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诗词古韵 >> 韩夫人古诗词学习心得

编辑推荐 韩夫人古诗词学习心得 ——个人古诗词学习心历


作者:布衣蓝裳 举人,4361.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80发表时间:2014-01-25 19:50:03
摘要:学习古诗词的过程,是翻阅资料理解历史的过程,也是自我定位的过程。


  
   2:孤平和诗联的三平尾
   一句诗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叫做犯孤平。
   所以,虽然有诗联中1、3、5字不论平仄的通例,但“平平仄仄平”这一句式最须注意,其第一个字决不可不论。如果不论,误用了仄声字,使这一句变成了“仄平仄仄平”就犯了狐平。
  
   三平尾指句末连续三个平声字。
   尾三平又称“三平足”或“三平脚”,是指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应仄而平,造成收尾三字均为平声的情况。现在一般概念是,格律诗有三平尾是败笔。对知道这个禁忌的人而言,现在习作格律诗,就会刻意地去避开三平尾。
  
   3:犯复和复沓
  
   犯复,是指诗词联中出现无谓的重字。和语意重复的合掌一样,都是作者词汇缺乏、思想混乱、内容空泛、语言累赘的表现。
   犯复与诗联经常有意使用的复沓不同。
   复沓,又称复叠,是为提高语言表现力而有意反复运用同一语言成分的修辞方式。依据复沓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叠字、叠词、叠句和叠章;依据复沓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连续复沓和间隔复沓。复沓是一种技巧,犯复却是一种字数浪费。
  
   4:合掌
  
   对仗的两句文意相同或相近,两句诗说了差不多的意思,是为合掌,是诗联之忌。
   例如:跃浪震乾坤,推波昏世界。
   诗联的上下句,应该像一对知音或者爱侣,性格互补而志趣相投,就像琴瑟和鸣,相得益彰,充满和谐匹配的美感。若出句和对句重复着同一个意思,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也就失去了艺术美感和价值;更有甚者,上下句内容毫不沾边,上句说天,下句说地,如同强扭在一起的两个瓜。这些,都是犯了合掌的弊端。
  
   这里从网上摘录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合掌联,被称为合掌对决:
   其一
   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
   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
   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
   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
   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
   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
  
   其二
   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
   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
   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
   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
   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
  
   第六课:诗联的分类
  
   诗联对仗,根据对句的表达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求工者入其门
   工对,要尽量使用同一门类词。古代诗人将词所表达的内容在词性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将词列出十四门:
   天文:天、空、日、月、风、雨、霜、雪......
   时令:年、岁、晨、夕、昼、夜、春、秋.....
   地理:山、水、江、湖、城、村、洲、邑....
   宫室建筑:宫、殿、楼、台、房、舍、门、窗.........
   器物:舟、车、刀、剑、旗、鼓、帘、帏.....
   衣饰:衣、裙、巾、冠、钗、环....
   饮食:酒、茶、饭、菜、羹、肴、丹、药......
   文具:琴、棋、书、画、纸、墨、笔、砚....
   文学:诗、词、章、句、文、赋、歌、谣....
   草木花果:松、柏、杨、柳、桃、杏、荷、兰....
   鸟兽虫鱼:莺、雁、虎、马、蚕、蝉、鱼、龟.....
   形体:身、心、头、手、影、魂、音、容......
   人事心情:功、名、宴、游、才、情、爱、憎......
   人伦身份:父、母、夫、妻、君、臣、佛、仙......
  
   更有人为提供初学者方便理解,把词性、颜色等等又再加细分:
   代名词:我、余、他、谁、子、何;者、人,等等。
   方位:东、西、南、北、上、下、中、外、前、后,等等。
   数目:一、二、千、万、独、双、数、几、半,等等。
   颜色:红、绿、丹、朱、金、玉、彩、素、玄,等等。
   干支:甲、乙、子、丑,等等。
   人名。
   地名。
   同义双音词:山川、江湖、梳妆、宾客、友朋,等等。
   反义双音词:短长、表里、古今、兴亡、纵横,等等。
   重叠字:时时、处处、声声、漫漫、沉沉,等等。
   副词:欲、将、不、皆、亦、未、曾、须,等等。
   连介词:与、和、共、而、还、则、只,等等。
   助词:之、乎、也、耶、然、焉、哉,等等。
  
   出句用了某一门类的词,对句如果也能找到这一门类的词与之相对,就可形成工对。例如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其中出句用了“两”字,是数字,对句也用数字类的字(“一”)与之相对。出句用了“黄”字、“翠”字,属于颜色类,对句也用颜色的字(“白”“青”)与之相对。出句用了“鹂”,对句就用了“鹭”,都是鸟类。所以说,这是一联很好的工对。
  
   但是,同门求工,须注意两种错误倾向:
   (1)同门同意形成合掌
   一庭梅共舞,满苑雪随飞。庭与苑同意义,成了合掌。
   (2)同门意反形成隔
   春风梳翠柳,秋雨润梧桐。春与秋时隔明显,上下句意境不统一。
  
   2:求神似者触其类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天下是地理门,老臣是人物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天文门的火与文学门的书,天文门的月与器物门的金。
  
   3:求旷达者择其邻
   如:梅对雪、鹤、笛;诗对酒;剑对歌等等
   这些词既不在同门,也不在同类,但因环境的统一,以及由来已久的依存关系,常用来作构联。
   例:寒云轻重色,秋水去来波。色与波本不是同类事物,但,就神韵而言,波光云色是相邻景状。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4:求理同择其正
   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幽径与古丘是同义词,但诗意重在不同时期的【花草、衣冠】,现已经荒芜成废墟了,其落脚点相同,则没有合掌之嫌了。
   血埋[诸将]甲,骨断[使臣]鞍。这里,作者用了夸张联想的修辞择句,从而让【诸将、使臣】的重复变得渺茫,瑕不掩瑜,反显生动、真实。
  
   5:求意趣择其反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用的就是两对意反而趣近的词。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用的对比的修辞择句。
  
   6:求因果择其串
   这是我们在对联要说明一种相承或因果关系时,根本不管词性语法相同与否,只求上下句所述之理串合一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水对。这种对句形式,在遣词上没有定规。
  
   诗联欣赏:
   【布衣蓝裳】:春风裁柳絮,
   【玉倩】:清月映梨花。
  
   【小草】:壮士心怡赤兔马,
   【布衣蓝裳】:娥眉身伴白秧茶。
  
   【斜倚东篱】:有缘落墨存君意,
   【凤仪】:无份留香乱我心。
  
   【布衣蓝裳】:带泪梨花惊我梦,
   【碧海蓝天】:无声细雨惹人愁。
  
   【晨雨】:山横月影惊渔火,
   【碧海蓝天】:水映星花照客舟.
  
   【碧海蓝天】:花开笔下空留色,
   【布衣蓝裳】:玉碎阶前独黯神。
  
   【碧海蓝天】半两清音弦里煮,
   【布衣蓝裳】三分媚态笑中生。
  
   【飞燕】:花肥春雨润,
   【凤仪】:月暗薄云遮。
  
   【蓝剑客】:千缕愁丝惊夏柳,
   【布衣蓝裳】:一帘细雨送春花。
  
   【孤独】:窗前拾月韵,
   【无相】:帐内弄词谣.
   【雨凡】:竹下品清茶。
  
   【聊吧】:青山有石须磨剑,
   【芭蕉丽人】:幻海无涛莫动情。
  
   【朵儿】:日暮清风吹寂寞,
   【斜倚东篱】:夜来微雨扣乡愁。
  
   【快乐随想】:长信轻伸撩大雨,
   【快乐随想】:惊雷重响动群山。
  
   【快乐随想】:鹊上枝头春意闹,
   【布衣蓝裳】:风吹水面笑纹生。
  
   【孤独】:春落秋家皆做果,
   【孤独】:花开铁树自称奇。
  
   【蓝剑客】:柳叶悠扬千径绿,
   【岁寒】:樱花纷落两堤香。
  
   【出句】:和风吹绿柳,
   【书可】:细雨荡清尘。
   【无相】:喜气闹红芍。
   【雨凡】:细雨润春花。
  
   第七课律诗
  
   五律、七律,统称律诗。一首律诗,通常有八句。这八句的结构是怎样的呢?《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到林黛玉教香菱写诗,黛玉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起、承、转、合,是一首律诗的布局结构。
  
   起,指的是首联,它是起始,要求平直。
   承,是指颌联,承接上文,承上启下,要求有重量,有分量。
   转,指颈联,要求有转折感,有变化。
   合,或者叫“结”,是指尾联,要体现结尾性,要求含蓄而意味深长。
  
   律诗结构的另一要求,就是中间要有两副对子。也就是说,颔联和颈联要用对仗,就是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诗联。
  
   1:律诗中对仗的位置
  
   (1)正例结构:首联+颔联(对仗)+颈联(对仗)+尾联
  
   例诗:
   送友人入蜀——【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2)蜂腰体:首联+颔联+颈联(对仗)+尾联
  
   例诗:送贾至舍人【李白】
  
   翦落梧桐枝,濉湖坐可窥。
   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
   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
   千古风流事,名贤共此时。
  
   (3)偷春格:首联(对仗)+颔联+颈联(对仗)+尾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4)其他三种正例形式:
  
   ·首联(对仗)+颔联(对仗)+颈联(对仗)+尾联(对仗)
   ·首联(对仗)+颔联(对仗)+颈联(对仗)+尾联
   ·首联+颔联(对仗)+颈联(对仗)+尾联(对仗)
  
   例诗:
   登定王陵【朱熹】
   寂寞番王后,光华帝子来。
   千年余故国,万事只空台。
   日月东西见,湖山表里开。
   从知爽鸠乐,莫作雍门哀。
  
   送友【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悲秋【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2:七律的四种常用格式
  
   一:
   平平仄仄平平仄(1)
   仄仄平平仄仄平(2)
   仄仄平平平仄仄(3)
   平平仄仄仄平平(4)
  
   平平仄仄平平仄(1)
   仄仄平平仄仄平(2)
   仄仄平平平仄仄(3)
   平平仄仄仄平平(4)
  
   例:《城上夜宴》白居易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酒被吴娃劝不休。
   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二:以(2)仄仄平平仄仄平为第一句
  
   (2),(4)。(1),(2)。
   (3),(4)。(1),(2)。
  
   例:《寓意》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三:以(3)仄仄平平平仄仄为第一句
  
   (3),(4)。(1),(2)。
   (3),(4)。(1),(2)。
   例:《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四:以(4)平平仄仄仄平平为第一句
  
   (4),(2)。(3),(4)。
   (1),(2)。(3),(4)。
  
   例:《答友人》毛泽东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干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3:五律的四种常用格式
  
   一:以(1)仄仄平平仄为第一句
  
   仄仄平平仄(1),
   平平仄仄平(2)。
   平平平仄仄(3),
   仄仄仄平平(4)。
   仄仄平平仄(1),
   平平仄仄平(2)。
   平平平仄仄(3),
   仄仄仄平平(4)。
  

共 34709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
转到
【编者按】谢谢您介绍韩夫人古诗词学习心得,欣赏学习,收益良多,现推荐给诗友学习,让广大诗友掌握更好的格律知识,遥祝万事如意!马年大吉!【编辑 金陵三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布衣蓝裳        2014-01-27 22:55:02
  第三章第九课,介绍步韵那段,哦字前面掉了一句。应该是:但是不要求和词与原作品同一格式哦!
绿之韵生态纺织招商代理聂韩 联系扣扣2646505474电话15073141137 18755115269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