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夜来欢歌

精品 夜来欢歌


作者:傅七段 秀才,241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892发表时间:2009-03-03 21:07:34


   ??我连喝了三碗,方才摸摸圆滚的肚皮,满足的叹了一声,好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东西了。她嫣然一笑,问道,你这么小,为什么到这里来?
   ??她的话唤醒了沉睡于大脑皮层某处的悲怆记忆。我想起安然给我的信上说的那些无奈:“……头痛越来越严重……时有幻觉。眼睛有间歇性的短暂失明……我想我是生了重病。然而我如何能舍弃这些求学若渴的孩子独自离去?但生命不能这样挥霍,只有保住自己,才能有更大的贡献……所以我渴望有人能帮我……”我看出安然在信中无声的希望。单单因为如此,我丢下学业,打工挣钱,来到这里。
   ??可是我并没有告诉于菲这些。只是淡然回答了一句,因为一个朋友。我又问她,桌子上养的,是彼岸花吗?她十分惊异的看着我,你怎么知道的?我呵呵一笑,说道,红花配绿叶,绿叶托红花,是自然常理。惟有彼岸花,生叶不开花,开花不生叶,花叶生生相错不得相见。这花,有花而无叶,恐怕是石蒜科植物彼岸花的一个亚种吧!她抚掌而笑,说道,厉害厉害。想不到你年纪不大知道的倒不少。不错,这正是彼岸花的一个亚种,每年二、八月开花,三月至七月生叶。学校后面的山坡上,每年的二、八月份都会开满这种漂亮的花。她说完,又道,你身体很虚弱,好好休息。养好病,与孩子们早日见面。她起身离开,走到门外,又回头道,和你合作,可能要比我想象中愉快。
   ??安然,你从未说起,这里会有这种似乎只存在于传说里的花。相传,彼岸花开于忘川两侧,花香有接引亡魂、勾起前世记忆之能。安然,你是否相信,两个相爱的男生或者女生,前世都是最恩爱的夫妻。因为他们的爱超越了轮回的承受,神憎鬼厌,所以上帝今生给他们开了这样一个玩笑。就像《圣经》中通天塔的失败一样,上帝厌恶太过执著的感情。就算冲破阻力再在一起,我们的感情也变的闪躲遮掩。为了爱,我们需要背负太多。就如曼珠与沙华。命运让我们错开了交织。安然,你教会了我这么多东西,却还有那么多没教会。外而无极。我与你的纠缠,永远没有完结。
   ??第三天,我在于菲的鼓励下,正式登台授课。我负责语文、历史、地理和生物。由于大部分是初中的课程,所以我的主干就是初中的二十个孩子,他们大都已十二三岁。这个重大的任务让我颇感紧张。但偏科严重的我对数学之类的理科知识实在没有什么兴趣。学生都是七到十四岁的孩子,和所有的山民一样淳朴、热情、心智活泼,对知识的渴求十分热切。我年长于他们,不过几岁。偶尔结伴游山,相处甚恰。于教学的组织来说,我并无于菲做的出色,但孩子们多乐于和我亲近。她打趣道:原以为是来了个好教师,谁知道来了个孩子王。不过有你这个孩子王在,他们倒好管理了许多。
   我和于菲成了好朋友。她每周都会消失两天,问她去哪儿,她又不说。我并不是她的谁,也无权过问太多,只提醒她,一个女孩子,一切小心。她欢快的答应。她向我问起安然的事情,说,孩子们经常会提起他们以前的小安老师。看的出他们很喜欢他挂念他。你是为了他来这里的吗?我说是。他便问我安然是个什么样的人,因何原因离开。“他得了肿瘤,在颅内。”我回答。她听完这话,便缄默了。她知道自己问到了不该问的问题。
   ??偶尔会在这群山之间想起家乡那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没有任何起伏,遮挡不住视线的空旷让人觉得不安全。家乡夏天炽热酷暑难熬,冬天却有纷飞的大雪。听安然讲,这里的冬天是没有雪的。这里随处可见的是质朴的山民,身穿无领对襟短衣的健壮男子和家织红黑条纹筒裙的女子,大都跣足而行。他们于我,温暖而陌生。让我心存依赖,却无法过分靠近。
   ??支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闲逸,每天繁琐的备课,批改作业。学生虽少但因为各个年级都有,所以教学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进行。通常就是把所有的学生聚在一个教室里,逐年级教授课程。再者,做饭洗衣之类的事情还要自己做,十分繁忙。后来与于菲合作,进行了一些分工,将课程错开。她又肯多帮我做一些杂务,让我轻松不少。
   ??到这里一周,我接到安然的来信。他说,计算着行程,你应该在到那里一周后接到这封信……我在故乡一切安好,病情控制的亦很可喜,你不必太过挂怀……父亲与母亲很担心你,你要写信给他们……勘撒在这个季节应该很难熬,蚊虫很多。你的少爷生活在那里要划个顿号了。但愿你的少爷脾气也会因此而改变……故乡的秋天和春天一样风清云淡。天远地阔。想起曾许你于春天一同放风筝的。其实你若在,这样的秋天也可以……前日母亲来看我,带来了一大袋核桃。又吃到家里那棵核桃树上的果子,心里很欢喜。你写信的时候告诉母亲,不必让她这么频繁的来看我,她年纪也大了,乘车二百多公里,还带那么多东西,我也蛮担心的……这个季节,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应该开满了红色的彼岸花。你应该没见过吧,会给你个惊喜的。我很怀念那里,我会好好治病,有机会,我会回去的……
   ??邮差在村子里停留三天,我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安然,一封给父亲母亲。我粗略的向安然交代了一下勘撒学校的现状,提到了于菲的存在,最后以一句我很想你收尾。而在写给父母的那封信的时候,面对着薄薄的几页白纸,突然知道了文字描述的苍白与无力。我不知道说什么才恰当,才可令他们放心。在写给父母的信上,我只写了两句话,一句是,我在这生活很好,放心。一句是,爸,妈,我爱你们。
  
   ??四、你知道人生中会有很多有趣的经历,这是其一
   ??生活出乎我意料的艰难。蚊虫几乎让我彻夜难眠。就算用上驱蚊药,也会被叮的全身红肿。阳光是那么毒烈,我的皮肤开始有烧伤般的热痛且迅速变了颜色。吃饭方面又时常会出现断菜危机,只能吃白饭。最常吃的菜是山民送来的一种叫做甘苦菜的野菜,味道苦辛,粗砺难咽。十多天下来,我迅速消瘦。于菲去村中高价买回一些牛肉和鸡鸭,又带我去河沟里抓鱼和鳝,仍无法改变生活的艰苦。于菲看着我日渐消瘦的脸,总是叹气说道,你还太小,怎么能来这?
   ??我知道,生命的顽强与适应必须显露它们的强势出来。我对这种离群索居的生活向来是十分向往的。远离喧嚣繁杂,遥远僻静,是我想要的环境。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生活的困乏化。我若能适应,以后必定身心自在,得我之所念。若不能适应,则会遗落太多生命中原有的一些信仰。
   ??中秋节在一天一天的临近。我问于菲,佤族人也有中秋节吗?于菲告诉我,佤族人不过中秋节,但他们有一个更为有趣的节日叫新米节。从八月十四开始狂欢三天,比中秋节有趣多了。她又说,不过我们是否能参加,就得看村长和魔巴(佤语,祭司)的意思了。据说佤族的新米节是不允许外族参加的,因为节日期间会有拉红线唱山歌等求偶活动。
   ??八月十三,我和于菲宣布放三天假。孩子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马回家。初三年级年龄最大的孩子央荣艾保(央荣,佤族姓氏,现通用汉姓“李”)说道,莫老师,于老师,村长说请你们明天去村子里参加新米节。我迟疑的看向于菲,她现出无比欣喜的神色一口答应。孩子们这才四散。央荣艾保临走时还特别交代,一定要去噢!
   ??我并不熟悉佤族的宗教习俗等问题,参加这样盛大的一个节日,真的害怕行为言语有失妥之处,触犯禁忌。然而不去的话又显得唐突热情,不免疑为对主人不敬。十四上午,还是同于菲一起,穿戴一新,往村寨去了。
   ??到村口时,远远看见几个盛装的孩子在路口张望着。于菲笑说,肯定是在迎接我们。果然,那几个孩子看到我们便一路飞奔而来,八岁的梅冬桑然(梅冬,佤族姓氏,现通用汉姓“钟”)一手拉着我,一手拉着于菲,一边跑一边欢呼,老师来啦老师来啦。转眼间,一大群孩子便围拢过来,簇拥着我和于菲向村子中间的广场走去。
   ??沿途看到佤族的男女老幼都穿着新装,携着大量的食物和乐器,一脸喜气的去参加节日庆典。我们到达广场的时候,很多佤族青年已经敲起了木鼓跳起了圆圈舞。我和于菲坐在广场边缘的一棵红荷木下,感受着异族节日的喜庆。央荣艾保和梅冬桑然在旁边跟我们说一些有关新米节的传说轶事。过了一会儿,村长和魔巴走到广场中央,人群立即安静了下来。魔巴口重念念有词的说了一通话,大意就是,感谢神祗赐给我们丰收,今年收成很好,应该向伟大的神举祭。他说完,只见各家的长者都抓出一把收获的新米,摆在地上,各人就对着那新米跪拜。艾保和桑然等一干孩子也到自家的那把米前跪拜。拜完之后,桑然他们跑回我身边,说,马上就有更好看的了。于菲小声告诉我说,其实祭拜新米神还有更为繁复的仪式,但都由祭司在神庙完成。现在要举行的,就是“剽牛祭”了。
   ??这时,我看见一个壮实的佤族青年牵来了一头大黄牛,黄牛被蒙上了双眼。刚才还对“剽牛”很感兴趣的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剽”牛。突然对自己的孤陋寡闻很感惭愧,我早该从字面意思上就知道剽牛就是凌迟一头牛啊!他们一定是要杀了它。自小长于农村的我,对这种老实忠厚的动物充满了莫名的情感。我掉过头,背对祭场,不忍心再看。
   ??我听见黄牛轰然倒地的声音,又听见无数佤族青年的欢呼声。睁开眼,看见祭司一只手里拿了一柄锋利的刀子,一只手里举着黄牛的尾巴。我不知道年老的祭司何以能如此迅速的杀掉那头牛且使他不发出一点声音和反抗。看来这祭司一定如庖丁一般杀牛无数,才拥有此技能。几十个佤族青年这时已一拥而上,用手中的短刀疯抢着牛肉。场面热闹而血腥。“剽牛”二字,果然名不虚传。
   ??不一会儿,一头大牛已被肢解完毕,抢到肉多的青年喜气洋洋一脸得意,而抢到肉少的青年就不免有点沮丧。一个抢到牛头的青年似乎是趾高气扬的接受着众人的欢呼。桑然十分高兴的说,好啊,阿哥抢到牛头喽!我才知道,原来抢到牛头是英雄的象征,被认为是有福气的征兆。那青年将牛头跪奉给魔巴和村长。达尼村长对魔巴说了几句话,魔巴点头答应,那青年就捧着牛头向我和于菲走来。我和于菲疑惑的起身。桑然两眼放光说道,英雄艾散哥哥要把牛头送给你们了啊。
   ??那个叫艾散的青年走到我们面前,把牛头举到头顶,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道,根据魔巴和村长的指示,我把牛头送给两位,表示我们勘撒村对两位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谢意。你们为我们的孩子们教授知识,实在是辛苦了。我和于菲受宠若惊,不得不受。可我一看见那血淋淋的牛头,一个哆嗦,额头冷汗直冒,不敢去接。于菲看了我一眼,眼中有恍然的神色。她笑吟吟从容大方的接过牛头,大声道:谢谢村长、魔巴及各位村民的后爱与信赖。我们一定会尽心竭力的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她说完,人群中又爆发出一阵欢呼。
  
   剽牛事件已经让我懒于面对这个喜庆的节日的。于菲的豪迈与大胆及其应变理解能力又让我对他刮目相看。她能在瞬间看透我的心理,避免了一次不愉快的发生,让我无比感激。
   ??接下来的仪式就十分欢庆了,老者们敲起了木鼓,拉三弦,放礼炮,吹起芦笙和竹笛。年轻小伙子们都四散去打猎,姑娘们则跳起了圆圈舞,甩发舞;孩子们都聚在我和于菲身侧,或嬉戏或问一些有关汉族的节日和传说。逢着一个空挡,于菲问道,还在害怕吗?我微微一呆,摇头说道,没有,只是没见过这种场面……她轻笑几声,说道,剽牛是佤族最有特色的庆典。我们这次还算开了眼界呢。
   ??傍晚的时候,广场上燃起了篝火。除了进行跳舞打木鼓等仪式外,外出打猎的小伙子们也都返回,将猎物放在广场上,比较谁的猎物多。开始有人喝酒,佤族人酷爱饮酒。有的小伙子含情脉脉的把白天抢来的牛肉和打来的猎物送到心仪的姑娘面前,唱起了求偶山歌。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古乐《凤求凰》。各家拿出自带的食物,互相交换。几个孩子给我和于菲捧来了黄果、盐渍马头鱼和糯米粑粑。都是佤族特有的美味。我和于菲吃了很多。还没吃完,艾保和桑然就捧着两个大瓷碗过来,里面装满了粘粥状的东西,色泽鲜艳,异香扑鼻。于菲笑道,真有口福啊,这是鸡肉烂饭。艾保和桑然坐在我们身边,一边吃着自己手里的烂饭一边介绍。这饭是用健康鲜嫩的乌骨仔鸡与新谷米同煮,放入茴香、芫荽、辣料、葱、蒜、香子和薄荷等熬成,糯滑鲜香,有益身体。是佤族人用来招待客人的佳肴。
   ??“还有更好的呢。”桑然插了一句。我和于菲都十分好奇。艾保和桑然跑开,回来时手上又多了两个大瓷碗。这次不看便罢,看了吓我一跳。他们端的,竟然是满满两大碗蛆虫!但那虫子较一般蛆虫大了不少,有手指粗细,长近三公分,呈纺锤形,身体滚圆,肥肥白白。艾保说,这是竹虫新米饭。于菲一脸惊喜,说道,这个就是竹虫啊!早听说滇南竹林产出一种食嫩竹笋长大的竹虫,甘香有奶油味,原来就是这个啊。她的连连赞叹,让我对这种形貌奇特的虫子起了好奇心。我强压着自己的想象,尝了一个,果然十分好吃。
  

共 20875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说是有些偏爱作者的小说,我承认。有时候我在想,作者的小说中,无论写到什么场景,或是什么知识类的东西,都有模有样的,丝毫没有矫情和勉强的迹象,这得读过多少书和经历过多少生活呀?因为这些不是凭空就可以捏造出来的。这一点,我肯定做不到。另外,作者编排小说故事的能力,总是驾驭能很娴熟,不是大起大落,不是刻意做作,这是多年码字的功底,还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使然。当然,小说所涉及的同性恋与毒品的东西,有些不被人接受。我选择默许之。【责任编辑:寒鸦】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3034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艾梵        2009-03-05 12:43:41
  看似平平淡淡的文字里透着风风火火,激烈的环境冲突,人际冲突,给小说添上了不少的色彩。小说没看完,但看作者的小说有安妮《莲花》的味道。说实话,我不喜欢安妮,但是《莲花》爱不释手。
好久不见
2 楼        文友:Hiddenfruit        2009-03-05 19:45:13
  我终于注册咯!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