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齐家那些事

编辑推荐 齐家那些事


作者:湖湘隐山 布衣,322.8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35发表时间:2013-06-06 13:54:47
摘要:齐家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四个女儿不同的性格造就不同的归宿。一个普通家庭三十多年的变迁,反映一个社会小缩影。


   齐漪妮与温厚朴坐在出租车里,初秋的夜非常清寒,出租车里塞满了齐家人准备的大包小包的礼物,齐家父母站在车身后,望着这个大女儿草草地出嫁去夫家,眼泪止不住汪汪地掉,心中凄惶景况更胜于齐薇妮的出嫁,老二嫁出时,起码男方的寡母亲自上门提亲,还有一辆摇摇晃晃的小巴车接着齐家的亲戚们去送亲。
   (五)乡下人坐飞机
   齐家的四个女孩长大成人后分散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唯有最小的弟弟齐春泥留在家乡的小城里。齐家的街坊邻舍问齐家的姆妈:“想不想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恨不恨五个女孩嫁得远,一年到头难得会到面。”齐家的姆妈惯常的大喉咙拉起来:“我倒是看得开哦,他们不回来也给我淘宝了我吃都没吃过的东西寄过来,你们都没出过远门,我还坐过飞机呢!”齐家几个女儿,逢年过节在网上买好东西,直接叫快递公司寄到家里,这在乡下比较罕见,也让齐家姆妈引以为豪。齐家爸爸六十岁时,齐家女儿女婿们回家会面,她凑近去张着嘴给她们一个一个的看,齐醇妮一看就笑了,其他几个各做各的事,齐漪妮看了半天不明白,她指着嘴说:“你们猜花了多少钱?”齐醇妮问:“多少钱?”大家才知齐家姆妈花了二千元的巨款镶了一口白亮亮的假牙。齐家姆妈做姑娘时爱俏,生儿育女的,齐家爸爸挣的每个钱都抓在她手里,舍不得乱花一分。月子里吃糖拌饭,牙齿生了虫,一口烂牙跟随二十几年,日子活泛点后,她舍得花钱扮扮俏了。
   齐家的老四醇妮嫁到广东,让齐家姆妈与齐家爸爸订飞机票。“飞机快,不要省那个钱。”醇妮说,往齐家姆妈的账上打了一万元路费,她向来做事要做得漂亮。
   醇妮的婚事是齐家女孩子当中最郑重也是最隆重的。
   先是醇妮的婆家人从南方的沿海边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小城,向亲家递了结亲的红贴和男方的年庚八字求亲。齐家姆妈笑得合不拢嘴,醇妮婆家的老派人做法让齐家的脸面极为体面有光,一扫老大齐漪妮草草仓促出嫁的难堪与狼狈。
   男方邀请齐家人去南方喝喜酒,齐家姆妈欢欢喜喜的托了齐漪妮在网上订好打折的机票,一家人穿戴光鲜去机场,谁知临到上机时齐家姆妈的名字因为一字之差,漂亮的地勤小姐拦着不让上飞机,齐家伯伯与齐薇妮两口子都上了飞机,机场规定,上了机的人不能下机留下齐家姆妈单枪匹马,要与地勤小姐单打独斗,她一口乡下话,地勤小姐的话一点也听不懂了,心一慌,五十好几中年老妇女当着小年轻眼泪就落下来了。远远的叫进了机舱的女婿给暂住在娘家的老大打电话,票是她订的。漪妮订票时粗心大意没看身份证上的字,凭印象输了老妈名字的同音字进订票系统,登机时出票与身份证不符,被拒登机。薇妮两口子打电话给漪妮,说要登机,得在电脑里改名字,信息传输过来才能上机,漪妮急急忙忙的改过,机场却迟迟未收到信息,飞机还有两个小时就要起飞了,齐家姆妈一发狠,掏出票子重买了张全价的票,结果系统里一个名字却出了两张机票,地勤小姐还是不让登机,问以哪张票为准。漪妮打电话叫齐家姆妈退了全价票,叫出了打折票。好事多磨地登了机,见到齐家伯伯和女儿女婿,她脸上犹有泪迹。不过她是骁勇善战泼辣骄悍的乡下老妇女,大声大气的与齐家伯伯他们讲登机前的曲折,惹得前后左右座的人侧面,连漂亮的空姐也频频来访,让她又受宠了一番。
   醇妮婆家的实力是齐家四个女儿婆家当中最为体面的,在南方的老城里的开发区一幢五层楼,在寸土寸金的深圳也有一套三房一厅,女婿是硕士生,流水席的喜宴开得极为丰盛富足,大龙虾、鲍鱼、海鲜,大盆大碗大碟,要色有色,要香有香,让中部小城里来的齐家人大开眼界,齐家姆妈与齐家爸爸脑子里、心里储足了回家后的谈资。每天吃了饭女婿家的亲朋友好友陪着打麻将,哗啦啦哗啦啦,总是赢的多输得少,手气好,心情也好,总算扬眉吐气心花怒放的做了回岳父母。
   齐芮妮一家三口子租房租在醇妮的房子附近,春熹要在附近上学,公办小学学位紧张,齐芮妮没房也没钱,房东也不肯出租赁合同,倒是醇妮出了个主意,把自家的房子弄了份租房合同去房产公司备了案,自己交了二千元房屋租赁税,把合同给齐芮妮,去公办小学报了名。春熹终于背着书包与常住户籍的孩子们一起上了公办学校。
   (六)齐家的儿孙
   齐芮妮的老公邢建明是广东人,一家四兄弟,他学历低,打工没挣到钱,三十好几了也找不到好工作,齐芮妮跟娘家姐妹借了十来万块,给邢建明开了个小超市,顺带卖茶叶,生意时好时坏,芮妮自己在市区做会计。邢建明兄弟多,家里穷,大嫂生了四个女才生了个儿子,邢家的公公婆婆叫芮妮再生个儿子,齐芮妮将这话说给姐妹们听,姐妹们义愤填膺,她们都知道姆妈吃过的苦,社会不同了,养儿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阴魂不散。漪妮说:“穷家养儿家越穷,现在愿意生二胎三胎的都是明星和有钱人。”齐芮妮的工作能维持家里的温饱开销,舍不得丢了这份工作生二胎,公公婆婆的话却在脑子里生了根,希望生个儿子,想着等邢建明的生意做得大起来,有钱有闲自己不用工作时再生一个,她的年纪却一天一天的大起来,春熹也不愿意再添一个弟弟妹妹与她争宠。
   晚婚的齐漪妮赶着晚育的趟,办了一胎准生证,却三年生了两个儿。齐家姆妈悲喜交加,她那个时代想男孩子想得要发疯,身心吃了无数的苦头才盼来了齐春泥。嫁出去的其他几个女儿,生的都是女儿,尤其是老二齐薇妮,她老公一代单传,一心想要生个崽,却连着生了两个女儿。齐家的外孙子,自然是宝贝一样看待,齐家姆妈要帮齐漪妮带孩子,她这边条件好,吃穿用度方便,温家的情况,她去看过,一年四季没几个菜吃,吃肉放笋,吃豆腐放笋,靠山吃山,大山深处,只有象熊猫一样吃竹子,三月间老少妇女们提着竹篮成群结队上山去采笋。到了冬天零度时,水管结冰,吃用水都困难。那边的小孩子都是放在地上爬,天生天养,天寒地冻的,穿着单薄的衣服,冻得鼻涕直流,一脸一身乌七抹黑,满是污垢。七八十年代困难时期,她的几个女儿都没吃过这样的苦,受过这样的罪。
   温家的条件差,却极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思想根深蒂固。齐漪妮一向跋扈,生活得不如意,脾气更大,温厚朴大男子主义也重,一心认为娶个老婆回来是做饭洗衣服生孩子的奴隶,他是家里长孙,生得贫困,从小却娇生惯养,家里供着念了大学,娶回了齐漪妮,夫妻两个好的时候,温厚朴就说齐漪妮是他的再生父母,反脸的时候就说是被齐漪妮逼婚的。几年下来,争争吵吵不休,齐漪妮把老大放在自己父母身边带,老二放在温家带,自己在外面打工,挣了钱负担家用,温厚朴就少了唧唧歪歪。
   齐家几姊妹过年碰面,突然发觉,当年穿着牛仔裤,率先到南方去打工,第一个在村里染成黄头发,拿着数码相机十分拉风的大姐漪妮变成了喋喋不休的怨妇。
   漪妮的婆婆五十出头,也生得泼辣厉害。漪妮的大儿子小稻放在娘家带到三岁,温厚朴终于忍不住把他牵到老家去,齐漪妮的婆婆就说外婆家把孩子宠得又骄又蛮,养得瘦瘦小小的,意思是外婆家带外孙带得不得法。齐漪妮心里憋着口气,老大的吃穿用度全是她与娘家的花销,温厚朴从未掏过一分钱,连双小袜也没买过。她忍痛将胖乎乎的才七个多月到的老二放到婆家,让婆婆带。过年回去,老二小黍一张脸皴得象烂树皮一样,穿着烂兮兮的衣服,吃东西象从来没吃过的。见到谁吃东西,呀呀的伸手就要。漪妮伸手给了婆婆两千元,小稻能带在身边上幼儿园,小黍才一岁多,屎尿都要人提醒,温厚朴没有能力把两个儿子都放在身边养,齐漪妮对他恨得咬牙切齿,他常笑谑齐漪妮再生个女儿出来。小黍过了两岁,越发的调皮捣蛋,婆婆每次打电话过来,就说他在家做了哪些坏事,翻箱倒柜罐,踢罐砸碗,强悍胜过小稻。齐漪妮跟温厚朴讲:“看吧,当年你丈母娘免费帮你带小孩子,你还怨气冲天,与你老妈一起说孩子没带好。你老妈亲自出马带小黍,你看看带成什么样子了!”温厚朴理屈只好嘿嘿地笑。齐漪妮的剽悍往往敌不过温厚朴的沉默与忍让,贫困委屈的生活让齐漪妮的脾气日渐增长。
   温厚朴在家小公司里打工,齐漪妮的收入略高过他,他仍象以往一样驱使她做饭洗衣,他坐在电脑前上微博聊QQ,齐漪妮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大吼大叫或冷暴力。温厚朴每餐一瓶啤酒,齐漪妮就喝网购的伏特加,喝完了碗不洗、脚脸不洗倒在床上睡觉。夫妻两个收入都不高,喝点酒,温厚朴有空时就去逛逛超市,买点衣服,把头发梳得亮亮的,扮出意气奋发的派头来,温厚朴以帅气自许,常常十指不沾阳春水。偶尔洗一次碗,便说心情好才能做,心情不好不能做,漪妮说:“说你是个男人吧,你赚的钱又不给老婆用,没有一点家庭责任感。说你是个小白脸吧,你长得又只是这个样子,没有富婆愿意养你。”几年下来,过着AA制的生活,两夫妻钱一个钱也没存到。
   齐家爸爸年纪越大,脸上的轮廓越深刻,鹰勾鼻,象饱经风霜的刘德华。齐家姆妈身形越往方里走,摊手摊脚的顶着个大肚子。冬天的时候什么都不做,对齐家爸爸指手划脚,齐家爸爸就默默的忍受着她的指责和吆喝,煮饭给她吃,给她晾衣服,交钱给她数。老年的平青,日子过得很舒服,人人都说她享福了,儿女有家庭,老公体贴。回首想想,当年平青的木匠父亲挑女婿确实有眼光,为女儿积了福。
   齐家爸爸和齐家姆妈一起,给薇妮把大女儿、芮妮家的春熹、漪妮家的小稻带到三岁,——醇妮的孩子不用他们带,孩子的爷爷奶奶把孙女宝贝得不得了。外孙子外孙女们能走路能说话,跟着各自的父母生活了。
   齐家姆妈闲下来,常常歪躺在床上看电视,婆媳剧、宫斗剧、抗日剧、间谍剧,有味没味只管看下去,晚上的时候数数齐家爸爸交来的卖菜的钱,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春泥转眼过了二十五,工作倒是很稳定,每个月工资按时交给她,几年下来,也存了一点钱,建房与装修都不用愁了。远近的人都帮春泥介绍相亲,却还没相到合适的对象。齐家姆妈心里放不下这件事。四个女儿虽说都嫁了,但有的过得好有的过得坏,齐漪泥常常闹离婚,也让她省不了心。话又说回来了,爷一世,崽一世,女儿成了家,不管好坏,都是她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生活了。她劝漪妮不要离婚,屋门口的有几对离了,吃苦的是孩子,舅舅不疼,叔叔不爱的象条野狗一样四处打流,造孽得很。
   齐漪妮有个远房的亲戚,她叫表姑姑的,在外地打工,认识了个小七岁的男孩子,结了婚,生了对双胞胎,她花钱给他学写软件,给他生活费,那个男孩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三四年里花了她十几万,还是没有出息,他懒得出奇。离了婚,孩子一边一个,男方家留下了男孩子,女孩子留在表姑姑娘家带。齐家姆妈想,漪妮千万不要是这样的命运。想想,当年不该听了齐家爷爷的话,硬叫漪妮去南方打工,如果留在家里,嫁个家乡人,十几年前小城市的经济不行,这几年也发展起来了,日子过得四平八稳,漪妮个性软弱,外强中干,实际也是个菜籽命,撒到哪里是哪里。
   齐家村子列入了拆迁的范围,齐家姆妈留了个心眼,叫漪妮把外孙子小黍的户口上到自己的户口本上,漪妮试探想问她妈妈要块地皮建栋楼房,在二线城市,她与温厚朴两个打三十年工都买不起房,齐家姆妈没有松口,儿子始终是儿子,齐家的地与房子是要留给春泥的,要靠春泥这根血脉把齐家的姓氏传下去。嫁出去的女儿,随夫家的命,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齐家的大事小事,基本由齐家姆妈说了算。齐家爸爸对齐家姆妈百分之百服从,她给他生了热热闹闹的五个儿女,延练了齐家的血脉,她跟着他吃过的那些苦,他用后半辈子还给她。
   薇妮过了三十岁日子好起来,手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人情来往都由她当权,穿戴精致,越活越年轻了;芮妮一直说没钱,没挣到钱,跟薇妮、醇妮还有齐家姆妈借了十来万,几年都没还,被借的人没有催还,她们现在也不缺这点钱了。齐芮妮出入香港,牛奶洗脚,吃穿用度全是上好的东西——人就是个命,她那双手,在齐家几姊妹当中,十指尖尖,手背有肉有窝;高中毕业的醇妮,现在越发的往事业上的女强人发展了,她是几姊妹中最早学会开汽车、做瑜伽的,脸上、身上的婴儿肥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蜕变成清减利落、骨感明媚、魅力十足的白骨精。
   小城里的儿童越来越少了,这代人的生活观念与思想越来越向大城市看齐,偏向于生一个孩子,轻轻松松的享受娱乐与物质生活。
   齐家上下二层楼,十来间空旷的大屋,摆满家俱也显得冷清。春泥上班,独自齐家姆妈歪在沙发上电视,电视机里的对白声回荡在偌大的屋子里,阳光照在空寂无人的院子里。
   齐家爸爸在几栋屋宇夹击的残余空地上种着菜籽,周围的房子分割了他菜地的阳光,以前他的菜园子葱郁青碧,几畦黄瓜藤,长着细绒毛的翠绿的叶子间缀着弯曲的黄瓜,瓜蒂顶着小黄花,水灵灵的,吃起来爽口又清脆,谁都说他的菜种得好。他种的冬瓜长一米多,几十斤重,三轮车踩到街上卖,路过的人都要买他的大冬瓜。他不用化肥,少用农药,每个晴天的傍晚,晚霞天时,一担担的担着粪水淋菜;细雨在就戴着草帽和雨衣坐在菜地里拔草松土,这些地就象他的女儿儿子、孙子一样熟稔亲切,让他爱得深沉而无从表达。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和黑色的泥巴打交道,这黑色的泥巴上洒下了他的汗水与辛苦还有泪水,他的女儿儿子从呱呱落地到嗷嗷待哺,都是这些土地施予的恩情,无灾无难的长大成人、生儿育女。
   齐家姆妈坐着汽车火车飞机去女儿们的家,一住住几个月,齐家爸爸做不到,他住二三天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他要回家,要下地种菜,挂念田里的秧稻,他穿不惯皮鞋,女儿们买的几百元一双的皮鞋,不及十几元的解放鞋自在,更不及双脚切切实实的踏在黑土地上舒服、踏实。
   村庄越来越热闹,有些地方征收了菜田与农田,推倒了一两代人一砖一瓦建造的楼房与院子,建起了超市、商品楼,修起了宽马路;没有拆迁的地方,但凡还有几分地在手中的,都在日夜不停、灯火通明的大兴土木,新的旧的小洋楼此起彼伏,等着拆迁,等着赔偿与安置,把祖辈们留下来的肥沃的黑土地换成钱一夜暴富。
   村庄就象个杂乱的大工地,外地的乡下人如趁着春潮的鲫鱼一般涌进这里,开超市、收破烂、开理发店,各行各业布满了这个逐渐城镇化的小村庄,日渐消弥旧日村庄的痕迹,三月间田间飞翔的白鹭、池塘里的鸡头米与莲花成了老辈人的回忆。

共 21150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篇章以真实的时代特征为载体,分为几个大块再现了寻常百姓平凡但又跌宕的生活。齐家的那些事从计划生育的七八十年代开始,把齐家五个儿女如何躲过计划生育的故事来到人世的故事一一讲述,齐家几个女儿的婚事也各有各的不顺,可以算作是中国现代婚姻的几个代表类型。齐家姆妈从自己的婚事想到儿女的婚事,怕她们受穷、受气,但女大不由娘,各自有各自的福分与姻缘。文章质朴而详实,带着深刻的时代印迹,作者在琐碎的文字中记录着生活的点滴,见证着时代的变迁。【编辑:瞳若秋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瞳若秋水        2013-06-06 13:58:32
  平凡百姓事,点滴牵国情。问好作者。
秋水横波远836239137
2 楼        文友:述而游客        2013-06-14 10:58:07
  点点滴滴,家长里短,隐隐约约却又分分明明地听得出时代的脉搏;老百姓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接续着一家一家的故事。
述而不作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