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圆形童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圆形童话】读《发作》

  【圆形童话】读《发作》


作者:半枫荷 白丁,5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61发表时间:2014-02-16 16:01:49

读了门罗《爱的进程》,想她的小说艺术特色的不一般。传统短篇小说大致遵循“起始—发展—高潮—结局”的谋篇方式,如早期的契诃夫、欧·亨利、雷蒙德·卡佛等小说家,虽在文体结构、文本形式、遣词造句等方面做过开创性的贡献,但大致不脱上述模式。门罗则逾越了这种模式,我们说她的小说缺乏“戏剧性”,也是在“起始……结局”这种很像过山车的模式的意义上说的。实际上,门罗的“戏剧性”不是大开大合的过山车,而是“风暴眼”。什么叫风暴眼?即风暴的中心,那是相对平静的所在,其四周则是摧枯拉朽的狂风骤雨,但我们一般感觉不到。门罗的故事通常就发生在这种“风暴眼”之中,而她最别致的几个短篇开场就是“风暴眼”。读者翻开第一页,即置身于一种平静的、不具冲突的,甚至有点寡淡乏味的情境之中,直到最后,他才会愕然发现自己经历了什么。当然,这需要读者的耐心和细致,读门罗最忌生吞活剥,这是一个适合细品慢咽的作家。
   比如集子中的《发作》,开场即是狂风骤雨,但被门罗处理得波平浪静、温吞绵软。女主人公佩格一早给邻居送鸡蛋,不料发现这对老夫妇双双横死,原来丈夫杀掉妻子后又选择了自杀。令人惊奇的是,佩格没有尖叫而是非常淡定地报了警,然后没事人似的去上班,之后同事、雇员、朋友纷纷向她爆料,佩格表示自己正是第一发现人和报警人。而她丈夫罗伯特更是在出差归来时在一家餐馆得知此事的,家里的小孩甚至始终被蒙在鼓里。大家对佩格如此处事不惊既表钦佩,又觉得她“吓瘫”了,“发作”是迟早的事。
   佩格有没有“发作”,这不是小说的重点,重点在于,人们是如何处理邻居老夫妇的“发作”的,而这,正是门罗迥异于很多作家,包括读着这本书的大多数人的根本区别。因为我们有种思维定势,当遇到一些难堪的比如凶杀一类的事件,总是“理性”地推测为没钱、失业、感情或健康恶化等原因,或者如罗伯特那样将之视作“火山爆发”、“只此一次”的偶然事件,也就是息事宁人地让生活复归常轨,“为了更好地活下去”。但门罗却拒绝照此办理,当罗伯特暗示佩格在儿子面前好歹装个假也好的时候,门罗如此描写佩格:“这个女人平日总是苍白、柔滑、顺从,又像细纸中的水印一样难以捕捉,眼下却好像干涸了,死灰一般,她的轮廓固定成一种僵硬、无助、无法道歉的痛苦。”较之那些重口味的情节,这段描写堪称整篇小说最悚人的一幕。
   “无法道歉的痛苦”,即是一种无法合上已然启开的生活罅隙、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的痛苦。也就是在此刻,门罗笔下一些看似琐碎的“闲笔”才凸显出重要的意义,比如佩格第一段失败的婚姻,以及罗伯特与数位前女友的情感纠葛,我们原以为这只是佩格和罗伯特眼下这段婚姻的背景,实际上,它们恰恰与邻居老夫妇的情状有着隐蔽的内在联系。于是我们忍不住要问,佩格和罗伯特那和乐融融的家庭,潜藏了多少谎言、背叛、怀疑和怨怼?只因我们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表面的平静中,便一直没能窥破周遭的风暴是多么激烈。而这层平静又确为生活所需,它为我们绕开了诸多暗礁和漩涡,也筑成了我们内心化解不开的郁结。
   我想,门罗的语言的冲淡、细节的琐碎、戏剧性的付之阙如,恰恰说明人生并非舞台上几个小时的戏剧、银幕上的电影,或是你手中的书册所能浓缩涵盖,它是横亘几十年的绵长岁月,早已超越大喜大悲。因此,她的小说非常耐读,适合细嚼慢咽。

共 13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门罗的语言的冲淡、细节的琐碎、戏剧性的付之阙如,恰恰说明人生并非舞台上几个小时的戏剧、银幕上的电影,或是你手中的书册所能浓缩涵盖,它是横亘几十年的绵长岁月,早已超越大喜大悲。因此,她的小说非常耐读,适合细嚼慢咽。【编辑:紫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