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军警】寄情山野觅风流(散文)

精品 【军警】寄情山野觅风流(散文)


作者:天歌 布衣,22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63发表时间:2013-10-30 10:01:35

——子午岭实习生活散记
  
   四年林校生活,有很多人、很多事至今都令人难以忘怀,而给我印象最为深刻感觉也最为舒心的,还是业务实习。每学期在经过紧张而枯燥的课堂理论学习之后,每到盛夏季节,我们都要深入子午岭林场进行生产实习。二十几年过去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学生时代的激情、狂热甚至荒唐,都已成为过去。然而,当年子午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实习生活的欢乐与艰辛,在我的脑海里却越发显得亲切而清晰。
   一、初到东华池
   记得那年夏天,我们八五级同学到子午岭林管局下属的东华池林场实习。从学校出发后,刚一上车同学们就满怀激情地唱起歌来,一曲接着一曲,悠扬的旋律充斥了整个车厢,连实习指导老师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我们边唱边打起了拍子。唱累了,同学们就又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畅谈起来。虽然闹哄哄的听不清说得什么,但是欢快激昂的情绪却映在每个人的笑脸上。接下来经过连续几个钟头的颠簸,同学们刚上车时的那种欢快情绪全被摇散了,歌声渐渐弱了,谈笑声也显得没精打采,甚至部分人都昏昏然进入梦乡了。
   大约下午两点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东华池林场。我们的住处被安排在林场的一个闲置的仓库里,房子挺大,足足能容纳几百人,窗户外都钉着木板和油毛毡,从外观上看起来就像一座大橱柜。走近窗户,就能闻见一股带着霉味的冷气流直扑脸孔,平整的砖地上铺满了麦草,由于长期不见阳光也显得很潮湿,这大概就是我们的“安乐窝”吧。当初林场安排我们住在学校的礼堂里,准备用木板支床,所以架子床带的有点少。看到这种环境,带队老师也觉得住宿存在问题,只得临时决定暂时两个人住一张床,等下一班人下来时再把床一起带过来。
   夜幕渐渐降临了,林区的一切都掩蔽在这无边的暮色里,显得那么幽深静谧。只有那漫天的星斗和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的不停地吟唱,才给这幽静的夜晚平添几分生气。伫立在这茫茫的夜色里,听着树叶摇曳发出的阵阵轻柔的声响,蓦然间我的心底里陡增一丝丝孤独和寂寞。是啊,和外面喧嚣热闹的世界相比,这里确实显得比较空旷寂寞。到处是连绵不断的山脉,漫山遍野都被那无边的绿色覆盖着,往往走上五六里甚至更多的路程才能见上三两家人家,所以, 初到森林里,寂寞孤独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葫芦河畔一览
   在东华池林场的版图上,西北面是大风川,东北面是豹子川,西南面还有一条白马沟,蜿蜒曲折的葫芦河自北向南从林区纵贯而过,将整个林区分割成了两道绿色的屏障。东华池林场就坐落在这古老的葫芦河畔。
   整个林区自山脚到岭顶都长满了树木,高高低低、浓荫匝地,高的是山杨、松柏,低得大多是樱桃和马茹刺。站在葫芦河边远远望去,只见满山遍野的绿色中,在半山腰里宛如绿装的姑娘腰上缠绕的红丝带一样,却长满了略显柔弱却又生命力极为旺盛的樱桃树,条条纤细柔软的枝条上都缀满了一串串红珍珠般的樱桃。在花的世界里,也许这样的景致会黯然失色,然而,在这绿色的大家庭里,红樱桃却不失为生命的奇葩。
   进入林区深处你就会发现,森林里的山山水水,森林里的人,都是那么纯净、那么朴实,使人感觉处处透出一种别致的美,呆久了你就会有一种整个身心都被净化了的感觉。每天晚饭后,沿着清澈的小溪蝺蝺而行,信步来到葫芦河畔,只见小溪与河的交界处很明显地形成清浊两面:清冽的溪水里鱼儿如梭般游来游去,尽情地享受着属于它们的快乐,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是造物主专门为鱼儿们创造的。我把手轻轻地伸进水里,鱼儿马上游向四周,水面上立时就激起层层涟漪。哦,我不该打扰它们快乐的嬉戏啊,我不就是为了寻求自然美而来的嘛。再看葫芦河,从上游流下来的水流浑浊不堪,也因为前几天下过雨的缘故,伸手下去就会捞起一把泥沙。这与清冽见底的小溪形成明显的对比,真可谓泾渭分明啊。
   走过河面上架设的独木桥就是豹子川的地界,那一带由于早年人为破坏比较严重,顺着葫芦河溯流而上,可见河两岸的梁梁峁峁、山谷沟壑里树木已经极为稀少,只有那一丛丛茂盛的青草和突兀的树茬,依稀还能显示出当年这里曾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造成如此后果的原因,无怪乎就是我们人类肆意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但愿人们能因此而认识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的重要意义吧。
   在东华池大桥下,随处可见许多因河水冲刷而露出河床的人骨头、骷髅,在距大桥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万人坑,据说这是当年刘志丹领导红军闹革命时,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时英勇献身的烈士遗骨。看着眼前这一切荒芜破败的景象,不知先烈的英灵作何感想。
   葫芦河流经瓦窑巷时,由于千百年来湍急的水流不断地冲刷,原本平缓的河床突然形成一个约两丈多高的悬崖,湍急的河水从悬崖上飞泻而下,形成一条十分壮观的瀑布,河水在悬崖底下又汇聚成一个面积约几丈方圆的大潭。潭底的石盆上有一个直径约两米的潭口,潭口下方又是一个约一间房屋大小的石窟,因为形如葫芦,所以人称“葫芦潭”。每天劳作之余,我们就三五成群来到葫芦潭游泳或者互相浇洒嬉戏。每每只要一钻进水里,劳作一天的疲累就会随着水流的冲刷一扫而光。由于河床面有高差,接近悬崖边的水流速很急,有很大的冲击力,躺在上游的河床上,稍不留神就会被河水冲走,这时整个背部和屁股会被河床摩擦得发烫,裤衩也往往会被水流冲到脚腕上。有时还会被水冲得头朝下、脚朝上,离悬崖边只有一两米远,真是悬呀!也只有这时,我才觉得自己仿佛又恢复了儿时的顽皮和天真无邪,天地宽了,欢笑多了,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童真”吧。
   太阳渐渐西落了,只有从山间的树木间隙里透漏出些许光斑,经水面反射出许多刺眼的光环。河对面的山坡上,所有的草木都沐浴在柔和温煦的晚霞中,一阵清风吹过,转向不同方向的叶子就形成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感光面,使人领略到一种新鲜刺激、富有诗意的感触。此时此景,我的心底里蓦然就生出许多灵感,我要是画家,我肯定能把它变成一幅幅精美无比的画卷。然而我只有笔,也只有手中的这支笔,才能把我脑海中所有的灵动迸射出来,以感动我的心。
   三、东华池古塔
   爬上东华池林场场部背面的山顶,你就会看到半山坡的一处台地上高高地耸立着一座巍峨的古塔。尽管由于年久失修,塔身已经变得千疮百孔,但是在这满目绿色的世界里,有无数苍松翠柏的陪衬,古塔更显得雄峻挺拔、古色古香。据当地人介绍说,这是一座宋代的古塔,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了,算得上是一处罕见的历史遗迹。
   古塔通身直径约四米,塔高二十几米,呈六棱形。塔身共七层,全部用青砖砌成。每层有三个窗口,大小可容一人出入。每隔一层每个棱面都有一个用石头雕成的龙形雕塑,龙头高高昂起,口衔珍珠,大有驾云腾飞之势。在第三、四两层,还有宋代筑塔功德碑以及之后历朝历代重修古塔的纪念碑文。塔内是空心的,内壁呈圆锥形,竟无一级台阶可踏,故而游人只能望塔兴叹。
   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世事沧桑,古塔已备受创伤。塔面上风蚀雨侵的痕迹虽然明显却并不刺眼,倒是历代战争在塔身上遗留下的刀伤弹痕,以及文革时期人为破坏的痕迹,不由得使人在赞叹古人高超的技艺和超人的智慧的同时,为我们人类的互相杀戮,对文明的肆意践踏而寒心。
   四、黄刺玫印象
   林子里到处可见一种开着黄花,满身带刺的小灌木,这就是蔷薇科的黄刺玫。和其他高大的乔木树种相比,黄刺玫显得十分纤细弱小,在偌大的森林里并不引人注目。然而每到花期,满身带刺的枝条上就缀满一簇簇艳丽的黄花儿,一层层肥嫩的花瓣相互间错落有致,花与花之间也互不妨碍各自争奇斗艳。这时带刺的玫瑰在人们的眼里可就有了一种别样的美。
   到了六月间花药略呈红色,随着天气变暖,里面的花粉就逐渐发育成熟,这时花药被撑得饱乎乎、明溜溜的,一阵风吹过,花药就会随风悠悠地颤动,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似的,使人不由地产生一种怜惜的感觉。到了授粉期,成熟的花粉就会或随风、或伴昆虫各自寻找自己理想的对象而去。
   成果期里,每个枝头上都挂满串串鲜红的果实,显得特别诱人。这时候人们总喜欢摘一些果实用绳子串起来做装饰品。可是,如果不小心被刺扎了,那种麻酥酥的疼痛就会令人望而生畏。
   人,心底里总会有着各种不同的欲望,尤其是遇到自己心仪的事物,往往自觉不自觉的就要把美好的东西据为己有,殊不知,有货其实也是一种风险啊。
   五、奇异的水锈石。
   进入林区,沿着小溪溯流而上,只见清洌的溪水潺潺流淌,两岸青草盈盈、百花竞艳,脚踩在松软的水草上,就像踏在绿色的地毯上一般柔软舒适。由于身体的触碰,那缀满树叶的露珠就会滚落下来,打湿了鞋子和裤脚。看着眼前的这一派清新明艳、富有生气的景象,我真有点心醉了。
   到了山谷深处的悬崖底下,就会看见岩壁上长满了鲜嫩嫩的苔藓,上面挂满了晶莹透亮的水珠。在幽静的山谷里,滴滴答答的水珠落到潭中,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和着周围各种虫子的鸣叫,以及鸟儿的“啾啾”,真是十分的悦耳动听。用手扒去岩壁上的苔藓,你就会看到,岩石表面竟然包裹着一层黄白色蜂窝状的结晶体,这就是水锈石。
   人们用镢头把这些结晶体挖下来,根据快头的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组合成造型独特、生动形象的假山;然后在池子里装上水,假山上覆被一些诸如苔藓之类的植物,一座美妙的盆景呈现在眼前。
   由于水分不断地顺着水锈石的空隙输送上来,苔藓被滋润得鲜嫩嫩的,似乎连石头也是活生生的。
   这样看来,水锈石浸润在水里,真的会不断地生长。究其成因,水锈石乃是经流水多年的冲刷浸润,石头与表面生长的植物分泌出的化学物质,在生化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因为看起来像石头上的一层锈,故名曰“水锈石”。水锈石非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年代难以成形,因此就不能不说它是山中一宝、林中一奇。
   其实在大山深处,水锈石总是掩蔽在树木草丛之中,不显山也不露水,没人去探索,没人去挖掘,谁也不会把它当做宝贝。因此,真正能发现它的价值的,还是那些慧眼识珠的艺术家们。是他们把水锈石开掘出来,做成绝妙的盆景,促成了自然与艺术的联姻,才焕发了水锈石真正的异彩。
   六、南梁一游见闻
   起伏连绵的山脉一座挨着一座,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一片烟雾迷蒙的晨霭之中。成片的树木正值生长旺季,随风摇曳的枝叶,翠色欲流的树冠,把整个子午岭装扮得更加肃穆。“南梁革命烈士纪念馆”就坐落在这大山深处。
   南梁是老一辈革命先烈刘志丹、谢子长以及王世泰等同志开辟的陕北革命根据地。为了全民族的解放,为了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烈士们曾经在这里与敌浴血奋战,直至把一腔的热血喷洒到这片神圣的热土上。一九八三年经上级部门的统一筹划设计,于一九八五年建成了“南梁革命烈士纪念馆”,从而成为又一革命圣地。
   对南梁我们神往已久,这次利用实习即将结束的机会,学校安排我们参观了纪念馆。参观之余,提笔写下这篇小文,以记录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表达对先烈们深深的缅怀之情。
   那天,我们是坐着学校的“解放牌”大卡车去的。路是土路,路面凹凸不平,再加上前几天那场大雨施虐之时,山坡上倾泻的洪水把公路冲刷得到处都是壕沟,几天过去了,坑洼里还积着浑浊的雨水。汽车一路颠簸而行,飞转的车轮把公路上的泥水甩得老远,还时不时会卷上车厢,惹得同学们一迭连声的苦叫。车子就像喝醉酒一样,忽而朝这边一颠,忽而朝那边一簸,车厢里的人随着车子的摇摆,一会儿被掼向前面,把前边的人挤得直叫唤;一会儿又被甩到后边,站在后头的人差一点就摔下车去。然而,一路上同学们的情绪却显得很快活,又是说笑又是逗唱,时不时还发出近乎夸张地叫喊,这也成了露天乘车旅行中不可缺少的旋律。车子飞快地奔驰着,阵阵清风把我们的笑声传得很远很远,激起那幽深的山谷宏厚悠长的回音。
   我们到南梁时是早上十点多钟,天气半阴半晴,是个游玩的好时机。离开公路向北走约二三十步再拐一个弯,就可看见一座巍峨雄伟的城门楼:十几米高的石砌高墙,十根红色大柱撑起一座古色古香的城楼。底座是现代混凝土结构建筑模式,城楼则是典型的古式建筑风格,雕梁画栋、飞檐挑角,好一派雄伟庄严的气势。此时,我的心情不由得变得肃然起来。
   踏进那两扇大铁门,沿着巷道向上走二十米左右,就可看见一座和“会师门”相若的建筑物,大家都叫它“凯旋门”。路旁栽植着两行苍翠盈碧的松树,把凯旋门衬托得更加雄浑,更加撼动人心。大院中央耸立着一座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基座是亭台式的,碑身下部有四方黑板,雕刻着为人民解放事业光荣牺牲的六百余名烈士的姓名。碑身上有胡耀邦同志的亲笔题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西边还有一座殿堂,里面的墙壁上镶嵌着“单刀赴会”、“桃园结义”、“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古城关公斩蔡阳”、“赤壁之战”等几幅历史人物画像。情节生动传神,人物栩栩如生、威武飘逸,精湛的绘画艺术真使人叫绝。
   再往里面就是一所四合院,院子中间的花圃里有几株牡丹开得正艳,彤红的像火焰,橘黄的像夕阳,白的像雪花……都是那么的鲜艳诱人。陈列室正面墙上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导师的题词,高度赞扬和肯定了陕北红军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称赞刘志丹烈士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东面墙上一字儿排列着刘志丹、谢子长、王世泰等革命前辈的画像和生平介绍。陈列柜中陈列着烈士们用过的枪、马鞍、毯子、大衣、大刀,和红军当年用过的老步枪、轻机枪、火炮、土炮,以及农会、苏维埃政府的旗帜、印章、公告等。遗物生锈了,油漆磨光了,然而作为烈士们艰苦奋斗,为全人类的和平幸福英勇献身的佐证,这些文物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参观完毕,南梁留给我们的印象,已不仅仅是那些庄严雄伟的建筑,也不仅仅是那些富有历史意义的烈士遗物。先烈们艰苦创业,追求自由与民主,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而不惜牺牲的精神,将根植于我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将踏着先烈们的足迹,继续走下去。

共 549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寄情山野觅风流】细腻的文字里,追忆了一段红色的历史以及那些为国为民捐躯的烈士们。也让读者深深地感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烈士的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今天的花香生活。人,需要的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一心想着国家和人们,在生死考验面前,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历史不能忘记,英烈的名字永存。文字思想丰富,语言凝练,启迪向上,发人深省。欣赏美文!倾情推荐!【军警社团编辑:林雨荷】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1031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