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病床前的真情

精品 病床前的真情


作者:蒙山歌舞 童生,602.6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55发表时间:2014-04-01 20:22:37
摘要:有天午夜,医生指派病房的一个陪护人,急忙跑到旅馆来敲门告诉韩竹青,说她丈夫突然出现呕血,病情危急,叫她快去病房。韩竹青估计短时间不可能回来,没用多想,就去敲开了丁志国的门,把自己的门钥匙交给他,只说“他爸有情况,我去病房,若回不来,请你帮帮忙。”丁志国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着,他怕她一个人操持不了或忙不过来,随后也赶去了病房。


   略微停顿了一会,丁志国向炉子里加上了几铲子煤,旺火呼呼地响了起来,韩竹青起身倒了一杯开水递给他:“忘了给你倒水喝了,哎,你待会拿暖壶来我给你烧上热水吧,前天我就想给你灌开水的事了,有开水做饭现成啊。”他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放在一旁,又扫视了屋内一圈,无话找话地说:“哦,哦,他姨,您家里最近没来信啊?都好吧?”“捎信来了,俺妹妹这几天就来,她不工作在家里,说来就能来,俺妈也想来,但还得做饭什么的离不开。她们总是挂着,妈还好撒急,光说哪有住院住这么多日子的?她不知道这病的厉害呀。哎……你不叫孩子们来看看啊?当妈的也想孩子,俺妹妹回去时我就叫孩子来。”她说。丁志国接着说:“怎么不来,不但孩子来,孩子的舅舅和两个姨都写信要来,唉,这病牵扯多少人啊?俺俩的那些同事们一直也没断地来看望。”韩竹青把板凳向丁志国这边靠了靠,细声说:“哎,要说这些亲情的事,你是不知道,俺那个小闺女和她爸特别的亲,可能是‘天下父母爱小儿’,也是条件不同的关系,生她的时候她爸已转业不在部队了,在地方上随便些了,所以从小就天天抱着到处去,亲不够,还说就她长得好看,嘴也甜,晚上也要搂她睡觉,比那两个大的更亲,也有些娇生惯养,实际就是因为接触的时间不一样,那两个大的与他爸见面的时间少,就生分些。唉,她爸来住院时,她哭着非要来医院和我天天在这里陪护,可因为她中专毕业分配工作不久就请长假不合适,才强把她留下来,但她写了一封信,我还保存着,等会给你看看,我和她爸看了都掉泪。唉,俺家的事,何止光小闺女啊?还多着呢,总之,她爸必须尽快治好病回家,要不……要不,没法说了……”她说是“没法说”,却还是说了,而且滔滔不绝地说的也还是她们一家人那些亲亲密密、疼疼爱爱的故事,就像留不住嘴地说个不停。是丁志国觉得罗嗦,借故要看她小闺女的信才停顿下来的。
   丁志国默默地看着信,韩竹青在一旁看着他脸的变化,真的他也泪水盈眶了,他用手擦了下眼泪,抬头对她说:“不该让她爸看,或者等他病好了再给他看……”说完,他又一扭头似思索后自语:“不让看也不行……何况他更喜欢她,是父女情,也是女儿情。啊,纷繁的世界,处处充满着‘情’字啊。我说她姨,我看了信,也想起了俺家那些亲情的事来了,不说别的,就只说俺一家都喜欢娱乐和唱歌,每逢星期天吃了饺子,就像娱乐晚会开始一样;若是节日,比如大年三十夜里,甚至直到初四、五,每晚上你唱她唱争着唱,加上嬉笑、喝彩和鼓掌,那欢乐劲简直无法用嘴来表达,特别是俺大儿子家给添了个小孙女,长得水灵又天真,谁都喜爱她,是她奶奶的掌上明珠,现在两岁多正好玩,临来时她又抱又吻亲不够……唉,不说了,什么也不说了……”他显然勾起了往日的心思:“他姨,你说这是不是命运啊?现在,竟然成了这等状况,还不就是给俺头上泼了一瓢冰冷的水、狠狠地打了俺一闷棍啊?可怜,俺真可怜,怎么这么惨……”丁志国控制不住地哭得声泪齐下。韩竹青也被他说得情绪激动,眼泪扑簌簌地向下滴,欲说无语,两人都在抹眼泪。
   丁志国一看手表,差一刻一点钟,便用安慰的眼光对韩竹青说:“我该走了,你也该休息了。”随站起身来去穿大衣,韩竹青忙去拿了把暖壶递给他说:“你先带去这壶开水,再过来时把空壶连你的也捎过来。”她开门送他。一开门,一股猛烈并旋转着的风雪刮到他俩的脸上,像小刀划的一样,冷飕飕刺激得睁不开眼,满脸生疼;周围一片白,房顶上和地上的雪层更厚了,凭感官寒冷到了极点,韩竹青没容分说,一把把他拉了回来:“啊呀,快回来吧,太冷了,这雪太大,你那屋里今晚没法睡呀!”接着把门插上了,指着东边的那张床对他说:“唉,就在这里睡吧,是我妈睡过的床,妹妹来时也睡这里,铺盖也足够。”说着便过去准备拾掇东西。丁志国看到这情况,欲制止她,随认真地说:“不行,这哪能行?我的房间没问题,天是很冷,可我能撑得住,这冷算什么?过去受的苦、挨的冻多着呢,你放心。”韩竹青指着炉子旁边的板凳,让他脱下大衣并先坐下,他像没听见,还是要走的架势。韩竹青便再坚持说:“是真的太冷,这屋里这么暖和,何必呢?唉,咱人都到这地步了,又不是外人,我看也不必这么认真。”“不,我不能在这里睡,是真的……我,我不能那样做……”他转脸对着韩竹青更坚决地说:“我……我决不能做……做……对不住……我爱人的哪怕丝毫的这类举动,我们俩,很注意,很自尊自觉……她……她……”他吞吐着没再多作解释,但也没走。韩竹青听出了他的根本理由所在,也没再让他坐下,两人都站着,对着脸,她接着说:“你说到哪里去了?我和你说,我也是和你一样的,我对丈夫是永远的忠贞和清白,决不能扯拉上或沾有半点的污秽,我看就再次让现实来考验我们吧!”丁志国听她这么一说,看着她的表情,很是感动,佩服地说:“是啊,我们这等人格恐怕难以让人理解和置信,但我们自己却感到正常而自然,这就是做人起码的道德和应有的品质。正因为如此,我还是回去睡吧。”韩竹青有点嫌他固执,但还是进一步掏心地说:“丁哥,你已经把话说到家了,我也更加认识你了,你在我心目中是无比高大的人,是我非常崇敬的兄长,今晚留你在这里睡觉,主要是天太冷,也算是自家人出于自然的亲情挽留,或者说就是正常地安排你休息,没一点别的意思,你想,我们两人住得这么近,已经这么长时间了,还不算是经受住了考验?所以我说是让现实‘再次’考验我们,就是这个意思。我们都是来服侍患病的亲人的,我们的心赤诚透亮,天公都可作证,我看没必要作多余的考虑了。”丁志国头一次听见她喊他“丁哥”,也有话想说,被她打断了:“别再说了,快睡觉休息吧!”
   韩竹青把床上多余的东西拿走,把棉被给拉开,丁志国这才脱下大衣来,盖在了棉被上,再脱去鞋子,一骨碌趟到床上,拉过来棉被,说了一句:“你也快睡吧!”“好,你甭管了。”他翻过身去面朝里,睡了。西边的另一张床上的韩竹青也躺下盖上了棉被。屋里的灯光依然灿淡而明亮,屋外的寒风呼呼地响。在这个温暖而雅静的狭小环境里,没有鼾声,却不时地传出一丝很微弱的抽泣和抹泪的声音……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丁志国被扯动的棉被惊醒,猛一睁眼,看见韩竹青穿着内衣站在他的床前,他不知所措地赶快要坐起来,韩竹青边按他不让他起,边和他说:“你的大衣掉在地上了,没别事,快再睡吧,离天明还早呢!”说着,她回到了自己的床上。丁志国歉疚地“啧,啧”了几声……
   第二天,丁志国和韩竹青照常各自一日三餐地做饭送到病房,贴心周到地陪护在病人身旁。两天后,韩的妹妹来探望姐夫,打算住些日子,帮姐姐做饭送饭,让她好好休息下;不久,丁的孩子及其舅舅、姨妈也先后像轮流似地来医院探望。亲属们都带来了病人所需的各种营养食品,尤其带来了家里人对病人和陪护人的关怀、问候和慰问。这对病人——亲人来说,是精神上莫大的慰藉,亟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
   然而,事实总不像人们预想和盼望的那样,时过月余,韩竹青丈夫的病情出现恶化。诚然,长期的化疗对癌瘤转移的遏制是有显著作用的,但它的副作用、亦即相对的“毒”性,也摧残着其他某些器官,他的心脏、肾脏以及消化等系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衰竭,且日趋加重,竟然严重得饭食不进靠输液,呼吸微弱靠氧气袋,还又大小便失禁,虽经全力抢救,终究未能凑效,最后在医生发出“病危”信号,只两天多时间,他心脏就停止了跳动。
   韩竹青在这两天多的时间里,也一直没离开过抢救现场,与丈夫真可谓是“同病痛,共煎熬”,没眨过眼,也没吃过饭,最终迎来的竟是“塌天”的结果。她悲痛欲绝,哭得死去活来,当时昏倒在了地上,幸亏家里人都来了,丈夫的厂里也来了领导,在大家关注和家人照应下,大夫又及时为其注射了强心针,她才苏醒过来,勉强地支撑着身体,与大伙一起处理了后事:在当地火化,并举行了简单的悼念仪式,然后带骨灰盒一起返回了家。走前,她专门找到丁志国,喊他“丁哥”,把所有剩下的营养药品和食品都交给了他,一再感谢他给予的关心与帮助,她无力气地说:“俺全家人无法报答你,但永远忘不了你的情谊,祝愿大姐早日康复,我身体稳定后还要来看您。”两人泪流满面,依依惜别……
   这残酷的现实与场面,给丁志国夫妻俩治愈病症的愿望,蒙上了一层阴影,同命相怜的人失去了相互鼓励的力量。韩竹青走后,丁志国突然显得好凄凉,就像少了一侧的臂膀,时时都有不如意之感;妻子也明显的情绪低落,说笑少了,叹气的时候多了,对长时间化疗也感到了腻烦,幸亏丈夫天天守候在身边,细心地服侍照料,还不断和大夫们勾通治疗方面的问题,只说用的药物吧,许多贵重的和规定自费的,也都不顾一切地全用上了,病情似乎稳定了下来,大家都很满意,也增加了治愈的信心。
   鉴于长时间离家的悬念和病情的暂时稳定与好转,他夫妻俩提出来,经与大夫们协商同意,准备出院回家疗养一段时间,哪怕需要时再回来也行,但在做一次全面检查时,却意外地发现脑部又有新的转移迹象,大夫们立即取消了让她们出院回家的决定。可是在研究对此病情的治疗时,却遇到了问题,他们说,当前使用的这种化疗药物对大脑部位效果较差,经医院组织有关专家会诊的意见,最好转北京或上海大医院去,说因为有可能需做开颅手术,这里经验不足,成功率太低。这真是“按下葫芦起来瓢”,更是天上掉下的厄运!对他俩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转院谈何容易?就他们经济及各方面的条件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本省内相隔这几百里都很勉强,来回是多么的困难,得拿多少钱来花,已过去的4、5个月,照他们说就像是天天在“熬年”,已经精疲力尽,有点难以支撑了。在丁志国苦苦哀求下,才继续在本院留住下来,请大夫们千方百计尽力给予施治,他们也只好说遇到问题再说吧,实际也没别的办法。而这些情况又无法隐瞒和保密,病人全都知道了,这才是火上浇油呢,境况陷于极端困惑和难堪的地步。表面上还如以往按部就班地进行化疗,而病人和陪护者的精神长城已经不再那么坚强和牢固了,他们虽坚持不懈地积极与大夫配合,但终究已无力回天,病情每况愈下。又艰难地熬过了一段时间后,病人脑部由开始剧痛、眩晕,很快昏迷了,大家就连大夫们也都眼睁睁地看着、心里撒急而束手无策,最后还是不治亡故。在此后进行悼念活动寄发讣告时,丁志国也将噩耗传知给了韩竹青。
   在此之前,韩竹青不负自己的诺言,曾专门来医院看望过丁志国和妻子,带来了不少家乡土产品和贵重营养品,在这里她亲自做了一顿饭送去病房与他夫妻俩一起吃的,对他俩给予了很亲切的安慰。晚上,她住在了丁的房间里,丁在病房整夜陪护。第二天早上,丁送她去汽车站乘车回家。
   妻子病故后,丁志国像经历了一场天昏地暗、乱枪冲杀、身陷囹圄的八卦阵鏖战一样,疲惫不堪,晕头转向,欲哭无泪,欲躲无门,极度懊丧。但他毕竟是一坚强男子汉,现实也不容许他就此倒下,他便强打精神,和孩子及亲属们一道,艰难、简朴,但尽量圆满地处理了所有的余后杂务事宜。
   当他回到已离开5个多月、不堪回首目睹的自己的家后,不用说他内心的那种悲伤、凄凉和孤独感,时时在缠绕着他,使他萎靡不振,垂首丧气。据此情况,单位上照顾他,让他休息一段后再上班;孩子们更是在生活上照料得无微不至,他虽然算是挺了过来,可终因经受了酷烈的折磨,元气损伤,身体大大不如从前了。但他不论思绪如何的繁杂,常萦绕于脑际的还是送走妻子那悲哀伤痛伴以泪水洗面的全部过程。在他就寝的床头上,摆放着妻子生前的放大照片;在他独处甚至于卫生间内,他都要不住地念叨妻子的名字,抒发内心的痛楚感情。除此,引起他思念的就是在医院曾与韩竹青的交往以及相互同情、鼓励的情景,他对所有这些咀嚼一阵后,随之便是几声长长的叹息……
   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接到了韩竹青寄来的一封信,她还是称他“丁哥”,她述说了得知他妻子病故后的难过和悲痛的心情,以及她们长达数月在医院的相处感情的亲切,在说到如何度过下半生的话题时,她含蓄地传诵了丈夫病危时曾和她说过的这样几句话:“你还年轻,我对不住你,给你带来了后半生的痛苦,我愿你从现实出发想得开,选择个像丁志国那样人品的好人,作为你人生的点滴补偿吧!”她说她一想到丈夫的这几句话,就泪流不止,可是,世上除了你还有像你丁哥这样品德的人吗?她最后说愿意和打算去看望他。
   丁志国经思考、酝酿几天后才给她写了一封回信,他第一次称她“韩小妹”,同样地除了抒发那段“同命相怜”的深厚情感以外,对自己的后半生以及她丈夫的那句话,他是这样婉转回答的:“为了孩子,我愿付出一切,忍受一切,直至善始善终。对小妹的好意,表示最诚挚的谢意;自觉身体枯衰,决不能再酿致您二次伤害,愿我们兄妹之情长存,多多互访探望,鉴谅。”韩竹青的回信表示:尊重兄长意愿,因不相信会有第二个“丁志国”,故愿仿您的心意,与孩子们一起守候家园,这样,逝者亦将慰藉黄泉。
   此后,丁志国与韩竹青二人,在双方孩子们孝心的理解与策划下,曾不惜远程,互相进行过探访,其间,互赠了韩竹青丈夫和丁志国妻子的两只并非高贵却蕴含深情的男、坤手表,留作永远的纪念。但随着年岁的渐老,行动不便,来往困难,只有孩子们之间已似至亲,仍不断传递信息和所表示的问候。两位长者——男女老人,正视现实,按己所愿,分别于异地,在各自孩子群的簇拥和关照下,正安然舒心地度着特殊内涵的晚年。
  

共 10564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因为癌症,让素不相识的两家人在医院相遇,在出租屋结成邻里。一家是妻子患病,一家是丈夫患病,从两家陪侍的人来看,都是那样的情深意重。两家人相互关怀、相互帮助。可亲人的眼泪还是感化不了病魔的侵害,两家的患者都先后去世了。病魔无情人有情,从世俗的眼光来看,留下来的单身人,应该会是很好的组合了。然而,作者用一种更高境界的情感,来完成了这篇既怅然又温馨的作品。这篇文章,不仅仅见证了患难见真情,还让人看到,男女间还有更纯洁的友情和亲情。文章虽然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让人在生与死之间看到了爱。不错的作品,推荐赏阅!【编辑:风飞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402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飞沙        2014-04-01 20:23:21
  感谢作者赐稿,祝福、问好!
2 楼        文友:风飞沙        2014-04-01 20:24:50
  文章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看似平铺直叙,却让人回味悠长。
3 楼        文友:风飞沙        2014-04-01 20:28:18
  病魔,夺去了多少家庭的幸福,在这篇文章中,在痛苦中,还有那么可亲的情感念想,还有儿女们孝顺,也算不幸中的万幸。试想那些看不起病的贫苦人,还没有人关心,是多么的凄惨。想到这些,就觉得什么都不重要,唯有健康最重要了。
回复3 楼        文友:蒙山歌舞        2014-04-11 15:14:00
  您说的极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情要大大超过我的文字,本人不才,只能平铺直叙地叙述。“谈癌色变”不是没有道理的。别说贫苦人家,多少富裕户也是最后家破人亡。善良的人们还是关注健康吧!谢谢您中肯的点评。祝您好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