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华文部落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华文】家(小说)

精品 【华文】家(小说)


作者:九九红珏 探花,12690.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28发表时间:2013-11-11 17:21:17
摘要:人生的痛苦和快乐,这要因人而异,然而对于她来说是前半辈子享尽了幸福,下半辈子却是尝尽了痛苦,写给正处于快乐和痛苦中的活着的人们。


   他很会来事,威严中略带亲善,不过我见他还是很害怕的。他很勤快,喜欢到厨房去做饭,在农村如果男人会做饭,老婆是很享福的事情。老婆胖乎乎的,成天是笑容可掬,脾气也好,不怎么听她大声说话。她的娘家在乡下,娘家妈也很和善,娘家弟弟也经常开着拖拉机带着一家几口来这里串亲戚,穿的很不错,想必也是家道殷实的人家。记得小时候还随着妈妈一起去他老婆的娘家吃喜酒,感觉那家虽然在乡下,却很富裕似的。由于有乡下的亲戚,自然红薯和花生这些对于街面上田地或缺的人家,这些东西都是稀罕物件。
   虽然是紧邻,就打水的时候去他们家,平时是不去的,打水的时候他家从来没有厌恶不耐烦过。妈妈喜欢在墙边种些梅豆角之类的豆类,一到夏季那梅豆涨势很旺,往往会翻墙而过,于是墙内墙外结满了肥肥的梅豆角,妈妈总是用篮子采摘满满地往他们家送。
   每次去打水的时候总喜欢往他家屋里偷偷地看几眼,他家屋里摆放着茶几,茶几上有一套茶具,是青花瓷的,经常看到他端起茶杯喝茶。在那个年代端着茶杯喝茶,似乎只在电影上看到地主家才会那样。看着他的样子不怒自威。再看着那黑黑的皮革沙发真是漂亮极了,那时的沙发很稀缺,尤其是坐上去那沙发上的弹簧会用力的弹上几弹,这是听别人说的,俺可从来没有坐上去过。
   他家上屋的门前用水泥做了一个大大的圆台子,上面种满了花,特别是石榴花开的很旺盛,红彤彤的一大片,还有月季、仙人掌之类,我很喜欢花,每次去都要先用眼的余光先看看花,再瞟一眼他们家的沙发,这好像是进到他家的必修课一样,他们一家人说话极少,似乎有点不温不火的样子。
   有一日我终于走进了他们的屋里,只见他坐在沙发上慢慢品着茶,他家的正墙上贴着毛主席的画像,旁边贴的是小刀会和八国联军打仗的画图。整个墙是泥墙,家里布置的却很整洁。看我进来和我说了几句话,让我坐在沙发上,第一次坐在这种有弹性的沙发上,心里有战战兢兢的感觉。那沙发软软的,坐着好舒服。看见他桌上有一本日本学者写的《野性的证明》,那时看见书都很好奇,因为资金的缺乏,买书是件很奢侈的事情。我却还比较喜欢读书,于是便问他讨了来回家仔细阅读。这本书是一部推理小说,有点像《福尔摩斯探案集》,内容很暴力,看着很恐怖,不过故事情节是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具体故事情节记不清了,最令我难忘的是有一段描写,有一个很长很大的水泥槽,里面注满了硫酸水,他的女友就是被他杀死后放在硫酸里慢慢融化,最后连骨头都消失的一干二净。这是我看到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最恐怖的小说,这种记忆在脑海里越发消除不了。于是对他越来越敬怕,最后连再借其它小说的念头都打消了。
   他的钱越赚越多,可以说是我们那片方圆十里闻名的万元户。那时如果能够获取“万元户”的美誉可是不得了,有钱人呐!他的二儿子胖乎乎的,比他大哥要活泼的多,能吃能喝能花钱。他喜欢买小人书,还喜欢让我看,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电视机。只有收音机,那收音机吧好像还有点缺,获取知识的门路有限,只有看小人书,可是小人书也是买不起的,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零花钱可以去消费。邻家的二小子买的小人书很好看,有《智取威虎山》《武松打虎》《红楼梦》《智取生辰纲》《胭脂》《画皮》《大闹天宫》等等好多好多,那时的求知欲很旺,也特好玩,还特别喜欢看小人书,也在里面获得了好多的知识,在那里认识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平儿贾琏,认识了梁山好汉武二郎宋江阎婆惜柴进张顺,看到了蒲松龄笔下精灵们的美妙表演,晚上吓得蒙着被子睡觉。在这些小人书里把四大名著大概的了解了一下,那时还有点懵懂。
   他看我喜欢看他的小人书,便不停地购买,由于买的太多怕他父亲发现,便偷偷地藏到我家。好家伙,整整一个大抽屉装的满当当的。真是诱人,既然拿到我家里就好像我的一样,再也不怕没机会看了,于是便废寝忘食地读啊,看啊!竟然爱不释手起来。只是这样的时光太短暂,在我家的抽屉里没有放多久,不知啥原因他全部拿走了,从此后再也没有看到他的一本小人书。
  
   (六)祸起萧墙从天降,窝藏赃物抄家狂
   他家的生意很红火,一直很忙碌,老大儿子到了结婚的年龄,通过媒人介绍了一个离我们很远的地方的女子,长得端庄大方,个子高挑可以说是一个很漂亮出众的姑娘。婚期一定,便让队里化了宅基地建房。房子建成了我和妈妈去观看。高高大大五大间平房,很是亮堂,那时可算称得上是很气派的建筑。因为好多家还是草房和瓦房,能住上高高的平房,那是有钱人家的事情。
   娶媳妇时请了响器,热热闹闹带了好多桌的客,我们那的风俗,只要邻居家办喜事或者丧事,一片所有的邻居只要看着代客的人家拉桌椅板凳扎戏棚子,所有的人都要去随礼的,并且是全家出动去吃酒席。那场面很壮观,家里条件好的客人最多,往往家里摆不下要摆到街上,还有邻居家里。
   时光过的很快,有时往往富人总是有人去巴结,去取悦,成天是门客不断。他家三个儿子,别人就从中撮合又给他们抱养了一个女儿。那女儿刚抱到家都有好多人去送衣服和送钱的。都说这个女儿算是找对人家,来到了福窝里了。也是天天奶粉不断,一家人抱着哄着好不快乐。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我已经上了高中,家境也逐渐富裕起来,家里也盖了高高的五间头平房,父亲也请人在家里做了沙发,是用黄色的皮革,放在屋里很是富丽堂皇。我在闲了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用抹布擦沙发,不让它上面有一点点的灰尘。
   父亲已经退休,哥哥接替了父亲的工作,父亲和母亲把平房上堆了好多土,种上好多蔬菜,黄瓜、西红柿、辣椒、大葱、茄子、青菜。我们家也打了口水井,并且还买了水泵,在夏季的中午要用好多水浇平房上的蔬菜。晚上一家人把褥子被子凉席拿到平房上乘凉,拿着蒲扇听父亲母亲讲一些故事和稀罕的事。往往会傻傻地看着天上的月亮和星星,还有那不断运动的云彩,成天想看到万一哪一天天门看了,神仙下凡了,看到天兵天将,好多不切实际的联想萦绕在脑海,把那些父亲母亲讲的故事都当成了真。偶尔也会听父亲讲朱红布坐南京风调雨顺的故事,那时很好奇,这人咋叫红布呢?长大后学历史才知父亲故事里的朱红布是布衣皇帝朱元璋,洪武是年号,父亲把他叫做红布了。那时感觉父亲母亲的知识好渊博。
   又过了两年电视机便进入了家庭,是十四寸的黑白电视,那也是在那片的第一个电视机,天天晚上家里人围的水泄不通,自己家的人连一个板凳坐的地方都没有。人们是图个新鲜和好奇,来家里看了一段时间后人便减少了许多。
   隔壁生意还是不错,还是天天拉货送货忙的不亦乐乎。老二儿子长得五大三粗,初中没有毕业便跟着父亲一起去送货卖货。都说这孩子是个人才,将来一定是个干大事的主。他也好笑也很能干,还会做一手的好饭,因为经常出去卖货在饭店里吃,回来把在饭店里的饭在家里做的很像样。一家人女主人几乎不怎么下厨房,这爷俩特别好烹饪,一家人吃饭吃的特别有滋味。这个老二为人很义气豪爽,好结交朋友,好多年轻人都喜欢和他玩。他干活也特别好下气力,什么脏活累活他都能干,人们都非常喜欢他。
   一日他朋友推来一辆摩托车放在他家。三天后来了一帮警察,把他们家全部围起来不让任何人出入,然后开始全家大搜捕。从屋里到院里不露掉一点地方。人们看见他的二儿子被带着手铐五花大绑架了出来,然后从家里推出了摩托车,据说是赃物。邻人都是战战兢兢,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架势,害怕极了。
   几日后,隔壁传来了打骂声,是那个队长打骂老婆的。并且还用凳子狠狠地往身上砸。他老婆被打着不敢高声喊叫。只能躲在家里不敢出去。都以为是家庭矛盾,还有就是孩子出事心里烦,吵架是再所难免的。可是那段时间经常听到男人的叫骂声和摔凳子撞地的声音。一日我上平房薅菜,看到那个队长用凳子狠狠打老婆的一幕,给我吓呆了,他儿子在旁边也不敢拉,都傻傻地站在那里,不敢哭。我只看了一眼便赶紧下平房,不想看见那残忍还有暴力血腥的场面。
   时间不长有好事者说:他打老婆是有原因的,因为他老婆在柜子里偷偷藏了7000元,在公安搜家的时候给顺手拿了去。等都走了,他老婆去那里查看时,放钱的地方已经空空如也,私房钱不见了。这7000元钱在1986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那时工人的收入才50元,相当于一个工人近十年的收入总和。她钱没了,不告诉男人吧,心里实在是憋屈,告诉男人吧,还真怕有啥事情发生,因为她太了解他的男人,虽然平日里对她很好,可是眼里是揉不得一点沙子的,何况这是背着他藏的私房钱,是不和他一条心的可耻行为。
   她想了又想,还是把钱被抄走的事情告诉了他,她眼泪汪汪地诉说着,想得到他的谅解,谁知看到的是连声的呵斥和抄起凳子的打骂。她知道她做错事在先,任凭她打骂她不还手,只是心里默默流泪想得到他的谅解。可是她错了,她惹恼了一头沉睡的雄狮,那粗暴的野性在他身上复苏了,没有节制地打骂成了家常便饭,她也曾因不堪这样凶残的暴力离家出走过,可是走后他从来没有出去寻找过,也不让孩子们去寻找,孩子们也不敢去寻找了,都认为这一切都怨他的母亲,谁让她做错事呢?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她没有哭诉的地方,只有回娘家,可是原来还有双亲疼爱,如今父母双亡,只有弟弟和弟媳,弟弟腼腆怕老婆,弟媳看姐姐在婆家威力不再便恶言相加,出嫁的闺女娘家哪有自己容身的地方?只好又回到了家中,过着挨打受气的日子,只要他心情不好她便成了受气包,成了他泄愤的工具。随着那次抄家后,由于想让孩子早点出来无心照顾生意,在钱财上自然会损耗很多,他们家的生意是每况愈下,加上市面上又出产了很美观精致的超薄塑料盆和桶,他们家的产品有点滞销。经常看他紧绷着脸,没有一丝的笑容。
   有一天听妈妈说他又打老婆。并且把椅子的靠背都摔断了,他老婆带着5岁的女儿离家出走了。
  
   (七)茫茫人世何处家,颠沛流离求安生
   几年后我也参加了工作并结婚生子,以后又放弃工作自己做生意,娘家几乎很少回去了。只是偶尔回去看望,很匆匆便转回。一天无事,忽然看见妈妈拉着她来到了我的店前,那是邻居大妈,好几年不见了,妈妈是在街上遇见她的,本是近邻自然很亲,又好多年不见面。我搬了个凳子让她坐下,听她们絮叨着这些年她的影踪。
   她那次被打后实在是忍无可忍,怕再留在家里被他打死,便忍气吞声做完饭收拾点行李趁他不在家,拉着小女儿离家出走了。她从来没有出过门,又不认识一个字,带着孩子先坐车来到县城,可是县城一个亲戚也没有,便又想着跑的远远的,永远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越远越好,在她的记忆里好像洛阳 是最远的地方,于是又坐上了开往洛阳的客车。
   到洛阳后由于带的盘缠不够,只好带着孩子乞讨着走着,一日走到偃师地界,人们听到了她的遭遇后,有一家收留了她,那家有个老头,还有儿子儿媳,儿媳是教师,一家人对她是客客气气,并把她的女儿送到了学校上学,让他在家伺候老头,给全家人做饭洗衣。这样的生活过的还算如意,她也很是勤快,很快便博得全家人的好感。这家比较富有,不缺零花钱,看着他孤儿寡母,便想让她在他们家长久地安顿下来。让她回去把婚离了,来这里安安生生的好好生活。
   她告诉妈妈这次是回来专门离婚的。她说三个孩子从来没有出去找寻过她,心凉透了,对他们很是失望。还没有外人对她好。我看着她穿戴的干干净净,本来就白大的脸红扑扑的,心情应该是不错的。在我那里没有待多久便走了。我想她应该会心想事成的。
   她回家了,他见她回来拿起凳子便打,她吓的抱着头赶紧跑出门外,她害怕极了,几个月来好容易从恐惧里走出来,没想到他还是这样残暴没有改变。
   她没法和他说话,也没法协商离婚事宜。只有跑到大队的民事调解那里请求调解员出面调解。调解员去和他说明情况,答复很爽快:“婚我不离,爱到哪告去那告,我就是不离!”都知道他不好对付,谁愿意去得罪一个人,只好作罢!
   本这次是满心欢喜想着能把婚离了,回去一心一意地过个安生日子,谁知却是这样的结局,她有点无助,不知该咋办?去法院吧,自己又不认识字,不知该怎样的告状法。
   她知道他的做法,不离婚让她生不如死,啥意愿也别得逞,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太了解了。
   在混乱和茫然中她又回到了偃师,和他们又在一起生活。在安定的生活中度过了7年平静的快乐时光,老头得病去世了。没了老头她在他们家又成了外人,只好又开始带着女儿开始了流浪的生活,遇到的人家是一家不如一家。
   女儿17岁了,开始去外地打工,她一个人到处流浪着,居无定所,年纪也越来越大,浑身的病痛时常折磨着她,连基本的生活几乎不能自理,这时她想起了家,那个曾经给了她很多爱和很多恨的家,她一步一步向家的方向移去,想去那个地方,虽然老头不要他回家,可是还有三个儿子,毕竟自己是他们的生身母亲,再差也抚养了他们,她想她的三个儿子会收留她的,最差总会有个儿子会收留她的。
   她回到了家,可是家门紧闭着,没有一家愿意收留她,儿子都不敢说话都看着媳妇的脸色。她知道一切都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只好沿街乞讨,在最熟悉的家附近乞讨,因为这里还有一帮乡邻。
   她走不动了,在经历了一切人世的沧桑后,眼睁睁地看着房顶没有说一句话,终于闭上了眼睛。

共 10289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文章(一)开头映入眼帘的是人情淡漠,但再看却是人情温暖,比如在人们接济大妈的这一段。最终结果是血浓于水,得到了家人们的照应。(二)文章虽短却含有深意,有一种让人警醒的东西,只有细读揣摸,便明白做人的道理。(三)以往总是听说在旧社会有着贫富悬殊,在新社会很少听到这样的词语了,而在这篇文章开头也又感觉到了一种令人窒息的东西,然而文章中间至结尾却是童趣盎然的场面,小的时候,那个小孩子不爱一起玩耍呢,在天真无邪里,那里会有那些贫富和门第之分呢。(四、五)邻居家的生活苦中有乐,幸福本来就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作者用作家敏锐的观察和细致的洞悉,获悉了周围环境的琐碎,把他们写下来,作为生活的调剂。(六、七)婚姻里最害怕的是家庭暴力了,但主要原因是什么?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人生百态里,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幸福与否,其实幸福这个词很简单,一双鞋,合不合穿,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幸福生活都会眷顾每个人,就看你如何把握住。红珏有了电脑后佳作迭出。祝贺!感谢赐稿华文!祝写作愉快!【编辑:围墙】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1113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峰语        2013-11-11 22:04:37
  纪实性的文章,从那激情燃绕的岁月中而来。文中许多的场景都会勾起70后的回忆,乡俗,味醇,细品,仿佛回到那热烈而浓情的岁月。很不错的一篇文章,推荐精品!
 
2 楼        文友:青青湖边草        2013-11-17 09:04:11
  欣赏佳作。
青青湖边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