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 欲将心事付瑶琴(散文)

精品 【家园】 欲将心事付瑶琴(散文)


作者:雁过无痕 举人,3985.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07发表时间:2013-06-09 19:24:33
摘要:  知己如茶,淡淡清香,温润于怀,历久弥新。知己,是弱水三千只饮一瓢,是曾经沧海的不可多得。


   有生之年,容若确实以生命的高尚和心地的纯洁印证了他与顾贞观的知音深情,而顾贞观也同样倾注全部真诚来珍惜和回报这份友情,他不愧为容若生平的第一知己。
  
   【五】
  
   说了这么多,似乎给了所有人一个错觉:莫不是知己都是仅仅存在于同性之间的么?
   其实不然。大家都知道,“士为知己者死”的后半句就是“女为悦己者容。”了。
   接下来就轮到要说说那些“甘为悦己者容”的知己们了。
   当中更是不乏经典。论古代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与许仙等的生死相守,至死不渝。他们用自己的爱情传奇成就了不朽的千古佳话。说到现代的,又有赵四小姐与张学良间的相知相守、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相伴终生;也还有林徽因和金岳霖,蔡锷和小凤仙,三毛与王洛宾……
   如此种种,真是说也说不完了。
   还是先来说说赵四小姐吧。相信很多女人都会爱上风流少帅,但能没名没份地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过数十年寂寞幽徒生涯的却只有赵四小姐了。他们留给人间最多的是镌刻在二人生命隧道中最朴实的一面,一种温情脉脉的守候和举案齐眉的默契。
   想当年,赵四投奔张学良没有夫人名分,对外只称秘书。但才智过人、兴致广泛的赵四不安心只在深宅大院内作张学良的“秘书”、“情人”。她不仅要作张学良生活的伴侣,还要作他公众场合的“左右手”。
   不久之后,二人在距顺承王府不远处另筑爱巢,命名为“离宫别馆”,自此开始了两人相伴七十余载的不悔深情。
   张学良是一个民族主义、英雄情结兼备的人。优渥的成长环境让他对外国文化的求知欲望甚浓。而赵四从小生活在繁华闹市天津,租界文化对她的影响也颇深。她不失民族气节,也能够接受新鲜思想文明。因此,相同的志趣让二人真可谓是锦瑟齐鸣了。
   后来,二人信奉洋教,心如止水,不闻窗外之事。尽管总是无奈,却始终洋溢着对人情的豁达和对爱的忠贞。相伴70余载毫无悔言,有的只是赵四在《新生命》一文中写道的“为什么才肯舍己?只有为了爱,才肯舍己。世人为了爱自己的国家和为他们所爱的人,才肯舍去他们的性命。”以及张学良用浓重的东北口音讲过的那句带着无限爱意和怜惜的“这是我的姑娘。”
   虽然而今斯人已逝,但相信那留在世间的锦瑟佳话依旧不知在感动并温暖着多少颗心。
   也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知音》,说的是蔡锷将军与小凤仙间一段具有传奇色彩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
   蔡锷将军是我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军事家。
   关于蔡锷与小凤仙间的一段情,开始他很可能有“狎妓”以麻痹袁世凯的意味。但人都有七情六欲,饮食男女在所难免。当时蔡锷33岁,小凤仙17岁,两情相悦,英雄美人悱恻缠绵成了千古美谈。1915年末,蔡锷借称和小凤仙游玩并趁机逃离北京,回到了云南,通电讨袁。次年1月,蔡锷率军出征,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在内忧外患中死去。同年11月8日,患喉结核的蔡锷在日本病逝,年仅34岁。
   消息传到北京,小凤仙痛不欲生,书写挽联:“谁识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在中央公园公祭蔡锷时,她又身披黑纱送来了挽联: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可见蔡锷的离世带给小凤仙心里的伤痛和打击是显而易见的,从那以后小凤仙不知所踪。
   这,也是知己。
   其实,能称为知己的也应该还有曾被传得沸沸扬扬的三毛和王洛宾间的忘年之恋。
   1991年的1月5日三毛在台北自缢身亡。噩耗传来,王洛宾极度震惊,他一瓶接一瓶地喝烈度白酒,他希望在酒精中麻醉自己。大悲大痛之中,王洛宾写下了他晚年最后一首情歌:
   《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且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如此种种,足见人生相知之可贵。
   相知,是两颗不变的真心水乳交融,是一段至死不渝的挚爱深情;更是两个不灭的灵魂生死间相依相守。
  
   【五】
  
   有人说:交往是易碎的玻璃,一不小心便会破裂。但知己却是坚固的钻石,一颗永流传。
   其实,珍视并渴慕知己之交的绝不仅仅是我所列举的这些名人了。
   人的一生总免不了喜忧参半,悲喜交融。心灵的伤痛若无知己来抚慰,便会更觉荒芜;欢乐若无知己来共享,再多的快乐也是怅惘。一个人的痛苦要找人倾诉,一个人的愁绪要有人来排解。知己之于人,本是必不可缺。
   不愿想象人若没有知己,心该是怎样的一种荒凉。
   看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特别喜欢编者写在前边的那段话。
   他说“与神对话的西方文化和人类生态,因为神的无处不在而愉悦自在。人与人之间虽说来往不多,但并不孤独;与人对话的中国文化和浮生百姓,却因为极端注重现实和儒家传统,由于其社群、地位和利益的不同,由于其人心难测和诚信缺失,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并不多,反倒生活在千年的孤独当中。
   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地产生了。为了在精神上有所依托和慰籍,人们义无反顾地追逐“一句顶一万句”的身影,很像祖辈弯曲的脊背和那一大片脊背组成的苍穹。”
   无可否认,刘震云的这部作品之伟大正是在于写出了最平凡也是最底层的人们心中对知己的渴求和向往。
   正所谓“千金易得、知已难求。”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从古至今,似乎每个人都在冥冥红尘中寻觅着自己的知音。可芸芸众生,谁又是真正能与自己深深共鸣的那个人呢?
  
   【六】
  
   培根说“人没有朋友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
   这句话里不仅交代了朋友的重要,也更交代了一个人内心里最深的寂寞和孤独究竟是什么。
   想想没有朋友尚且如此,那么没有知己一定更甚了。人来这世上走一遭,虽然不是谁都能拥有自己生命中的知己,但知己却是人生不可缺少的。
   得遇知己是命运的安排,老天的眷爱和缘分的巧合。它是一份久已存在只待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的邂逅,没有刻意和矫揉,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遇见;一种自然而然的靠近;一种开诚布公的坦诚;一种义无反顾的信任;一种一见如故的倾诉;一份无怨无悔的懂得;也还是一份深深的牵挂和隐隐的怀念。
   其实不能否定,生活里还真是有着这样的一种人。ta一句话就往往说到了你的心坎里,初见便是久别重逢的感觉。
   知己不忌惮距离的远近,可咫尺,亦可天涯。那份相知相惜的情谊是缠绵于曲径通幽处的酒香,纵然巷深,也难掩其醇。
   倘若就是相望于天涯吧,遥远得甚至都难饮一江水。却依旧有恰到好处的默契,在彼此惦念的瞬间默默流淌。时空对于知己不过是一道透明的膜,如何能挡得住相通的灵犀?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都藏着一个梦,一个追寻知己的梦。大多数人都在寻找,寻找那个能够真正与自己灵魂相通的人,那个说一句就能顶上一万句的人。
   有的人可能已经找到了,有的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自己的知己。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不会擗琴绝弦。寻不见的时候,我们宁愿选择沉默,选择在孤独和寂寥中守住一颗心。只为有梦想在就有希望在……
  
  

共 8108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珍惜友谊,共筑友情。本篇从有关知己的文章故事里,提炼精华,“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唯有知音者,相思歌白头。”“独夜有知己,论心无故人。”“高山流水觅知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知己,是一种超越了一切世俗和狭隘的美好情感,是精神和灵魂的相容、相依和相守。推荐赏析!【编辑:张民胜】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918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关屯人        2013-06-10 07:23:56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精美!
2 楼        文友:雁过无痕        2013-06-18 17:51:21
  感谢文友来读,祝福快乐!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