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军警】我的父亲(散文)

精品 【军警】我的父亲(散文)


作者:刘家忠 秀才,2542.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64发表时间:2013-06-18 10:09:11
摘要:我父亲和我母亲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造人工厂,我父亲跟我母亲同年,都是一九三四年生的,在他们十八岁那年,便成功造出了我大姐,之后我们也便陆陆续续地被造了出来。


   有时候我这样想,假如我父母只造一个或两个人,这两个人可以上北大上清华或者上哈佛上牛津,就是没造我我也会在遥远的天国感到非常高兴,但是人生是不可以假设的。话又说回来,少生并不能代表优生,更不能代表优育,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多生说不定总会撞上一个,这也是我父亲的观点,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笼鸡中总有一个会叫。
   我父亲是一个造钱师,是给阴间的人造钱的,这在以前是迷信职业是属于四旧的范围,是要被破除的。这也是我父亲赖以养活我们全家的技能之一,我大哥二哥和我兄弟都会,只有我不会。我在厦门立稳足跟,我的兄弟姐姐都陆陆续续过来,已经解决了生活问题之后,便没让我父亲再干那个职业了。听街坊人说,我父亲造的钱很好,规矩,好看,而且也好用,不像有的人造的钱,阴间的人不能用。我父亲对他自己的作品也比较满意。我不知道怎么来判断阴间的人能不能用的问题,好像我父亲说过,但我不记得了。我父亲对病人的生死判断是比较准确的,是什么道理我解释不清楚。
   我父亲还会一些巫术和咒语,有的也确实管用,比如有的被鸡骨鸭骨鱼刺卡住了喉咙,喝了他的九龙水就好了。九龙水有两种,一种是念咒语的,一种是不念咒语的,但一定要当面传授才会有效,用时也一定要观师默相,通过观师默相才能传承师傅的功力。我当时由于好奇,就叫我父亲将两种九龙水的方法都传授给了我,但我一次都没用过,我不敢乱用。
   还有个很神奇的事,有一年夏天,黄昏时分,我父亲收工回来,经过我家后院的那蓬竹子时,听到有鸡崽崽在叫,但又没看到鸡崽崽,他走到这边,鸡崽崽就在那边叫,他走到那边,鸡崽崽又在这边叫。他马上明白了是遇到了二物子,就是我们说的鬼这一类的东西。他将双手反到身后,在墙壁上掐了匹毛草,小声念着叫飞刀的咒语,同时将毛草挽了个小圈,然后用力将毛草扯断,嘴里吹出一口气,这时那鸡崽崽的啾啾啾的叫声就变成了哇啦哇啦的叫声从空中向南方飞去,很快就消失了。据我父亲说,二物子的声音,阳气高的人是听不到的。根据声音去的方向和距离,我父亲判断说可能这几天十四村要死一个人,果然,第二天下午就听说十四村的周家院子死了一个老太婆。我不知道我父亲是根据什么判断要死人的,还有那咒语是什么我也记不清了,我原来问过,但没记在本子上。
   我父亲的脾气非常暴躁,有好几次他把我母亲打得头破血流,我大哥被打得扁担都断一根,我大姐也被打断过一根秤杆,其实都是为一点小事,有时言语上冲撞了他也会动手打人。我想他的坏脾气跟他痛苦的童年经历以及生活的重大压力不无关系,他后来好多了,不会轻易动手打人了,但也容易被激怒。我兄弟很像我父亲,易怒,也爱动手打人,被打的对象当然是他老婆。我的脾气也不好,也容易被激怒,但我不打人,我最多也只是搡一两下,当然搡的对象也是我老婆——有时火来了的时候,就把老婆当成了一个出气筒,当成了排泄和缓解压力消除愁绪的道具,对不起,老婆,向你鞠躬!——同样不为别的,也都是一些小事,这肯定是不好的,是要努力克服的。我和我兄弟的坏脾气也许有点遗传因素,但这不能成为坏脾气的理由,我一再都在提醒自己要制怒制怒再制怒。
   我父亲脾气虽然不好,但他心里永远装着这个家,并不像我舅舅所担心的那样有一天会舍了这个家。我舅舅当时在重庆的一个大型国营企业任党委书记,他是被国民党抓壮丁抓去的,海战役时成了解放军的俘虏,后来又在解放军部队里立了好几次战功,逐步逐步地被提为团级干部,然后又转业到了地方,以他的职权,要为我父亲谋一个差事是不成问题的,但他没有同意,一方面是坚持原则,怕任用自己的亲属会有人说闲话,另一方面就是担心我父亲到了大城市后会变心,会抛弃他的妹妹,所以他劝我父亲还是回老家永川青峰,但他的担心是多余的。我父亲于是便另谋出路,到了一个大型煤矿,很快便得到领导器重,成了一个小干部。但这时家里带来了一不好的消息,说我二姐头上的那个姐姐夭折了,我父亲便急急忙忙赶回青峰。看到我死去的那个姐姐,他非常伤心非常难过,从此就不想出去了,重庆来了两封信催他回去上班他也没有理会。如果为了他个人,他完全可以离开青峰,他有的是机会,但他没有这样做。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也可以出去,他在外面扎下根之后,再把家人接过去也是可以的,这也许是他失策的地方。
   我父亲发起怒来有时像一头狮子,像要吃人一样,但温柔的时候,又像一只孵蛋的母鸡。
   有一次我弟弟大腿上靠近尿尿的地方生了个疮,我父亲就去找些草草药,捣绒后敷在患处,一会儿后又揭开草草药,俯下身用嘴去吸,吸出些脓血,吐掉后又吸,如是几次,然后又将新的捣绒的草草药敷在上面。我当时看到那些脓血都感到恶心,要吐的样子,我父亲居然忍受得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啦!那时我弟弟大概四五岁的样子。
   我十五岁初中毕业考上了中专,我父亲坚持要送我上学,那个学校离我们家大概有十几里路,十几里路对走惯的农村人来说不算远。走路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省钱,虽然车票只要两毛五分钱,但那时的两毛五分钱对异常穷困的我们来说却相当贵重。我父亲挑着我的行李,一路上很少说话,我们默默地走着,太阳火辣辣的,汗水湿透了他白色的背心。我要挑,我父亲不让我挑。那时我的力气还可以,挑过一百来斤是没问题的。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做家务做农活了,煮饭、洗衣服、洗红苕、拣豌豆、砍高粱、掰包谷,跟着哥哥姐姐到很远的大山上去拣柴,到了初中更重的农活都可以做了,挑水、淋粪水、栽秧子、打谷子,还独自挑过七八十斤的菜去十几里路的城里卖过,所以挑那点行李是没问题的,我那点行李也不过就二三十斤。
   要放在平时,我要想偷点懒也是不行的,稍一偷懒我父亲就要骂人了,但是那天我父亲说什么也不让我挑,我知道那意义是重大的。我们七姊妹就只我一个人考了出来,按照我父亲的说法,我就是他笼中那只叫了的鸡,我父亲几乎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希望我以后能把这个家顶起来。虽然只是个中专,但那时能考个中专就很不简单了,都是祖辈积了好多阴德才换来的。那时是包分配的,我们读书也不用交钱,不仅不交钱,而且国家每个月还要给我们十六块半的助学金。但遗憾的是,我没能像我父亲所希望的那样在仕途上面有所发展,白吃白喝了国家三年,却没有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而是下了海,成了一个勉强能够维持生计的小商人。我也没有把我的家人带得更远。我自己的路也没有走多远,我的有用的时日已经不多了,我已经是强弩之末,我想我也走不了多远了。愧对国家,愧对父亲,愧对所有的亲人,也愧对我自己。
   我父亲把我送到学校便回去了。阳光下他渐渐远去的身影,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风景。
   我父亲和我母亲经常都在吵架,一个月至少有十天都是在吵吵闹闹中度过的,直到我母亲的最后日子,他们也都吵过不休,不为别的,依然只为一些小事和言语上的分歧。而且,我父亲火来了的时候,也经常对我母亲说这句话:“你死你死你死!你死得了!快点死!”但我母亲真正离开我们之后,我父亲又很想念她。
   我母亲走后,我们叫我父亲到厦门来,但他坚决不来,他说他至少要守我母亲一百二十天。有一段时间,我父亲天天都到离我母亲的坟墓很近的一条小河边去钓鱼,他一会儿又到坟墓去看看,一会儿又到坟墓去看看,一天要去好几次,好像这样就可以让我母亲从坟墓里爬出来似的,这是跟他一同去钓鱼的伙伴回来说的,他还梦到过我母亲好几次,我想这些都是他对我母亲极度思念的表现。在一起的时候一天吵吵闹闹,离开了之后才知道昔日的岁月多么珍贵。我想,假如哪一天我母亲真的能够重新回来,我父亲还会像以前那样跟我母亲吵过不休吗?我想会,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只是可能不会吵得那么凶了而已。
   今年,我终于说动我父亲到厦门来。我父亲可以根据他自己的心情在闽南的厦漳泉三个城市随意走动,想到哪里玩就到哪里玩,我在厦门,我二姐在漳州,我三姐和我兄弟在泉州,我大姐在厦门的同安——只有我二哥还在老家,其余的一大家人都到闽南来了。但他依然像前几次那样,哪里都不习惯,不管在漳州也好,在厦门也好,在泉州也好,没几天他就又想要回老家了,我们像哄小孩一样想着法子哄着他留下来。如果让他回去,我们也很不放心。虽然老家还有我二哥,但毕竟是男儿,在照顾老人方面,还是女儿要细心些,我也一样,在照顾老人方面我也不如我姐姐她们。再说,我二哥也因为一些极细小的事伤了我父亲,我父亲也不愿意跟我二哥在一起吃住,宁愿在外面馆子去随便吃点什么东西,宁愿住自己破旧的老屋。
   我父亲现在住的那个房子,是七十年代在原来我祖父分给他的那间竹木夹壁屋的地基上修建的土木结构的瓦房,因为我们也不打算回老家,对我父母亲的安排是把他们接到我们这里来,所以也没有重新翻修过,几乎成了危房,但我父亲还是喜欢住在那里,很不安全,但他不管那么多,这正如俗话所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这似乎是很多老年人的通病。我想不透他们怎么会总是喜欢在熟悉的地方生活,如果是我,假如经济条件允许,我愿意经常换换地方,我不喜欢在一个地方呆得太久,比如厦门,我已呆了二十年了,我觉得很厌烦了,我很想到北海或者桂林去居住,但我暂时又必须要依赖厦门生存,所以也无可奈何,只好又在厦门赖一段时间再说。我的家乡观念与很多人不同,我觉得哪里适合我生存哪里适合我生活哪里适合我发展哪里就是我的家乡,何必一定要拘泥于一地一隅?如果要从寻根的角度来说,我想因为我们的祖先经过无数代的流动迁徙,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的足迹就是我们的根,所以也可以说到处都是我们的家乡。即使有的地方他们不曾去过,但如果我们自己去了,不也留下我们的根了吗?再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就像长江黄河里的水,我们的目标是奔向生活的海洋,我们又何必一定要眷念我们的发祥地呢?哪怕我们的发祥地是不朽的伟大的青藏高原!我们不要总是在回忆中生活,不要在总是在同一间屋里永远呼吸那些潮湿的腐败的气息。
   当然,话又说回来,我以后到了我父亲那种年龄,又会不会像他们那样呢?我不敢保证,但我想很可能不会,因为现在我也已经是半个老头子了,有很多像我这种年龄的也在开始思乡了,但我现在没有思乡情结,如果说有,那也只是我还没有去过的地方。我不想回我老家,不是别的什么原因,或者只是一种喜新厌旧的心理。当然,对老婆不能喜新厌旧,老婆还是旧的好,哪怕是糟糠之妻,如果要新,也只能是让旧老婆旧貌换新颜老树开新花。
   我父亲喜欢喝酒,我姐姐她们为他的健康考虑又不让他喝,他表面上答应不喝,但却偷偷的喝,而且喝得更多,明明闻到他很大股酒味,但他会说他没有喝。我想与其这样,不如让他喝算了,所谓堵不如疏,他可以公开喝了,他就不会撒谎了,他心理上也不会感到别扭。我也问过给我父亲做伽马刀的医生,他的回答是可以喝酒。那就喝吧,父亲!不要总是去想那些发霉的往事。

共 9475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父亲节”刚刚过去两天,编审一篇充满对父亲深沉爱的美文,实属幸运。其实,在儿女的心中,愿父亲每天都像过节一样,开心快乐,在父亲的眼中,儿女们能像过节一样,常回家看看。就像一部家书,又像一本回忆录,细数了老父亲的坎坷经历和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父亲的形象在作者心中永远都是那样伟岸,那样慈祥,那样可敬。父亲16岁与母亲(已故)结婚,养育了一帮儿女,且不说有多么艰难,仅凭父母的含辛茹苦,足以说明父母的慈爱与淡定。特别是父亲的性格,在作者眼里,就是一道道风景,暴躁的时候如狮子要吃人,温柔的时候又像一只孵蛋的母鸡。侠骨柔肠,血浓于水。父亲的可爱可敬之处,在于对生命的热爱,对病魔的蔑视,从小算起练功长达六十多年,这种惊人的毅力不是每一个人能坚守的,但父亲做到了。父亲对几个儿女期望值很高,特别是对作者那是眼中的宝,心中的疼。希望他出人头地,希望他光宗耀祖。世上路有千条万条,适合自己的那条才是最好的。如今,父亲老了,但依然对不减当年,坚持锻炼,对每个人儿女看重。唯有不忘思乡情结。或许在老人心里,故乡有自己想念的亲人,落叶归根,情深意浓。但在作者心里,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乡的风景。文字描写细腻如线,情感饱满真诚如墨,对父亲的爱,孝心彰显,感天动地。祝福老父亲永远健康长寿!欣赏美文!感谢赐稿!创作辛苦!倾情推荐!【军警社团编辑:林雨荷】【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619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雨荷        2013-06-18 10:15:18
  父亲,是儿女心中的骄傲,感谢,感恩,感动父母的养育,一辈子不老情。欣赏美文!感谢赐稿军警!问好家忠!祝开心快乐!生意兴隆!祝福老父亲健康长寿!
林雨荷
回复1 楼        文友:刘家忠        2013-06-19 17:42:32
  呵呵!也祝你快乐!创作丰收!
2 楼        文友:贺习银        2013-06-21 16:57:51
  《我的父亲》是一篇上好的纪实散文。构思精巧,风格独特,文笔流畅,叙事清晰,情感浓厚,学习欣赏佳作!
军人 警察 作家 摄影家 画家
回复2 楼        文友:刘家忠        2013-06-21 21:23:00
  过奖!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