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笔尖】两只候鸟(小说)

编辑推荐 【笔尖】两只候鸟(小说)


作者:河杨 举人,4311.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1发表时间:2013-08-31 08:46:25


   阿姑呀,你知道吗?我将田弄成了这样,你笑话我啦?刘伯伯说下午来给我耖田;可是,连水也没有,我怎么让他耖呀?我这没有本领的人,有什么脸面再见你呀?阿姑啊,我可怎么办哪?
   火娃想到了过世的父母,想到了友好的村邻;还想了许许多多。过份的内疚和自责,沉重地折磨着他这并不太谙事、幼稚的心灵。他在自己的田里漫无目的地巡游,感到头昏、眩晕,无力地坐到了田埂上,接着竟睡倒了!
   下午,刘伯牵着老牛,背着长耖(耖田用的工具),来到火娃的田里。见火娃睡在田埂上,他喊了两声,没有答应。他放下长耖,来到火娃跟前,用脚碰碰火娃的泥腿,发现已经僵硬;急忙伏下身来摸摸他的鼻吸,也无气动。刘伯料到大事不好,再仔细察看他的身体时,他的身子居然一振,一只褐色的鸟雀从火娃的衣服里飞了出来。那飞鸟径直向东南方向飞去,还不停地呼叫着:“家家插棵,家家插棵……”刘伯看着这只飞鸟,再看看火娃;火娃的身体已经不见了。田埂上只剩下了一堆火娃的衣裳。刘伯叹息道:“火娃,火娃,你怎么变成鸟雀了呢?”
  
   稻鸡呼唤“火娃”
   刘伯回到家里,将火娃变成了鸟雀,并不停的呼叫:“家家插棵”的事讲给大家听了。人人都觉得稀奇,更觉得惋惜。阿姑听了,心中怅然。她多么喜欢火娃啊!由于她性格内向,心里的事不肯向别人诉说,只是郁闷在心里,终于积郁成疾;过了端午节,她居然卧床不起;刘伯为她问医寻药,却也没什么起色。
   五月下旬的一天,刘伯正在门口田里耘田,看见从自己家里跑出一只黑色的、像小鸡一样的雀子,径直向绿油油的稻田中跑去,同时还“火娃、火娃”地的呼唤不停。刘伯从来没见过这种鸟雀,觉得奇怪;加上火娃变成了雀子和阿姑正在家中生病,他心里犯了疑。及时放下手中耘田的工具,回家来看看阿姑。
   刘伯来到阿姑的病房里,见床上的被子还盖得好好的。他唤了两声“阿姑、阿姑”,没人答应,心里有些发虚。到床上揭开被子,果然不见了阿姑的人身。他意识到,阿姑又化为鸟雀,找火娃去了!他再出大门观看,已经看不见黑色的雀子,只听见那雀子在不远处的稻田中炽烈地呼喊:“火娃,火娃”!这声音既殷切又凄楚,直令刘伯心里发酸。
  
   从此,每到春末夏初,那“家家插棵”的鸟雀就漫田遍野的鸣叫,催促人们赶快插秧布谷。每当此时,人们就想起灵敏活泼、像鸡窝里金凤凰一样的小火娃。并且根据他变化的鸟雀所呼号的谆谆用意,称呼它为“布谷鸟”,鉴此吸取他的教训,不敢怠慢农时。为了警醒后代,还把他的故事一代一代地往下传。
   也是从那时候起,每到农历六月,在茂盛的水稻田中,稻鸡就一声不等一声地呼唤“火娃,火娃”!因为它呼唤的声音既凄楚又热烈,使人们深感惊叹:那小小的阿姑,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却有着这么坚贞不渝的感情意志;同时,又不知道她变成稻鸡后,是否找到了她要寻找的火娃。只听见它呼唤得殷切、凄苦,怜悯她小小年纪,没曾与意中人成为眷属,叹息它的命苦;又因为她呼唤的声音,有“苦哇”的谐音,都叫它“苦娃子”。
   写到这里,搁笔深思:这是曾经有过的事实,还是为了警醒农事而编撰的故事?不得而知。不过,这个故事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索!
  

共 6368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则奇妙的民间故事,让我们读来如同回到儿时古朴的农家小院,静谧的月色下,听白胡子爷爷娓娓道出“两只候鸟”的由来——布谷,是火娃的化身,火娃,是勤劳人们的代表。他自幼孤苦,他心地善良,他是稻田里的金凤凰,当读者喜悦地认为“从此,他们过了上幸福的生活”是默认结局的时候,欢乐的节奏却戛然而止,快乐的叙述也成了悲伤的伏笔——火娃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勤奋的努力输给了智慧的欠缺……但火娃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却仍然热烈,最终,化为候鸟年年岁岁提醒和守望着永远的稻田与那些有关人生生存的诸多智慧。与此同时,另一只可爱的候鸟也在此刻为纯真的爱情而日日悲鸣,那凄婉的叫声唤着“火娃”,却也将自己的名字永远定格成后世相传的“苦娃”……小说通篇体现着作者朴实的写作思想,手法亲切温暖,故事情节读来平实却不乏深刻寓意。读着读着会让读者产生如同手捧记忆中的那本《故事会》或者《古今奇观》的错觉和美感。本文尤其值得叫好的另一大亮点是作者笔下关于农业常识的地道描述和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谚语的运用,作者在写作中体现出来的专业精神着实另人钦佩!推荐赏读!祝福作者!【编辑:肖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肖潇        2013-08-31 08:52:22
  河扬老师好!编辑您的小说是一种享受,在文中我读到您温暖的人生境界,也看到了您写作上的智慧之处。向您学习,给您敬茶。
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世界,并用文字作衬。
2 楼        文友:河杨        2013-08-31 13:51:29
  谢谢点评。布谷鸟和稻鸡的故事非常让人怜悯。故事流传久远。虽然是很古老的了,今天仍然让人深思。因此,我特别将它加工出来,与朋友们共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