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江南】药都人物传(小说)

精品 【江南】药都人物传(小说)


作者:安徽杨小凡 秀才,1643.5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30发表时间:2013-06-24 22:20:30


   自此,药都人再也没见过耿七爷和桃红姑娘。
  
   【李佩吾】
  
   清朝末年,药都出了个昭武上将军――姜桂题。他的几个儿子一色的纨绔子弟,最好京戏。为此,特从江南请来土木名匠,费了三年时间建成一座规模可称当世无二的戏楼――大观楼。
   大观楼高五层,在药都除薛阁塔没有比它再高的了。因薛阁塔在城南,大观楼就成了城中的一个尖子,每到傍晚,就会有一群群的鸟儿从四周向楼顶飞去。这样以来,在大观楼南面的育才学堂就显得低矮和萎索,药都好事者见鸟儿每每从学堂上空向大观楼顶飞去,就觉得学堂没有风水,感叹学堂出不了大人物。
   日本人进占药都之前,曾飞机轰炸古城。薛阁塔在城南,又是孤零零一塔,自然不是轰炸的目标。大观楼呢,在城中尖尖的挺着,下面又是一群黑压压的院落,就成了轰炸的中心。这天早晨,私塾先生李佩吾正在位于大观楼南边的学堂里教书。忽听一声巨响,大观楼上蹿起了丈把高的火苗。走出学堂,但见日本飞机只有树梢高,炸弹不停地落下,男女老幼死伤无数。
   “强盗!倭贼!”
   说罢,李佩吾砰然倒地。烈火之中,大板呵喀喀响了两天两夜。
   自此,卧床三月,一病不起。李佩吾在家人的照料下,终于起了床。
   进了学堂,李佩吾第一句话就是“谁读过岳飞的《满江红》?”
   众学生一个个起立:“读过!”
   “好,还我河山,就在你们身上!时下国难当头,好男儿要学班超投笔从戎。”李佩吾一字一板地说。
   自此,学堂成了练武场。
   李佩吾是学过武的,其祖上曾是姜大帅在京师的卫队。李佩吾带领学生习武的消息传出后,药都武林界就很吃惊,在药都武坛没有李佩武这号人啊,竟敢开坛教武?没拜码头呀!这一日,哈三爷突然来访。哈三爷是药都闻名的武林高手,也是武林谁也不能轻瞅的角儿。李佩吾当然知道。哈三爷果然不凡,李佩吾出门相迎时,一伸手,中指上的翡翠扳指就被他捏成碎沫,飘在地上。李佩吾哈哈一笑,手一用力,自己竟矮了几寸,哈三爷朝下一瞥,倒抽了一口冷气,李佩吾的脚已沉下了半尺。
   哈三爷从李佩吾院子出来时,一只燕子倏地飞来。哈三爷手向上一动,燕子竟攥在了手中。李佩吾呵呵一笑,“三爷好身手!”哈三爷抻平右掌,笑了笑,“小日本哪抵飞燕!”
   不久,药都时常发生日本人被杀的无头案。只把山本小队长气得哇哇怪叫。
   后来,日本人下令三天之内药都家家挂上日本膏药旗。谁敢不挂,就放狼狗咬。
   到了第三天,李佩吾依然没挂,而且愤然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
   门前有国土,
   不能竖降旗!
   日本人自然不能放过李佩吾。把他抓了起来。
   过一天,日本人在李佩吾嘴里塞了棉团,挑了他的脚揽筋,拉到大隅首示众。
   山本小队长一阵呜里哇啦之后,一狼狗向李佩吾扑来。肉一块一块地被撕下,血顺腿流了一地。被押来的药都人都捂脸抽泣时,李佩吾突然大喊:强盗!倭贼!
   喊毕,放声大笑不止,直至断气。
   李佩吾死后,依然昂首站立,怒目东方。
   药都人无不叹息,“李先生应该能走的呀?”只有哈三爷独自落泪,“李先生只有死啊!”
  
   【关仪】
  
   药都上千家经营中药材的商号,数伏波堂实力最强。伏波堂的大掌柜的姓苏,是洞庭湖岸君山人士。生意如何发达起来大多商号也不太明白,只知道伏波堂已在药都经营百年有余了。只是把药都的四大特产白芍贡菊白桑皮向外埠发,并不在药都市面出售一味药材。这就给人一种神神秘秘的色彩。尤其是苏大掌柜,更让人另眼相看,他言语特金贵,几乎没有人见他说过话,即使开口了,也是轻言慢语,与他那颀长的身材绝不相符。
   苏掌柜有一个最大的喜好,就是爱喝茶,而且单喝家乡的君山贡茶。君山其实是座小岛,在洞庭湖中,与岳阳楼遥遥相对。岛上大小七十二个山峰起伏叠翠,沟壑回环,一墓一印二楼三阁四台五井三十六亭四十八庙整整一百个古迹被竹木掩映,远远望去,整座君山就是一幅风光秀美的图画,别具一格的浮立于烟波浩淼的水中。道教称之为十二福地。君山最出名的是出产一种名茶,曰君山贡尖。此茶嫩绿似莲心,见水若银针,这种贡尖每年只产十八斤,自乾隆以来专供清廷。现在不同了,废了朝廷,大药商苏掌柜就能喝上了。人常说没有好茶师就没有好茶,说的就是茶道。苏掌柜就有一个茶师,姓关名仪,身高七尺,白面女相,儒雅倜傥。苏掌柜在家就专门泡茶,苏掌柜外出,当然苏掌柜是很少外出的,但他外出时关仪就会身佩单剑,手拎一红木方盒,紧随其后。剑是佩饰,佩上剑人显得更为英气,红木方盒中则是一套茶具,苏掌柜的出门是从不喝别人家的茶的,他一生只喝君山贡茶。
   药都是个大商都,什么生意都有得做,什么人都有,什么传言也都有人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关于伏波堂的苏掌柜和他的茶师关仪就越传越玄,有人说苏掌柜是名门望族长兄在大总统府里做官,药材都走到海外了。更让人感兴趣的是,茶师关仪是当今武林高手,说茶师其实是苏掌柜的保镖,有人说见他在月夜舞过剑,那绝对是天下第一剑。
   这一传言,被刚换防而来的日军小队长鸠山次郎知道了。他酷爱中国剑术,而且也曾苦练过。于是,他决定要与关仪比试。可这一切,苏掌柜的茶师关仪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这一日,苏掌柜刚用完早点,茶师关仪正要泡茶,门房疾步来报,大门外有一剑客要见关仪。苏掌柜停了片刻,低声道,让他进来!剑客步履沉稳地来到堂前。苏掌柜抬眼一扫,细声说,先生找关仪何事?剑客抱拳一晃,在下人称“北海道第一剑”,到中国来还没有对手,听说你剑法超人,意决一输赢!苏掌柜又看了一眼这个日本剑客,“要是不比呢?”鸠山次郎一脸轻意,那我就动兵杀了你们!苏掌柜朗朗地笑了,那好吧,关仪你就和他比划比划!掌柜的,我……关仪面带难色的说。就这样了,先给我泡一杯茶来,对,也给这位东洋人泡一杯。
   关仪一听泡茶,立马变成了另一个人,走到左边的茶台前,来茶台前一站,一个清朗、庄严、绝俗、无念的人洋溢了出来。君山贡尖是讲究品与观同步的,因而用的是晶莹剔透的玻璃茶具。泡君山贡尖要有九道程序,每一道都有一个美妙的称谓,关仪静气寂神,一一做来——银针初探,湘妃流泪,龙泉吐珠,针落无声,壶旁听涛,风平浪静,哪里来,竹林摇曳,风流万种。整整一个时辰,茶才泡好。茶放在苏掌柜和剑客面前,只见:茶叶如针齐聚水面,芽尖朝上,芽柄下垂,随后缓缓降落,竖立于杯底或悬浮于水中,少许芽头忽升忽降,上下交错,蔚然趣观,慢慢沉聚于杯底,芽尖向上,似群笋出土,如刀枪林立,芽光水色浑然一体。端起杯子,经泡过的芽头随水动而散展嫩叶,芽头与嫩叶交角处夹一晶莹透明气泡,似雀嘴含珠,香气清郁而上。
   苏掌柜呷了一口茶,微笑着说,关仪,这个东洋人品了你的茶,该你出手了!关仪并没有从刚才的泡茶中醒来,听苏掌柜的一说,便摘下茶台后的细剑,风一样飘到堂外。见鸠山次郎已手握剑柄,便双手相抱,让你久等了。接着,脱下马衬褂,小心的折叠好,再把金表摘下,放在正中,再一颗颗地解下长衫的扣子,脱下长衫,竖两折,横五折,叠得方方正正,放在与马褂并列处,然后,弯腰扶扶了裤口,拂拂了有些折褶的马裤,再次抱拳相请。之后,从案上提起细剑,慢慢地慢慢地抽出,专注地端详了一下剑锋,静目以待。突然,鸠山次郎转身向外疾去。关仪却木在了那里。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苏掌柜笑盈盈地走了过来:我料你能战胜他的!关仪这才醒过神来:掌柜的,我,我可是不会剑呀!我刚才觉得只是又泡了一道茶。茶剑同道吗,你败他靠的不是剑法呀!
   自此,关仪就成了人们传说中剑侠了,但也从药都城消失了。
  
   【宁天泉】
  
   三百六十行,一行也只能有一个第一,药都人也就只认这个第一。这样以来,在药都想混出名号,着实不易。药都有宁天泉这个名号,全仗着他的”宁天泉”槽坊和独一份的手艺。
   药都不仅是药材之都,同时也是酒乡。公元一九六年,曹操曾将家乡的九酝春酒晋于汉献帝,九酝春便风行全国。明朝沈鲤又将九酝春奉给皇帝,从此,九酝春酒就成了皇宫独享的贡品,平头百姓就没了品尝的份。九酝春不让咱百姓喝,咱可以酿其它酒啊,于是,药都酒业兴旺起来。到了民国初年,光城内就有槽坊一百一十多家。这中间,最有名的要数宁伯仁在老砖街的”宁天泉”了。酒以人名,人因酒显,时间一长,”宁天泉”的老板宁伯仁就被人称作“宁天泉”了,”宁天泉”槽坊也被称作“宁天泉”。”宁天泉”槽坊和宁伯仁成了一体。
   “宁天泉”之所以占了药都槽坊的头份,就是它的工艺特讲究。曲为酒之骨,“宁天泉”的曲就最讲究,把选好的上等大麦、小麦、豌豆,用红石磨磨细了,十六个人身裹白布,把料竞足,踩匀,然后放在温室内发酵,以至曲中间呈菊黄色,只有这种黄菊花心曲才可使用。百年老酵出美酒,发酵池更有讲究。“宁天泉”的八十八条池子都有三百年以上历史,池底由上而下泥色由青变灰,泥底呈蜂窝状,香味扑鼻,据说两丈三以下才见黄土。用水呢,更为重要,水为酒之血吗,酿酒河水第一好,“宁天泉”从不用井水,所用均为涡河南岸的上风河水。虽然,后来药都的槽坊有不少家也学“宁天泉”的做法,但并不得法,学其形,而失其精髓。他们无论怎样着急,就是赶不上“宁天泉”的酒好喝。
   “宁天泉”酒品很多,但总的可分为两类,白酒和药酒。白酒只有“天泉香”一种,这酒挂盅,倒在酒盅里,酒液高出盅面一钱而不外溢;酒香异常,入路能香十里;酒花也奇多,酒花多少是白酒质量高低的体现,天泉香的酒花多的另一个原因是宁天泉会制酒花,而且只有宁天泉一人会制。“宁天泉”最多的是药酒。药酒都是从第一次蒸馏烧出的酒中取出头茬子酒,放进甍里圈一年,去掉暴性,然后用这种酒作底酒,放入人参、当参、甘草、白芷、肉桂、红枣、鹿茸、虎鞭、狗宝、冰糖等十几味中药,再进行蒸馏,这样蒸出来的酒,喝起来清香可口,滋补五脏,越品越有味道。药酒根据搭色不同又生出不同酒种,搭青色叫竹叶青,搭红色叫状元红,搭玫瑰色叫玫瑰露,搭浅紫色叫老虎油。这些酒色调柔和,让人看了就想喝。
   都说行行有蔽,酒这一行绝招更多。宁天泉之所以能独占药都头份,就是宁天泉保守,许多绝活只有他一人会。他宁家也是这个规矩,只传儿子,而且只有到自己不能亲自干时才能传。这样,宁天泉在酒界就成了受敬的人物,因为谁也不知道他的绝招是啥。在药都做名人不易,难就难在你不仅要有超人之处,更重要的是你的品格得经得起人们的考验。在药都,受敬重的名人一朝变成被人唾骂的事不少,这往往都是此人的德性出了问题。
   宁天泉就是这样一个人。1938年5月,他突然为药都人所不耻。
   这就要从日军侵犯药都说起。药都乃千年商都,富庶闻名,加上是进入江淮的必经之地,日本人早有进犯之意。1938年5月,日军率兵进犯药都。药都城河宽深,三天三夜都没攻下。中间停了一天,第五天,攻开了城门。原来,城内守军张拱臣已接日军的金条,让手下人趁夜黑,暗自开门。日军进城后,遵照与张拱臣的约定,只在城内大抢大掠,抢了上百家大户商号,烧了上千间民房。
   单说宁天泉。在日军入城的第二天一早,宁天泉与家人和管家十多人,与城内的男女老幼一齐躲在天主堂后沙坑内。这里近千人伏在坑内,不敢仰视。坑前,三五成群的日军和洋汉奸,或头扎红绿彩带,或头裹白毛巾,或身着绸缎绣花滚边各色女人的棉袄,手端长枪,向坑内人逼款。他们先从坑内拉出四个衣着好的年轻人,没有逼出钱来,开枪打死。之后,一个汉奸就把宁天泉的母亲宁老太太拉了出来。他们觉得,宁老太太衣着绸缎,气色红润,定是大户人家的老人,她家人也一定在此坑内。先逼后打,宁太太就是一言不发,折腾了一个时辰,这群汉奸急了,一枪挑了宁老太太。这时宁天泉的儿子跳了出来,也被一枪打死,而此时,宁天泉就在坑内,没有任何动静。
   汉奸走后,此事便在药都传开。虽然,有人认为宁天泉没出坑,是怕自已死了,造酒秘诀便会失传,但多数人仍以他为药都奇耻,一点都不肯愿谅他。市面平定了,宁天泉又开业了,但酿出的酒却没有人肯喝。
   这样,宁天泉只得歇业,更不要说酿酒绝技的留传了。

共 15021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我国的四大药都,众说不一。有的资料讲到,我国的药都有江西樟树、安徽亳州、河南禹州、辉县和河北安国,还有说,成都荷花池中药专业市场也是我国四大药都之一。不论我国的四大药都是谁,有一点不可质疑,这些地区的医药业都比较发达。作者给我们带来的故事,是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有“中华药都”之称,是“四大药都之首”。亳州自商汤建都到今,已有3700年的文明史,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亳州医药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重要“药都”。不难看出到清末亳州的药市已很繁荣。历史总是喜欢遗漏小人物的,但历史又是由小人物组成的。作者遍访民间,记录了一个个精彩抗日故事。小说描写细腻,故事并不复杂,可是故事的内涵却很是丰厚,篇章的现实意义远远大于篇章自身的魅力。欣赏美文,倾情推荐阅读!【编辑:简单爱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625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3-06-24 22:21:24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江南,祝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3-06-24 22:22:17
  历史总是喜欢遗漏小人物的,便历史又是由小人物组成的。作者遍访民间,记录了一个个精彩抗日故事。小说描写细腻,故事并不复杂,可是故事的内涵却很是丰厚!欣赏了。
3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3-06-24 22:30:17
  更改评论:历史总是喜欢遗漏小人物的,但历史又是由小人物组成的。不好意思,请见谅!
4 楼        文友:张朝阳        2013-06-24 22:32:47
  说话简单爱好好勤快啊,再看看作者的美文。更是陶醉,欣赏拜读了
爱好文学,与文学一起成长!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