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阔天空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碧海】琴韵悠悠(小说)

精品 【碧海】琴韵悠悠(小说)


作者:滕丽琴 秀才,2277.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59发表时间:2013-06-21 15:36:05


   琴,分在李老师的一年四班。班主任刚刚中师毕业,年轻漂亮的脸上总挂着一丝微笑,和蔼可亲。一头乌发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匀称的身材穿着得体大方。她身上的衣服像工艺品,做工精细花色不娇,看上去总会给人美的感受。
   小学的那段日子,李老师伴随四班的同学走过三年的学习时光。李老师年长学生们十几岁,与其说她像是一位年轻的母亲,不如说她更像是一位成熟的大姐姐。课堂上,她是位严肃、严格、认真、负责的师长。课后,她却像个大孩头儿,带着学生们一起打口袋、跳大绳、跳格子,大家非常开心。孩子们像一株株稚嫩的幼苗,老师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他们,欣慰地看着他们茁壮成长。
   琴的眼里,李老师是位很出色很个性的优秀班主任。老师身上的美,悄然充溢着琴的心灵;老师展示出人格的光明,默默融入了琴的血液;老师播撒知识的种子,收获贮存进了琴的精神粮仓,那是琴童年的颜色和最初的启蒙。
  
   4
   每到周六下午,老师会利用自习课给同学们读故事书。每每读到感人之处,她和大家一起流泪。然后,从衣兜掏出干净板整的花手绢擦拭眼泪…她是位非常善良而且十分优秀的班主任。童年,四班的同学们在音乐课上学会无数首歌。而那首心里永远吟唱的歌,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的歌。
   “自从踏进学校的门坎/我们就生活在老师的身边/从一个爱哭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有志的少年/虽然离开了妈妈爸爸的怀抱/红领巾却包住了我们的双肩/这一天的一切/花费了老师多少的血汗…”
   一次班会,老师和大家共同讨论人生、理想。班会主题是《你将来为祖国建设做什么?》会上,大家发言特别踊跃。一些同学想当工人,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填砖加瓦;一些同学想当农民,开着拖拉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班会的热烈气氛感染着每个人。
   琴的心情也很激动,但一直没作声。从走进校门那天,她就崇拜羡慕李老师,决心将来也站在讲台上做名老师。可同学们都要做工人、农民,琴只能默不作声了。
   这时,老师走到她身边,轻轻摸着她的头。
   “你咋不发言,长大想做什么?”
   琴的神情有些羞涩,红着小脸凑近老师耳边。
   “我和他们不一样,长大后像你一样做名教师。”
   老师听罢高兴地说∶
   “很好啊,你是个很优秀的学生,将来一定会成为很优秀的老师。”
   虽然人生没安排琴从事这个让人敬慕的职业,但老师的这番话激励她一生。琴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力求完美争取优秀。
   一次算术课,老师讲授两位数以上的除法知识。也许是校长坐后面听课,在些许紧张的气氛中课堂静静的,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也有模有样地把两手背在身后,强迫自己装像成遵守纪律的学生。
   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流利的板书,听老师精彩的讲解。大约过了多半节课的时间,老师讲完授课内容,便叫琴在黑板上演了两道题。接着,老师给大家列出几道题做为课堂练习。一会儿功夫,琴就完成了习题。老师走到她座位旁,拿起练习本看了看,判个红五分儿,又写上“最好”两个字的批语。
   那时,无论中学或小学完全是学分制。老师批改作业是分数加批语,批语是“好”或“很好。”那天,老师给琴写了“最好”两个字的批语,接着又递给听课的校长看。自然,琴的心里很高兴。校长看看习题又看看琴,笑着摸摸她的头说,“是个好学生,将来会有出息的。”也许是校长不经意间的一句赞赏,却深深留在琴的记忆中。琴一直把它珍视为老师和校长对她童年的肯定;对她人生的一次重量级的鞭策和鼓励。
  
   5
   1966年,一场“文革”政治海啸,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袭来,阶级斗争的烈焰无处不在燃烧。
   那年月,校长被打倒批斗,琴的班主任李老师因成份不好,被下放农村劳动改造。校革委会安排高老师做了四班的班主任。据说,这位老师读高中时曾是品学兼优的高才生,因家里生活困难而放弃高考,选择了自己热衷的老师这份职业。
   高老师来到班级不久,刚刚与同学们熟悉,学校就停课闹革命了。离校前的那天下午,老师为同学们上完了最后一课。多年后,当琴忆起那天高老师宣布停课回家的神情,宛若韩麦尔先生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那般深沉肃穆。
   高老师叫住最后一个走出教室的琴。琴,怀着敬畏的目光注视着老师。老师在第一排课桌边的长条木凳上坐下来,抬手示意琴坐在对面的长凳上。老师沉默良久,突然流溢出一句没有开头也不像结尾的句子。
   “很为你惋惜。”
   琴,疑惑地看着老师。
   “惋惜是啥意思?”
   老师摇着头笑了笑,是那种有些难看或是带些苦味的笑。
   “就是可惜吧。你们这代人刚刚开启的知识之门,突然被锁上了。你说不可惜吗?”
   琴的神情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与老师交流,抬头等着老师的说教。
   “听老师的话,离开学校后不要天天玩儿,看点书吧。”
   涉及到了交流的具体内容,琴获得了发言的机会,连忙询问。
   “看什么书?”
   “明天上午你来学校找我,给你借几本先看着。”
   “嗯!几点?”
   “九点后吧。”
   “回去吧。”
   琴背起书包走出教室,老师依然坐在那儿,没有离开的意思。琴不懂老师在留恋什么…
  
   6
   童年,琴,阅读的第一本书名字叫《水晶洞》内容讲述的是一位地质学教授,暑假带着孙女玲玲来到一个群山环绕的小村庄避暑。小姑娘玲玲和村里小伙伴,在山角下发现一个洞,储藏大量的水晶石…故事情节惊心动魄,迭宕起伏,引人入胜。
   琴,一气儿读完了这本书,接着又阅读了一些描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题材的书籍。慢慢地,琴,读书的过程逐渐演化成了学习语言的过程,她通过阅读弥补了因停课造成的部分文化缺失。
   不久,琴的第二位班主任高老师,被一同事陷害打入牛棚。陷害他的人叫陈失德,此人的品质可谓名副其实,无才无德且内心阴暗,是个令人唾弃的卑鄙小人。陈失德爬到校革委会主任的位置,百般迫害校领导,且以莫须有的罪名置高老师于死地。至此,琴又与第二位同样优秀的老师擦肩而过。
   几个月后学校复课了。班里又来了一位男老师,他四十多岁的年纪,人显得很精明。从不多言,处事谨慎圆滑,自我保护能力很强。虽然家庭出身不好,但凭借着能够委屈求全,甚至可以舍弃尊严的心智,还是幸运地逃过了文革乱世的劫难。
   一次,校革委会组织召开批判大会,老师叫琴代表班级批判发言。琴对于批判之类的稿子并非擅长,于是,她找些报纸抄了几段,东拼西凑勉强成稿。
   大会开始,革委会主任陈失德讲话。具体内容琴已经记不清了,但陈失德在台上慷慨激昂的极度兴奋,把自己由表及里的“红,”展示得淋漓尽致。“红”的心,红的眼,还有胀红的脖颈和紫红的脸。看他对“走资派”痛恨的表演,俨然一个彻头彻尾的革命派,筒直太革命了。
   陈失德一阵上窜下跳的拙劣表演过后,嗓音嘶裂般地大声宣布:“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等押上会场。”
   紧接着,他举起右臂高喊。
   “打倒×××、打倒×××,无产阶级专政万岁,万万岁…”
   陈失德竭力嘶声地吼着一串串当年最时髦的口号。随之上来几个带红胳膊箍的学生,挥舞三角带狠狠地向老校长等人抽去,恨与狠交织在像毒蛇一样的皮鞭上。
   “恨”,不知是什么竞然让小小年纪的学生,对为教育事业呕心励血的老校长如此之恨。
   “狠”,也不知是什么竞然让小小年纪的学生,对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老校长如此之狠。
   亲眼看着几个少年施暴者的残忍,琴的心在颤栗。她困惑不解,这样几个灵魂扭曲、人性泯灭、性情畜化、凶残恶毒的孩子,究竟会出自怎样的家庭呢?琴的面前突然成像出几个少年陈失德,那么,几十年后,这不正是一小撮活脱脱的成年陈失德吗!
   琴,目睹惨无人道的暴行,渐渐地视线有些模糊。眼前这位曾经抚摸着她的头,微笑着鼓励她的老校长怎么会是走资派呢?仿佛是父亲在肆虐的暴行中倒下。她愤怒了,想大声呼喊,喉咙有些哽咽。想用弱小的躯体去护住这位父亲,自己太微小了。她呆呆地坐在板凳上脑子一片混乱。只见批判发言的人嘴在翕动,不知他们说些什么…
   一会儿,轮到四班发言了。台上主持大会人员宣布:
   “现在三年四班××琴同学批判发言。”
   琴,听到自己名字的瞬间立刻回过神来。心想,即使把自己拉到台上批判,也决不念那篇心不由衷拼凑出来的稿子,做人要有气节。虽然无力保护慈父般的老校长,也不助纣为虐。
   老师见琴不上台发言,又急又骇怕。失态地大声冲她喊,确切地说是吼。
   “××琴,赶快上台发言。”
   此刻,琴不知哪儿来那么大勇气,几乎也是在吼。
   “我不发言。”
   顿时,老师脸色由赤红变成铁青,带着近乎于哭腔。
   “你太缺德了,想让我也上台挨斗吗?求求你快把批判稿交出来吧,韩××你上台发言。”
   闻听此话,琴愤怒地把稿子撕得粉碎弃之地上,起身离开会场扬长而去。
   第二天,琴没敢去学校。晚上去同学家询问情况,同学告诉琴,在她离开会场那一刻,老师急忙扑向地上的稿子碎片,任他怎么努力也没能拼接起来。最终,四班没参加批判发言,老师被停止工作写检查了。琴,知道因为自己的冲动给老师带来了她无法想像的灾难。很长一段日子,琴没敢走进学校。
   后来,琴,在回忆童年的经历时曾经写下这样一段感悟。
   “历史的严酷就在于当一个社会中的民族处在悲剧之中,那么,置身于这个社会时代或民族之中的任何个人,谁都无法摆脱这悲剧的阴影。”
   琴,回首那段历史,流逝的时光并没冲淡那悲剧的阴影。她不禁感叹那段远去的岁月。
   “浑浑沌沌的乱世间,老校长无奈、老师无奈、单纯的孩子也无奈。无奈之中的‘小’我愧对老师。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用心对老师重复着一句话,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老师,对不起。”
  
   7
   童年,蕴育着很多故事。琴美好快乐的时光,只是短暂的瞬间。驻留在心里更多的内容是:饥饿中糙米野菜果腹足矣的岁月和挥之不去的“文革”乱世阴影。在琴的心里,再多的沧桑,比起父辈仍是时代的幸运儿。
   琴是个器小易盈、名利淡漠的乐天派。无论童年失去过多少美好的东西,她依然满足曾经拥有过快乐。当和她的同时代人经历了一个贫穷饥饿的、文化饥荒的童年,风霜雨雪、雾霭阴霾的岁月磨砺了她的坚韧与坚强,也让她学会了珍藏和珍惜。
   童年,遥远,又近在咫尺;漫漶,又清晰可辨。留给琴很多,很多…有酸楚与苦涩,也有憧憬和快乐,还有无奈中的抗争,它留下了童年成长的脚步。许多年过去了,依然耐人寻味。
   花季,它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而琴和她的同时代人却经历了一个少雨的花季。
   琴的童年,小学的多半时光,是在“文革”的政治海啸中颠簸流漓。当她迎来花季的中学时代,依旧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一般来说,学生对老师总是心存感激之情。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曾遭遇一位无恩之师。他虽无恩于琴,留下的记忆却与琴心中祟敬的恩师一样的深刻,
   一九七0年夏,琴在“文革”乱世中进入市第十五中学。班主任是教数学的李老师,或许是对理科的热衷与偏爱,琴的心里好畅快。
   李老师是位四十左右的中年人,地主成份塑铸了他谨小慎微、瞻前顾后、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处事人生。如果从年龄化分他不应是地主,只能算作地主后代罢了。做为接受过高等教育从教多年的老师,明辨是非的能力应该是非同一般的。但是,他为了讨好上司或是为了更好地保全自己,曾经深深伤害过琴,而琴却一直体谅李老师出于无奈的不得已而为之。
   十五中学的革委会很另类,别出心裁地搞出一个军事化编制的学校。年级不年、班级不班,统统称之为连、排,琴在李老师麾下的七四二连二排。
   当年,琴和她们这届“文革”中走过来的“小红孩妖,”虽然没卷入波澜壮阔的红潮,但是很多人也在浅滩中翻跟头打把式没善折腾。
   琴和二排的“战友”们共同走过四个月的时光,因为不曾上课学习文化而一味地学工支农劳动,所以确切地说是共同走过而不是共同学习。单纯机械地劳动还不是完全的在校内容,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忆苦思甜大会、斗私批修大会、批判走资派大会等等、等等,把个教书育人的净土搞得乌烟瘴气,一沓糊涂。琴,心中原有的那点儿畅快荡然无存。
   连里指示各排至少推出一名落后分子或政治思想有问题的学生,做为反面典型进行路线分析、思想帮助。指标下了,老师必须得无条件执行。琴,各种大会从不发言,在老师眼里已然一个彻头彻尾的消极派,在“战友”眼中更是一个地道的落后分子。这个硬性指标老师便“赏赐”给了琴。
   一天,老师率领全排战友批判刘少奇的读书做官论。呵!那群情激愤的场面可谓壮观。人人争先恐后发言批判,甭管发言稿的语言通顺与否,也甭管截摘报纸文稿段落的使用恰当与否,谁能抢先宣读自己的“作品”谁就离红卫兵组织更靠近一步。

共 26475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用琴的童年与成长经历,生活,家庭以及工作,全面深刻的展示了六零年以及文革时期的社会状况,那个时期的饥荒与灾难,令人刻骨铭心,令读者嘘吁,陷入于深深的思索中,深沉的文笔,娓娓道来的描述中掺透着一种震撼读者的凝重,更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小说对人物的内心,个性色调刻画的很到位,不错的一篇小说,推出欣赏!【编辑:一片叶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6213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6-21 15:36:41
  佳作欣赏,问好丽琴姐,祝福夏安。
回复1 楼        文友:滕丽琴        2013-06-22 07:37:33
  您好!一片叶子老师,坦白地说学生是怀着忐忑的心绪将这些曾留给自己看的文字斗胆面世,能够得到您的支持鼓励真的十分感激.谢谢您!
2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6-21 15:36:57
  祝写作愉快。
3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6-21 15:57:54
  祝写作愉快。
4 楼        文友:黑枫郎        2013-06-22 19:48:36
  欣赏佳作,问好丽琴老师,送去祝福。
回复4 楼        文友:滕丽琴        2013-06-23 08:53:37
  问好黑枫郎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支持!
回复4 楼        文友:滕丽琴        2013-06-23 08:59:18
  问好黑枫郎老师,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请原谅那条回复中标点符的失误.
5 楼        文友:王梦良        2013-06-22 19:58:51
  佳作欣赏,问好丽琴老师,祝福。
回复5 楼        文友:滕丽琴        2013-06-23 08:55:22
  问好王梦良老师,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
6 楼        文友:溪洋        2013-06-24 23:20:45
  佳作欣赏,问好丽琴姐,祝福安好!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