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都市里的小故事(散文)

精品 【春秋】都市里的小故事(散文)


作者:穷高 举人,5609.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98发表时间:2013-11-08 14:15:05
摘要:深圳这个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从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已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春秋】都市里的小故事(散文)
   走过向西村,感受到了改革正在深入,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是否更应该对民族的传承,民族之文化,尤其是那些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我们真的应该更多地担当。
  
   区伯:
   我所说的区伯,不是广州街头那位一身正气的区伯。这位区伯他来自加拿大。他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时候,一些对祖国没有信心的市井小民,如似潮水般地疯狂移民中的一员。而我今天写下这位区伯,恰恰是我了解了太多广州的区伯,在广州区伯的身上,我感觉到了一个民族的本真、纯朴、正义。与这位加拿大的区伯,形成了一份鲜明的对比。于是,我怀着不同的心境,将后过去时区伯的故事慢慢道来。
   在广州,区伯几乎比当今的市长更有名。区伯本名区少坤,他常年穿衬衫白西裤,讲究仪表,形体瘦削。如今,他蓄起山羊胡,抗议政府停发其八十八岁母亲的低保金。区伯不是很富有,依然租住的是廉租房。而他的名气则是来自于他的一身正气,来自于他长期监督公车私用。时至今日,他所监督公车已有百辆之多。在微博的时代里,广州区伯更是活跃,他不仅炮轰广州水价上涨的问题,而且还到市环保局,申请调查猎德涌污染事件。与此同时,他还为一位白血病的少女募捐,他不辞辛苦、跑去佛山的三水县、帮助失地农民向政府讨要说法。这样的区伯,在我的心目中是尊重的、爱戴的。而另一位区伯则是另一种形象了。
   在深圳,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这位来自加拿大的区伯。那是在深圳铁道兵战友的联谊会上,秘书长李练潮先生向我介绍了区伯。交谈中,这位区伯讲述了他在香港回归时他的心态,听之,命我有些发自内心的不齿。我问他香港如此繁荣的情况下,为何要移民加拿大时,他说:“你听过草根歌王许冠杰的歌唱吗?”我说:“没有!什么意思吗?”他说:“香港是我心,一颗不变心,实在极不愿,移民外国做了二等公民。在那特定的岁月里,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英帝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确立一九九七年香港要回归中国。由于不少香港居民对中国大陆所经历的政治动荡,因此很多香港人对中国共产党的统治有一种抗拒的心理。于是,形成了香港的移民潮。”
   “那你为何不在加拿大发展,又回来大陆发展呢?”他说:“移民生活虽然安定了,但始终不及香港的生活多姿多彩。很多移民的人与我一样,最初与家人一起经营餐馆,后来则是自己出来打工。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受过什么的歧视,但身在异乡,有时候难免受到‘二等公民’的待遇。尤其是找工作的时候,那些雇主的眼神,总让人感到一丝的冰冷。其次,这些洋人们总是优先聘用当地人,在没有当地人的情况下,才选择我们。”
   区伯继续说:“刚去的时候,希望能创一番事业。但加拿大却是一个享受休闲生活的国度,却不是发展事业的好地方。后来,我抱着回来考察的心情,发现我的朋友郑海返港后成立了一个小型的影像公司,并且与内地的生意往来日趋频繁,并在内地逐渐建立起了个人的关系,成就了非凡的业绩。于是,我也选择了回归。”
   区伯的回归,受到了其朋友的影响,也做起了影像生意,业务曾一度覆盖了大半个中国。他代理的柯达胶片在中国是总代理,并且在许多大城市设立了自己的柯达影楼,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就是这样的成功,没有感觉到祖国欣欣向荣政策与发展,却是在感恩着自己的聪明。
   这样的一种交流,多少让我感到了一种失望。但是从这位区伯的心态中,我似乎感知到了一种人性的另面,不觉在心灵深处生出一丝冰冰的阴霾、令心迷茫。
   曾写过一篇关于香港的文章,题目是《两面港人》,其中主要叙述了一些香港人在改革开放、祖国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他们所流露出来的另面心态。那是因了业务的需要,结识了一些不同阶层的港人。其中一些港人的素养和嘴脸,让我想起来就觉得恶心。他们对大陆的糟践之行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更想不到人性之另面真能到了如此无以复加的地步!
   一次,同一位香港金管局供职的高级白领搭伴同回大陆,一路上,这朋友殷勤周到、和蔼儒雅,尽显绅士风度。可一过海关踏上大陆土地,这位朋友咳嗽加重,随之“啐”一口浓痰落到光洁的大马路上。我惊讶至极,忍不住质疑:“先生,你在香港吐痰时非要找到垃圾筒,或者把痰液吐纸巾里丢专门垃圾桶的,怎么到了我们大陆就随地吐痰?”他呵呵一笑,翻翻白眼,狡黠地说:“你们中央政府不是对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吗?我这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呵呵!”
   惊呼!一个在绅士国度管理下的精英竟是如此德行!看着这家伙那副恬不知耻、得意洋洋的嘴脸,我有一种想呕吐的感觉,继而一种愤怒的冲动在心间荡漾、扩散,真想冲上去勒令他处理掉自己肮脏的排泄物再走。但三十年前流动在我身上的军人血性早已被无情的时光消磨殆尽,理智最终还是在我面对现实的心里占了上峰。我没有出手,也不想动口,也不再和他说一句话,心里暗暗下决心从此不再与这流氓往来!
   我继而用研判、谴责的目光乜斜他,他依然一副无事人的样子,真是无耻至极!郁闷!我突然想起李汝珍《镜花缘》“两面国”里的人物来,金管局这家伙天生就是两面人,对着人一张脸,背着人又是一张脸,即使对着人的那张脸也是变化无常,对港人、英人、洋人,便“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能对大陆如此作践,那么他对大陆同胞肯定也是冷若冰霜、满嘴喷粪。如果他那身楚楚衣冠是“浩然巾”的话,我一定要揭开它看看里面装着什么鸡肠狗肚,隐藏着一副怎样禽兽不如的狰狞面目!我越想越憋气,再不愿看他一眼,找个借口去海关工作的一位朋友那里暂避,彻底躲开他!
   听了我的讲述,朋友也是摇头苦笑说:“现在的港人把谁会在大陆折腾当做时髦事儿攀比了,在香港是人,一过深圳这边就成兽了。闯红灯、按喇叭、吐痰、扔烟头是小事,那些臭名昭著的香港货柜司机包二奶、养情妇、吸毒、吃黑无所不为!就因为有“一国两制”的金字招牌,他们仗着自己是港人胡作非为,给深圳社会治安、司法公正等带来很多麻烦。唉…….”
   海关的另一位工作人员接着为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前不久,一位广州女士去香港出差,在一个私人药店碰上了自己所需用的药,女士想买两小瓶,那个五十多岁的男店主却故意拿了一大瓶给她。女士说:“先生,请您给我拿两小瓶好吗?这大瓶放包里重,出门不方便!”而店主却是口出恶言:“没有小瓶,只有大瓶!捞仔!钱不多架子倒不小!”女士不买了,那店主指着门破口大骂:“捞仔!你给我从这里滚出去!怕重?晚上老公压在你身上咋不嫌重呢?滚出去!426!”因为广州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维早已成了一种习惯。于是,这位女士也就没再和他较真,悄悄离开了。
   听了朋友们的议论,我起始吃惊,基本法赋予港人“一国两制”的超国民待遇竟被港人如此理解滥用!继而失落、羞愤,我的尊严,同胞的尊严、祖国的尊严都有一种被强奸了的伤痛!悲哀的感觉充斥整个身心,改革开放三十年,香港是受益最多的地区,羊羔都有跪乳之心,乌鸦都有反哺之恩,港人却是用这种最卑鄙最下作的语言、手段来对待大陆,对待大陆同胞,朗朗乾坤下,日华月光里,还有没有羞耻二字呢?
   接着我又释然了,漫长的百年殖民统治,港人只有奴性的接受,而没有人权的选择,他们中一部分人的血液里流动的都是奴性,殖民统治下的奴隶当然只会为奴隶主唱赞歌,而不会做自己的主人了!
  
   小店:
   住的酒店楼下,有一个二十四小时便利店。小店的前面放着几张方台和几把竹椅,这是小店为消费者所提供的便利。炎热的南方,人们在傍晚或是闲暇的时候,在小店买上瓶啤酒,一袋花生米,和着凉风习习,享受人生的悠然。
   每天傍晚的时候,我都会来到小店的门前,买上一瓶啤酒享受这份天赐的悠然。时间长了,与小店的这些俊男靓女熟悉了起来,有时也谈论些新鲜离奇的故事。有一天,我问小店的一位小俊男:“每天这个时间来这里的这人,他是干什么的?怎么天天抱一堆脏兮兮的零钱来你们这里兑换整钱?而且穿的又是那么破烂不堪,也不像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小俊男呵呵一笑说:“先生,你看不出来吗?他是一个乞丐,每天向路人们讨钱,然后到我们店里换整钱存起来,最后全部寄回老家了。”
   我问:“他是乞丐!能讨到这么多钱?”“是的,乞丐。这个乞丐可厉害了,每天最少也换五六百块的零钱,最多时有一千大几、二千元的。你可别小看这乞丐,可比我们赚钱多多啦。”
   乞丐,这样一个话题引起了我的思虑。虽然来深圳的时间总是断断续续的,偶尔也上街走走,可乞丐是随处可见。不论在繁华的东门闹市区,或是一些名胜景点,都有他们的影子存在。
   对于城市乞丐来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社会问题。那些流浪、乞讨的人员,他们不论时间、地点,随意而为,给城市的环境与安全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乞讨的群体中有一些并非是生活困难的,他们却是以此为职业。更有一种乞丐,他们欺行霸市,甚至对过往的行人强讨强要的假乞丐。记得曾在深圳罗湖,曾不止一次被小孩抱住我的腿,不能行走。我正掏出一元钱准备施舍的时候,朋友告诉我,千万别给,你要是给了他,就会有一群小孩子跑过来抱你的双腿了。无法摆脱纠缠,实在令人困惑。他的双手紧紧地抱着你,他的两条腿也缠绕在你的腿上,屁股坐在你的脚上。你不能生气,更不能动手,否则将会大难临头。
   乞丐现象到今天有了升级换代的趋势,一些年轻人、靓男靓女也加入了这乞丐行业。他们穿着时髦,出双入对。男的抱一个小孩,女子则上前讨要,理由非常简单,我们是刚从外地来此投靠亲戚的,结果亲戚变更了地址找不到了或是出国了等等的原因。现在没有了办法,身上的钱也花光了,请给我们可怜的小孩买点食品,或是给点零钱,他们想回老家去,凑些车票钱等等。
   这样的理由很难令人信服,给、还是不给?让路人实在为难。给吧,看这两年轻人打扮如此时髦,长相也眉清目秀,非常之摩登,实在不是心目中所施舍救助的对象。不给吧,看这怀中软绵绵的小孩,不知是渴着了、还是饿晕了,着实可怜。我观察过这样的现象,许多人则是选择了冷漠。对与不对,我无法给出贴切地解释。
   最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出家人也加入到了乞讨行骗的序列中。他们身穿和尚服,背一僧人专用背包,手中却是佛珠和佛像。如果你与他路遇,他会追着为你送上吉祥、送上保佑你的佛像。只要你留步、只要你伸手去接佛,那么你的钞票就要流到他的乾坤袋里了。和尚的真假,我们无法考究,但佛像却是真真实实地闪闪金光、菩萨的脸上写满了慈祥。
   与小店的小伙不停地探讨有关乞讨的问题,讲到这样的僧人行乞令我感到意外的时候,他却说:“弘法寺是我们深圳香火最旺盛的地方,那里的和尚经常在这酒楼大鱼、大肉的消费,一餐下来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你能想象得到吗?”听后,我摇头、我叹息……
   深圳对乞丐的现象出台过治理政策,但却是治表不治理里,很难达到净化城市的目的,但却是引来一片质疑声,曾有一叶祝颐学者公开表示不同的看法。他说:“贫穷没有原罪,乞讨没有罪过,城市的面子固然重要,但是乞丐的生存权利不可漠视。除了少数强讨恶要的假乞丐外,乞讨者只要不妨碍市民正常生活、工作,市民愿意给予救助,何尝不是一道城市慈善风。”
   于是,我认为对于乞丐问题应该加以区分才是,这位学者的意见不能说不对,但应区分乞丐中有劳动能力而不作为的人,他们的贫穷应该是有罪的。而那些残疾人或是受到天灾人祸、自然灾害的人们,他们的贫穷应该给予救助。
  
   谭总:
   谭总是深圳宝安区一个房地产公司的老板,与其说是房地产公司,倒不如说是一个房地产中介商。他只是从深圳宝安区的城中村里租来农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发出来的小产权厂房,然后按每平方加价一元两元的,再转租出去。别小看这一元两元,谭总现已是身价过亿的老板了。
   认识潭总是因了一次公益活动,身价过亿的他虽是小学文化程度,但却有一份金子般的心。由他出资、资助贫因地区的失学儿童基金成立了。他依托中国经济报刊协会,设立这么一项基金,目的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带动一批深圳的企业,走入中国的慈善事业中来。于是,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为了表彰他的善举,特聘请他为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副会长。
   在一次年会上,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主办的仪式上,邀请潭总发言。当然确定潭总的发言,提前两天就通知到他本人了。可他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内心便忐忑不安了起来。于是,他找到了张部长说:“部长,我还是不要发言了,我没文化,什么也说不了,我干实事就行了吗!”张部长呵呵一笑说:“别那么紧张吗,发个言又怎么了。这样吧,稿子我给你写好,明天到台上你一念就行了。”

共 12041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文章通过对小郑、小周、区伯、谭总等人物以及小店的介绍,从不同角度,多方位的对深圳的今昔做了对比和介绍。形象地反映深圳巨大的变迁和成就。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故事里了解深圳,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109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三微花        2013-11-08 19:27:11
  城市里的这些小故事,反映出大都市的另一面!!!
三微花
回复1 楼        文友:穷高        2013-11-11 20:16:01
  谢谢社长
2 楼        文友:潮仙        2013-11-09 09:21:58
  现代化的气息是这片土地的主旋律。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人们所带来的实惠。为此,我的思绪也穿越了陈旧的岁月。我感动于我们的伟人,他那种坚韧不拔、敢为他人先,敢为中华之千秋,勇敢地做出了世纪决定。欣赏佳作。问好!
回复2 楼        文友:穷高        2013-11-11 20:16:33
  谢谢文友,穷高祝福幸福;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