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温故知新话过年(散文)

精品 【海蓝】温故知新话过年(散文)


作者:清泉之韵 进士,8876.6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8发表时间:2014-02-14 08:08:54
摘要:摘要;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相隔数年,回乡过年。时过境迁,令人想起了许多少时的情景;温故知新,又想起了故乡曾经的那些事那些人。伏案执笔、历历在目,思如泉涌、犹在昨天……

【海蓝】温故知新话过年(散文)
   潮湿寒冷的时节,是走亲访友,聊天食茶的最佳时机,也是一年中作田人最为安逸闲暇的日子。俗话说“天放晒,爷娘唔敢骂。”孩子们每天都围坐在爷爷奶奶身边写写画画;妇女们则穿针引线缝缝补补,纳底做鞋;老人们便谈古论今,挥毫泼墨,玩的是棋琴书画;年轻的男女都会利用这样的时机走村窜户学习取经,和进行生产技能、生活常识等方面的交流和讨教。
   良好的习惯势必带来良好的族风和家风,数百年来,故乡崇尚文明、崇尚礼仪,崇尚泱泱祖国五千年的文化,它如滔滔的黄河,它似蜿蜒流长的长江。祖祖辈辈总是教导后生“做人要快乐,心胸要宽敞,仁爱不能忘;做人要高尚,四海之内皆兄弟,仁义理智记心上。”
   我还清楚的记得,在我小学三年级时,在一个春雨绵绵的夜晚,我们兄弟几个围坐在爷爷的身边,老人家和往年一样,又一次语重心长的教导我们:
   仁慈之心,如同大地,包四海为兄弟。善待他人如同善待自己,部分异姓和地域。
   正义之举,如同火焰,焚烧邪恶与鬼魅,富不欺贫,强不凌弱,不分老少和男女。
   礼仪之美,和睦如林,彼此相敬又相依。人生尊严,相待以礼,不为失礼捡便宜。
   智慧之灵,如水之盈,泉滴江涌海浪腾。洗涤心灵,干净做事,投机取巧为人耻。
   诚信之贵,如同金石,光芒内敛更瑰丽。承诺是金,人格尊严,四海皆同无区分。
   时光虽然过去了几十年,那些谆谆教诲犹在昨天,字字渗入骨髓,句句切入心田。那才是真正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一个家族的文化,一个地方的文明,总是与祖国大家庭的文化和文明连形连气,同样,大家庭里风清气正,小家庭自然会后面紧跟,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良性循环。本次春节回家的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让我实实在在的看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头转变作风就是要让国家这个“大家风”重新竖起来,从而推动全社会风清气正,实现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稳定。
   记得三年前的那个春节,虽然也和现在一样新村新貌,新屋新厦,人们在迎春接福的日子里看似安逸祥和,而当我身在其中所见所闻,却让我很是吃惊!
   还记得在文革前后的那十几年,人们过年图的是“放假”,不想吃着人均每月四十斤谷子而看队长的脸色时黑时白,更不愿意听到那些“队委”们只说不做的呼呼喳喳。所以就有了“有食冇食,撂到惊蛰。”这句顺口溜的存在。尤其是在人民公社时期,在生产队里劳动的农民都是挨日子,磨洋工,这样的顺口溜更成为那些“懒人”的借口。还没有出正,队长就开始布置、分配社员们农活,社员们就会用前面这句话来回答他,从而躲避当时那种无谓的劳动。这种对抗型的劳动体制,就像桎梏和加锁,给当时的农业生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而前几年的春节,人们在闲暇之余,基本没有参加健康文化和娱乐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三三两两聊着那些无聊的见闻。他们议论乡村干部过年发了多少福利,张三李四又去谁家送过礼,谁家在哪个好部门好单位当何领导,过这个年又发财了;还有人会向你传达绯闻,腐败内情,说某某在某县当了书记,今年衣锦还乡回家过年。“烧香”的人来自四面八方,络绎不绝的踏进她的家门,可谓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他的家俨然就是办喜事,送礼的人拿着红包就像召开人代会时选举时那个场面,排着长长的队到他家里投“票”,就像那哗哗流淌的山泉,源源不断的流进了他家的“水窖”还有某某在那个要害部门当主任,过年没回家,带着小三到某某城市去了……
   这种所谓的新闻一传十十传百的一下子在整个山乡传遍开来。很多具有党性修养的老干部,浸润着儒家文化走过来的老人家,看到党风和社会风气如此污浊,都心疼的说:“如果这种风气不加制止地放任自流,其危害远远胜过腐败者本身,亡党亡国并非耸人听闻!”
   果不其然,上梁不正下梁歪。那些缺乏修养,失去理智和良知的年青人就觉得社会变了,变得乱套了!索性邀约一些三教九流去酒店开房,摆开阵势设赌场。他们知道,上上下下都在腐败,公安局长也非神仙,过大年的也会忙碌着收红包,还有相当部分官员正在考虑着明年金钱的渠道:旧城改造还是公路拓宽,只要能捞到好处的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腐败盛行势必导致职能部门的不作为,甚至不顾渎职犯罪。赌徒们看到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他们的活动,很多地方的黄赌毒曾一度肆意横行。据说那一年在某某大酒店参赌的青年人达三四百之众,直接参赌的赌资超过千万之多。这种赌博风迅即蔓延,几乎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据说好多人赌了个倾家荡产,做父母、长辈的得知情况后,不是病倒就是上吊。
   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他的表弟原来是一个很懂孝道也很守法的青年,在那年春节却未能顶住朋友的邀约陷入虎穴,最后输掉了一百多万,不但自己的新楼房没了,连父母住的两间平房也抵了赌债。后来叫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只好到公安局去报案过来抓人。可是捉贼要捉赃,捉奸要捉双,等到公安姗姗来迟抵达现场时,已经人走楼空,留下的只是狼藉一片……
   耳闻目睹了这样的情景,在我的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似的一幕一幕,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个个风清气正的过年,想到了客家人曾经令人羡慕的家风,而如今为何会是这般模样?大环境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环境都乌烟瘴气,又怎么能不污染到山岗田地,又怎能不殃及子孙?
   物极必反。当事物发展到一定极限时,它总要发生改变的。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高举反腐败的旗帜,首先在党内政治腐败,反对“四风”其力度前所未有,对于腐败分子的震慑,扭转社会风气,就像寒冬里吹来了温暖的春风,让人民群众在昏暗污浊的天空里看到了一片光明。
   今年的春节可就另一番景象,从人们的精神状态中我看到,整顿“四风”如一声春雷,将那些蹲着茅坑不拉屎的人,浑浑噩噩、似睡非睡的人从梦中警醒,人们在城镇乡村再一次看见干部深入基层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身影。曾一度猖獗的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在相关部门的打击、整治、疏导和教育下得到遏制,很多人一改从前的秃废和萎靡,尤其是青年人不再自暴自弃的参与违法乱纪,终于让人们看到了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在本次过年的走访中,我看见许多的青年人在前辈的带领下走村串户的去拜年,还有不少人积极参与春节期间的公益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在锻炼自己。听村里的干部说,春节前,他们还是和过去一样,到村村寨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且侧重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家,将人间的打爱去温暖他们的心。
   春回大地,故乡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整整辛苦了一年人们,终于过上了一个和谐温暖,幸福快乐的吉祥马年。就在我即将离家返回深圳的前一天,看见很多的青壮年手牵耕牛,肩扛着犁耙开始春耕整地,他们要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丰盈收获奉献给社会;他们要以全新的姿态,辛勤的劳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生产更多更好的粮食,更好多的农副产品增加市场的繁荣,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圆中国梦。
   ——甲午年春节作于故乡
  

共 1291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跟随着作者历经过年的种种,我们从中不仅看到社会的变迁,更让人们看到了精神层面的提升。很多我们熟悉的环节淡出人们的生活,更有新的方式融入其中。无论怎样,社会的变化在年的中国最大的节日中渐次展开。年,这个在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里,作者有对过去无限留恋的难以言状的情绪,也有对新生活无限的欣喜。用充满激情的文字将心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过年的某些过往时时会触动作者和读者的心,使你欢乐,使你怀念更令人深思。作者在自己生活的特定环境中,将情感表达的炙热与真挚,并形诸笔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锦妤【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215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锦妤        2014-02-14 08:10:13
  浓浓的年味里飘散的是纯朴的生活年息。流畅的文笔饱含生活的情意。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1 楼        文友:清泉之韵        2014-02-14 10:48:46
  谢谢社长给予的美评,辛苦了你哦。顺祝元宵节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