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三农今昔之农业用电(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三农今昔之农业用电(散文)


作者:河杨 举人,4309.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53发表时间:2013-07-31 15:24:29
摘要:《三农今昔》简介 农民,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群体;农业,是提供人们衣食的行业;农村,是社会整体繁荣与否的标志。改革开放前后,变化巨大,回顾起来,既扼腕叹息又欢欣鼓舞。 河杨根据这些情况,撰写了这部《三农今昔》的书。全书102篇,以叙述的形式书写而成。 这部书力求文辞简洁,客观具体。叙述的是从生产队到农民们大规模“转业”的具体经过。是五十多年来“三农”变化的历程。

(一)农业用电的初始
   如今人们与电的关系,像是离不开似的了。可是,东圩这里用电却有着许多弯弯曲曲的经历。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新镇公社便从南陵许镇的“新中变电所”牵来电线,用超高的电线杆从大漳河上架了过来,在芝渡建起了第一座排灌站后,又将电线架着,经过东圩村后,在山河之西,黛湖之南建立了灌溉站。
   文化大革命进行到一九七二年,阶级斗争深挖暗藏的特务,把东圩人弄得人心涣散,全村的一个生产队难以为继。玩弄“斗争”的公社当政者没有“回天之力”,只好默许社员们自发地将生产队一分为二。
   生产队划分后的第二年阳历七月初,东风生产队队长赵恒顺的女婿田宇才,在部队任副连长的职务,从服役的济南回家探亲。这时正是一年中双抢的准备时期。田宇才知道双抢中大家劳动艰苦,又见电线已经从村后经过,只要买点牵引的线,就可以用电了。于是,当他与人们谈及双抢时,主动借出300元钱。生产队请来电工,买来电线,将电源从村后三百米处牵进了村里,东风生产队的社员家里,也都通上了单相照明电。
   因为受物资条件限制,只拉来三根可以开动电动打稻机的裸体铝线;通到各户的,只是单根的包皮铝芯线,在各用户地上插下地线照明。并且规定,每户只能安装一个灯头,生产队供给一米的灯头线。即使这样,东风生产队的社员家庭,也是周边生产队电力最早的用户。
   当年的双抢,虽然用上了电动打稻机给早稻脱粒,可是,因为对电的认识肤浅,又经常听到用电死人的事,东风队更没有足够的牵引电线,这一年的双抢早稻脱粒,仍然以禾桶掼打为主。
   时隔不长,东圩周边的生产队也都陆续地通上了电源,算是“用电”了。可是,由于电力不足,稍有紧张,供电部门便将农村的电源关掉了。这样的情况,一直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才渐渐好转起来。
   由于有了电源,人们都将稻子脱粒的工具改成了电动脱粒机,抽水机也改成了电动水泵。可是,每当要用电时,“高压”总是停掉了。进入黑夜,人们应该开灯时,总是没有电;睡一觉了,电灯却亮了起来。稻子收获之季,人们老是睡一觉后电才来,只好从床上爬起来去进行脱粒。大好的白天干不成事,夜里却要用电,令大家既担心用电安全,又非常不习惯。因此,人们老是抱怨地说:“这鬼电和我们种田人作对——要用时,它没有;睡觉时,却来了。虽然用不好,钱还是一样的出掉了。”
   随着电力一天天的普及,社会上电死人的惨剧也经常上演。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电死人”的悲剧每年都要发生好多起。为了避免用电死人,行政部门和供电部门在加大用电安全知识宣传的同时,供电部门还千方百计地改进用电方法,改善用电环境。先是杜绝了“一线一地照明”,接着供电用上了“保安器”,这样,用电死人的情况才算得到了改善与遏制。
  
   (二)用电死人的惨剧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东圩周边的农村都通上了电源。可是,由于设备的简略,电死人的情况经常发生。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便被电力夺去了生命。
   人们为了能够及时用上电,都是自己筹备材料,请电工安装,通上电源后使用的。所用的牵引电线,都是拆开的单股或者双股裸体铝线,电线杆一般是树木或者毛竹栽成的。拆开的裸体铝线拉在野外,常常自己断掉,竹木的电线杆常常自己倒掉。日常活动的人们,稍不小心,只要碰上了,便被电死。
   芜湖市下放女学生小翟,和伙伴们正在田中耘田,忽然暴雨来临,大家都往村上跑来避雨。一根电线正好与人头差不多高,伙伴们都避让了过去;大约是风的原因,当她经过时,项颈却套上了电线,这位不足20岁的生命,便丢在了这根电线上;
   一位被无辜当成反革命关在监牢里的“犯人”,他唯一的13岁儿子,放牧耕牛时无意中碰上了广播线,被电击而亡;
   一位年近花甲的老汉,从女儿家归来,走到谷口镇的南端,无意中踏上了掉在路上的电线,被电击而死;
   一田人都在插秧,一位散秧的人,将秧把子散给人们栽插,当扔出一把秧时,想不到碰断了电线,在众目睽睽下,被电电死;
   一位姓卯的民办教师,为了不失误给学生上课,与老婆起早用电动脱粒机脱粒早稻。天才见亮,不足30岁年纪的夫妻,双双被电夺去生命,丢下了一双懵懂无知的儿女;
   一位正准备结婚的23岁仰姓男青年,夜里用轴流泵给稻田灌水,被电电死后,人们在第二天早上才发现;
   一位刚刚步入30岁的家庭妇女,在自己菜园里采菜,被掉在菜园地里的电线碰着,不幸身亡;
   一位在水塘里采摘菱角的中年妇女,想不到电线居然离水面不足一尺,她划盆经过时,被电线缠上,触电身亡;
   进入阳历七月,应该准备“双抢”了。一对尚未结婚的双胞胎曾姓男青年,去电站关掉了电源,而后进行拉接电线的工作。太阳出山的时候,电工却将电源送了出来,这两位正在接线的青年,双双死于自己才拉起来的电线下……
   用电不仅常常死人,更有许多人在具体操作中,被电击得死里逃生。如此种种,都是真实事件,河杨无法一一叙述。
   每一次“电死人”的惨剧发生后,河杨和所有的人都会感叹很久。这些被电死的人,只能是自己倒霉,根本没有任何补偿之说。
   针对用电经常死人的情况,行政部门、供电部门都很重视,除了一再宣传用电安全知识以外,还全力改善用电环境。到了二十一世纪,甚至规定了没有安全措施,不给用电。这样,用电死人的情况才算得到了遏制。
   可是,由于农村人多地广,要做到真正安全用电,规范用电,却也经历了许多时间和周折。东圩村的用电环境一直很差,赵荣雨和村上经常与电打交道的农民,总是当心用电的安全。于是,居然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硬是“绑”来了供电部门,将东圩村的用电设备进行了规范的改造。
  
   (三)东圩村用电的经历
  
   新镇从许镇引来电源的目的,是为了农业上水利的排与灌。因此,一开始有电,便归公社水利会管理。水利会管理着全公社所有的排灌机械,便将原来的柴油机司机变成了电工,成立了“电力管理站”,简称“电管站”。又架设高压电线通往各个机械排灌站的所在地,在原来排灌站的基础上,建立低压“供电站”,
   “大跃进”以后,公社水利部部长产启云在东圩村东、梅家大潭的长沟西头建立了“六十匹马力柴油机灌溉站”,并且建了三间总面积约六十平米砖瓦结构的机房。通电时,水利会便将“机房”作为“供电房”使用。
   水利会的高压电线架好后,安装的是180的变压器,用电范围仍然是柴油机灌溉受益的、东圩村周边的五个自然村、九个生产队。东圩村用电,原本是从村后牵进的低压电源,自此,也改成从这里用电。
   电站建好后,各个村庄从电房里将电源引回去使用,只是三条引出的线。随着用电越来越多,电费负担必须用表计算,明白到用户。每个生产队各架设了一路电线;生产队划成小组后,各小组引出了一路线;分成一家一户的生产后,许多人家竟单独拉出线来。于是,电房里引出的电线像是蜘蛛网一样密集,而且都是因便就简,老是出现短路故障。为了能够正常用电,电工总是应接不暇,人们不仅川流不息地进出电房,还时刻担心可能发生的用电事故。
   当时,稻谷的价格每年一般每斤是三角至四角之间,而电费,实际用电量加上损耗,每度电常常在一元左右,有时候甚至窜至一元二角。因为设备陈旧,省耗有时候比用的电量还多,人们对电费都有“不堪重负”的感觉。电管站收费,一般是按月或者按季收取。由于牵涉到每家每户,常常是有的人家暂时拿不出钱来,因此,每次电费都无法收齐。由于大家公用一台变压器,有电同用,形成了不出钱也照样用电的局面。时间一长,更多的人对电费的付出拖拉起来,收取电费,成了老大难问题。
   变压器的供电区,称作“台区”。每当某台区欠了“大量”电费,一时又催收不起来时,电管站便采取停电收费的“杀手锏”。因此,“东圩台区”老是被长期停电。即使这样,电费还是不能收齐。“欠费停电”的情况,常常弄得东圩人长时间的无电可用。同时,最让人担心的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用电死人的事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繁昌县成立了供电局,不久改称电力公司,新镇建立了“供电所”,电力由行政化管理,改变成了商业化。二十世纪末,供电公司开始农电“规范改造”,新镇这里也在同步进行。可是,它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东圩电站被排在什么时候没有消息。
   1999年秋天,赵荣雨与电工等,三番五次地去供电所,要求率先给东圩电站改造。理由是,东圩用电环境很差,虽然暂时没有发生人命事故,可是,却是朝不保夕。在再三的软磨硬要的情况下,供电所于2000年春天,为东圩电站“提前”进行全面的“规范改造”。从此,东圩这里用电才算正常起来。

共 34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详细叙述了,生产队时期,农村用电的情况,其中有因电带来的方便和喜悦,也有使用不当造成的悲剧。事例翔实准确,语言朴实干练。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3-07-31 15:27:46
  电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也体现了公有制的优势和力量。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北极主人
2 楼        文友:河杨        2013-07-31 20:16:15
  谢谢点评。现在的人啊,看看已经过去的事,您是什么心情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