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润心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音】黟游记(散文)

精品 【心音】黟游记(散文)


作者:溪水竹风 秀才,2213.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875发表时间:2013-09-21 18:04:58

【心音】黟游记(散文)
   尽管老林“埋怨”是导游小丫头“误导”才使他独自一人跟在我们后面登上了莲花峰。但是,当看到我们时,当确信自己登上黄山最高峰时,我看出他还是引以为豪。我忽然觉得清代诗人施闰章的《登莲花峰顶》似乎能够表到老林此刻的心境吧!诗云:
   绝顶看谁到?凭陵一老夫!
   路皆穿万腹,身已坐花须。
   片日斜飞下,群峰半有无。
   称心风细细,垂手接天都。
   其实,不仅仅老林。我想包括老林在内的我们八人,都为能够登临黄山最高峰而感到一种自豪。感觉达到“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地。
   不过,话说回来。当登上险峻的莲花峰顶,在向下观望时,固然美景宜人,充满迷幻。但我想,对于有恐高症、血压高或是心脏病的人,则是最好不要冒这样的风险。比如我本人,实际上在登上顶峰兴奋的同时,则隐隐略有头晕;而我们一行的小郭也明显有所胆怯和害怕;在下山的途中我还看到一位姑娘因为惊恐而忍不住哭泣起来。由此看来,同样登临黄山绝顶,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不同,感受则是千差万别,心境也是各异的。
   立于莲花顶峰,看山下景色,则是另外一个角度,另外一个视野。这是没有登临者难以体会到的。
   顶峰乃险境,此地不久留。高处不胜寒,尽管艳阳天。
   于是,我们开始相互关照下,缓缓走下莲花峰。正此时前面的队友打来手机,询问我们现在何处?我告知他,我们八人已经登上莲花峰,正在缓缓下山,请大家放心。而这位队友得到的消息是,此刻大部分同志已经到了迎客松处,且另外有几个队友已经在玉屏楼等待下山的缆车了。
   尽管,我们急切地想与“大部队”尽快会师。但是,莲花峰毕竟山高路险,我等不敢掉以轻心,还是安全为重。我们只能跟随前面的游客缓慢而下,缓步而行。
  
   终见迎客松
   地势慢慢平坦下来,我们慢慢走下莲花峰。回头凝望莲花峰,他似一个刚毅的汉子依旧挺拔在那里,也好似一朵盛开的莲花,绽放在天地之间,在松柏的掩映下,更加妩媚。我们在感叹莲花峰壮美的同时,也为自己登临绝顶的举动所惊叹。
   再望前方的玉屏峰方向看去,依然游人如织。
   我们自然要继续前行。终于见到了向往已久的迎客松。迎客松堪称黄山的标志,记得小时候,我家堂屋里就曾挂过一幅迎客松的画。当时我问父亲,这颗松树长在哪里?父亲说在很远的安徽,那里有座山与我们姓氏一样,姓黄,叫黄山。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黄山和迎客松。真是抱愧黄山,抱愧迎客松。直到现在,我才来此赏析。关于黄山迎客松的诗句也不少。我觉得有个叫西越的作者,写的朴实而直白,倒是符合大众的心境。诗云:
   好客松立玉屏前,展臂迎客数千年。
   春迎花潮留醉眼,秋送红叶入画卷。
   夏顶烈日遮阴凉,冬披银装驱风寒。
   四海游人一礼待,谁不留影在松前。
   在玉屏峰,看到了另外一种意境黄山石刻文字。
   告别迎客松,回往玉屏索道,见送客松略带羞涩的向游客“依依惜别”。
   此时,等待乘坐下山索道的游客很多,导游告诉我们,大概要等一个多小时。只好排队耐心等待。
   好在有同事为伴,有黄山美景相陪,并不感觉十分寂寥。但烈日当空,照得我们手脸发烫。
   竟然真的等了一个多小时,这才看到“玉屏站”的标牌。眼看就要下山了,心中顿生一种依依不舍的念头。
   感觉路边的蒲团松,含情脉脉地似乎在挽留我们。
   而飞鹰石则背过脸去,不忍看离别的场景。
   啊!美丽的黄山。我们来了,来欣赏你的壮美。
   我确实为黄山奇松、怪石、云海、奇峰而惊叹,也为如此来去匆匆而遗憾。因为我们还没有在黄山温泉中沐浴,在西海大峡谷中探幽;更没有欣赏到黄山日出、日落、晚霞、佛光、雾凇和雨凇等不同时段,不同季节的美景。
   尽管如此,我依然感受到黄山的独特和融合的综合风貌。这才体会到在“三山五岳”之中,为何将黄山排在第一。
   三山者,乃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后两者与黄山相比,总感觉少了些雄厚大气与旷阔。
   五岳者,乃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而黄山似乎真的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绝。这也正是徐霞客所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道理所在吧!
   从玉屏站坐上缆车,我意识黄山之旅就要结束了。真想即兴赋诗一首。但突然想起老舍先生写黄山的诗句,那里还敢做诗也。老舍先生诗云:
   奇景惊心语自奇,登游何必苦寻诗。
   眼前云海波澜阔,七十二峰游泳之。
   既然老舍先生告诫我等“登游何必苦寻诗”,那就还是不写诗为妙。不过老舍先生还有一首诗写到:
   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
   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
   其实,面对如此雄奇的黄山,任何一首诗作都无法充分概括出黄山的核心与精髓所在。
   黄山之旅结束了,但黟游尚未结束。晚饭时,导游又在向我们吩咐第二天的旅游行程。
   一天的登山行程,还是感觉有些疲劳。晚饭时,自然少不了饮酒几杯,以解累乏。同时也为我们登临黄山最高峰而自豪、干杯。
   只是不知道,明天要去的宏村和西递又是何种情调呢?
  
   三、风雨宏村
   晚饭之后,回到房间。我开始整理一天的照片,也顺便向老林同志讨教一些摄影技巧。黄山一路美景,又似乎历历在目。游过黄山之后,再宿黄山之下,感觉似乎有些差异。
   前一晚对黄山是一种猜测和期待。而今晚对黄山则是一种回味和留恋。同样的黄山,游与不游,心境似乎截然不同。这或许就是旅游的乐趣所在吧。
   好了!不说黄山了。毕竟此行我们不只黄山一站。
   又是一个清晨,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告别黄山,从汤口乘车约40分钟,来到宏村。
   据介绍,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黄山市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三十公顷,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弘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更名为宏村。
   宏村游览门票104元/人,买票进入,雨渐渐下大起来。没想到登黄山没有用上的塑料雨衣,在宏村正好派上用场。黄色雨衣和花伞点缀下的宏村,显得格外的生动。
   缓缓走过画桥,边进入宏村。
   在村中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南湖书院。这里显然是一所村中学堂。走进学堂,堂内几把桌椅,静静地排列那里。仿佛感觉一股从远古传来的文风扑面而来,似乎还能听到学童稚嫩的朗朗书声。院中的“文昌阁”高挂着圣人孔子画像,同时供奉有孔子、孟子、老子、曾子等牌位。
   书院内有两幅楹联,一幅是:“先圣格言为玉宝,祖宗遗训抵万金”;一幅是:“修身践言深究圣指,案经考典率由旧章”
   由此可以看出,宏村富足的先祖,仍然不安现状,依旧追求着“唯有读书高,百善孝为先”的至真境界。
   换句话说,或许正是徽州人一直注重知识、坚持读书学习,同时尽孝修德,才成就了徽商的辉煌,并逐步沉积出徽商文化。
   我觉得宏村的最大特点是“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
   据导游介绍,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人工水系。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而整个水系和村庄的布局“以牛为化身”。
   遍布村中的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
   半圆型的“月沼”好似是“牛胃”。
   碧波荡漾的“南湖”好似是“牛肚”。
   风雨中缓步而行于宏村石板街道上,感觉到宏村尽管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风雨,但依然保留了徽州文化的基本要素和儒家气质。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大概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也是成为当今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介绍,宏村以汪姓为主。因此,“月沼”旁的“汪氏祠堂”成为宏村的一个重要景点。
   除此之外,全村保存完好明清民居,充分表现了徽州建筑的地域特点,已经徽州文化的人文特质。据介绍宏村的著名景点有:承志堂、南湖风光、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等。
   风雨中我们游历了宏村。也感受到宏村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如果说黄山是自然之美,天然之美。那么,宏村正是人文之美,文化之美。而两者融合一起,恰恰构成此次“黟”游的文化内涵。
   优美的宏村,自然引来美术院校的学生在此写生。风雨之中的宏村,在学子们的画笔下,成为了美丽的画卷。而正在画画的学生们,也成为了宏村景观的一部分。真可谓:伊在画景,伊本身就是一到风景也。
   宏村如画,南湖景宜,南湖风光情景交融,有诗为证:
   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
   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
  
   四、古镇西递
   告别宏村,乘车约走20公里,便来到西递镇。西递与宏村同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属徽州地区,距黄山风景区约四十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据导游介绍,西递是一个有九百六十多年悠久历史的古镇。此处有三条溪水,均自东向西而流;又因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名西递。
   乍一看,西递与宏村的建筑风格颇为相似,均体现出徽派建筑的基本元素和文化内涵。
   但是,西递和宏村的表现形式则至少有两个很大的差异。
   首先最明显的差异是,西递一进村口,便可以看到一个高大的牌坊。此牌坊为胡文光刺史牌坊。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显然西递以胡姓为主,而宏村以汪姓为主,这是两者的第二大差异。
   而两者又有许多相似、相同和内在联系。
   从村庄的建筑结构看,基本都是明清民居、祠堂等为主体。而我觉得西递的建筑似乎“徽州特色”更浓。
   行走在西递,有时会误以为还在宏村。因为除了房屋结构相同和相似外,更重要的是都表现出学风昌盛,儒学影响较大的文化氛围。从宏村和西递的一幅楹联中,完全可以看出徽州及徽商文化的一脉相承,也可以看出徽商成功的主要原因。
   既倡导经商,更强调尊知重教。比如:“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日读日耕”;“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读书好经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灵毓梓潼持世教,位尊师表启人文”;“千管文豪争色彩,万家诗墨竞风流”等等,这些楹联激励后代子孙,无论经商成败与否,都要始终把读书放在第一位。
   提倡吃苦勤劳,宽厚待人。比如:“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善为玉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等。都表现出“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的哲理。
   提倡忠孝父母,邻里和睦。比如:“读圣贤书、行仁义事,立修齐志、存忠孝心”;“百代祠堂古,千村世族和”;“聚族成村到处同,尊卑有序见淳风”;“传家有道唯存厚,出世无奇坦率真”;“兄弟自然敦友爱;叔侄不必接冤仇”;“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等等。更是符合现在国家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总之,宏村和西递的古楹联,就像一位睿智、敦厚的师者在传道解惑,让人懂得很多,悟得更深。同时体现出徽商当时对人生的体味,对后代的劝谕、告诫。西递宏村古民居的确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五、平安归来
   走出西递古镇,又到中午。就在门口的西递大饭店吃完中餐。我们在黟县的旅游安排就结束了,开始返程回汉。
   路上为了活跃气氛,我给大家讲了个笑话,做了两个互动游戏。
   毕竟来回两天半,登黄山、游宏村、西递,来回奔波,一路辛苦。大家还是很疲劳的。
   一路风雨绵绵,在短暂的旅游之后,大家似乎“归心似箭”。
   经过几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返回湖北境内。此时天近黄昏。我们在“黄梅”境内的公路旁找到一家“武汉饭店”,匆忙吃了晚饭,又继续赶路。
   汽车颠簸得人昏昏欲睡,不知不觉竟然睡着了。等两个导游下车与我们告别时,这才醒来,知道快到家了。
   汽车下了白沙洲大桥,快到体育馆时,发现沿路停了很多车辆,部分路段实行了交通管制。原来是刘德华在武汉举办个人演唱会。我们的车也被限制前行,只得调头再从别的路口回到阳光城。
   终于平安到家。时间5月22日晚十一点钟。这真是:
   离家出游近三天,黄山宏村西递间。
   黟县风情略知晓,徽州文化有内涵。
   同事同游同欢颜,此情此景此文现。
   可叹来回太匆忙,明日早起还上班。
   就此停笔,期待下次我们再组织旅游,再一路同行。
  

共 1014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追随作者的脚步同作者一起游览了始信峰、观音峰、北海、梦笔生花、猴子观海、清凉台等景点。观始信峰奇松异景;赏观音双目平视,在云海之上悠闲自得地飘行;看北海散花坞峰顶巧生奇松如花;叹“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赞莲花峰“称心风细细,垂手接天都”。走进“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感受宏村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体会宏村的人文之美,文化之美。踏入古镇西递,重温徽派建筑的基本元素和文化内涵。作者用文字为我们烹煮了一桌饕餮盛宴,读完意犹未尽,这就是游记散文的魅力吧。最美的时光在路上,和作者同乐同醉。【泣泪成珠】【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922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灰姑娘雪玫瑰        2013-09-23 00:13:53
  妙不可言,精彩无限,拜读了,愿佳作连连!
我的梦想成为中国当代优秀女作家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