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唐溪韵(散文)

精品 【心灵】唐溪韵(散文)


作者:听海阁主 童生,74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17发表时间:2013-12-21 17:42:16
摘要:“唐溪”是淮河这棵参天大树上一枝无名的枝杈,淹没于众多的翠枝绿叶之间。无妨,就如同你一见江南女子便能了然江南美女的神韵,尽管她可能不是最靓丽的,但她却是最有特点的也是最具江南共性的一样。来到唐溪,当你略一驻足,凝眸一瞥,你便能领略淮岸水乡的独特风采,有关她的沟杈河湾的奇闻轶事,有关她的口口相传的瑰丽传奇,有关她的白鹭翔集的自然景观,有关她的……


   几个人黑灯瞎火刨了半夜,总算是刨到了司老太爷的棺木,但棺木的上面却攀满了护棺的攀棺草,铁锹刚刚铲过去,攀棺草又长了出来,并且越长越厚。费了半天的劲,个个累得筋疲力尽也没有动棺木分毫。眼见鸡叫三遍,天色将明,一旦让人发现,按照族规可是要沉唐溪的。就有人打了退堂鼓:“看来都是天意,咱把坟包好走了吧?”其他人怒火早就化作汗水出尽了,一听如此说,就做好撤的准备了。这时有个后生突发奇想,我带着火石呢,一不做二不休,点个火把烧烧试一试。不曾想,攀棺草乃极阴之物,遇火便退,失去了攀棺草的保护,司老太爷的棺柩很快被铁镐撬开一角。棺木撬开之时,突然从棺木之中冒出两股青气,火把顿时熄灭。两股青气化作飞鸟一般扑棱棱往西南方向——单家单老林而去;紧接着又有六只闪亮的银蛇从棺木之中蜿蜒爬出,隐入溪畔草丛之中不见踪影。几个丧心病狂的东寨人见此情形,吓得屁滚尿流逃之夭夭。
   第二日,司老太爷的坟墓被掘的消息传遍乡里,司家宗族的心头似乎隐隐压了一层阴霾。在当地人眼里,祖坟被掘,地劲外泄,是一种不详的征兆。
   却说司佳回京之后便积极从各地调集兵力御敌。司佳推荐的彭元帅善于用兵,知道来犯之敌善于骑射,兵锋强劲,硬拼必败,于是深沟高垒,并不正面应战。转眼三月有余,双方僵持不下,敌军粮草将尽,退兵之期不远。但皇上求胜心切,前方将士迂回不战,心下恼怒,不顾众臣谏阻,派出心腹兵部侍郎司佳前去犒赏三军。名为犒赏,实为督战。不料天使遭遇敌军埋伏,司佳率众将士死战不降,最终为国捐躯。司磊升任巡按之后也因贪污受贿被革职查办,贬回原籍。“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之说终成传说,司老太爷费尽心机却成南柯一梦。能出八位高管厚禄豪爵之后人的“八官坟”也因被自家同族之人扒开棺木泄了地气而被后人传成“扒棺坟”,不免令后世之人感慨不已。
   今日,唐溪依然在悠悠地述说着她身边的传奇。唐溪也因固始北关三大古迹传说之“八官坟”而波光粼粼,熠熠生辉。
  
   (四)老井沿 青条石
   老井沿其实是一口井,一口很老很老的井,老到无法查证。老井沿背靠魏家岗,往南是一片柳树林子,再往南就趟进了唐溪里。老井沿有两块青条石,石色温润青亮,让人很容易想到井水的清凉。条石上深深浅浅的勒痕就像老井沿的年轮,上面刻着的是村庄的历史,井水一样宁静、幽深。两块青条石像一对孪生姐妹,默默地守护着老井沿,守护着唐溪……
   直到老井沿的青条石不翼而飞,人们才突然意识到,老井沿被人们不经意间遗忘太久太久了。老井沿离身后的村庄有三里多路,通往村庄的小路几乎是一条斜慢坡路,到老井沿担水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老井沿却颇受乡亲们的偏爱,经常舍近求远,放弃离得更近的两口水井,到老井沿取水吃。原因早已无从查证,水质想必是重要的原因吧。在老井沿附近最后一块荻滩被乡亲们开荒成田以后,村里家家户户自己钻的水井渐渐增多,老井沿便在不经意间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结局颇有些像被贬居荒野的赫赫功臣,几多凄凉冷清无人知晓,也无人问津。
   青条石的失踪一下子刺疼了村民们的神经。仅仅一个饭时,老井沿的青条石被盗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庄子,一时间议论纷纷。有人首先想到的是青条石是不是什么值钱的文物?多少年代了,没有人知道,万一能值大钱呢?大伙儿岂不成了睁眼瞎,成了往流十里八乡的笑话。有人就提议报案,很快有几个青年自告奋勇,愿意为保护庄上的文物出一份力,准备去派出所。我知道在哪?大家循着声音一瞅,是李家的二表叔,黑瘦的脸膛像染了猪血。原来,青条石被李家二表叔搬运到自家小沟头的洗衣码凳上。青条石隐隐约约露出水面,不留意的话,还真不容易发现。大伙儿就追问,还有一块呢?李家二表叔瞪着圆眼,露出被烟熏黑的黄牙赌咒说,搬的时候就只剩一块了。大伙儿一想,既然不是被文物贩子偷的,想必另一块也是被谁搬去垫码头了,没了劲头,骂几句娘,就散去了。
   几个月后,一件事再度吸引了大家。连续的干天,让隐伏在李家二表叔小沟里的青条石再露真容,几个月的浸泡,越发青得喜人。但大伙儿不是来看青条石的,青条石上盘着几百条蛇,倒是闻所未闻的奇事。几百条蛇盘成一个大圈,中间的是一条杯口粗细的花练蛇,缠绕着花练蛇的是几百条被称为“水长虫”的水蛇,形成一个筛口大小的蛇圈。几个胆大的孩子折下沟边的柳枝,捡起地上的土坷垃,向蛇圈上丢。受到刺激的蛇圈像一只自行车车圈,滚入沟中,不见了。老队长见证了这件怪事,私下里对李家二表叔说,抽空把青条石搬回老井沿吧,还有,贫烟贪酒的毛病得改改……老队长欲言又止。李家二表叔有些不痛快,没事没事,我知道哩!
   半个月后,李家二表叔到陈族湾里钩笨槐花,中午在老战友家喝得有些多,骑车回家时,从石埠岸的河埂上滚了下来,脸上挂了彩,脚也受了伤。老队长来探望。李家二表叔有些不好意思,说,没喝多少,又说,这不是没事吗?老队长又提到了青条石的事,老辈相传,这两块青条石是守护老井沿的两条青龙啊……李家二表叔挥手打断了老队长的话,不耐烦地说,咱不信这。老队长气呼呼的撂句话走了,“不听老人言,叽咕在眼前。”(叽咕,方言,意为吃亏的事。)
   半年后,李家二表叔酒后意外得急症不治身亡;小沟水码凳上的青条石也被人搬到了唐溪的河滩上。第二日,突然下了场罕见的暴雨。雨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老井沿被暴雨冲塌了,遗落在唐溪河滩的青条石,杳无踪迹。
  
   (五)石港 堰窝 距离
   石港与堰窝是一对孪生子,他们是淮畔乡亲与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者。可能,有的朋友读来会觉得,呵呵,这怎么有些像现代的传奇呢?也许像,不过,真的不是。或许,有时候,现实会比传说更动人。
   唐溪流经唐庄村魏家岗时,弯了一个大圈圈。这个大圈圈后来被生拉硬扯,另修了河堤。河道取直后,留下唐溪的老河道,被乡亲们称为“石港”(jiang)。这样的石港在淮河流域应该不在少数。石港往北有两个堰窝。较之石港的形成,堰窝其实早就出现了,只不过那时不叫堰窝而已,堰窝是居住的乡亲撤离后的叫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堰窝出现的时间和石港出现的时间大致吻合。建国后,新修了河堤,整改了土地,乡亲们逐批搬迁撤离到了魏家岗现在村庄的位置。解放前,魏家岗以前住的居民大多是当地的地主和给地主打工的佃农。堰窝的位置相对较低,每年淮河涨水时,堰窝往往难以幸免。正因为如此,堰窝才有了出现的必要和可能。
   据村庄的老人们说,很久以前,堰窝附近是大片的滩涂地,地势低洼,紧靠唐溪。逃难来的外乡人到了这里,除了给当地的地主帮工外,得到当地财主的允准,在滩涂地上垦荒种地,建房修屋。后期,来此地的人越聚越多,慢慢出现了修建在滩涂地上的水圩子,也就是今天的堰窝之前身。魏家岗、司老寨等地势较高的村庄及附近的大片土地被当地的原著居民把持,他们手上的地也大多有比较可靠的收成,因此,日子也就有了保障。住在堰窝的外地居民虽然位置较为低洼,但能够垦荒置田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便慢慢在这里定居下来。堰窝受淮河的影响和陈族湾等圩区相似,但淮河平原的肥沃土壤让这里的乡亲有了生存的基础。一场洪水过后,堰窝附近的土地上可以再次种下绿豆、玉米等庄稼。这些庄稼仍然可以勉强维持居住在堰窝的乡亲的生活。
   堰窝有两个,分别称为上堰窝和下堰窝。若按海拔来算,上堰窝比下堰窝不过高出了一两米的样子。但请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一两米的差别,常常一两场洪水下来,上堰窝和附近的土地依然能够取得不错的收成,下堰窝和附近的土地经常落得个颗粒无收。年复一年,住在上堰窝和住在下堰窝的乡亲们生活水平就有了较大的差别。因此,对于住在下堰窝的,想搬到上堰窝;住在上堰窝的,想搬到司老寨或是魏家岗等地势相对较高的庄台的努力,你就不难理解了。想要搬家,除了要能付得起买宅基和土地的钱外,还需得到那些财主们的首肯。由此可见,一个外来户融入当地社会,往往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甚至会有世世代代在堰窝居住的情况。
   听了老人们的介绍后,脑海中经常会闪过这样的画面:滩涂地上,一望无际的芦苇和蒲草中间,有一批批的乡亲在刨草根,修田埂,引渠道。慢慢的将滩涂地改造成一块块耕地,因为没有保障,广种薄收,乡亲们的日子非常的艰苦。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以能够完成这样的迁移为生活的最高目标:从下堰迁到上堰,再从上堰迁到魏家岗。这样的目标成为生活中奋斗的重要的力量。堰窝是贫苦百姓的受苦受难的见证者,也是他们能有机会容身、拼搏的一块栖息地。他们和栖落在这里的白鹭一样,在这里寻找着生活。
   唐溪新河道的修建,出现了石港;石港的出现,改变了堰窝。从石港和下堰仅仅几十米的距离不难看出,住在下堰的乡亲生活在唐溪的边缘,几乎头枕着唐溪的波涛。上堰在下堰西边,约有一千米的距离,步行算来,不过是几分钟而已。但是,请不要小看了这短短一千米的距离,生活在下堰的乡亲可能需要用几代人的热血和时光才能完成这样的行走。这是一种怎样的时空挪移?从上堰往北到魏家岗、往西到司老寨也仅仅千余米的距离,他们要完成这样的迁徙需要几乎一整个世纪。这短短的距离,几乎是世上最漫长的行走……
   今天的石港里,满是鸡头子,野菱角。堰窝里除了鸡头子和野菱角外,还多了苇丛和莲藕。时常能看见有乡亲拉着一头老牛在石港的港沿上放牧。一条老牛轻轻的晃悠着尾巴,晃悠到了下堰,再沿着下堰到上堰的渠埂,一路行来一路歌的晃悠到了上堰。老牛偶尔抬头望望远方,望望从石港到下堰的路,再望望从下堰到上堰的路。悠悠的咀嚼着反刍的青草,不紧不慢的跟着主人往魏家岗的村庄上走去了。反刍的老牛不懂这一路的距离,可能,也根本没有几个人真正能懂!时至今日,几乎没有人会再去留意和怀想,当年的那种念想与努力。
   一切都安静如晨,秋分的日子里,石港和堰窝的鸡头子估计该熟透了吧!
  

共 8990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淮河一路轻吟从桐柏款款而来,到了一个唤作“往流”的小镇,似是一不小心,脚下打了滑,一个未曾着意的转身拐了一个大弯子。这一个弯子似乎有些太远太长了,一下子绕出两个湾圩子来——陈族湾与郎河湾。千里长淮在两个湾圩子中间像是一下子走进了幽深绵长的窄窄的古老的巷子里。”文章的一开头就将我牢牢吸引,俏皮的写法如同评书般的娓娓道来,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使我惊叹,渊博的知识使我折服好一个活地理,活书目,“老等”这个水鸟似曾相识,好像有哪位作家写过,作者的文章全无烟火之气却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哪啊是一篇文章简直是一副水乡画卷,大有汪曾祺,钱公之风。三篇文章如出一辙却又各具特色,强烈拼命推荐阅读啊!【编辑:广力童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23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广力童子        2013-12-21 17:46:50
  佩服,佩服啊,江山果然有能力
回复1 楼        文友:听海阁主        2013-12-22 21:00:02
  问好广力童子老师!周末愉快!
2 楼        文友:广力童子        2013-12-21 17:47:54
  大家风范,可以为人师
3 楼        文友:广力童子        2013-12-21 17:48:46
  好文章是生活的沉淀,学习了
4 楼        文友:雨春        2013-12-25 19:14:08
  恭喜你佳作成精!心灵因你而更精彩!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