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赵庄(散文)

精品 【江南】赵庄(散文)


作者:张克奇 白丁,4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2发表时间:2013-06-07 19:29:26

1、倔强的小石桥
  
   因为从西山上蜿蜒而下的一条小河要投入仙月湖的怀抱,赵庄村南的行走就有了一道障碍。绕道而行了三百多年后,生活在清朝中期的赵庄的先人们就有了一次堪称伟大的壮举——在宽6米许的河流上建起了一座石桥,并且在历经一百五十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车辎重之后依然挺立如初。
   每次回乡,我都要去看看那小石桥。桥有两孔三墩,桥身全是一色的青石。六万多个日夜过去了,桥墩已经覆盖了厚厚的青苔,拿手摸上去,是绸缎一般的细腻光滑。桥面的石头也已经被来来往往的脚步和车轮磨去了十多厘米,镜面一般光亮,不时有调皮的顽童在上面滑来滑去地取乐。桥两沿的石头尽管被磕碰得缺角少棱,却还是牢固如磐。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拖拉机,小桥的负重动辄上吨,桥体依然岿然坚毅,没有一丝颤抖。
   每次走在小石桥上或想起它,我都觉得以前的人真是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有些迂腐:那时没有承载太大重量的物什,人们却要费心劳力地把一座小桥建的如此坚固,究竟是为了什么?一百五十年前啊,每一块石头都需要肩扛背驼和几人合抬的吧?这样的艰辛付出,岂不是有些脑子进水?许多年了,这个问题始终谜一样地纠缠着我,许多的猜想都一一地排除掉了,始终不得其解。
   壬辰年初春的一天,当我再次回到村里,听到的第一个惊喜就是小石桥的建桥碑记被人发现了。我兴奋不已,未进家门先去看那石碑。石碑已经重新被立在了小石桥北东侧,长120厘米,宽40厘米,字为俊秀小楷,字迹多有残缺,无法通读全文,但是有些字句还能勉强辨认,其中有几句是“为通衢道……众心归一,从西岭取石,往返十余里……虽遇蝗灾,然不敢丝毫懈怠……历时三年……福荫后世百代而为欣也……”。从此断断续续的碑记中,完全可以体会到先辈们造桥之艰难,再苦再难,他们想到的却不仅仅是便利当时,而是“福荫后世百代而为欣”。一遍遍地默读这些文字,我心潸然欲泣。
   面对小石桥,我总会想到现时代里那些瞬间就会坍塌掉的豆腐渣工程。科技的高度发达,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投资,却敌不过先辈们的血肉之力,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这样想着想着,我就会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抚摸那一块块朴拙的石头。夏天它们是灼热的,冬天它们是冰冷的,不论是灼热还是冰冷,它们给我的感觉的都是那么倔强,倔强地挺立,倔强地与岁月和越来越沉重的负载抗衡。这种秉性,和先辈们的秉性何其相似,或者说,这就是先辈们精神的化身?
   以桥为镜,可以照出多少世道人心?
  
   2、观音庙的故事
  
   赵庄西北角建有观音庙。这是赵庄最神秘,也最让人敬畏的地方。庙始建于何时无从考证,文革前有阔大正房三间,正房中间所立观音像高米许,雍容富态,满怀慈悲,颇得十里八乡百姓爱戴。观音前面的香炉内几乎日日青烟缭绕。每年三月初三、四月初八、十月初一,为启庙公祭日,善男信女,商贾官吏,墨客骚人,自八方云集而来,焚香叩首,各有所求。文化大革命期间,观音像被砸毁,庙也被改作村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村里新盖了学校,乡亲们自愿捐资,重塑了观音像,将庙复原。
   关于这观音庙,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赵庄一带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有个笃信了观音一辈子的老奶奶每天都在在观音前焚香恳求保佑,膝盖都跪肿了头都磕破了,却不见观音显灵,一怒之下举起?头就向观音像砸去,噗通一声,观音像破碎,体内却溜出了两块金砖。老奶奶见状大呼一声“赵庄有救了”,然后朝着破碎的观音像一头栽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村人感念老奶奶的功德,专门为她建了一座大坟。老奶奶出殡那天,附近村子的男女老少们都不约而同地停下手里的活儿,加入到了送行的人群中。送葬的队伍因此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浩浩荡荡,蔚为壮观。老奶奶下葬后,人们还久久没有离去,有的用铁锨,有的用双手,无声地往坟头上撒土,以此表达对她的敬重。到夜幕降临时分,小小的坟头已变成了一个占地半亩的大坟冢。此后每逢清明、过年和老奶奶祭日,十里八村的许多人都来为她上坟、添土。她的坟冢于是越来越大,最大的时候足足有三四亩地。难怪有传言说老奶奶的坟自己会长。后来,由于修建高崖水库,那座大坟就被淹在了水下。
   观音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复原后,香火愈加繁盛。可是突然有一天,枫林大伯突然发现观音竟然流泪了,长长的两道泪痕挂在胸前。消息一出,全村人立马惊慌了,怕是要有什么灾难降临,赶紧鸡啊猪头的摆了三大桌子,燃起的香烛根根都有一米多高。就在大家匍匐叩首时,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了麻杆子雨。雨一下,众人皆做鸟兽散去。只有枫林大伯在哗哗的大雨里跪着。也就是两三分钟的时间,大雨骤停,年女老少再次聚拢过来,却被枫林大伯臭骂一顿:知道观音菩萨为什么哭吗,因为人心不诚了,变得只有自己了,这雨就是故意试探人心的。众皆不语,只是一个劲地磕头。奇怪的是,此时的天空竟然出现了一道彩虹。
   对于菩萨流泪,过后人们都觉得是枫林大伯的苦心所为,但是人人都乐于接受。因为这,赵庄的世风人情,刚开始混沌就又清明和谐了起来。
  
   3、消失的庄稼
  
   赵庄的土地原本有两部分,一小半是肥地,一大半是薄地。肥地主要在村东靠近仙月湖的地方,乡亲们都叫做“库底地”(仙月湖以前叫高崖水库),是最好的粮囤子。薄地分布在村子的北、西、南三面,都是些山岭地。肥地用来种庄稼,主要是高粱大豆玉米谷子,薄地用来种经济作物,比如花生、地瓜和黄烟。
   在我小时侯,家里有七八亩肥地,它们同左邻右舍的土地一起,结伙从村东出发,嬉笑着一路跑出去,一直跑出四五里地撞到汶河怀里才停了下来,就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比着赛铺开的一块块细长的大毡垫。由于是库底,土地肥沃,人们基本不用施肥,只按时节撒下种子,庄稼就蓬蓬勃勃地成长起来。高粱是名副其实的长颈鹿,茎粗得像镢柄,穗大得像蒲扇。每一棵玉米都是一个幸福的妈妈,怀抱着大胖小子坐着幸福的月子。大豆在个头上比不过玉米高粱,就努力地走内涵发展之路,每一颗豆粒都出落得珠圆玉润。每到冬天农闲季节,家家都要做上几次细豆腐,时不时地切上一些同大白菜、粉皮一锅炖了,一家人哧溜哧溜地吃个欢畅。有些好喝口的爷们图省事,每次做好豆腐后都吩咐婆娘别别地割下一大块撒上盐腌了,一凑堆就就着腌豆腐来上几口老白干,那个自在劲就甭提了。
   小麦和稻谷能长得一人高,每一个麦穗和稻穗拿在手里都感觉沉甸甸的,粒子饱胀得似乎一不小心就会从襁褓里掉出来。小时侯我最爱吃的是奶奶做的小米干饭,里面掺着绿豆,不软不硬,香香的,真是说不出的好吃。不仅我爱吃奶奶做的小米干饭,我们全家人都爱吃。这也是足以让奶奶感到自豪的一件事。小米干饭不仅好吃,还长力气。每到农忙时节,奶奶就掂着一双小脚天天做小米干饭,我们上坡回家,一大瓷碗一大瓷碗地往肚子里填,怎么吃也吃不厌。那些年,我家每年都要种三亩多稻谷,把我们一家人养得壮壮实实的。奶奶曾经不止一次地对我说:“等你长大娶了媳妇生了娃,就用我们自己种的小米侍侯你媳妇月子,保管大人小孩都白白胖胖的。”我就不知羞地据此断定自己未来的媳妇一定是个有福的人。
   可是在雨水大的年月,汶河里的水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往下泻,高崖水库的水面便可着劲儿往上涨,毫不留情地把赵庄的粮囤子淹个片甲不留。有些年头的春季里,看土地离水库的水面还远,一开春人们便急不可待地把土地收拾好,大刀阔斧地点播上种子,精心呵护着,期冀老天能带给他们一个丰收年。但事实往往是,庄稼正卯着劲长得郁郁葱葱,雨季就不期而至,把人们辛辛苦苦的侍弄淹个一干而净。为了与水争夺庄稼,全村的男女老少一起上阵,一连几天泡在水里捞庄稼。因为地里灌了水,许多来不及逃跑的老鼠、蜥蜴、蛇都在庄稼稞上潜伏着,伺机逃命,有的竟然在本能的求生欲望支配下胡乱往人身上爬,猛然间就把人吓个魂飞魄散,田野里到处都充斥了女人和孩子的尖叫。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毫不退缩,含着泪摸庄稼,含着泪用筐子、粪篓把摸上来的庄稼往岸上拖,直到水深得能没人才无可奈何地放弃。这些庄稼真是让人心疼啊,玉米刚刚抱子,稻谷刚刚秀穗,大豆刚刚怀胎,即使捞上来也只能喂牛喂羊。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死心,如果第二年春天退了水,他们仍会按时把庄稼种上,演绎着十年九不收的悲壮。即使庄稼不收,他们也会感到一丝丝欣慰:自己并没有辜负土地。如今,仙月湖的大坝越筑越高,储水量越来越大,那些肥沃的土地便永久地被淹没在了水下面。
   赵庄从此也就没有了庄稼。没了庄稼的赵庄,一下子虚脱了很多。
  
   4、蹊跷的石蛋
  
   赵庄地处山岭薄地,世世代代勤于耕种,清淡度日。后来村里发展起了西瓜栽植,种出的西瓜沙瓤甘甜,一下子就声名远播。眼看着西瓜能换大钱,村里的八百多亩地全都种了西瓜,并且带动了附近十里八村都种起了西瓜。每到夏天,西瓜还未熟好,就被一拖挂一拖挂地运出去,内蒙、新疆、海南都有车来。乡亲们的日子,从此有了很大改观。
   但是赵庄的好运气还在后头。有一年,省里的一个地质队来到这里搞什么地形勘测,意外发现方圆十几里范围的地下蕴藏着大量的铁砂,而赵庄的地里含铁砂量最高。恰巧那些年钢铁价格节节攀升,村支书立即展开对外联络,外地的铁砂老板闻讯立即蜂拥而至,高价租地进行开采,有些地块的承租费甚至高达二十万一亩。乡亲们被这巨大的惊喜冲击得几近炫狂,毫不犹豫地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把地全都承租了出去。上百台大型挖掘机忽地一下子就涌进来,日夜啃食着赵庄的土地,上百辆大卡车尾巴咬着尾巴川流不息,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着稍经筛选的铁矿石。一直沉沉寂寂着的赵庄就这样立即喧闹、沸腾起来,从没见过这么多钱的乡亲们终于阔气起来,腰杆子挺得笔直笔直的,说起话来财大气粗得就像是在故意喊叫。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酗酒,喝醉了就谁也不服气谁,满大街的狗撕猫咬。
   赵庄的疯狂是在一个早上被冷静下来的。头天晚上,下了一夜的暴雨,伴随着骇人的电闪雷鸣。那阵势,就连村子年纪最大的同林爷爷都说是第一次见到。第二天早上雨过天晴,人们纷纷走到大街上看情况,突然,一连串巨大的声响自村北传来,震得整个村子都有些摇晃。人群拔腿就往响声处奔去,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大片的土地居然塌陷了。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坍塌下去的土地里,直直地立着两块巨大的石头。两块巨石都呈椭圆形,一个高三米多,中间最宽处直径米许,另一个少小一点,样子真是像极了两个大头朝下站立的鸡蛋。一家人正在不知如何是好,高大魁伟的村支书突然倒地大叫,双手不停地揉搓着左眼。人群立马慌作一团,七手八脚地把他送进了最近的医院,继而转送到了县医院。下午支书的一个侄子就带回话来:支书的左眼动手术割掉了。一股看不见的冷气嗖嗖地往每个人的身上乱窜,一直钻到了心里去。接下来的几天里,县上市里不断地来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过度的采挖导致了地质结构的变化,再挖下去整个村子都可能会坍塌掉,所有的采挖必须立即停止。支书他娘还专门请了个据说很是有些法力的神婆来看究竟,那神婆在他家里转了几圈,再到现出石蛋的地方看了看,惊呼这两块石头不是石蛋,是土地爷爷的两只眼睛,如今把土地爷爷的眼睛都裸露出来了,还能有个好?要求赶紧把这两只石眼再埋起来,永远不能再动,否则村子里越来越多的人会瞎掉眼睛。
   就这样,在上级部门的严令禁止和大仙的严厉恫吓下,疯狂的土地开采终于停了下来。刚刚拿到手的土地租赁费,大部分全都退了回去。一夜暴富的赵庄,又一夜回到了从前。烧包了十天半月的人们,一下子又安静下来。那些被挖掘过的土地,虽然进行了回填修整,却很多年里都再长不出好西瓜。
  
   5、夏天的夜晚
  
   除了年节婚嫁,赵庄最热闹的就是夏天的夜晚了。夜幕一降临,家家户户就倾巢而出,在大街上、场院里聚堆乘凉。孩子们除了倚在大人怀里数片刻的星子,是不得安静的,一伙一伙的玩着各种游戏。女人们叽叽呱呱,家长里短地什么都啦,时不时地就爆出一串狂笑,惊得树上的鸟儿惊慌失措,在夜色里胡飞乱撞。男爷们则圪蹴在角落里吸烟吹牛,云山雾罩地,一张口就是国家形势、世界风云。最安静的是那些奶奶们,她们主动远离喧闹的中心,退缩到场院西北的一角,就像自觉退出生活的中心一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仿佛是在自言自语。大部分的时间里,她们是沉默的,就像牛羊反刍一样,各自沉浸在对旧事的回忆里。风风火火或者惨惨淡淡了一辈子,活到这么一大把子年纪,一切都像云烟一般,一阵风就都吹散了。
   青蛙是不甘寂寞的,憋了一个白昼,到了夜里就肆无忌惮起来。赵庄靠近仙月湖,且村前村后有不少凹洼,夏季里雨水又多,为青蛙的生殖繁衍提供了绝好的条件。白天里我们去水湾里捞蝌蚪喂鸡鸭,一网子一网子地粘稠粘稠的,把鸡鸭喂养得天天都有蛋。有一年村里来了个收蛋的,一不小心磕破了个鸭蛋,发现蛋黄红红的,以为是加了什么药,死活不敢再收。一村人就笑他傻,说是有眼不识好货,这样的蛋都是蝌蚪喂养出来的呢。倒是另一个贩子来收了个够,赚了个大发。青蛙叫起来是喜欢聚众的,这边开一嗓子,那边就立即迎合,之后就此起彼伏地热闹上好一阵子。才要安静下来了,那边又开了嗓,“龟呱龟呱”的叫声由此不绝于耳。据说德恩大伯能听出青蛙的雌雄,我们就去找他讨经验,德恩大伯神秘兮兮地让我们凑到跟前,却“蹦”地放了一个屁,气的我们嘟嘟囔囔地扭身就走,他又嬉皮笑脸地讨好我们:实在憋不住了嘛,这事又没个开关。惹得我们转怒为乐。然后他就故作神秘地告诉我们,声似“我来了我来了”的就是雄蛙,声似“救命啊救命啊”的是雌蛙。我们按照他说的办法支了耳朵仔细听,也没区分出“我来了我来了”和“救命啊救命啊”的不同。
   青蛙的聒噪人人讨厌,每到高潮就常常有石头循着声音扔了过去,寂静一霎,又高亢起来,像是故意在跟人置气。让人喜欢的是那些虫鸣,唧唧啾啾的,像是轻音乐,引得孩子们四处寻找,却始终不得其形貌。我们又用纱布制成的网兜去捉萤火虫。萤火虫飞行速度较慢,又时刻发出亮光,把飞行轨迹暴露得十分明显,且飞行的高度很低,只要被发现,用网扫去,十有八九都能捕到。我们把捉到的萤火虫装进玻璃瓶里,玻璃瓶就忽闪忽闪地像警灯一样。我们把玻璃瓶顶在头上,玩起了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后来知道了车胤的故事,我们就学他的样子“囊萤夜读”,也想成为一个饱学之人,却没那个毅力。
   及至夜色已深,溽暑稍退,人们就回家睡觉,大街上留下了一串串长长的呵欠。
  
  

共 580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我们的村庄,就如心里的伊甸园,永远是那么的牵心。跟随着笔者的对故土的触摸,心情仿佛也是松弛的。是的,有什么能被如此铭刻?只有这安放灵魂的净土。散文从人文、历史、轶事趣闻、景观以及变革,很从容的将赵庄展现在读者面前,鲜活而温馨。但总有些许不如意。人的根本愿望,是想留住些东西,但社会要发展,人们期望更好的生活,于是矛盾产生了。再怎么矛盾,以环境为代价,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文章很细致的描绘了村里的一些生活情形,如果你曾经呆过,那么,你肯会沉入遐想。语言朴实,行文从容,让一份沉甸甸的热土情感,从文内溢出。推荐阅读!编辑:紫墨青函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609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墨青函        2013-06-07 19:30:20
  问好作者,欢迎赐稿江南 ,祝创作愉快,佳作频频!
天地繁复,大道至简!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