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木马】家 事

精品 【木马】家 事


作者:薛云平 布衣,321.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48发表时间:2013-07-13 05:03:28


   他曾掰指头算数说:爷是光绪末年人,留过辨子,光绪、宣统、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华国锋。算是经过了七个皇帝。懂得什么叫太平年、战乱年、灾荒年。光绪三年,人吃人,犬吃犬,饿殍遍野。民国前有一年闹瘟疫,一条巷一条巷死得没人。早上抬人送丧的,下午就有可能被别人抬着下葬。棺材没了,用席裹着,后来连席也不用,挖个坑,土盖住了事。抗战时期,蒋介石炸开花园口,死了多少人,没法统计。河南灾民向大西北逃命,一队接一队的,担子一挑,一头是黄皮烂眼的娃娃,一头是脏兮兮的黑铁锅。一路讨饭活命走着,饿得头晕眼花,跌在沟里,一家人就完蛋,要不人怎么叫“河南蛋”。“河南蛋跌沟去咧。”意思是完了。
   爷爷说的很多,因为是病中,我疑神疑鬼,以为爷爷真的病糊涂了,或者魔鬼作崇。但爷爷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八十年代末期闹学潮,有种种说法:中国是老人政治,全盘西化。我想起爷爷在世时说过:人老成精,不是成精作怪,是阅历多,经验多,知道情况咋个处理好些;中国有中国的特点,有中国式的解决办法。他还说中国地图象一只大公鸡,地大物博是肥鸡,但无论那个国家想吃掉都不可能。中国人心齐,人心齐,泰山移,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爷爷一生早睡早起。我上小学、中学时期,冬天的早晨,爷爷总是起个绝早,添把火,给我热剩饭。不是搅团疙瘩,就是汤面条,要不煎水泡馍,剁点酸菜也罢,总要让我热热地吃上一碗。猪肉臊子盆在柜子里放着,少抠一点,半盆臊子爷要吃一冬!爷爷居住的老屋,除了一大木柜,就只是一个大老瓮。老瓮上有厚厚的大石盖,年代久了黑漆似的明亮。瓮盖上放一本比砖头还厚的《康熙字典》。
   爷爷常翻,书页显得黄。
   爷爷的话我至今记忆犹新。问学什么课,语文、算术,唱歌。语文书第一、二、三、四课我都牢记着: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我爱北京天安门。毛主席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我问过爷爷许多问题:譬如共产党是谁?国民党就是蒋介石,孙中山也叫国民党!
   鸟儿飞上天空,靠一双翅膀,没翅膀了,就只有靠一双腿。家家门上印的字是”
   忠“。花圈中间写的是”奠“。
   爷爷抽着旱烟和我说话。油灯如豆,没煤油了,柴油也能点着,就是烟大。早起洗脸照镜子,鼻孔眼都是黑的。爷爷说,陕北有个地方叫延长,延长那个地方泉子多,泉子流出的就是油。我问:油泉是不是不流了,咱村合作社怎么没煤油了,那么远的路,靠什么运来的,汽车、火车,装在大油罐。火车没通到陕北,将来要通。如今修通铁路好几年了 。革命圣地嘛!我小时候,我们村子后面挖山填沟,箍洞子百十米长,打石子,家家户户都分配有任务。听说是铁路修通了,就能有火车坐。人人都兴奋,干劲大,正所谓冲天干劲。满山遍野叮叮哐哐的打石声、笑声、歌声。后来又听说坐火车要车票,车票不象布证,按人发给,车票要钱买,提起钱,庄户人家都纳闷,熬煎钱难呀。常言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但也有新的传说,有个老婆,坐火车,没买车票,列车员检查出来,老婆没钱,胆子却大,列车长让上广播检讨,老婆捉住麦克风就大声喊:”人民铁路列车人民坐,我老婆子没钱上广播!“合作社不光缺煤油,玻璃灯罩也没,爷爷用剪子裁块白塑料,用针线纳几针就成了。缺黑糖、白糖,就是不缺食盐。有一年传说盐快断了,家家户户都排队称盐。爷爷笑笑,后来真的是谣言。肥皂、火柴,各家过年都有份,分得了一点点,可怜兮兮的,但却人人都高兴,不分谁都缺钱买。
   小时候,那些年,会开个不停,小队开会,大队开会,公社开会,县上开会。社员大会、三干会。什么季节都有会。冬季农闲,其实才忙。大修水利、大搞今冬明春农田基本建设。大战一百天,人定能胜天,水库大会战,生产队青壮年劳力全部出外,队队都有副业组长。所谓副业组,说穿就是组成胶车队,象电影《青松岭》那样,驾辕的有大骡子,拉梢的三个骡子,也要膘肥体壮,搞运输。参与外出人员,一律十二分工,每天补助伍毛钱伙食。生产队剩下老弱病残,开会成了混工分的代名词。队长叫老先生(老先生就是我爷爷。爷爷有副老花镜,不用照样行)读报纸,不是队长不读,许多字他不认得。报纸读完,还学文件、毛主席语录着作。问同意不同意,同意,同意!没有说不同意的。不同意就是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是反革命,就是阶级敌人。对待阶级敌人,要坚决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绝不能心慈手软!阶段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村中间最醒目的位置上红油漆书写,队上穷的买不起广告,有红颜色就行。合作社多进红颜色,蓝的也进,为社员染布用。还有黑、紫、绿等颜色。群众中流行着:开会就往旮旯里坐,少提意见多通过;还有一种说法:开会只往暖和处躲,上边唱什么歌,咱唱什么歌。热天开会,开会光向荫凉处钻,省得积极表现挨了砖。无产阶级专政,可不是闹着玩的。社员副业,只能养猪、养鸡,羊不能自己养,队队都有放羊员。
   否则,就是资本主义倾向,就得割尾巴。人无尾巴可割,就是抓住批斗。不知谁创造的字眼,人民内部矛盾,在我们村就成了敌我矛盾,自然升级!队上有社员出红苕,装了几个。摘棉花的往夹袄里塞上一把。有个新媳妇扒了队上几个红萝卜,有个不怀好意的眼刁心狠,报告给大队。驻队工作员一查,娘家是富农成分。大会、小会让那倒霉的新媳妇没完没了检查。通知说,公安局进行公捕公判大会,每个大队出两名陪斗的,点名要新媳妇上。工作员说:也可以不上会,但要那小媳妇同他研究研究,那小女人不笨,知道那层未点破的意思。工作员搂着小媳妇睡在队委会。不怀好意的又从门缝全看清了。小媳妇没了脸皮,回家自尽。
   工作员怕了,拍拍屁股溜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爷爷追踪寻去,狠狠地踢打了那家伙一顿。村上人都担心,说老汉招祸了。爷爷不屑一顾,说:”球事都没,搁早年有枪,毙了驴日也不亏。“爷爷也上过大会,五十年代末期,常常有群众性质的赛诗大会,标语口号式的顺口溜居多。爷爷常被推举为村上的群众代表表演。爷爷曾经行伍出身,台上一站,气势夺人。诗句随口涌出,声若洪钟。诗的语言朴素、清新,富有韵味和诗的意境。当时一位名噪九州的大诗人参予过一次评审,说爷爷是颗未被发现的珍珠,他笔录几十首爷爷的即席诗作,他高兴得手舞足蹈,他说他发现了又一个王老九式的农民诗人。他记录的手在发抖,他一次次流出激动的泪花,他甚至高呼,人民万岁!万万岁!他一身农民装束,穿对襟老式黑棉袄,袄包里有旱烟锅,剃着光头,足蹬一双圆口黑条绒布鞋。他说他是编辑,其实是主编。他说要在刊物、报纸上发表收集的爷爷诗作。当时县委领导听说,指示公社,公社又通知村支部,要重点照顾,留给创作时间。主编兑现诺言极快,爷爷的名字变成铅字,让知道的人,都引以为骄傲。说:咳呀,我们那儿出了王老九。方圆百十里地面都知道了。凡热闹场面,都恭请我爷爷列席坐阵。爷爷用诗发言,恰如其分,生动活泼。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爷爷晚年时候,在我高中毕业,因为腿疾不能报考大学时,非常气愤。爷说:还叫人活不?走,爷有办法。爷爷到县城走一趟,处处都显得出麻木和不耐烦。爷爷心灰意懒了好长时间。爷爷远远消失了王老九时期的八面威风。爷爷说:人老了,不顶用了,说话没人理识,和放轰(屁)一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后来我学了医,考取了医生证。假期回村开诊所,上门求治的人不少,爷爷喜悦之情不能自已,一遍又一遍逢人讲:”我云儿学成了医生,我这当爷的做梦都没想到。“爷爷怕我受不了人生第一次沉重打击。问起我小时候,他教给我背诵的诗作。”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沉重的心中,流淌着一首千古绝唱。爷爷抚着银色瀑布一般的长须,简析道:
   这是一首梦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浪漫色彩浓郁的抒情诗,反映了诗人政治上失意反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一旦接触到现实,只能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呼喊。全诗兴到笔随,酣畅淋漓地倾泻感情,完全不受形式的束缚,只有李白这样的伟大诗人才有如此磅礴的气势。李白游山玩水,到了陕西华阴境内,入乡问俗,见人多骑驴代步行走,当即买了头好黑驴,他让随从牵着,自己倒骑驴上,悠哉游哉地四处八方,走驴观花,饱览山川秀丽。华阴县令闻讯召见,为大诗人接风洗尘,酒席间言词微微露出嘲笑味道,李白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皇上殿前我骑走马,华阴县令岂不容我倒骑驴。“爷孙俩相视而笑,各喝一点开水。
   杜甫的《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通过对蜀相诸葛亮显赫功勋的缅怀寄予了诗人匡正时弊,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不问苍生问鬼神。“爷爷问谁的诗句?李商隐,我答。
   ”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谁的?王之涣。
   ”劝君惜取少年时,“哪一首?杜秋娘的《金缕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的《出塞》。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子来。“——杜牧刘禹锡的《乌衣巷》是哪几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反问爷爷。——王维《渭城曲》。
   我当时很想一个人悄悄地外出闯荡,我老想着”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一个人没出路了,总想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然而山重水复的困境,疑虑丛生。人常常被自己的糊涂想法吓破了胆,弄得自己犹犹豫豫裹足不前。爷爷也不赞成我走,走向哪里,我没个目标。父亲、母亲,更觉得我翅膀太嫩。说是”好出门不如歹在家“,”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想到这儿,我发了呆。
   走投无路,我甚至想到死。母亲就声色俱厉喊:”你没良心的东西,死就死,死了我把你挂到枣树上,一片片削的喂狗。“”你不争气,和豆芽子菜一般,不敢见煎水烫。“老院南边靠墙内,有棵歪身子老枣树。太阳落下西边山头去后,总会飞来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地闹。墙外面不知那个顽童,手中撇出一块瓦片,击落了一只麻雀。麻雀嘴边是黄的,显然是刚出窝不久。我轻轻地将它握在手中,看清伤在翅膀,翅膀下面远不丰满的肌肉渗出一粒粒血珠,殷红殷红的。我能感觉它身体的索索颤抖,可怜它那小眼睛,黑亮黑亮的,盈眶的泪水。我检起爷爷窗前有一块龙骨,用铅笔刀刮了又刮,刮出一层层白色粉末,给慢慢敷上止血。小麻雀满心感激地歪着脑袋看我,似乎不相信尘世还有这样热心肠的好人。我揉了点玉米面馍花,喂它,它起初不吃,后来吃了,一口又一口。它一定是贪玩才背着父母,自不量力地飞出温暖的巢。它哪能预料生命旅途开始的艰难!这只鸟儿现在怎么了,天知道。反正那天清早,我放飞的小麻雀,飞向西面。爷爷说:去了甜水沟。
   村子西边,有条很深的沟,沟里有一大泉,水味甜美,故名甜水泉,这条沟也因泉而名甜水沟。传说远古时候,有条盐神牛从东海驾云而来,望见满山桃花盛开,蜜蜂嗡嗡,鸟儿追逐嬉戏,彩蝶翩翩起舞。山峰间仙雾萦绕。盐神牛情不自禁,借问此方土地,土地神哈哈笑道:该是哪里就去哪里!神牛去了青海,所以青海主产食盐。随后又飘来一头水神牛。倚立云端,眼前鲜花盛开,香味沁脾,百鸟和鸣,眼观耳闻无不诗情画意。就五体投地,醉倒在这人间仙境。朦胧间,哗哗哗地尿个没完没了,尿液四溅,须臾间遁地消失了。于是这西沟一夜间,处处都有了泉子,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甜水沟最里面岩石如磐,石缝间有眼大泉,海碗口粗的清水直往外汩汩流淌,日夜不息。这里的水质好,煮茶茶香,磨豆腐,一斤黄豆或黑豆制作豆腐能多二两;熬米汤,一样的水、米,熬出的稠香稠香。
   有位县令,知道甜水泉水好。差专人用毛驴驮水。驮水的每天一趟。日子久了,发现芝水河清清的,何不在芝川西边的芝水河里打水,少跑二十里腿。驮水的满以为蒙混可以过关,县官端起茶杯,就骂:”奸鬼。“地理书上讲,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仍有不落叶的树木零星分布。甜水沟两岸有不少松树,柏树,野枣树,桃树,槐树最多。芝水是黄河中游的一条小河流,甜水沟是芝水下游的小河流。甜水泉主泉的水,在清朝早年就有一条依山势修通的渠道流经村中。甜水沟星罗棋布的小山泉,汇成不大不小的一股,在村西汇合入芝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正是写照,只是洗衣服的妇女在桃林往返而不是竹林。甜水沟没有竹子。蒋大为演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我总以为演绎了我们那儿的生活,桃花倒映在宁静的水面,桃花映红了姑娘脸膛。水流潺潺,鸟鸣深涧,甜水沟里一片祥和。爷爷一生无论是高兴还悲伤,无论早晚还是晴天阴雨,抑或大雪纷纷扬扬,爷爷都曾经走在那条弯弯的羊肠小道。那沟沟洼洼处处印满爷爷的脚印。沟里有许多奇花异草,树木多并不珍贵,然长势形态奇特无比,妙自天成。有许多我知名不知名的鸟儿在这里生存集会。如今大兴自然公园热,家乡的甜水沟,绝对的属于尚未发现的生态明珠之列。爷爷说:你二爷在世时,保护着这条沟,谁折花都绝不行。我说:二爷是沟魂。

共 35648 字 8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
转到
【编者按】“在西山一部队招待所的最后面,有排二层楼上住下。全国各地,除了西藏和台湾,都有文学爱好者乘兴而来参加这次活动。筹委会邀请了当代诗坛的顶尖人物,笔会第一天,各路神仙都露了脸,一个个沉重的样子,仰天发问:中国是不是发展到今天不需要诗了,神态里仿佛有屈原的影子,我们都乱激动了好一阵子,大有匹夫之勇,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豪情萦怀。但后来,我们中间的一位小弟弟嘴一咧嚎啕大哭。短短的几天,彼此之间有了感情,都显得急切,七嘴八舌地问,是不是身上的钱花光了,怕不得回去,他当即没了哭声,说是咱们大家被狗日的骗了!说的自觉失口,忙用一双粗糙的手遮掩没有合拢的嘴巴,听的以为耳朵出了毛病。那次学习的不论自费,还是公费,衣衫都显得破旧,但我们确定都是精神贵族。谈论泰戈尔和徐志摩,谈美国新诗潮……古今中外,谈天说地,简直是无所不谈。活动费收不算低,伙食却极差。我觉得活脱脱地象一队队盲流汇成的乞丐群。大约乞丐是自由的,所以能玲珑八面,四方来风,听到诸如“长城,你它妈的真长!”“祖国啊,母亲/我是你肠道里的一条虫子……”。”这就是北京笔会的真面目!“那回去北京,是我生平第二次去。比起第一次对北京的印象,简直是一落千丈,我说难怪文学事业近于荒芜。有那么一些精于设置圈套的家伙,准确地说是流氓,表面是救世主模样,其实骨子里坏透了。我不知为什么感觉如吃了绿头苍蝇厌恶许多人。在这一点上,我永远学不了祖父,那样能宽容一切,他总说:无一般不成世事,三教九流,还有不入流的,地球上什么人都有。“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爷爷边说话,边抽着旱烟锅,烟锅一闪一闪的红,烟雾一阵阵地白。”用对笔会的厌恶引出了爷爷“宽容一切”的形象!然后再叙述“爷爷追随着县南的做生意人,伙同一路西行,然后南下去陕南”等等事迹。最后激励作家薛云平“在行医之余,尽心尽力地习作笔耕,为父老乡亲树碑立传”!【编辑:吉春】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720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