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江南】龙湾乡亲(小说)

精品 【江南】龙湾乡亲(小说)


作者:安徽杨小凡 秀才,1643.5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74发表时间:2013-06-16 18:02:25


   但这段历史也确让他自豪过,龙湾最富有的财主王肉头的小姐却对他一见衷情。据说,仅仅是据说而矣,说出来也许有损尾巴爷的光辉形象和在天之灵,说是他从渡江前线回来的第一个月就与王小姐暗渡陈仓了。有一天,他们的好事被王小姐的父亲王肉头发现,并设下了圈套--当他刚进王小姐的闺房一个时辰,就听到王肉头的呐喊声,但他硬是跳过王家用铁钯等摆下的阵势,不留踪影的逃了出来,只是尾椎被铁笆的利齿刺伤了,以至一个多月没露过面。
   自此,尾巴爷在龙湾就成了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这争议不仅是因为这个有点桃色的事件,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他的一些做派。这里不妨说出来,让大家评判一下。
   事件之一:尾巴爷是一个生活很讲究的人,凡事都讲究个整齐。用美学家的观点来说,也就是凡事追求美的境界,因为整齐就是一种美。他自己独居的院子整整齐齐的,包括秫秸扎的篱笆的格子都成规规矩矩的菱形;床上的被子比部队检查内务时还方正,他毕竟当过兵吗;锅碗瓢盆更是时时刻刻都净净爽爽地码在它必须在的位置;就连烧火用的木柴也是长短短相同的垛在一起,如几十层高楼一样,上下倾斜度绝不超过5度;就连他喂的鸡(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尾巴爷特别喜欢喂鸡,鸡的总数从不少于五十只),每天天一亮,母鸡都一个挨一个地排着队从鸡圈里出来,没有一个敢加塞和拥挤的,母鸡下过蛋后,不跑到他的篱笆墙外几丈远的地方是绝对不敢叫的。
   事件之二:尾巴爷有一个爱帮助人的脾气,总喜欢帮谁做点什么。概括的说吧,如果有一天他帮不上谁的忙,心里就痒痒得难受,就感觉到自己成了这个世界上没有用途的人。铣啦、铲啦、垛墙的叉啦,总是擦得剔明发亮的,专等着谁来借呢。但有一点,如果你还的时候这些物件有点泥污,他就会把你大骂一顿,你屙屎连屁股也不擦吗!爱帮助人还体现在,每到麦收总喜欢别人把镰刀送过来,请他帮助钉上镰把或磨得风快。有时从早到晚一天都不闲着,他倒乐呵呵的。
   事件之三:他有一个爱管闲事的毛病。刚分责任田那阵子,尾巴爷虽然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但总喜欢往地里遛达。因为士地刚到户,有的人不会犁地、有的人不会摇耧、有的人不会扬场……他遛到哪儿总是先骂一句:看你那屙屎的架子,可是庄稼人做的!接着,就夺下犁把、耧把、木铣做起试范来,累得满头大汗后,见愣在一边的年轻人笑了,他就放下手中的东西笑着向前继续遛达,走了几步后总是又回过头来说一句: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你咋着。
   事件之四:尾巴爷凡事特认真,对自己的儿子更是从不讲情面。他有两个儿子,但他不愿与他们一起住,自己独住在龙湾河滩上,一圈的垂柳罩着两间整整齐齐的草房,秋天的时候,用细柳条编的盘子、篮子等各种农家用的物件就白白的挂在两间屋檐下,让来来往往的娘们儿心馋。每月两个儿子都要给他送面、送钱、送黄豆。他规定,大儿每月10斤麦面、2斤黄豆、10元钱,二儿却比大儿多一倍,每月初五前必须送到。不仅如此,黄豆他要戴上眼镜一粒粒的拣,有一个虫眼的都得退回。一次,二儿媳送来的黄豆有八颗有虫眼的,他不高兴了,二儿媳更不高兴了:你能咋了谁,俺为啥比老大多一半?尾巴爷拎起门前的干柴撵了半里多路,一边撵一边骂,你知道从龙湾到颍州有多少个公里牌吗?老二今天能吃公家粮是我背着馍走366里送的结果!最后,二儿和二儿媳跪着他赔不是,才算了结。
   尾巴爷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人一要讲仁义,二要讲孝道,三要讲老情面。但他最终还是老在了讲情面上。三年前的一天,他在新五军的一个战友来到了他的家中,虽然他自己知道这一段头老发晕的毛病,但为了情面还是与老战友痛饮了起来。一斤老酒很快被他们两个人喝得精光,吃过午饭两个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伙计,分别坐在桌子两边的太师椅上,喝着茶叙着旧。说着说着,尾巴爷突然没有了声音,他竟这样坐着一脸微笑的走了。来续茶的二儿媳妇,惊叫着跑出屋门时,坐在西边椅子上的尾巴爷的老友却异样冷静地起身,来到尾爷的面前弯腰作了一个长揖,并朗声喊到:尾巴爷吉祥!
  
   五
  
   龙湾人有一个习惯,无论长幼一般都喜欢喊你的小名,不叫被他们称作大号的姓名。如果你的小名叫狗,人们就会喊你狗、狗哥、狗叔、狗爷、狗太爷什么的。小脚叔的大号叫起来挺不错的--王子玉,但因他的天生的特点,我从没听过一个人叫他的大号,常听到的是小脚哥、小脚叔、小脚爷之类。小脚叔只所以被称作小脚叔,就是因为他有一只马蹄状的左脚,严格的说,是他的左脚脚脖子以前的脚面脚趾都没有了,只剩下如马蹄状的一圆砣了。不仅如此,他的左手也只剩下母指和小指了,中间是空空的手掌;他的耳朵也不健全,左耳朵只剩下一撮肉疙瘩了。小脚叔只所以这样有点让人难过,就是那万恶的老鼠造成的,他刚生下十多天时母亲下地干活回来,就见一只小猫一样的老鼠正有滋有味地啃着小脚叔的头呢,小脚叔却甜甜的睡着。
   人有了短缺更是要学点本领的,十岁那年父亲就把他送到了邻村一个有名的木匠家里学手艺。小脚叔心特别灵,加上知道自己的短缺,木工活学得特别快也特别好,十六七岁的时候就成了龙湾远近闻名的小木匠了,而且以打的嫁妆精巧而受到十里八村人的赞叹。小脚叔是一个快乐人,没有因为自己的短缺而自悲,最喜欢的是扎风筝放风筝和学各种鸟儿的叫声。有一次,龙湾河滩上不停地落着各种美丽的鸟儿,人们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十四岁的小脚叔正用手卷成哨子学鸟叫呢。
   到了二十岁那一年,人们只见小脚叔不停地在给别人家该出嫁的闺女做嫁妆,却听不见他用手卷成哨子学鸟叫了。娘知道他的心事,就说:咱有短缺,咱不急,有了方巧的娘给你娶。小脚叔只点点头,没有说话,又继续给人家做嫁妆去了。
   六三年,“三自一包”后,人们又突然听到了十多年没听过的鸟叫声从河滩上传来。小脚叔又恢复了从前的快乐。但不久,人们就发现了一个秘密,小脚叔总喜欢往他花妮婶子家去。花妮,说是小脚叔的婶子,其实比他还小两岁呢。六零年闹饥荒时花妮的丈夫死了,留下了一个三岁大的儿子,娘儿俩清清苦苦的过着。小脚叔总是挤时间帮他花妮婶干地里的农活,有时也就到花妮婶家去吃饭。花妮婶总也是热饭、热汤的等着。这样的光景大概只有一年左右,村里的长辈们就不愿意了,他们差着辈份呢!最后,花妮婶终于还是改嫁到离龙湾有五十多里地的外村去了。从此,小脚叔就提不起精神来,人也一下子老了十多岁。第二年,小脚叔的母亲也去世了,小脚叔就自己单过起来。一个男人单过就没了生气,衣服上的脑油能放出光来,但人们却吃惊地是小脚叔几乎每一个有月亮的夜里都在龙湾河滩上,用手卷成哨子学鸟叫,不过人们就再也听不出这调子是快乐、是悲伤,还是凄凉。他总是独独的想花妮的一举一动,尤其是花妮那会说话的眼神、一笑就有的酒窝、蒸馍样的两个圆奶子和用枣木梳子梳着的乌发,让他永远也忘不了。后来,他总是在秋天里背着一口袋粮食给花妮送去,每次都是天不亮就上路,半夜了才回来。
   自从花妮婶走了以后,也有几次别人给他介绍女人,他都笑笑拒绝了,咱一个有短缺的人谁跟咱。粉碎四人帮那年,已经四十多岁的小脚叔在村人的撮合下娶回了一个女人,这女人大概叫留福吧。但让人可笑的是,这个叫留福的女人心眼有点不够数,因为来的这一天小脚叔给他吃的东西多,且油荤比较大,半夜竟屙了一床。结果是第二天,小脚叔就逼着媒人把这个留福送回娘家去了。从此以后,小脚叔就再也不理女人的茬了。越来越老的小脚叔,名气也越来越大了,收了一个徒弟,开始几年还带着徒弟一道给人家做嫁妆,后来他就不出去了,靠着二亩地和做点桌子椅子什么的换点钱过活。但人们经常看见他望着天空中的鸟儿一看就是很长时间,有时也用手卷成哨子学鸟叫,可人们依然还是听不出他嘴中的鸟儿是快乐,是悲伤,还是凄凉。
   前年春天的一个夜里,小脚叔睡倒了再没有起来,他就这样无病无灾无声无息地走了。村人给他换衣服时,发现他床头的木箱子中整整齐齐的码着三十四个精制的枣木梳子……
   六
   王玉林的小名是什么,龙湾没有人喊过,人们常叫的倒是大号王玉林和外号老工人。老工人确是当过工人的,是龙湾第一个吃公家粮的人。他弟兄仨,自己是老二,他十来岁的时候父母就都殇了,弟兄仨被他舅舅带到龙湾生存了下来。他十七岁那年,国家开始大炼钢铁分给龙湾一个当工人的名额,因为他无依无靠的又喜欢在村子里闹点动静,就让他去了。
   他离开龙湾后,这一带就开始闹了饥荒,饿死的人十有五六,人相食的事都出了。三年自然灾害过后,跟王玉林一道当工人的人们开始回家探亲,但他却坚信自己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一定是饿死了,就托人在他家祖坟上烧张纸。可这个邻村人并不知道他王玉林的祖坟,就来到龙湾问。这时,王玉林的哥哥和尚才知道老二的下落,五年了才给家里一个音讯,和尚和弟弟结实越想越恼:你不回来就回来吧,还咒我们饿死了!听来人说,老二在省城一个钢铁厂看大门,整天托着收音机听洋戏,还穿着大皮鞋,和尚与弟弟结实就苦思苦想了半个月,请正在上初中的孝孩按照他们的话给老二王玉林写了一封长信。信中的几段“诗”龙湾上了年岁的人至今还记忆尤新呢:王玉林你不是人,出门三年忘祖坟,不想哥、不念弟,整天抱着铁盒子听洋戏;老工人你真是陡,整天票子不离手,脚蹬大皮鞋,嘴噙跃进烟,怀里搂着妖女子,你咋知兄弟过活得崭不崭……
   王玉林接过这一封信后,半年没有回信。半年以后他的和尚哥和结实弟正要写第二封更为恼火的信时,王玉林却背着小被子和一个冼得有点发黄的背包在一个月亮很好的晚上回到了龙湾村。用他的话说是,我要为龙湾村干点什么,其实老三结实一直认为二哥王玉林是受了“七级工八级工,不如社员一沟葱”的影响才回来的。老工人王玉林并没有象龙湾人想象那样,带回来什么妖女子,他仍是独身一人回龙湾村的。老工人虽然只出去了四年,但与龙湾人却截然不同,说话一是喜欢带“我们”、二是喜欢说“我们省里怎样怎样”,让一来到龙湾的人就明显感他与众的不同。不仅是从言语上,他的穿戴也与龙湾人有明显的不同,他总是穿着那件有点发白的蓝工作服,头毛也总是用水梳得一根一根的。
   老工人一回到家乡的那几年,没有人敢给他介绍对象,人们总担心他能看上这样乡里的姑娘吗。乡里的姑娘毕竟不懂得什么“我们省城里怎样”。虽然他总喜欢面对龙湾人说些省里的事情,但因为他不识几个字,最终只有老老实实的当农民。老工人总喜欢在闲的时候手捧毛选作沉思状,他说他在工厂那阵子是学毛选积极分子,尽管大家对这事一直持怀疑态度。老工人王玉林确是具有工人阶级的那种直爽的感情,就因为编了一首:下地干活一窝蜂,打着号子往前冲,锄头点到地皮上,每人工分一般同……而被和刘少奇他老人家一起打成“内奸”,现在看主要是因为龙湾当时确实找不到一个能被当作把子斗的人。这一斗不当紧,断送了老工人王玉林美好的婚姻生活。目前,老工人仍然一个人独自的过活。他总是常说,我要是从省里不回来,现在该怎样怎样了之类。
   现在老工人仍然孤零零地独处着,他住的院子是龙湾人唯一的一家,士打的院墙塌了几个豁口,一串红辣椒挂在缺了瓦的房檐下,屋内的士条几上几本发黄的毛选,他似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翻过了。老工人也没有了原来那种工人老大的势头,整天一副蔫蔫的样子。这两年,老工人看着只要发了财的都黄鳝泥鳅一般粗,嘴里总不停地骂道:这世道,咋说翻就翻了个个呢?
  
   七
  
   麻油李虽不是龙湾村的人,但因他也居在龙湾河的河滩上,我没有理由不把他当作龙湾乡亲。我小的时候是叫麻油李麻油爷的,后来大家都喊他麻油李我也就跟着喊了。顾名思义,麻油李是以磨麻油卖麻油而著名于龙湾方圆的。他磨的麻油从来不潺菜籽油、松子油之类,因此是最香的。他整天挑着一个挑子,前头是盛麻油的铁桶,后面是盛芝麻的笆斗,悠然地走在龙湾方圆十几里。麻油里特别喜欢来骨牌,只要碰到对手,油挑子一放,就干了起来。有时,油被嘴馋的孩子们倒在窝窝头里他都不知道。
   麻油李入冬以来就不能挑挑子卖油了。三九的第二天就去世了,七十多岁的人了,说走就走也是正常的。咽气的那一天,麻油李的五个儿子五双儿媳以及十多个孙子和孙女,都挤在了麻油李居住的院子里。儿子哭,儿媳悲,孙子和孙女倒象看热闹一样,嬉嬉哈哈的。毕竟是七十多岁了,龙湾人认为人一生有三件大喜事,出生、结婚和死亡,把六十以上的人的死看作是喜事一样,人活了六七十,死了就是寿终正寝,应该高兴,所以要大办要热热闹闹的。
   象这样岁数的人老了,是要过三天的。三天之内请一班吹鼓手吹吹打打,演凑的调子也多是与结婚时演的一样,喜喜庆庆的。现在龙湾这一带常演的是“妹妹你大胆的朝前走”和“悠悠岁月”之类。麻油李过世的第四天,天一亮,掘墓的人喝过酒以后,就直奔他的祖坟而去。祖坟是解放前风水先生看过的,挖墓人在麻油李的妻子的墓穴旁细致的挖了起来,麻油李的墓穴和妻子的墓穴只隔薄薄的一层,风一吹就能透。
   在人们的焦急等待中,大总终于扯长嗓子喊:起棺!麻油李的大儿子西海,拿起一个钻了五个孔的黑色瓦盆(龙湾人称作劳盆,一个儿子一个孔,只有大儿子才配摔),啪地往地上一摔,吹鼓手演凑起来,大队人马抬起棺材向外走去。这时,一身白孝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及亲戚哭声大作的向前移着,前面是男眷,后面是女眷。与此同时,从村口到墓地的之间,左村右舍的人们也伸长着头向村里看着。哭声大作的人们,到村口突然停止,所有的女人们都放下手帕,露出红红的俏脸开始小声说着什么,这些人脸上既没有泪痕也没有悲伤,眼泡一点也没有发胖发肿,悲伤的哭声原来象戏台上的戏子一样。看热闹的人们更是叽叽喳喳的议论着哭丧的队伍中谁长得俊。要得俏一身孝吗,那些女子穿上一身白,更衬托出一头的乌发,桃花似的脸、樱桃似的小嘴更让人看了心痒。
   棺材到了墓地,麻油李的大儿子西海跳进墓穴,用手把墓穴里的泥士捧了出来。趴出墓后,四个人用绳子兜着棺材,徐徐地下去。接着,十几个男人们每人一把锹往墓穴里填士。转眼间,墓穴填满了,再一转眼,地上突起了高高的坟头。接着,麻油李的大儿子把长长的白纸幡插在了坟头,其它人就在西海的带领下绕坟三圈,仪式就算圆满结束了。男人们拍拍身上的士,一脸的如释重负,女人们更是轻松,说笑着向来的方向走去。
   接下来便是一顿丰盛的酒席了。农村的酒席只要肉肥肉多就是好席,一人一顿能吃
   几两肉?西海弟兄五个自然让人们吃得嘴里流油。太阳落山了,有人拍着圆鼓鼓的肚皮,打着饱咯的走了。
   麻油李的一生最终就这样以人们的一顿饱餐而结束。

共 1093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小说充分展示了一道乡村风景线,当然,还有我们乡亲的生活状态。作者运用乡村人的性格特点,以及乡土味十足的语言,给了读者另一种的生活情境图。对人物的塑造,很多地方,笔者采用了画外音式的手法进行处理,这对人物的精神面貌凸显,无疑是有优势的。语言的精炼,让有些散文化的情节,显得反倒紧凑了,无形中使读者在阅读中愈觉有味道。在作者的笔下,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或喜或悲,或天真烂漫,或质朴或爽利或点点市侩,都给人一种真实感。表达手法淳朴自然,丝毫不滞,颇有点举重若轻的感觉。推荐阅读!——紫墨青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617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墨青函        2013-06-16 18:03:01
  问好作者,欢迎赐稿江南,祝创作愉快,佳作频频!
天地繁复,大道至简!
2 楼        文友:芈蜜        2013-06-16 18:42:36
  问好老师,欢迎赐稿江南烟雨,祝您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