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笔尖】桂三奶奶(中篇小说)

精品 【笔尖】桂三奶奶(中篇小说)


作者:航帐 举人,3712.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386发表时间:2013-08-27 17:31:05


   半年之后,崔大宝仍然没有走出悲痛,生产队队长也不想当了。王彩翠却不甘心,这个队长是多次请托在城里工作的亲戚,打了招呼才干上的,怎么能说不当就不当呢?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王彩翠一家没少尝当队长的甜头。王彩翠左劝右劝,好说歹说,崔大宝才没有辞掉队长。
   王彩翠的小心思,就像春天的池塘,被谁扔进一块石子,一池死水一漾一漾地活了。如果再养个闺女,也许崔大宝的注意力就能转移,就能走出悲伤了。崔大宝不育只有王彩翠知道,连崔大宝自己也未必知道。瞧他平时跟儿子的亲热劲,一定以为是自己亲生的。
   要想生个闺女,明年自己就40岁了,生个孩子应该没有问题,但借种的事情,没办法跟崔三桂开口。自从儿子崔鹏出生后,在崔三桂软磨硬泡下,自己只给他摸过一次奶子,再次勾引他,还能得逞吗?再说,崔三桂已经四十七八,快50岁的人了,还有生育能力吗?
   王彩翠想在大崔庄重新物色一个,但找来找去,没有一个合适的,不是辈分不合适,就是为人毛糙,嘴不稳。这种事情说出去,还是挺丢人的。崔三桂的嘴就很严,做事情稳妥,帮她生了个儿子,并没有一点风言风语。
   思量再三,王彩翠决定还是找崔三桂帮忙。
   又是一年春来到,大家忙完了年节,开始上工薅草挖塘,清沟理墒。崔三桂照样白天跟男劳力一起干活,早晚照料几头耕牛。那头老累牛累坏了身子,春节前宰了,成为大崔庄各家各户的美餐。其实,累牛肉并不好吃,但在那个缺衣少吃的年代,过年能吃上牛肉,全县也没有几家。崔三桂重新培育了一头累牛。每逢春天,是累牛最忙的时节,也是崔三桂最忙的时节,崔三桂经常被十里八乡的邀请去配牛,经常把脸喝得红彤彤的,打着饱嗝,喷着酒香。荒年饿不了手艺人,大崔庄的人教育孩子,经常拿崔三桂比,人家有个手艺,就是不一样呀。
   六七年后的王彩翠变化并不大,养尊处优的队长娘子的生活,使她身体略微发了点福,显得胸脯更加健硕。在那个以胖为美的年代,绝对是农村男子想入非非的温柔之乡。不像桂三婶,不到五十,就开始枯萎,就像农村人栽在门口的凤仙花,前几天看上去红艳艳的,不几天就蔫不拉几的了。
   王彩翠找到崔三桂,还是在牛棚里。王彩翠新洗的头发,身上还洒了点花露水,来到牛栏边,看得崔三桂眼花。
   崔三桂并没有忘掉王彩翠,但已有六七年没有接触了,他也不敢贸然造次,在没有弄清王彩翠来意前,崔三桂还是很谨慎的。崔三桂现在已是有身份的人了,跟大队书记成了亲家,已经定了亲,书记说先不着急结婚,把孩子朝前带带,不然到时候书记提拔女婿,总归给人留下口舌。
   大队书记准备提拔崔刚到窑厂做会计。崔刚现在回家就噼里啪啦练珠算,念念有词地背着珠算口诀,一个好会计的先决条件就是打一手好算盘。
   崔三桂嬉皮笑脸地说:“队长娘子怎么有空到牛棚来视察啦,好像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到这乱坟岗来了。”
   王彩翠笑道:“到前边看看小麦苗出得齐不齐,大宝说这几天要组织队员追施春肥。”
   “是呀,去年那边麦子播种的时候,天旱,一直没有发起了。”
   “你家大刚不错,将来你有福享啦!”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扯着家常,谁也不向前走一步。
   崔三桂恨不得立即把手伸到王彩翠的怀里,好好摩挲摩挲。
   王彩翠恨不得扑进崔三桂的怀里,快活一番。
   但是谁也没有向前迈一步。
   打扫完牛棚,添加完草料,说着不咸不淡的家常。忙完了,崔三桂就回家了。王彩翠走另一条路回家。崔三桂心里想着,当初那么疯的时候,你倒不怕,今天又没怎么着,犯得着这么穿钉鞋拄拐棍——小心过火吗?
   回家后,崔三桂一直在想,这婆娘到底什么个意思?
   王彩翠也在想,自己是不是已经没有吸引力了?崔三桂还是前几年如狼似虎的崔三桂吗?是不是已经力不从心了?
   “明天,如果遇到,一定要摸一下底。”崔三桂和王彩翠都这样想着。
   第二天,崔三桂故意很迟才去牛棚。他跟桂三婶说,有条母牛病了,要吊一点盐水,要晚一点才回家。
   崔三桂拿着盐水瓶、皮条和手电筒,就向牛棚走去。
   来到牛棚,他跟往常一样,先打扫牛棚,然后添草加料加水,忙活一阵,天就像掉进墨汁瓶一样,漆黑漆黑的。他从井里打出一盆水,认真地洗手洗脸。这个井是崔三桂亲自挖的,为了饮牛干净方便,也为自己方便,冬暖夏凉,很爽快的。
   突然,有个女人在背后抱住他。他知道,一定是王彩翠,因为靠到他身体的两只大奶子,大崔庄很难找出第二个。
   一切,如同六七年前的那个夜晚,再次上演。两人在牛棚的稻草垛边,疯狂起来,忘记世界的存在。
   崔三桂很晚才回家,到家倒头就睡,一觉到天亮。第二天,精气神十足,在儿子新砌的房子里来回踱步,崔三桂暗暗决定,今年春节,一定劝亲家把孩子的婚事办了,再过年,就满20岁了,早养儿子早得力。
   日子一天又一天地过着,不紧不慢。桂三婶突然发现,最近三个多月崔三桂没有碰自己了。就跟六七年前一样,到家就睡,心情大好。
   王彩翠也急了,已经三个月了,自己还没有怀上孩子,是自己不行了,还是崔三桂不中用了?
   崔三桂也总结出来了,王彩翠一般隔一两天来一次,每次都在草垛边,弄得满身是草屑子,费老大的劲才弄干净。崔三桂就在一间存放杂物的牛棚里搭了个床,用很粗的木棍钉成,十分结实。到夏天的时候,中午要把牛放到小河里淘一淘,水里凉爽。晚上还要放到泥潭里滚一滚,防止蚊虫叮咬。钉一张床,中午可以在这里睡个午觉。床上只有一张席子,席子下面垫着稻草,并无它物。
   王彩翠越来越着急了,眼看夏天就要到了,再怀不上,夏天是不能去借种的,牛棚里牛虻、蚊子很多,根本不能长时间停留。后来,王彩翠发现崔三桂耍滑头,每次要喷射的时候,他就抽出来了,看来这是怀不上的主要原因。
   在小床上折腾更方便了,在要颤栗的时候,王彩翠用身体紧紧顶住崔三桂,不让他往外抽。
   崔三桂知道自己的猜测没错,王彩翠是借种来了,一怀上肯定不理睬自己的。以后每次他还是尽量往外抽,王彩翠就拼命顶着。
   端午节过了,天一天比一天热。牛棚里的蚊子比苍蝇还大,嗡嗡地飞着。王彩翠嘤嘤地哭了,骂了崔三桂一顿,发誓再也不理崔三桂了。
   崔三桂抱着王彩翠,哄了又哄,发誓以后一定认真播种。
   但在小暑到来之前,王彩翠仍然没有怀孕的迹象。
   夏天的一段时间,崔三桂又在桂三婶身上折腾了,隔一天要折腾一回。
   中秋节过了,崔三桂回家又不正常了,有时深更半夜才回家,对桂三婶的身子又一碰不碰了。桂三婶知道崔三桂跟王彩翠肯定又搞上了。
   秋凉以后,天黑得越来越快了。大崔庄的庄稼人,还是早早上床,享受天伦之乐。
   儿子搬到新房子里去了,小儿子、小姑娘也跟着搬过去住,都说新房子敞亮。
   崔三桂还没有回家。桂三婶一个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一个念头,激起她走出去的冲动。她拿起手电筒,用闺女的外衣,罩在头上,向搭建于乱坟岗的牛棚走去。
   桂三婶站在牛棚的小窗子门口,听到王彩翠大呼小叫的呻吟,羞得无地自容。
   她把头伸向窗子,想看看这对狗男女干活怎么就这么快活,叫喊声跟唱歌一样。
   窗子有点高,桂三婶一直够不着。她就用脚在周边踢了踢,踢到一个圆不溜秋的类似石头的东西。桂三婶就踩在脚下,又踮起脚尖,看了好大一阵,都没有看清楚里边是个什么情况,就悄悄打开手电筒,一开一关,就跟外边有闪电一般。
   躺在床上的王彩翠突然被亮光闪着眼,睁眼一看,一个女鬼正在窗子前向里张望,吓得大叫一声,昏死过去了。
   崔三桂没有注意到身后的动静,也没有注意到亮光,正专心冲刺。在王彩翠惊叫的时候,也吓了一跳,瞬间就一泻千里,全部射进王彩翠的身体。
   崔三桂又是掐人中,又是擦凉水,终于把王彩翠弄醒。王彩翠懵懵懂懂把刚才看到的说了一遍,说自己好像看到女儿了,顶着衣服在窗外张望,哭泣。
   崔三桂拿着手电筒到外边察看,什么东西都没有。朝窗子下边一照,却发现一只骷髅头。崔三桂生怕王彩翠看到受到更大的惊吓,连忙把手电光朝旁边一扫,上前就是一脚,把骷髅头踢得像滚碌球一般向牛棚后的小河里滚去。崔三桂劝王彩翠说:“牛是大型动物,一般小鬼看到会很害怕的,不可能敢到牛棚捣乱的。”
   连哄带劝,终于把王彩翠劝回家。
  
   六
  
   牛棚闹鬼的传说,像长着小脚,在大崔庄每个角落里跑,纷纷传到大家的耳朵里,传得有鼻子有眼。最有权威的版本是,说队长娘子王彩翠晚上不放心小母牛怀孕的情况,到牛棚去看看,却看到牛鬼蛇神在牛棚开会,当场吓晕过去。
   后来崔三桂来了,才把牛鬼蛇神撵走。外边传说王彩翠已经吓疯了。
   崔三桂在那次以后,再也没有遇到王彩翠。据说王彩翠疯得很厉害,被崔大宝锁在家里。
   又快要过年了,崔三桂却病了。健壮得像牛一样的崔三桂病得很厉害,吃了多少偏方,没有丝毫效果。桂三婶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崔三桂却一天瘦似一天。
   一个老郎中抓住崔三桂的脉搏,整整一个时辰,然后郑重地跟桂三婶说:“老崔由于惊吓,泄精过度,又遭遇凉水刺激,以致大病缠身……”说完摇了摇手,头也不回地走了。
   某天午后,桂三婶神秘地对躺在床上的崔三桂说:“听说王彩翠又怀孕了,肚子都显怀了,至少三四个月了。”崔三桂听了,笑了笑,默不着声。
   腊月二十四,是送灶神的日子。桂三婶忙前忙后扫尘掸灰,今年新媳妇要上门走动,一定要打扫干净点。
   下午,桂三婶还要做饼蒸糕,忙得很。崔三桂却把桂三婶叫到床前,说:“老牛棚石槽下挖两锹深,有一个坛子,老爷子只知道银元,他没有数过。上次老爷子告诉我后,我数了数,里边有祖上留下的银元150块,金戒指20个。家里三个孩子,加上王彩翠生的一个孩子,还有她肚子里的一个孩子,无论男女,一人30块银元、4只金戒指。但是一定要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能拿出来度命,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告诉他们,更不能让外人知道。”
   桂三婶先是大吃一惊,嫁到崔家快二十五六年了,还有这么大的秘密瞒着自己。很快就释然了,爽快地答应着:“知道了、知道了!”
   崔三桂听到桂三婶连说两遍“知道了”,就放下心来,轻轻笑了笑,示意桂三婶可以去忙碌了。突然,一声咳嗽,粗气喘来,大口喘着,一口气喘不过,崔三桂就停止了呼吸。
   桂三婶只好硬着头皮,办了崔三桂的后事。
   春节过后,崔刚的老丈人,也就是大队书记通情达理,同意按照农村风俗,在“七”里办理婚事。如果不在“七”里办喜事,就必须要过来三年,才能办喜事。
   正月里,崔刚结婚的大喜日子如期到来,大崔庄又充满了喜气。
   王彩翠挺着大肚子,趁家里人不注意,溜了出来看热闹。
   王彩翠并不是疯得特别厉害,那对骚媚眼朝人看的时候,往往白眼珠多,黑眼珠少,不像以往自然。
   但有时候会说疯话,头一句脚一句的,没有了以往的精明。来的都是客,桂三婶客气款待来宾,婚礼办得热热闹闹。
   这一年夏天,王彩翠又生了个儿子。崔大宝给取名为崔举,理由是袁瞎子说书的时候,经常讲《说岳全传》,那岳飞又叫岳鹏举,多威武呀。咱家老大家崔鹏,老二就叫崔举吧。崔鹏的小名叫大牛,崔举的小名就叫二牛。
   王彩翠整天带着二牛,生怕被人抢去似的。
   这年初冬,桂三婶正式升级为桂三奶奶。崔刚的媳妇生了个闺女。桂三奶奶心里不太高兴,脸上还是整天笑嘻嘻的。
   好在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崔刚第二年又生了一个男孩。桂三奶奶整天笑得合不拢嘴,跟儿媳妇说,明年再努把力,再生一个儿子,两男一女,是咱庄稼人最好的组合。
   老天好像特别垂青桂三奶奶一家,第三年,崔刚的老婆真的又生了一个儿子。
   桂三奶奶的二儿子子承父业,在家养牛,眼看又是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桂三婶又为二儿子张罗了婚事,像模像样,令大崔庄一帮人啧啧称奇。桂三奶奶一个妇道人家,把小家庭打理得有条不紊,真不容易。
   还有人私下说,崔三桂家祖代养牛,祖上传下不少金银细软。
   还有人说,崔家养牛,占了公家不少便宜。
   桂三奶奶只当什么也不知道,嘴长在别人的脸上,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去吧。
   这一晃前前后后又是五年过去了,王彩翠的二牛也五岁了。王彩翠疯疯癫癫,带着二牛乱跑。大牛年纪大一点,已经上小学高年级了。二牛渐渐地也不肯跟妈妈一起外出了,因为一到外边,桂三奶奶的大孙女、大孙子,还有庄上其他人家的孩子,都跟在后边唱歌。
   他们经常唱:王彩翠,跟人睡,养个儿子还姓崔。
   桂三奶奶看到了总是在骂:这些细伢子,谁教的瞎说八道,小心把嘴撕豁得了。

共 29510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小说描写一个女人王彩翠两次借种的故事,以崔家世代以养牛为生为线索,写公牛和母牛交配从而引发了王彩翠和崔三桂偷情的事情,人相对那头雄健、野性十足的老牛来说,自然高于一切,走出并超越了动物界,而实际上却生活在虚假之中的人类的人性懦弱、卑微、冲动,在作品中被作者顺手一击,不动声色地予以血淋淋的揭示。作者站在嘲讽、评论的立场上,略带着冷笑和旁听的角度,对王彩翠抱有同情心的描写,在王彩翠看着牛配种,自己内心相当痛苦,她的老公崔大宝不能生育,自己却成了不下蛋的公鸡。借种,不仅仅是满足自己,更是给众人一个证明。作者通过主人公桂三奶奶阴差阳错中吓死崔三桂的苦闷、伪装、惶恐,用不计前嫌,通过鬼魂附体帮助王彩翠,了却崔三桂的心愿,也在心灵深处赎救自己的灵魂。把很多事情用鬼神的口气一一传出来,曲折地告诉人们,王彩翠是可怜的女人。在文化落后的农村,是不得办法的办法,她的无奈与迷茫,把虚伪、矛盾、焦虑的心态,通过种种冲突,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呈现。面对老公背着自己偷情,她嫉恨又无奈,痛苦又迷茫,传统的封建思想深入骨髓,不敢反抗,无力化解,最后把痛心的心里描写得淋漓尽致。其实她在作者的笔下是可怜小人物的悲催命运,在世人面前又不得昂首挺胸地做人,成为那时代的女强人。正是这种反讽与冷笑,才能抗拒支配她的精神世界。小说的主题沉重,充满了真实感。情节引人入胜。这源于作者深厚的功底,作者着力刻画了洞悉隐秘生活的讲述者,情景的描写与独特的语言,就是小说诙谐和嘲笑的根源与情趣。它不断地探求着生活的真实是什么?人性的本质是什么?真实的生活与爱情,以及幸福是什么?同时它还深刻揭示人与人之间隐秘关系的复杂,以及滑向生活深渊的不合理性这个沉重的话题。总之这篇小说对充满悲剧性的生活用锋利的刀来细致刻画,力图打破人性命运的枷锁。因此,洋洋洒洒近3万字的小说,让人一口气读完,本身就是一部打开灵魂的密码和丰富蕴含的心理学钥匙。作品具有较高的欣赏艺术价值。推荐阅读!【编辑:杨克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83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阳旨        2013-08-27 19:53:44
  这也是一个时代的写照,一个时代生活的再现。人物形象刻画入木三分,看似没有倾向性和主观评价,但情感从故事叙述和情节描写中自然地流露了出来。这就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这种功底,一般只在大型文学刊物中才常看到。
回复1 楼        文友:航帐        2013-08-27 20:16:43
  阳旨过奖了。这部中篇小说我思考很久,小时候听说过类似的故事。这个素材一直在我脑子里转,现在终于写出来了,也算了却一桩心事。
2 楼        文友:辽宁娴雅        2013-08-28 11:05:22
  拜读了作者此篇《桂三奶奶》中篇小说,深感作者文学底蕴造诣很高,洞察力观察力之强。把小说中每个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及表现都刻画的惟妙惟肖,乡土气息浓厚。作品代表了那个落后时代人们生活中的无奈与哀叹。不失一篇佳作,值得欣赏阅读。问候航帐社长写作辛苦,遥握。
回复2 楼        文友:航帐        2013-08-28 17:55:56
  过奖了,应景之作!
3 楼        文友:石印        2013-08-28 17:48:15
  浓郁的地方特色,典型的人物刻画,曲折婉转,跌宕起伏的情节,这些都是这篇小说本身具备的。但这部小说难得的是所展露的人性的美与丑的时候,是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去白描刻画呈现在读者的眼前,给人们以遐想的空间。这的确是一篇值得精读佳作。
一个爱文学,摄影,音乐的人。石印你们在腾讯空间、微博里的老盆友。
回复3 楼        文友:航帐        2013-08-28 17:57:03
  谢谢石印美评,谢谢啦!
4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3-09-11 20:31:31
  来江山这么久,第一次有耐心一口气读完这么长的文字,很喜欢作者的文风!很有现实意义!
回复4 楼        文友:航帐        2013-09-11 20:40:52
  谢谢文友光临支持鼓励!遥祝秋爽文丰。笔尖为暖QQ群:231199696,期盼您参与交流指导!
5 楼        文友:阳媚        2013-09-15 18:30:23
  今天有幸好好拜读了社长的大作,为之震撼,小说情节架构堪称完美,语言朴实,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尤其心里描写文笔相当娴熟。一篇成功的农村题材的小说,让人爱不惜手。一篇佳作足见其文化底蕴之厚重,向社长学习。问好秋安!
回复5 楼        文友:航帐        2013-09-15 20:24:10
  过奖了,阳媚老师,请多指教哟!!!
回复5 楼        文友:航帐        2013-09-15 20:24:43
  过奖了,阳媚老师,请多指教哟!!!
回复5 楼        文友:航帐        2013-09-15 20:24:48
  过奖了,阳媚老师,请多指教哟!!!
回复5 楼        文友:航帐        2013-09-15 20:25:16
  谢谢阳媚老师鼓励,请多指教哟!!!
6 楼        文友:朱法强        2014-03-03 15:17:41
  喜欢作者轻松诙谐的语言风格,惊叹作者驾驭故事的超常能力。牛借种正常,而人借种为什么就不正常?王彩翠内心深处的苦,不言自明。这个人物很值得同情。作者通过桂三奶这个人演奏了一曲人性的宽容和善良之歌。
   小说最大的亮点是:1、人物刻画得很真实,心理描写到位;2、情节饱满,故事有吸引力,非常富有可读性;3、小说元素多维,场面生动,富有立体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佳作欣赏!
啼笑世象皆有因缘,苦苦求索心灵中那一缕阳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