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山水】大爱寰宇第一人——老子(赏析)

精品 【山水】大爱寰宇第一人——老子(赏析)


作者:飞红霞 秀才,1951.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57发表时间:2014-04-09 11:09:07
摘要:老子,一个中华文化魂魄中的绝圣,一个华夏精神领域的慧仙。五千言《道德经》尽撒人间,扬先贤之大智,吐淳厚之朴质,幽冥玄玄,存若绵绵,于朴朔迷离、玄空妙灵之意境拈连;在辟语精悍、慧眼独具之思海沉甸。化意于无形,化气为有道,论众生万象,解世态百难,万宗归善,源捻泛爱,凝重凝结,凝起爱的大纛,吾久读思弥,洞开大爱寰宇第一人。

【山水】大爱寰宇第一人——老子(赏析)
   老子修身论,达人成已,为小大成,守弱必强,以身示修。
   老子言,“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给予,再给予,让别人先去做,先得到,从而成全了自己,这种境界恐怕很少人能明白。比起“己之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圣人,老子的境界要高出许多。
   小为大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小成大,为细才能成大事。所以老子又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其细”可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才能积腋成裘,做成大事。
   守弱必强:“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强者莫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水是天下至柔至弱之物,无常形,无常态,可是世间强大坚硬的事物都不能伤害它,胜过它。是因为它处于无形之中,万物之能被含纳解化,而不能去化解它。所以老子又言:“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并且对生死、弱强也有明析的解释:“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看来老子对柔弱无形化解刚强之势坚信不已。
   老子在五千言《道德经》中并不空泛说教,也有以身示修之处。最明显莫过于:“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以己之所修所守直言相告。在二十章中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似,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里除了以身示修外,还可以看到守道修行的苍凉与坚定的信念。也许被世人嗤之以鼻为抱残守缺,但他依然坚信道法高远,求道高深,为芸芸众生树起圣贤大智,道高大纛。在五千言经书之中,老子借圣人言就有近三十处,这些借圣人的言论,其实就是自己的心声:“圣人为腹不为目”、“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圣人在天下,歙歙(xī:谨慎)焉”、“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老子眼中的圣人都是能承袭“道”而传“德”的大爱之人,这是老子思想的真实倾吐。
   解道无形,守爱无期,论道无尚,化爱无双。
   老子之道虽深幽迷离,隐讳曲折,无始无终,凌空悬驾于宇宙万物之上,颇具唯心,但只有这样才能在无形之中解有形之说,把万宗归于道法。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可见道、天、地、人一脉相承化。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人可以效法地,地可以效法天,天可以效法道,道法归于自然而然。那么反而推之,道化天地万物就成为了顺理成章。
   老子巧妙地把他的“道”驾驭宇宙万物之上,自然有他的用意:道是有德的。道中之德被泽万物而无私欲。只有给予与善待,成全与弥补。没有占有与示强炫耀与威逼。其中“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是老子扬天道举德行的最好佐证。他还言:“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á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可见天道之“德”动行其中;天道之“善待”时常不离;天道之“爱”永无放弃。这种“德、善、爱”无声无息,含盖天地,普对万物。他还进一步指出:“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用大道临治天下,鬼怪神灵这种被人们奉信为无形的东西也不会显灵,不会伤害人,他们和圣人一起布恩施德归向百姓。一心向爱,爱在百姓,爱在大众,有“道”支撑,鬼神可用,用之以善,全归向百姓,老子大爱民众的思想何能企及?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尊道贵德”的理念再次彰示。他把道畜万物,“生而不有,长而不宰”赞为“玄德”。“玄德”一词也是老子《道德经》中最高的赞誉。比起“袭常”、“要妙”、“微明”等赞词要推崇一筹。“玄”字富含义,首先赋予有深奥之意,“玄德”德之深奥广阔,博大而精深。其次赋予有灵妙之意,“玄德”德之慧灵善待,妙极而无穷。其三,“玄”赋予有至高之意,“玄德”德之崇高美好,美伦至尚,无与伦比,受人敬仰而推崇。所以老子实为论道,更实为立德大爱。其苦心苦心孤诣无以言表。
   求道亦即普德向大爱,立德亦即循道求泛爱。
   德泛天下爱众生,道普德于万象自然法则之中。老子主张无为自化,何以无为?德充其间,有“德”抚“爱”,顺应自然。这比起那些叫嚣天地,把世界弄得乌七八糟的所谓名人(实为狂徒)要胜之万千。老子之道,道海爱满盈;老子之德,德海爱汹涌。那么政论治国、修身养性的论述中更是普爱其中,借圣人言以示爱人之美。圣人是被老子借来能够守道用道化天下的人,在五千言文字之中,老子也不敢自称圣人,不过可见圣人一词上古就有。那么修身立言成为圣人先贤也是当时社会中求知求智且具有高深大智慧人修行的至高境界。而老子居幽室之中,望断战乱民生,发自肺腑立言五千,虽被我们细化为八十一章,但积“道”、“德”之说,深藏大爱于其中:爱得静默静守,爱的无欲无私,爱得顺其自然,爱得成全成就,爱得悠远幽深,爱得朴素朴质。爱到自化而治,爱到无为而无不为,爱到情深至真处,爱到无声无息时。《道德经》久读弥思,怎一个爱字了得,又一个爱字总括!
   老子大爱,善待万物以求长远,宁静无争以求通达,安之若素以求无患,守弱胜强以求含育,生而不有以求“玄德”,无为而无不为以求博大。
   老子大爱,爱在个体:公身公物,“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爱在社会:失道失德,祸乱之首。“损有余以奉不足”天道不容;美服餍食,穷奢极欲,寡廉鲜耻,背离大道必亡。爱在寰宇:生育万物,无私无偏,给予不索取,“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爱在道意之中:道无形玄妙空灵,育万物静默无为却无所不为。承载养育自然界,无私无邪。小至个体尘埃,大到世界寰宇,一脉相承,一脉相袭,一脉相通,爱走其中。自爱,爱人,爱物,爱道,爱一切。老子五千言氤氳大爱思想,更希望人类善待自己,善待自然,以葆长久。
   而今看来,人类几千年的发展,自以为文明发达,可是却造成了现在环境的极度恶化。我们改造自然的成果将成为掘起人类坟墓的洞窟之时,高傲的万物之灵可否深思过,先贤老子道深德厚博爱之言,他化静默以守,在千古之前,微笑注视着,看我们能否在他的言论中爱益。他大爱泛爱的思想却被误定为黄老无为、小国寡民、无所事事、抱残守缺。孰知什么是长远之道?谁知什么是永恒之理?当我们为生活生计疲于奔命,当我们用烟酒、情欲、药物、添加济肆无忌惮伤害同类或自己时;当我们对于自然界任意开发随意的破坏时;为了示显强大无条件发动战争时,满足的却只是要得的一己私利,哪里还有道德伦理?
   近读一篇《忧天》小文,文中第一句话便是:“忧天,人类才可以自救。”人类对于自然已经缺乏了敬畏的态度。所以遭受来自自然界的惩罚也已不少,也许更多的灾难面前人类会清醒过来。人类需要掩卷深思,人类需要一种大爱泛爱的思想来支撑长远。有人说人类生来就是自私的,自私的结果只能加速消亡。那么扬先贤思想,泛爱世界,大爱寰宇,怀着敬畏与崇拜之心来改造自然吧,对待同类吧,让地球的家园美好起来,给自己一个宁静、和谐和优良的生存环境。这才是人类发展的长远之道,这才是人类生存的长远之计,这才是人类延长生存空间的唯一真理,更是人类趋向美好,“充而不盈”的美好境界,而所有的这些道理都在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之中。
   赞老子为绝圣、慧仙,为之不过。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大直若曲、明道若昧、大智若愚等等深谙世俗的言语却还出自他的口中。佛家讲佛渡有缘人。不管人类能否理解老子“玄德”大爱思想的精髓“要妙”。但老子倾大爱结晶五千言,披肝历胆,惜爱撒寰宇,怀素抱玉,熠熠生辉,永恒默千秋!
  

共 8377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大爱寰宇第一人—老子》这篇文章,作者由解读道德经引出主题,忧天,人类才可以自救。忆古思今,目的是为现世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找出解决办法。从老子其人开始谈起,结合道德经和自己观点,点出了何为道,又详细地从论道、立道名、归道总等方面做了全面阐述;接着谈了为政和修身,指出了为政之道和修身之法。最后对道德二字做出了解释,又言明了老子之大爱。作者论述事物,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论据充足,结尾又和题目相互照应,加深读者印象。文字具体而不空洞,语言质朴而析理明确!推荐欣赏!【山水神韵编辑:萧关雪影】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411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关雪影        2014-04-09 11:11:04
  本文析理明细,论据充足,观点明确!问好作者!
回复1 楼        文友:飞红霞        2014-05-24 15:43:45
  谢谢朋友抬爱!
2 楼        文友:潮仙        2014-04-10 08:34:26
  佛家讲佛渡有缘人。不管人类能否理解老子“玄德”大爱思想的精髓“要妙”。但老子倾大爱结晶五千言,披肝历胆,惜爱撒寰宇,怀素抱玉,熠熠生辉,永恒默千秋!欣赏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飞红霞        2014-05-24 15:45:25
  与文字有缘的人越来越少了,社会现在只渡权钱,这是知识的无奈。感谢朋友关注,问候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