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东北】知青老K那点事(小说)

精品 【东北】知青老K那点事(小说)


作者:黑虎一文 秀才,2381.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178发表时间:2013-10-10 14:16:10

(一)
   提起“五朵金花”,人们可能会马上与电影的《五朵金花》联系在一起。电影《五朵金花》,讲述的是白族青年阿鹏与副社长金花在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相遇一见钟情,次年阿鹏走遍苍山洱海淘金花,四次误会之后,终于找到副社长金花,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动人故事。
   今天讲知青老K与“五朵金花”,实际就是五位同班的女同学的故事。
   老K在学校是班长、团支部书记,“五朵金花”是他的五名高中女同学,也都是好学友。
   那是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来被称之为“十年浩劫”期间,老K与“五朵金花”,以及他的同学们,经历了“停课闹革命”、“大串联”、“大字报”、“大批斗”……,尽管是“革命”,可都厌倦了,“复课闹革命”的最高指示发表后,可舒展了一口气,“报考大学,报效祖国”的愿望促使老K与他的同学们埋头学习。可是,没多久,毛泽东主席有发表了“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这最高指示一发表,又打破了老K与他同学们报考大学的梦想。
   那时候,家家户户没有电视,都收听的是有线广播,广播喇叭大都挂在里屋房门的上方,有裸露着喇叭的,也有四方木盒罩着喇叭的,条件好的买个半导体收音机,也是极少见的稀罕物。在大陆的中国,狂热的人们,有些机械和木讷,个人崇拜达到了巅峰,对毛主席每天都要“三敬三祝”,当时的口号是贯彻毛主席的最高指示不过夜。昨晚八点钟中央新闻联播播送了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第二天下午学校就开始大动作落实最高指示了。负责学校政工又是老K的班主任老师,把老K叫到办公室,“县革委会已经开过落实毛主席最高指示会了,全县马上开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了,你作为学生干部希望能够带个好头。” 老K是个有头脑的聪明人,在同学议论纷纷中早有了思想准备,当即报名下乡当知青,晚上他把报名下乡的事与父母说了,大势所趋,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全校第一个报了名,上了全县的广播。七天后,老K就开始了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知青生活。
   你说,虽说是同窗好友,但平时谁也没想那么多,可要分别了,告别了学生时代,开始了新的生活,那种萌动的情感欲说又止,谁也没有勇气把那一层窗户纸捅破。“五朵金花”们,有的悄悄给老K递去了书信,有的等在老K必经的路口要说上几句话,有的让自己的亲属向老K的父母传递了好感,有的羞涩的直接到老K家里看望,有的买来塑料皮的笔记本写上要说的话,“五朵金花”暗暗地传递着情感。你可知道,那个年代,一个几毛钱的小小笔记本,特别是那扉页上熟悉的笔迹、亲切的话语和那醒目的名字,真是见字如见人,或许给寂寞无奈的生活带来一丝温暖。
   县里欢送知识青年大会那天,天空好像理解这豆蔻年华的青年们与父老分别的心情,飘起了雪花。“五朵金花”挤在人群里,有的红着脸羞羞答答的向前与老K的父母打着招呼,又把无语的眼神投向老K,有的怕烤化了似地,躲躲闪闪站得老远,目不转睛地盯着老K,有的把府绸布带格子的手帕悄悄塞到老K手里……。
   十月底的雪花边下边融化,解放牌的大卡车缓缓地离开广场,就在这一刻,人群骚动,车上的老K与送他的父母挥手告别,夹杂在人群中的“五朵金花”也随着拥挤的人流往前,跟在汽车后面,如花似玉的脸蛋儿不知流淌的是雪水还是泪水。
   汽车出了广场,送行的人们还跟在后面边跑边喊着,边跑边挥着手。老K突然感到周身暖流涌起,强作镇静,低下头拍打拍打胸前早被雪水浸湿的大红花。汽车驶过古老的城门,在沙石路上颠簸着,穿过了熟悉的那条河流,平原早已甩在身后,起伏的丘陵出现在眼前,然后渐渐进入了山区。对于生活在平原上的青年人,或许这是头一回,大家陷入了离别亲人的思痛和对未知生活的思考……但有一条“这是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二)
   老K躺在滚烫的火炕上,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脑袋瓜子快速地过着白天的电影—六辆绿色的解放牌大卡车载着一百三十多名知识青年和他们的行李及用品,车厢上插满了红旗和车厢两侧“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等醒目的横幅标语,惊动了山里人,每经过一个村落,男女老少都少不了跑出来好奇地看热闹,有的小孩挥动着胳膊嘴里喊着跑在汽车扬起的尘土中。汽车队,转过一座山梁,突然下了个陡坡,过了桥,又慢慢爬上了对面的山梁,沿着山梁爬行了一会,远处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村庄,在挂着“大山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牌子前还没等汽车停稳,已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公社干部已老早在这等候。简短的欢迎仪式,公社领导致欢迎辞,老K代表知识青年表态发言,会场不时地传出齐声背诵最高指示的声音……。
   昨晚进村已是点灯时分,生产队特意为青年们准备的热乎乎的疙瘩汤。这时,老K下意识的要尿尿。于是,他披上薄棉袄,轻手轻脚,壮着胆子来到东房山头。十月的山风一吹,老K不由地打了个冷战,回到屋里更是没有睡意,干脆接着想吧。
   公社革委会安排知青点,老K的知青点五男六女十一人,大家尽管都是从县城来的,但相互之间还不是很熟悉。生产队派来的两辆胶皮轱辘马车早已等在那里,民兵排长和车老板忙招呼大家上车。马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忽上忽下,左悠右晃,女青年不时地发出尖叫声,生怕被甩到车下。当年贯彻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就是坚决彻底,雷厉风行,给生产队弄得措手不及。青年的“家”就临时安在三间连脊房的两户社员家的北炕。山村里还没有电灯,大家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仍然木讷地、机械地面向毛主席的挂像进行一天的所谓“三敬三祝”,然后就着咸菜喝着热乎乎的疙瘩汤……
   老K似睡非睡,突然睁开眼睛,长夜已过,一缕阳光从北窗户斜射进来。这里,日出较晚,日落又早,都是大山惹的祸。在平原看惯了日出就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可在山里日出却就在山的那边升起。这里,虽是陌生,但一缕阳光也新奇。老K似乎有些惬意。
   老K一骨碌爬起来,揉揉干涩的眼睛,麻溜地卷好自己的行李,取出网兜里的洗漱用品,那已掉漆喷着红色毛主席头像和“为人民服务”的白色搪瓷缸是父亲“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的奖品,仿佛亲人就在身边。拿着父亲给的挎脸爬,老K暗自想自己真的已不是小孩子了,到了该闯荡的时候了,似乎有了一点点安慰。大家陆续都起来了,不用说,这一夜都没睡好。
   生产队安排知青们白天休息,晚上开欢迎会。山村里有点事传得很快。大小队的干部陆续来看望大家以示关怀,三三两两的热心人前来主动搭讪,试探地问这问那。老K同大家也索性结伴出去转转,村里人有的老远就把好奇的目光投来,有的热情打着招呼,有的让进屋坐坐,还有的交头接耳在议论着什么,有的审视后默不作声而悄悄走过,小孩子们从身边跑过后又不时的回头张望。
   老K他们来到生产队,这是社员的“家”。生产队坐落在村里偏东位置,是一个四合院,坐北朝南连脊的五间泥草房,西头两间是豆腐坊,一口特大的铁锅,里屋一盘石磨,两口大缸,豆腐包散落地挂在棚杆子上,满屋散发着一股特有的煮豆子的气味,虽已初冬,仍有苍蝇飞来飞去。东头三间,另开东门,一个筒子屋,这是生产队办公、开会的场所。屋里倒是很宽敞,窗子上下两扇,上边的窗棂糊的窗户纸,下边均等镶着两块玻璃。墙上泛黄的报纸记录着那个“红色年代”的辉煌,放煤油灯的墙窝窝被熏烤的乌黑,裸露的柱角被磨得发光放亮半腰挂着马灯,大红纸写的几条“最高指示”已经熏得黑红,在西墙正中间挂着毛主席的挂像,上面写着人人皆知的“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北边是火炕、南边靠窗子是一排用树木做的简易条板凳,靠窗边摆放着两张没有油漆的桌子、一个绛紫色的卷柜。三间东厢房是生产队的仓库,三间西厢房一半保存农用工具,一半作为草料间。开着北门的马棚在大门的东侧,一个车老板正在修理绳套。马棚南侧是羊圈和牛棚。大门的西侧是南开门的猪圈。大门左侧路边放着翻地耙地、种麦子用的几件大型农具。后来才知道,这是当年大队仅有的一台东方红链轨拖拉机的匹配农具。院子有点北高南低的小坡,打扫得很干净。
   村中唯一的一条土路东低西高,坑坑包包,深深的车辙,一直通向大山深处。土路上就没有打扫了,柴草、牲畜的粪便满地,四十多户人家就分布在土路的南北两侧,门前屋后都有自家的粪堆和垃圾,全村的泥草房,有的房上长满青苔,有的已坍塌,有的窗户还糊着窗户纸,但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用木杆子夹的好杖子,在平原找个木杆很难,在这山里却不然,村前有三四家的柳条杖子长得很茂盛。
   村前杂草丛生,溪水缓缓流过,村后荆棘遍地,山水冲刷出深深的沟壑。大山和土岗从三面挡住了人们的视野,只有沿着山川谷地往东望去才能见到远处的村落,而后又是连绵的山地。特别向县城的方向望去,连绵的群山好似天尽头。
   老K他们边看边议论,面对这穷山僻壤、老山老峪,虽说看似不在意,可心里都在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年纪小一点的青年似乎有点沉不住气,脸上没有一丝乐模样。
   晚饭后,敲钟响起,其实是敲破铁铧,生产队召开欢迎知青大会。生产队的三间连脊房,火炕上、板凳上,桌子上挤满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民兵排长把早来坐在板凳上的村民叫了起来,让给老K这些新村民坐。浓辣的旱烟呛得小青年们喘不过气来,两盏煤油灯跳动着橘红色的火苗,人们忽高忽低说着笑谈,小孩子屋里屋外跑着玩。“大家肃静,现在开会了”生产队长郑重地宣布。然后,领着大家搞敬祝、学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最高指示,代表社员表示欢迎,知青们一一作了自我介绍并表了态,生产队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讲了话。
   散会后,老K摸摸兜里的手电筒舍不得用,夹杂在人群中深一脚浅一脚的前往住处去。山林笼罩,夜色茫茫,天空好像变得很小,星星也少了很多,惊醒的野鸟啼叫着从头上掠过,不知谁家的狗叫个不停……
   这不是梦,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时代不容你多想,更不允许你犹豫,只有横下一条心,在这陌生的大山,在这陌生的土地,在这陌生的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青年们回到住处,有地在闲聊,有地写日记,有地在写信,有的干脆不声不响地躺下了。老K心里盘算着应该写几封信,给父母的、给老师的、给好同学的,当然也包括“五朵金花”在内,算来算去,要写十几封信,父母给了十五元钱,虽然一封信八分钱,但还是得节省着点花。又何况,写信又是个敏感的事,特别男女青年之间的信,会遭到人家猜测,没有啥事也得琢磨出点事儿。老K想到这,别人就不写了,就给父母写一封吧,于是坐在自己的行李上屈膝写了向父母报平安的信。
   老K知道自己的家庭条件,不能让父母为自己分心,大不了“天塌大家死过河有矬子”,又不至于那样,尽管对未来是个未知数,但他坚信那“照在哪里哪里亮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又倍感那大山里一缕阳光的新奇!
   (三)
   对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山里人,早饭后随着打击犁铧清脆的钟声响起,人们如同往常一样三三两两、陆陆续续地来到了生产队的院里,等待生产队领导安排一天的活计。与往常所不同的是,在人群里多了老K他们五男六女十一名知识青年。
   头两天,生产队对十一名知识青年给予了特殊关照都记了卯子工(就是一个标准劳动日),从今天起原来由家门到校门的学生,现在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得靠自己劳动挣工分养活自己了。老K同其他知识青年一样,心里都很清楚,这里不同于在城里、在家里,也不同于在学校里,这里是“革命的大熔炉”,只有百炼,才能成钢;这里是“革命的大课堂”,只有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才有出路。因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那是最高指示,时代的最强音。
   山里人饱受老天的恩赐,也知道老天的脾气,一入秋都不敢怠慢,抓紧收获大田里的粮食,因为担心一旦下起雪来粮食被捂在地里损失就大了。这时,大田的粮食都已顺利进了场院,田地里只剩下玉米秸了。这两天的活计就是按户分地里的玉米秸作烧柴。老K接近一米八十的大个子,被分配跟车拉玉米秸,其他知识青年随辅助社员捆玉米秸。
   刚刚下过清雪的十月,又来个小阳春。阳光似乎给这些城里来的知识青年一点安慰。
   山里人的劳作使他们手上长出厚厚的老茧,嫩皮嫩肉的知识青年比不了他们,只好戴上线手套捆玉米秸,一天下来,手套就磨漏了,有的手指被玉米秸秆划出了血,有的手扎进了刺。老K在车老板的指点下,凭着身高力气大,用二齿叉子往车上装玉米秸。一捆玉米秸足有二三十斤重,体积又大,风一吹直晃悠。戴手套攥不紧二齿叉子、用不上劲,老K索性把手套揣在兜里,满头大汗地装车。回村的路上,老K坐在装满玉米秸的马车上,用手拽住刹绳,也算是喘口气。微风吹来顿觉凉意,老K本能的将对襟薄棉袄的“蒜米嘎达”扣子系上。

共 21096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知青老K那点事】随着知识青年下乡再教育的浪潮,老K也没能幸免地卷入到这股浪潮中去,开始了自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新生活。这的确不是梦,是那个时代的烙印,是活生生的历史。然而历史终究是历史,是那个时代的人用生命和热血一步步演绎出来的,老K便是其中的一位。农村的生活很是艰苦,老K他们几个人一下乡,便同乡亲们开始了收秋的工作。艰苦的环境,再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得这些城里来的青年们吃尽了苦头,任困苦的时光消磨着那仅有的一点点对于生活的热情与渴望。这篇小说以质朴的文字为我们再现了文革时期城市青年下乡接受再教育的真实的历史,艰苦的环境,重体力的劳动生活造就了他们新的品性和对生活的不同感悟,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无论条件如何艰苦,环境如何恶劣,他们的内心依然如火如荼地渴望着爱与被爱的真情。故事中的五朵金花为老K的生活注入了新鲜的元素,然而最终白金花获得了老K的爱情,生活也进入到一种崭新的意境中了。小说以平铺的手法为我们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情节,和那个时代里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同时更彰显了他们对于新生活的渴望与期待。质朴的文字,井然有序的情节,更值得回味与品读!拜读学习了,问好黑虎老师!祝创作愉快!推荐共赏!期待更多精彩!【东北风情编辑:彧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0105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彧儿        2013-10-10 14:18:32
  问好黑虎老师!创作辛苦了!祝一切安好!远握
精彩是寂寞开的花!
回复1 楼        文友:黑虎一文        2013-10-10 16:01:45
  感谢社长百忙中为我的小说精心编辑。上个世纪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特殊的年代历练了一代人,这或许就是历史的选择。
2 楼        文友:浪子林杨        2013-10-10 15:18:18
  这就是一部时代的咏叹调,记录着曾经的一切,感受着别离和相聚,感受着凄苦和哀怨。今天想起来是难忘,可谁知道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些人是怎么过来的,感谢作者的美好文字,让我们随着你又经历了一回,问候作者,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回复2 楼        文友:黑虎一文        2013-10-10 16:07:00
  这就是那部泛黄了一页所记录的那段历史中的一个符号。谢谢老弟来看我。
3 楼        文友:雪落黄河边        2013-10-10 19:10:12
  大哥,你的老k终于出炉了,呵呵,期待你的续集和祝福,精品连连!老k 的身上有很多人的记忆,那段记忆让人感慨赞叹!我家就住过知青,你写的很多事都是真实的历史再现。欣赏!
雪花飘落黄河边,融入笔中写华年。
回复3 楼        文友:黑虎一文        2013-10-11 07:56:27
  谢谢妹妹支持与鼓励。遥祝快乐康健!
4 楼        文友:彧儿        2013-10-11 14:15:53
  祝贺黑虎老师作品加精!期待您更多精彩呈现!
精彩是寂寞开的花!
5 楼        文友:明天过后        2013-10-11 17:00:49
  恭喜加精!祝贺!
人生没绯闻, 生活真郁闷!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