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都市里的小故事(散文)

精品 【春秋】都市里的小故事(散文)


作者:穷高 举人,5609.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90发表时间:2013-11-08 14:15:05
摘要:深圳这个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从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已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春秋】都市里的小故事(散文) 凡来过深圳的人,没有人感觉不到这片土地处处充满了传奇和惊喜。仿佛它与我们处在不是同一个星球,这里时间就像黄河壶口瀑布,在人们的脚下奔腾不息。走出机场,走进深圳,我们似乎可以用另外一种心境,来体会、来聆听,这座象征改革开放的都市。
   来到深圳的时候,已是深秋,不过这里的深秋不似北方的秋,那么粗犷豪放、凉爽直接,而这里则似乎有点太过含蓄。路边的地面上偶尔有几片枯叶,伴着风声在半空中游荡。而风中,有种说不出的味道,犹如那一池的海水,夹杂着路边的花香,令你的心情在淡淡的潮雾里朦胧了起来。
   深圳这个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从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已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这里的繁华与美丽我们是无法定义的,但是可以肯定,无论从梧桐烟云到梅沙踏浪,还是从蛇口码头、世界之窗,只要你行走在这片土地上,你都会感受到一种气息。多姿多彩的深圳,汇聚了人文八景,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红树林与青青世界,让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她如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梦,一个美丽的中华之梦。
   然而,对于这些都市里的繁华美景,高楼大厦,人文景观,我知道在它们的皮肤之上都已写满了成功,而我则是寻找一个另面的深圳。于是,我走进村庄、走进小巷,写入那些普通的人们……
  
   小郑:
   在深圳罗湖区的中心位置,有一条最古老的街道,说它古老也就老过三十多年。因为这里在三十多年以前,是一片青蛙歌鸣的稻田。如今却是高楼林立、人潮涌动商业区。这条路就是湖贝路,在湖贝路与乐园路垂直的东北角上有一座现在看来并不起眼的酒店,它叫锦色罗湖酒店。锦色罗湖酒店看上去很老了,但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这里则是省部级官员们下榻的地方,普通的老百姓只能是远远地观望。
   如今风光不在的锦色罗湖酒店后面,有一片住宅小区,这也是改革初期的建筑,如今和这锦色罗湖酒店一样,虽每年极力粉刷一次外墙,但仍就遮掩不住它沧老的容颜。这样的小区在深圳已是不多见了,但这里似乎还没有改造的迹象。我的朋友小郑就住在这个小区里的九号楼B座,他在这里居住已经快十五年了。
   小郑是做海鲜生意的,我认识他的时候就是干这一行,这一做就是二十年。刚认识他的时候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那是因了一次吃饭时的缘遇。我们几个刚来深圳的人,想过过吃海鲜的瘾,便来到了这小区外面的乐园路,这里是深圳最多、最全的海鲜一条街。乐园路的两边,全都是做海鲜生意的饭店。当我们来到了这里,热情的店小二们在门前拉客,有俊男、有靓女,当然也有小小少年。小郑就是在一家饭店做店小二,在门口招揽生意,说实在的,十六七岁的他怎么也拉不过那些俊男、靓女们。我们几个人边走边看,感觉这小小少年怪有意思的,操着一品嫩芽的广东普通话,使劲地叔叔、姐姐、阿姨的喊,但就是很少有人光顾。于是,我们几个便心血来潮或许还有点怜悯之心,就跟着小郑到了他的酒店。
   谈吐中,他告诉我们他是潮州人,今年十七岁,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我问他为何不读书、小小年纪出来打工?他说:“我们那里大人小孩都是做生意的,读书没用,赚钱才实惠。”这就是二十年前,认识小郑的时候给我的印象,也是第一次对潮州人的了解。吃饭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又问小郑是潮州哪里的?他又说:“我是海丰的。”我呵呵一笑:“啊!你是海丰的,那我可就知道了,你们海丰是很有名的。在古代的时候,你们那里是出海盗最多的地方!”他也呵呵笑了起来,并说:“那是旧社会的时候,现在没有人做海盗了,都在做生意。你看这条街的饭店,百分之九十是我们潮汕人,有一半是我们海丰人开的店……”呵呵!没想到这小小少年这么的健谈。吃过饭,我们要走了,他又把我们送出门口,并且告诉我们晚上要小心,有好多抢手机的贼人。
   吃了一顿饭,认识了一个小朋友,心情非常爽悦。这小孩,似乎在我的心中形成了一种印象,并且定格在了我的记忆里,只要来到深圳,只要想过吃海鲜的瘾,便能找到这小孩。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郑慢慢地长大。几年后,当我又来到深圳、又来到这乐园路海鲜一条街的时候,却成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问大堂经理,你们这里原来那个姓郑的小孩子呢?她说:“我们有几个姓郑的,但不知你是找哪个?”呵呵,说实在的,我也真的不知找哪个。
   这时经理叫来了几个年轻人,但都不是小郑。我说:你们问问你们的老板不就知道了吗?这时那位大堂经理说:“我就是老板!”我又说:“你是老板怎不知道这小郑是什么时候辞工的,他在你们这干了最少也有六七年了!”老板呵呵一笑说:“我们接手也就七八个月,那家不干了,盘给我们了……”
   多年后,又一次缘遇小郑,依然在这乐园路的海鲜一条街。我和我的朋友再次来到深圳,来到这里吃海鲜。这时一位年轻人走了进来,走到老板面前同老板说话,叽叽喳喳的全是广东话。我一看就是小郑,便喊了一声,他回头看到是我,便笑呵呵地走了过来说:“是你啊大哥,我们真有缘分,多年不见我们居然还能碰到。”是啊!是啊!我们多年不见,居然还能碰到,真是缘分哪……
   小郑也坐了下来,他说:“今天我请你们吃海鲜,这顿饭就算我请了。”我不好意思地说:“这多不好,还是我们请你吧!”而小郑不愿意,坚持要请。于是,盛情难却,我们只有客随主便了。
   通过与小郑的聊天,我知道小郑现在已经是海鲜老板了。干这行已经好几年,并小有成就。于是,我向他祝贺!他却笑着说:“祝贺什么啊,好辛苦的,每天晚上三点吃饭,四点多就得去拿货,然后在六点前将海鲜全部送到客户手里。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如果有一次违约,客户就炒了我们了。”他还告诉我说:“送完货后,还要出来联系新的业务,今天的缘遇就是出来联系业务的。”
   我问他今年多大了,他却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说自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小郑依然还是那么的健谈逗乐,我问他住哪里时,他却笑着用广东话说:“很近啦,就在后面小区的狗楼、狗B了啦。”我不解地问他是什么意思,他笑着给我解释说:“开个玩笑的,狗是我们广东话九的意思,我住在后面的九楼B座。”这一解释,差点把我们的肚子给笑破了……
   认识小郑,我感觉认识了潮州人,及潮州人那种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但从很多关于潮州人的传说或是记载中,更多的则是负面影响。就凭海陆丰这两个县,他们史上这海盗的阴影,恐怕需要几代人,或是几十代人才能够慢慢地淡去……
   由于背负着“是非”要远远大于褒美,他们有成绩时别人很少看到,但一旦他们做错了什么,就会被无限地放大。所以,凭心而说,潮州人却是聪明、能干的。比如香港首富李嘉诚,是全球十大最具创意和成功商人之一。业精六学、才备九能的大学者饶宗颐;香港爱国实业家陈伟南先生;国际著名的生物系统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学术权威,国际上该领域最活跃、最具创造力、最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孙大文……
   当然精英是少数的,大部分潮州人由于缺乏犹太人的那种宗教信仰,而只是单一的依靠其潮汕文化来维系着族群。虽然在事实上他们差一点有了自己的宗教——德教,不过这个宗教只能在东南亚一带找寻到了。
   总而言之,东方犹太人这顶光环,其实对于潮州人而言是一种沉重,也是一种鞭笞,这需要他们不断地努力交出更好的试卷,来化解未来可能遇到的悲情。
  
   向西村:
   在我当兵的时候,我们部队的连级首长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这里入伍的。那时这里不叫深圳,而是叫宝安县。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听到最多的则是贫穷,贫穷到这些战友非常珍惜部队的生活,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只要有一线的希望,他们都不想回到地方、回到原籍。这是我对如今深圳人的初级印象。
   工作中认识了一位朋友,她叫周红燕,是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她出生在罗湖区的向西村,在一家很小的公司里做股东。刚认识小周的时候,她给人的印象却是一付北方人的豪爽个性,而且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如果你不注意,你肯定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南方水乡才女。尤其是她那喜喝北京二锅头的嗜好,还有一付非常标准的京韵歌喉。说实在的,她的形象简直就是北方婆娘们的模样,一点也没有江南女性那风姿绰约小天仙的妖媚。
   在与小周聊天的时候,我能够感到她们的优越感、满足感与成就感。对于她的故乡向西村则更是充满了浓浓的情怀,只要讲起来,都象一部历史的评书,津津乐道、讲个不停。她说:“原来的向西村没有一间楼房,全是平房和水田,田野里到处是摇晃着的稻谷,沉甸甸的稻穗与我们的绿色大海,如是一首美丽的宋词,风声稻浪里,吹奏着动人的乐章。从我出生的时候起,我记得我们还是属于宝安县的南天门公社。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才变成今天这样的繁华。”于是,在同小周的聊天中,跟着她的回忆,我慢慢地走进了她的故乡、走进了向西村。
   现在的向西村是罗湖区南湖街道辖内的一个自然村,地处罗湖商业贸易繁华中心地带,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古色古香的张氏祠堂,那些厚重的族谱,记载了向西村长达六百余年的坎坷历史和他们的故事。这个小小的村庄应该算得上是罗湖、乃至深圳大小村落中各种历史文化遗产的缩影。它不仅珍藏着自身的故事,罗湖的记忆,还有深圳人的文化富矿……
   首先我问小周说:“你们向西村的村名应该很有故事,它不象别的村名,有取地理方位为名的,也有因了山林树木取名的等等。你知道你们村名的来历吗?”她说:“我也不是特别的清楚,听人说是因为村民讲究风水的原因,所建房子大多是朝西向的,所以叫向西村。还有个说法就是,也许在最早时候,向西村口是朝西的,因而被人称作向西村。孰是孰非,已如潮汐漫过的沙滩,足印已无从追寻。”
   她继续说:“听老一点的人说,最早时候,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这里都是洼地和菜田,村里人都是靠种田过日子,人均占地比较少,能够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当年的村民们往来香港耕作异常频繁,不少村民都利用往来的机会,从香港带一些生活用品回来使用和销售,还有人借外出耕作机会,悄悄跑到香港去做工。上世纪六十年代开放边境前,逃港的人数最多,村里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跑到香港去了。”是啊!小周的描述,我是能够理解的,那时岁月,何止是处在前线的向西村呢?全国各地均处在吃不饱、饿肚子的死亡线上挣扎。对于这些,我是还是深有体会的……
   春天的旋律终于在一九七九年的那一天奏响,随着小平同志在南海边画下了一个圈,深圳经济特区横空出世。一同“厮守”贫穷的向西村村民终于盼来了时代的曙光。他们开始洗脚上田,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个人集资、集体投入、兴建厂房、吸引了不少三来一补的项目。并且办起了来料加工和小型招待所、商铺,村委会和生产队都有了稳定的收入,生产队每年仍有分红,而村民们还可以出租房子赚取租金,生活日渐红火起来。
   之后的向西村在改革开放的列车上,逐渐走上了富裕,创造了城中村一个又一个的繁华。然而,繁华里的向西村似乎还缺失了些什么,村民们在过着幸福生活的同时,但总感觉有一种迷茫的空虚。小周领着我来到他们村里最神圣的地方——张公祠堂。她说:“我们村张姓是大户,其它杂姓都是小户,但这里的人们没有歧视,有的只是和谐。张姓是深圳有名的大姓,这个祠堂里所供的是三个亲兄弟,思月、怀月、念月,他们分别创建了我们向西村和水贝村、湖贝村,而他叔叔的儿子则创建了今天的黄贝岭村。”
   我站在张公祠堂前,有一种思想忽然在我的心里涟漪。是啊!看这些有关的简介,无不绚烂着我们祖先的文化。看这祠堂里的张俊其先生,居然是汉代张良的后裔。传说是在唐朝的时候,张良后人的一支,不知因了什么原因,迁徙到了韶关的曲江。据说唐朝著名的宰相张九龄就属这支的一脉,而张九龄胞弟张九皋的子孙,则来到了深圳这片土地,发展了今天的向西村等几个村庄,以及他的这些后人们。
   小周告诉我,每年的秋祭是向西村、水贝村和湖贝村等张氏后人们最为隆重的节日,“山头主”一般在几个月前就要成立专门的筹备小组,着手准备祭祀所需各种物品,而每年秋祭活动的重头戏就是吃大盆菜,席开几百围,村民们全出动,尽享秋祭的盛宴。
   与小周一起,从向西村一直走到水贝村与湖贝村。现代化的气息是这片土地的主旋律。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人们所带来的实惠。为此,我的思绪也穿越了陈旧的岁月。我感动于我们的伟人,他那种坚韧不拔、敢为他人先,敢为中华之千秋,勇敢地做出了世纪决定。然而,这里也有不和谐的音符,一些负面的影响充斥了所有的网络。那些不堪入目的色情故事,以及出现一些治安的缺陷,多少让我感到心中有一些纠结。

共 12041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文章通过对小郑、小周、区伯、谭总等人物以及小店的介绍,从不同角度,多方位的对深圳的今昔做了对比和介绍。形象地反映深圳巨大的变迁和成就。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故事里了解深圳,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109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三微花        2013-11-08 19:27:11
  城市里的这些小故事,反映出大都市的另一面!!!
三微花
回复1 楼        文友:穷高        2013-11-11 20:16:01
  谢谢社长
2 楼        文友:潮仙        2013-11-09 09:21:58
  现代化的气息是这片土地的主旋律。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人们所带来的实惠。为此,我的思绪也穿越了陈旧的岁月。我感动于我们的伟人,他那种坚韧不拔、敢为他人先,敢为中华之千秋,勇敢地做出了世纪决定。欣赏佳作。问好!
回复2 楼        文友:穷高        2013-11-11 20:16:33
  谢谢文友,穷高祝福幸福;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