坐了很久,懒得吃饭,也不饿,昨夜酒意还在,闷在脑袋里,像是一张被水淋湿的纸,朦胧而坚韧。打开窗户,车水马龙的京城,没有一处是安静的,尘土其实很多,虽然看不到,但可以嗅到。直到11点多,我才发现了太阳的轮廓,在众多的楼顶上,在伸手可及的天空,我发现,这里的太阳光亮不是照耀,而只是证实太阳的存在而已。
   觉得很饿的时候,还没有小离的消息,发了好几个短信,无人回复,又打了电话,在服务区外。有种上当的感觉,但小离会是那样的么?我摇摇头,否定自己的一个可耻的想法。下楼,一个人走到一条巷子中,在一个甘肃人开的面馆坐下来,要了一碗牛肉面,吃到最后,竟没吃出牛肉面的味道。
   打车去西单图书城。站在众多的书籍面前,才蓦然发现,我读书的胃口越来越小,挑选书籍成为一件要命的事情。西单图书城像是一个巨大的蒸笼,书籍的味道被人们的汗液冲跑。不时传来寻人、举办各种讲座和签名售书的声音,突兀而又和谐。
   上二楼,那么多人,电梯有点不堪重负。迎面的,相同的,面无表情。我感觉这不是一个读书人聚集的地方,倒像是菜市场。每次去,总是要在三楼的社科专柜停留一个多小时。我喜欢那些面目单一,内容高深的书籍。我一直偏执地认为:那么多的书籍之中,只有这些才是货真价实的——逻辑缜密,思想永恒,条分缕析,奇思妙想。但合乎自己胃口的社科类书籍还是太少,累计下来,几年来,在西单图书大厦,也不过买了《乌合之众》、《国富论》、《进化论》、《李泽厚文集》和刘小枫的几本著作。
   再去四楼的文学专柜,先看中国的,其中又先看散文随笔类。各个出版社编选的年度散文随笔选本琳琅满目,拿出一本翻翻,只看目录,然后放回。走过之后,再返回看一遍,生怕漏了自己满意的哪一本,但每次都一无所获。往外国文学区走时,忍不住一阵沮丧。外国文学区是个好地方,最好最新的外国名著基本都有,一套一套,座落在书架上,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一本一本翻看之后,怔在当地,在众多书籍之间难以抉择,不知如何是好。
  
   【颐和园:自己也说不清】
   小离终于打来电话,说在颐和园售票口等我。颐和园,我大致知道一点:和清朝的皇帝,尤其又和慈禧太后有关。因为慈禧,心里有些排斥。想:小离怎么跑到那个地方等我?为了小离,或者是为了自己,我径直打车到颐和园。在车上,看到不怎么清澈的河流,没有一丝涟漪。大门两边的柳树好像也是清朝的或者明朝的,叶子翠绿,但神态好像老妇人。这又让我想起慈禧,想到那个年代的一些事情和人:戊戌变法,谭嗣同、康有为、光绪皇帝、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迷离年代,糊涂事情,好像都和这个皇家公园有关。
   而现在,它也与我和小离有关了。我有点迫切,还有点腼腆。我早就对她说:我是一个自卑的人。当时是玩笑说的,也是事实,小离肯定不会记得。
   还没有下车,就开始东张西望,寻找小离。
   小离到底是什么模样呢?什么样的人呢?我想呀想,直到自己把自己推翻:见到就知道了。下车,我打小离手机,对面一个女子,穿红色上衣,白色休闲裤,头发扎在后脑,高高耸起,我的电话传来拨通的声音,她也从白色的坤包里取出手机应答,我说我在你对面,她抬头看,关掉手机,高跟皮鞋快速向我敲来。
   小离的手很软,几乎没有骨头,眼睛很大,可以装下整个颐和园。进门之后,沿着西堤,我和小离一直向西走,步行的游人不多。有几个坐在长椅上,照相或者喝水,几个男女像爱情一样,相互挨着身体。小离倒是落落大方,熟视无睹,偏僻边地的人和身处京都的人就是不一样,这令我自惭形秽,走在小离身边,感觉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走着走着,我想,颐和园也就是颐和园,一个供本地人休闲和外地人旅游的地方,没有多少东西值得看或者拍照,我也懒得打开相机。只觉得一个人之于一处风景,来来去去,都不过一阵烟尘,踩几脚,滴几滴汗,再制造一点垃圾,然后离开,毫无意义地。风景可以年复一年,那人呢?我对小离说了这些话,小离说,你还是那个样子:消极,偏执,满脑子颓废主义。
   走到一座拱桥前,拱桥在重修,需要从一边临时搭建的木板上绕过——小离有点害怕,我想了想,拉住她的手,到中央时,木板有点摇晃,只好扶了她的腰——这种情景让我想起恋爱。小离只顾走路,根本没有注意到,我庆幸,又有一些遗憾。过桥,遇到一个西班牙或者澳大利亚的旅游团——其中一个女子,三十来岁,皮肤略黑,眼睛奇大,个头却不是很高。只一眼,我就觉得:她这肯定是个好女子!这对小离构成了不尊重,尽管她无法捕捉到我内心的想法。
   和一个女子一起,对另外一个女子产生好感,有一种犯罪的感觉。坐在一间八角亭上,小离提议照一张相,我拿出相机,我们各为对方拍了一张,又找了一位看起来很诚实的外地女性游客,为我们合照了一张。因为挨得很近,我很清晰地感觉到小离因呼吸而颤动的身体。
   夕阳像是一个红色的烧饼,光芒穿过柳树,在地面上斑驳。和小离坐在长椅上,休息了近半个小时,说了一些应当说的话,有笑也有严肃,之后离开。到中关村南大街,找了一家川菜馆,坐下来,先是喝茶,吃着麻辣的菜肴和洁白的米饭,抬头看见白昼隐没,华灯初上,夜晚又来到了北京。
  
   【什刹海:夜晚的喧哗和空旷】
   第一次见到海棠花,比梨花要小,洁白,外围有一圈粉红色。满树的美丽花朵,把郭沫若故居弄得十分香甜。几个人在海棠树下合影。等来最后一位朋友之后,出门,向什刹海方向。这几个人,都是我慕名已久的——L、X、Z、J等。
   没有小离。那天,吃过饭,小离说回去休息,下次再见,我找你。那一夜,在羊坊店路的房间,我也是惆怅的,一个人的夜晚,胡思乱想,焦躁不安,孤独异常,小离像一口花香,倏然消失了一般,也不给我一个电话,甚至一个短信。
   想起和小离的颐和园之旅,像是一场梦境,残香犹在,只是少了可以附着的形体和声音——偌大的世界,嘈杂的京城,一个人是孤独的。
   什刹海的街道不是很宽,两边的槐树好像生出了枝叶,各色行人踏着不干净的水泥路面。太阳隐没之后,陡然干冷起来,深入肌肤的冷,迎面的风携带着说不清的味道,细蛇一样飞。我们一路说着什么,进了什刹海——初春的什刹海,也无非什刹海,一湾止水声色不动,腐烂的蓝。周边的酒吧还没营业,门前的桌椅上落着一层细灰——几次都想坐下来,但却没有。绕了一圈,原路返回,在另外一家东北菜馆,坐下来,要了简单的一些饭菜和酒——酒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和好的朋友在一起,不喝酒,一切都会很暗淡。
   我出去买香烟,到隔壁的一个杂货铺,付钱时,看见一个神经不怎么正常的女人,四十来岁,样貌非凡,面孔白皙,气质高贵。只是她的神经出了问题,——要不是她忽然冲我大喊,老板向我告知,我是无从知道的。走出门后,觉得有点可怕,是外地人怕招惹麻烦的那种怕。
   坐下来,继续和朋友们喝酒,一个一杯,再一个一杯,一遍一遍,哪怕喝得再多,醉倒,也是高兴的。最后,告别,各自回去,我仍旧一个人,往崇文门方向,先乘地铁,再步行,打车。窗外飞速掠过的京城像是真实存在海市蜃楼,灯光闪烁,高楼沉默,三两行人在阴影和光线中步履悠闲。我害怕夜晚,不是北京的,而是一个人的北京之夜。又猛然觉得,北京的夜晚是空旷的,众多的人隐匿了,在某些亮着的居所、酒吧、酒店、车上和广场与街道上,像是一些黑色蚂蚁,群体或者单独的运作,悄无声息。
   到宾馆,上楼,电梯里的一位中年妇女面色肃静,不吭一声,同行的住客陌生得有点不真实,雍容华贵或者衣着朴实,我逐一看了他们的脸色,没有叵测和恶意。这令我感到些许安心。洗澡后,感觉口渴,咽喉破裂一样,喝水,大口地,像在乡村时的牛饮。想到这里,我忽然大笑了一声,将水喷在了地毯上。
  
   【地铁:哪里是哪里】
   地铁,我第一次乘坐,从军事博物馆站。向下的台阶,迎面的冷风,迎面或者同向的行人,铁轨的撞击声给人一种神秘感。下到底层,幽深的隧道,微弱的灯光镶嵌四壁,而大厅异常明亮,一些人分站两边,向苹果园和四惠东。
   我是一个没有方向感的人,每次都要站在标示牌下面,瞅了又瞅,生怕坐错了。
   而这一次,因为小离,我不用再仰着脑袋看标示牌了。小离对北京的熟悉程度,可以与她自己的身体相提并论。
   一路上无话,我忍不住自己想,从前一个人乘坐北京地铁的情景,尤其是高峰期,车厢拥挤,很多人站着,我也是。看到好多脸庞,都是熟悉的,又都是陌生的。一段路程之后,好像都没了印象。萍水相逢在时间面前多少有些虚弱,要是不发生点什么,所有的相逢都是短暂的,没有谁会记住谁。
   这是一个悲哀,人多的坏处好像就是这样,热闹但是个体,燥热而又冰凉。有一次往管庄,去看蒋建伟,遇到两个在车上讨钱的老人,一个的脸庞或许是被开水,抑或滚油烫得面目全非,狰狞可怕,一个没有了一条腿和一只右胳膊,空空荡荡的袖管和裤管,他们让我想起怜悯这个词。
   还有好几次,在北京地铁,我不知道哪里是哪里,到站下车,出站。兜头的阳光给我第一个感觉是:我又回到了人间。但很快,我发现自己走错了,要去的地方在对面——只好再下地铁站,穿过,再上去。
   那次到管庄,已是夜里了,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蒋建伟的住处。
   五棵松站到了,下车,出站,等了一会,W先生来了,骑着车子。我们站在十字路口的一边,说话。W先生一脸和蔼,总是笑。说起他在西藏的那些年月和故事,我说请他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小离一直在一边站着,看着我们说话,眼睛明亮,嘴含微笑,像个听话的孩子。我向W老师介绍她的时候,她也笑着,和W先生握手,干脆伶俐地说了自己的名字。我觉得骄傲,因为小离,对于我来说,她在,就是我的一种荣耀。

共 851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清醒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世界,可是睡梦中人们却离开这个共同的世界,各自走进自己的世界。”是赫拉克利特名言。用在北京身上极为合适。北京就是一个让所有去的人离开原本共同的世界而置身的一个另外的世界,在这里,大家都会走进自己的世界。这世界和世界,若即若离。如小离的名字一般。“就这样开始吧!”那开始什么呢?在北京陌生而喧哗的街道上,在向往却又无措的书店中,在灯红酒绿中消化这些空洞的时候。北京这座城市,如小离一样的捉摸不透。如那颐和园的相会,如地铁中的未知地下之旅,如什刹海的夜晚,都似有若无。似梦似幻。渔人也如小离一般,但却多了一点真实。迎来送往的时候,握手,手上使得劲儿,是无需赘言的感谢。在这陌生的城市。仿佛就是“途经嘴唇的花朵以及飞行的沙子,像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抚摸和远离——孤独、温暖、激越、沮丧,既包含了他人又深刻地映照着自己。”开始相识,也开始远离。注定与小离就是擦肩而过的缘分。那些偶尔的短信,带着肢体的离,情感的近,亦是非常的美。文章顺叙和插叙了在北京的几天几夜,有失亦有得。有期盼,有遗憾。很多如梦境一般,无法说清。但却深入心底。把一份别样的北京情感展现在大家眼前,令人印象深刻,百般品味。问好作者,感谢赐稿逝水流年,充满梦幻的文字,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505004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3-06-04 16:06:55
  我不喜欢北京,人太多,都太匆忙。呵呵,也不喜欢地铁,我就感觉我在我的城市的阳光下生活,怎么也好过那些黑暗的穿行。
   不过,北京总是很多人的梦想,去过,才会没有遗憾。
2 楼        文友:紫枫        2013-06-04 20:08:10
  北京、帝都,其实很想去一会,北京是很多心中的梦想,却又不敢踏进。生怕在这车水马龙之地迷失了自己。作者是游逛了北京全部,看到这样的文字,我不知道说什么了。北京,北京,心中的梦。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6-06 05:30:3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