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阔天空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碧海】姜晋的文化流线(散文)

编辑推荐 【碧海】姜晋的文化流线(散文)


作者:刘润和 布衣,469.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93发表时间:2013-07-05 00:49:38

二十六年前,在凉州,我们有过几天相处;二十六年后,在苏州,我们久别重逢。初识时,我年方弱冠,他甫过而立;重逢时,我近知天命,他即将花甲。二十六年前的炎夏,我们在武威宾馆某间会议室谈论文艺和当地风俗。二十六年后的深秋,我们在苏州桂花湖畔打量对方被时光磨损的痕迹,在笔墨、琴声和古玩间漫无边际地回忆和遥望,开始了又一次告别的聚会。
   他叫姜晋,苏州人,作家,收藏家。通音律,会操小提琴和笛子;擅书法,真草隶篆诸体皆备。出版了十几本书,家藏各类古玩。琴棋书画,再加鉴赏,应在“杂家”“玩家”之列。
   1986年,我和姜晋初识,之后书信来往约十年。那时姜晋在苏州手表厂工会,几年后到了苏州工艺美术厂。苏州人心灵手巧,工艺品精雕细作,自成风格,又称“苏作”,是中国民间工艺繁衍历程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姜晋和工艺大师或工匠们打起了交道,延续了他打小就着迷的收藏之道。人迷收藏,最易忘乎所以。苏州工艺美术厂改制,姜晋在一家报社做了记者。他和我的联系中断,应该在这个时期。1998年,我在西安买了多册《收藏》杂志合订本,从中看到了姜晋写苏州文物的文章,知道他在此道上,却不知如何再续书信之缘。2003年,我路过苏州,欲见姜晋而不得其联络方式,询114,打通了他家的电话。姜夫人说姜晋出去了,要我次日再打来。第二天我匆匆离开苏州,姜晋的消息自此愈加渺茫。这次到苏州住定,又想起姜晋,便在网上搜索,“姜晋”的条目一拥而上,多半是与其著作有关的词条。我在他收藏明信片的信息下发现了他家地址,故伎重演,又拨114。电话接通,我报了姓名,姜晋高兴地不得了:“在桂花公园见面!”
   和二十六年前相比,姜晋老了,瘦了,满身的热情丝毫未减。在桂花公园露天茶馆,桂花叶片里点点黄花微摇,香气馥郁。运河静如绿绸,绕着古城墙缓缓流向山林幽深处。我们忆及1980年代的凉州、《红柳》编辑部诸人、走散了的文朋诗友、沙漠里的明长城烽火墩……
   当年的文青,现在已成文学老汉。姜晋由诗歌渐至散文,再渐至大文化类随笔,成功转型,收获益丰。在姜晋家里,他拿出《金指银弦》、《布衣西塘》、《藏物觅珍》、《百年观前》等几部著作,在各册扉页上用毛笔签名、钤印,说其他的书手头没了,网上有,能买得到。不知觉间说到了收藏,故事立时多了起来。天南海北淘宝“打眼吃冲”的经历,得了宝贝的陶醉难舍,个中苦乐,大致相似。他家书柜和博古架里,陈列了瓷器、香炉、笔筒和多种文玩,称得上“金屋藏娇荟珍宝”。姜晋给我逐一展示,指点“门道”。听着他的讲解,把玩一件件精美的“苏作”古物,我脑子里浮现出曾经过手的古董——它们离开我后,如今是否到了姜晋这样的人家,对其百般怜惜,珍爱有加?
   苏州的黄昏很快来临,一队人字形大雁在夕阳霞光里飞去。暮光在树梢间慢慢灰暗,当下正在被闪烁的灯光替代。姜晋送我两幅隶书条屏。我很喜欢,说再写两屏行书吧,四屏好挂。姜晋连声说好,伏案写出两屏行书,四屏摆开,果然很好。我离开苏州前,姜晋又给送来了对联,说你收藏对联,不送对联不行啊!我知道,他是老资格的书协会员,书作上过拍卖会。但此时我却推不开面子开口询问润费,心一横,不问了,权当情义无价吧。
   姜晋二十岁当知青“绣地球”,在生产建设兵团文艺宣传队里吹笛子,继而改学小提琴,练就了用音符和弓弦抒写感情。姜晋的琴弦上流淌着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梁祝》,流淌着《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和他年轻时印象深刻的曲子。我一边听,一边想:二十六年间,是这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答案模棱两可,或许倾向前者。
   姜晋的第一本书《金指银弦》1997年初版,收集了他早年的散文。文章篇幅不长,简单纯净,如同山溪潺潺转行在往事的密林,清澈甘冽,叮咚有致。我在书中看到了1980年代的姜晋,沉湎于梦想,耽溺于美的创造。我也看到了二十岁的自己,在西凉铜奔马的故乡,和一个叫姜晋的苏州人相遇,幻想着文脉深厚的苏州和江南水乡的濛濛细雨以及打着油纸伞走过石阶的女子。那个年代,现在看来是一个文学节点。姜晋在这个节点上,超越了所谓纯文艺的藩篱,走向了更为开阔的文化地带。
   我认识苏州,缘于姜晋。姜晋的文字,加深了我对苏州的认知。他写的《百年观前》,历数观前的古今变迁和风云际会,不啻一个文化导游。到过苏州的人,必到观前街一游。观前街的历史,可追溯至吴越春秋时期。二千多年的烟云蹉跎,使这条街道成了苏州文明的活化石。跟随姜晋穿塘过河,我不时想起陆文夫和苏童。那个美食家朱自治也许还坐在苏州的某个饭馆里,而苏童的单车在小巷尽头拐进三十年代的深宅大院……几年后姜晋为浙江西塘写的《布衣西塘》也是如此,仅仅是地域分在两省而已。写《布衣西塘》的姜晋,文笔成熟老道,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毕竟是诗人出身,景观和才情的“焊接点”恰到好处。
   姜晋的著作,手工收藏随笔居多。《藏物觅珍》是其最近出版的一部,书中他把收藏的“宝贝”和藏宝经验大都抖落在纸面。谁若去苏州寻宝,这无疑是最好的参考书。近些年,传统手工艺逐日消失,工艺重镇苏州也在所难免。姜晋从古玩涉足手工艺研究,编撰了《鸟笼把玩与鉴赏》、《中国传统红木小件》、《中国传统牙角雕》、《中国传统手炉》、《中国传统铜器》、《慧心雕龙》、《天赐考工》。单就书名看,我再学几年也够不着这个点,玩不转这些道道。像《鸟笼把玩与鉴赏》,在王世襄先生书里见过一些片段,姜晋把它弄成一本书,还是一个创举。姜晋写书之余,有机会就在电视台发声,在新闻媒体呼吁改善中国手工艺的处境,他为广州日报写过《藏宝苏州》系列,为《中国国家地理》写过苏绣,小报上的文章更多更杂。如此等等,在文化没落,道德崩溃的时代,姜晋在挽救、缅怀抑或期待——这丝缕犹存的文明,有朝一日会回归大众精神生活。
  
  

共 23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姜晋,苏州人,作家,收藏家。通音律,会操小提琴和笛子;擅书法,真草隶篆诸体皆备。出版了十几本书,家藏各类古玩。琴棋书画,再加鉴赏,应在“杂家”“玩家”之列。和他认识十几年了,之间经常互通信件,26年后,姜晋老了,瘦了,当年的文青现在已成文学老汉,他慢慢由诗歌渐至散文,再渐至大文化类随笔,成功转型,收获益丰。他的著作,手工收藏随笔居多。在现如今,文化没落,道德崩溃的时代,姜晋在挽救、缅怀抑或期待——这丝缕犹存的文明,有朝一日会回归大众精神生活。作者通过自己对姜晋的贴身认识,把他的生平经历一点点描述出来,把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刻的演绎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文不多评,推荐欣赏!问好刘老师,感谢支持赐稿碧海!【编辑:一片叶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7-05 01:05:15
  作者通过自己对姜晋的贴身认识,把他的生平经历一点点描述出来,把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刻的演绎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7-05 01:05:47
  佳作欣赏,问好刘老师,送去祝。
3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7-05 01:06:14
   感谢支持赐稿碧海,祝您写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