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阔天空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碧海】凉州与凉州人(散文)

精品 【碧海】凉州与凉州人(散文)


作者:雪漠 秀才,120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60发表时间:2013-06-18 09:08:58


   文庙初建于明代正统二年,后多次扩建。它原有三组建筑物:文昌宫、文庙和凉州府儒学。现存文庙和文昌宫。凉州区博物馆就设在里面,陈列了许多举世闻名的珍品,如汉简、西夏碑、西夏铜火炮等。
   文昌宫供奉文昌帝君,他是玉皇大帝委派的专管禄籍的神灵。据说,他瞅中谁,便授意魁星去点谁,被点者便会文运亨通,文名大昌。为了巴结文昌帝君,从康熙年间开始,历代学子们就给他敬献匾额,几百年来,文昌殿的卷棚内挂满了各种匾额,上书:“辉增四垣”、“文明长昼”、“聚精扬纪”、“辉腾七曲”、“云汉天章”等等。这些匾额,雕饰精美,多为书法中的珍品。
   文庙内有一石桥,人称“状元桥”。几百年来,过桥者难计其数,却无一人中过状元。凉州历史上,科举考试名次最靠前的,是清朝的牛鉴,中了二甲第四名,在进士中名列第七。他的官也做得最大,据说当过咸丰皇帝的老师,后来又当了两江总督。在鸦片战争中,牛鉴临阵脱逃,使吴淞口失守,导致了《南京条约》的签订,因此青史留名,叫凉州人唏嘘不已。
   相传,牛鉴家景贫寒,临近科考,却无上京的盘缠。他的母亲就宰了家中唯一的母鸡,劈了门扇,煮了鸡,想请来左邻右舍,告个艰难,请他们为儿子凑些路费。谁料,竟无一人上门。有个河南人看不过眼,卖了自家铺子,资助牛鉴上京,牛鉴才得以金榜题名。后来,牛鉴当了河南巡抚,为河南人办了不少好事。因对家乡人失望,牛鉴的一生,并不曾为凉州做过什么,只惹下了“肥牛不耕地”的慨叹。
   “状元桥”上,是“棂星门”,为一木制牌桥,飞角翘檐,气象雄伟。南望,便见六扇朱红戟门,装有49颗铜泡钉,看上去很是堂皇。两侧为乡贤祠,用以供奉社会贤达和清官的牌位。北面是大成殿,宋元建筑风格,殿前有孔子雕像,每年高考前香火缭绕热闹非凡,平时则冷清萧索。孔夫子浑不在意,独立于寒风之中,慈目善眉,笑出无穷暖意来。
   在凉州人眼里,文庙的地位极高。在我的《大漠祭》中,没上过学的憨头临死前,唯一的心愿,就是逛逛文庙。对这一情节,人称“神来之笔”。其实,我只是将生活搬入文学而已。我弟弟死时,只有二十七岁。死前,他别无所求,只希望我陪他逛逛文庙。一个无任何背景的农家孩子,想挣出黄土的束缚,改变命运,只有通过读书。但为了供我上学,他过早地离开学校,去卖苦力。弟弟一生的心愿,只能通过逛文庙来了结了。那种灵魂的疼楚,是很少有人能体会的。
   凉州人对文化的崇拜,几乎到了迷信程度:庄户人家打庄盖房,都要在庄门的压泥板下放几本书。除了对文化的敬仰外,还认为,书能逼邪。据说,所有邪魔鬼怪,都怕书;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不能用有字的纸当手纸。凉州人宁可用土块擦屁股,也要敬惜纸字,把有字的纸烧了,以显示对文化的尊重;现在的乡下,最好的房子是学校。从地市领导,到平民百姓,从实业家,到五保户,他们齐心协力,创造过凉州历史上最感人的人文景观。多年来,非政府投资渠道的各类教育捐资就数以亿计。凉州人咬紧了牙跟,勒紧了腰带,硬是用自己瘦弱的臂膀,扛起了一座大厦。
  
   (3)
   在凉州,还流行一种弹唱曲艺,叫贤孝。我认为,对凉州人影响最大的,应是凉州贤孝。
   贤孝是地道的凉州特产。长大后,我去过许多地方,但从没发现有个叫“贤孝”的东西。据说,以前有“西宁贤孝”,但纠其根源,也以凉州贤孝为正宗。它与凉州杂调、河西宝卷、凉州半台戏齐名,是一种很值得挖掘和研究的民间艺术瑰宝,目前已濒临失传。笔者虽多次向有关部门建议,可惜人微言轻,不被重视。据我了解到的情况,若不抢救,几十年后,这一艺术瑰宝将会被岁月淹没。
   贤孝,顾名思义,一贤,一孝,前教人如何做人,后教人如何为子,内容因之而定了:诲贤诲孝而已。听贤孝成了我儿时很重要的启蒙教育。闲瑕时,爹就请来瞎仙,村里人也蜂涌而来。男人边抽烟,边喝茯茶,边很响地说笑;女人边纳鞋底,边叽咕,一任那甘霖似的三弦子音浇熄一天的疲惫。
   唱贤孝者多为盲人,人称“瞎仙”或“瞎贤”。把唱贤孝者名之为“仙”或“贤”,由此可看出贤孝在凉州人心中的位置。
   “瞎仙”是公认的当地能人,非“仙”字不足以称其能。他们仿佛禅宗六祖慧能,虽不识字,却谙通经书,智慧如海。有的兼做摸骨,其眼虽盲,手却灵异,执手一探,便知吉凶,据说,还能算出你一生的寿禄祸福呢。他们无一例外地是乡村历史学家,搬弄史实,如数家珍。公元某年,发生何事,某事件之内幕究竟若何,总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他们甚至知道汉朝张良的妻子的阴毛是金色的。笔者小说《长烟落日处》中的类似细节,即是瞎仙提供的。
   我的家乡最有名的瞎仙姓贾,名福山,博闻强记,自视甚高。中国四千年历史,都烂熟在他的腹中,他随手一掏,就能叫人目瞪口呆。他能推阴阳,卜吉凶,六十花甲子倒背如流。每到大年初一,村里人就要去问他:“今年的喜神,在哪个方向?”贾瞎仙就掐指一算,指出方向。于是,村里人便牵了牛马驴羊,一窝蜂朝瞎仙指引的方向去迎喜神了。
   明眼人靠盲人指路,也算是凉州一奇了。
   贤孝段子很长,有的,得没日没夜唱十多天。其形式是,“瞎仙”抱着三弦子,边弹边唱,或散文叙述,或韵文抒情,其音乐,古拙质朴,如泣如诉。离开家乡的日子里,最令我激动的,就是贾瞎仙为我录制的贤孝音乐。我常常能从嘣嘣的弦音中听出黄土地的呻吟和父老乡亲的挣扎,一种浓浓的情绪常使我泪流满面。写《大漠祭》的十余年里,贤孝的旋律,常萦在我的心头。在苍凉、悠远、沉重、深邃、睿智的贤孝声中,我走出了小村,走上了文坛。那弦音里苍凉的枯黄色,已渗入我的血液,成为我小说的基调之一。
   记得那时,母亲老反对爹请瞎仙。因为弦音一起,村人就蜂涌而来,把家弄个乱七八糟。还因为,爹总是将一些家中紧俏的东西如煤炭之类救济瞎仙。那时,我家很穷,但爹却是村里最大方的一个。爹一请来瞎仙,妈就知道,有些东西又不做主了,便背了人,恶狠狠瞪爹。爹便心虚地憨憨地笑。心虚归心虚,却依然乐此不疲地将那些自家都舍不得用的东西送瞎仙。过后,妈定然要跟爹吵闹。爹便说,你不见,娃子爱听。这仿佛是个天大的理由,妈马上不吱声了。
   于是,在一个个不眠的夜里,大人们喝着酽酽的茯茶,沉醉在贤孝声中。而小孩子的我,也睁圆了眼,没日没夜跟了弦音悲喜。虽说我喝不下那牛血一样红、跟中药一样苦的茯茶,却也能奇怪地“惊醒”,瞎仙唱几天,我就能听几天。不久,我就记下了大段的唱词,并能模仿瞎仙唱贤孝了。
   凉州的瞎仙多,谁有谁的拿手本子,谁有谁的独特唱法,各有各的师承,各有各的绝活。但没人知道究竟有多少部贤孝。一个瞎仙,穷其一生,也仅仅是在贤孝的大海里舀了一瓢。
   贤孝曲目,浩如烟海,其内容更是无所不包。自春秋战国,到解放大西北,对这几千年的历史,贤孝都有相应的反映。它反映的内容和正史不一样,正史以写朝廷为主,贤孝以写老百姓生活为主。
   后来我才发现,听贤孝,是我最早的艺术熏陶,它直接影响了我。要是没有贤孝的熏陶,也许就没有我的创作。
   贤孝的叙事方式,和托尔斯泰很相似。它也是进入主人公的心灵,叙述他看到了什么?正在想什么?做什么?也以描写生活画面为主。它的风格很古朴,也很优秀,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叙事方式。里面有许多民俗性和文化性的东西。它有故事,但又不仅仅是在讲故事,里面还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智慧。而且,这智慧打上了典型的凉州烙印,从而影响了凉州的民俗风情和民众心态。它的丰富和价值可以和敦煌学比美,但可惜,直到今天,仍没被世人发现。
   凉州贤孝中,有许多和《红楼梦》很相似的内容。比如吃喝玩乐,描写很是细腻。这在西部文化中显得很独特。西部是粗线条的东西多,但贤孝艺术却很是细腻,包括一些男女之间的“维”朋友,甚至做一个衣服的描写过程也特别细腻,很有艺术观赏性。在西部艺术中,我很少发现有贤孝这样细腻的。还有一些内容,我小时候听来,就感到惊奇,比如邻居之间,亲威之间互相捣是弄非等等。贤孝居然关注这些东西?后来,它启发我写出了《大漠祭》中的一些片段。
   贤孝以口传为主,没有文字记载。每一个死去的艺人带走的,也许是一部部“民间”历史。这是很可惜的。
   出土的敦煌变文中的一些内容,就和凉州贤孝很相似,但凉州贤孝显得更完整,更通俗,更能体现一种“贤孝”精神。比如贤孝《吕祖买药》里,就有许多佛道文化的东西。故事讲的是:某年三月初三,吕洞宾和其他七仙去给王母拜寿,喝酒过量,胡传混说,惹得王母大怒,将吕洞宾贬往杭州。观音菩萨怕吕洞宾迷失本性,便化为卖药先生。二人相遇,斗嘴一番。吕洞宾有意刁难,要买四般药材,其名曰:“家祸散、顺气丸、消毒因、化气丹”。观音便为他开了药方:“本分”四两、“孝顺”三钱、“老实”做个引子、“好肚肠”放上一条。然后,叫他到“心平铺”里买,到“公平称”上称,到“容人案”上切,到“宽心锅”里炒,到“让人坑”里碾,用“三思箩儿”箩,然后,用蜜蜂团成“菩提”籽儿大小的药丸,全家人等,吃了此药,能保周全,百病不生。
   流行于凉州的贤孝,故事虽有差异,但其精神,多劝人为善,本分知足。它直接地影响了凉州人的群体性格。所以,凉州人多安分守旧,得过且过,少拚搏之勇,缺闯世之胆;多能近视,难以窥远;浑噩消极者众,精进勃发者稀。
   千百年来,凉州人的生产方式变化不大,二牛或二驴抬杆,便构成所谓“绿野耕牧”了。许多原该牲畜干的活,多由人干了。在干活这一点上,凉州农民把自己降到了动物层次。他们无异是勤劳的,但相应也是愚蠢的。自汉朝建郡以来,这块土地上甚至没有产生过一项哪怕多少可节省自己体力的发明。若有不甘劳苦异想天开者,便会被命之为“二杆子”。这称谓,跟“二流子”相似,已带谴责味了。
  
   (4)
   独有的文化,铸就了独有的心灵。独有的心灵,导致了独有的命运。
   凉州无呼啸大水,多沉寂土地,少激荡之活性,乏征服之欲望。所以凉州人性格少勇气而多沉稳,以忍耐安分为主。因循守旧,人夸老实;创新求异,人骂“二球”。在群体中,一眼能认出自己者,了了无几。千年来,凉州多听话的众生,却无特立独行开一代风气之代表人物。
   因土地肥沃,无饥馑之忧,少能“生”的忧患,多能“死”的安乐。凉州人有着盲目的自大,“走遍天下,凉州最好。”“出门一里,不如屋里。”“金窝银窝,不如自家土窝。”“土里刨食最可靠,别的全是瞎胡闹”,“三百六十行,庄稼人为王”。他们大都以农耕为主,安守祖土,不思进取。三亩薄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有碗“米糊糊”或面条填饱肚子,决不去干冒险之事,那怕冒险的结果可能当上将军,但只要有一丁点危险,凉州人决不去干。
   在经商上,更可以看出凉州人的明显特点。一遇商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赔。“万一赔了咋办?”他们认为,“出手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未虑胜,先虑败,总怕打碎那一个鸡蛋的家当。表现在投资上,多试探性质,准备随时抽身,而不破釜沉舟。所以,凉州商人缺大气,多摊点而少真正商家。你在凉州街头买东西时,会有买啥缺啥的感觉。店铺大多千篇一律,而无自己特色。不少卖衣者连衣镜都不置,他们总想凑合着过,怕投资大了,压资金多,抽身不便,赔的也多。他们的所谓经商,仅仅是把农田里的“二牛抬杆”,换成了钱货易手而已。那瓶中,装的仍是老酒。在骨子里,他们仍是揪揪掐掐算小账的农民。他们的对手,却是经过商业文明洗礼的南方人,较量结果,可想而知。
   西路军在河西大败,不仅仅败在军事上,更有文化的原因。红军战士遇到的,是一双双陌生而蒙昧的眼睛;他们的呼喊,不会有任何回应;他们的求援,只得到冷漠的回避。他们是一群得不到水的鱼。有人归之于发动群众不力,其实不然,千年文化怪圈造成的人格畸形,能以几日之发动完成人格之重塑?逼急了,他们可将头伸进悬在梁上的绳圈,但要其拍案而起,挺身而斗,迎接红军干革命,下辈子也不可能。不过,若有人掏了他们田里的埂子,占他一寸土地的便宜,则不惜尽倾颈中之血与你拚命,一如马家军刀疯狂挥向可能占他地盘的红军。
   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凉州人合作意识差,能抱成一团冲锋者,了了无几。团队意识差,难成大气候,所以,凉州历史上无雄视一方的大政治家,偶有留名青史者,多为配角,而无主帅。凉州有“人”,而无“帮派”。为政则难形成大势力,为文则勾心斗角,自相残杀,视同行为冤家。很多时候,坏你大事的,恰恰是你视为知己的朋友。忌妒之火,总能焚毁友谊。“流派”二字,与凉州无缘。

共 15155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老道的笔触,大气的语言向我们讲述着凉州与凉州人,把我们从无知少知的凉州印象带到了一片开阔地,让我们更多更好地认识了记忆中模糊的黄沙漫漫的西北凉州,更多地了解了它源远流长历史,凉州贤孝,弹唱着一曲贤与孝,也知道了凉州人对文化的崇拜,独有的文化,铸就了独有的心灵。独有的心灵,导致了独有的命运。而凉州的女人苦难压不垮,她们怀揣着梦想,硬是在黄沙掩映的古道上走出了一段历史。此文不失为一篇上乘的大气之作,从中不难看出作者丰厚的文学内涵,读罢让人肃然起敬!好文章不多评,倾情推荐,与读者共享这丰盛的精神大餐!感谢赐稿碧海,期待更多精彩!【编辑:橄榄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619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橄榄色        2013-06-18 09:10:36
  再赏朋友的佳作,真的是佩服,向您学习并问好!
2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6-18 09:34:13
   佳作欣赏,问好雪暮老师,送去祝福。橄榄辛苦,问好祝福。
3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6-18 09:35:25
  感谢支持赐稿碧海,祝写做愉快!
4 楼        文友:王梦良        2013-06-18 09:48:52
  欣赏佳作,问好雪漠老师,祝福夏安!
5 楼        文友:王梦良        2013-06-18 09:50:05
   感谢支持赐稿碧海!
6 楼        文友:西凉雪        2013-06-18 09:55:39
  拜读雪漠老师关于故乡凉州的深厚历史文字。问好
7 楼        文友:文长        2013-06-18 11:00:19
  佳作欣赏,问好雪漠老师,祝安好!
8 楼        文友:黑枫郎        2013-06-18 13:29:08
  非常不错的文笔,欣赏佳作,问好雪漠老师,祝福。
9 楼        文友:黑枫郎        2013-06-18 13:32:56
   感谢支持赐稿碧海!
10 楼        文友:溪洋        2013-06-18 22:53:57
  欣赏好文,问好雪漠老师,祝福安好!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