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我”在哪里(外一章)(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我”在哪里(外一章)(散文)


作者:青叶 秀才,2298.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38发表时间:2014-04-19 17:36:06

【一】“我”在哪里
   早上6点钟,我起来为儿子煮好方便面,招呼他吃饭,又帮他推出自行车,目送他上学去了。我把小桌子搬到门口,摆上一点方便面、香烟、打火机、糖果等零星小商品,坐在那里,静候路人光临。
   公路上,上班的人流你来我往,摩肩接踵。木兰、嘉陵、飘逸、桑塔纳、红旗、小三轮、自行车等等,各种车辆川流不息。“滴滴”、“叭叭”、“呜呜”各调门喇叭声,混成一团。搅得我头晕眼花,望的我接应不暇。
   望着、瞧着、晕着,我的思绪也随着人流飘然而去……
   在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仿佛有我的身影啊。不是吗?你看:对面过来的几个小女孩,嘻嘻哈哈的边走边闹。那个梳着两条小辫子,眉清目秀、瘦瘦的,不就是少年的“我”吗?但我小时候,可不像现在的她手里那么有钱,随意在小摊上买些小零食。
   那几个胸前戴着校徽的中学生,骑着自行车过来了。那里有“我”吗?我的中学时代没有什么印象。打打闹闹,吵吵嚷嚷,乱七八糟。“红卫兵”那么神气的红袖章,只戴一天就不让戴了。只因成分不好,歌儿也不让唱了,啥都靠边。中学三年,没有书包,就连学的课本,也只发过一本代数。“复课闹革命”,闹了好几次。名牌大学的教师,说是“臭老九”,批倒、批臭、打跑。叫返城的知青带我们,换了N任教师,周而复始地教有理数,一条数轴学了三年。在那疯狂的年代,政治代替一切。人们兜里装的、手里拿的全都是红宝书。成天学习老三篇,背老三段、新三段、背语录。连说带唱的一字不落的背诵老三篇,是我中学时代惟一的收获。那个时代,“四大件”(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阿。那时我没有自行车……
   快看!那个干净利索的骑着自行车,匆匆而来的女同志,不正是当年的“我”吗?上班的路上目不斜视,一往无前,匆匆忙忙,一路铃声……
   人群又涌过去一帮儿,我又在人海里寻觅。
   对面的果品公司来人上班了,几个女同志打水、扫地、涮拖布、倒垃圾一通忙活。那中间儿迈着轻快的脚步,面带微笑,穿着洗的发白的工作服,戴着套袖,浑身洋溢着青春光彩,愉快地拎着水桶的,不正是“我”吗?我总是走路一阵风,来去急匆匆。
   那坐在办公桌前,整理文件的是“我”吗?三尺讲台上,授业解惑的是“我”吗?聚光灯下,舞台中央,引吭高歌的是“我”吗?
   那个爱岗敬业、求知务实的“我”,哪去了?那个恪尽职守、认认真真的“我”,哪去了?那个时不时舞文弄墨,耍点小聪明,写点什么的“我”,又哪去了?
   那身轻如燕,踏乐舞蹈的是“我”!那挥毫泼墨,热衷丹青的也是“我”!那喉如百灵,屡拿大奖的又是“我”!那支援灾区,奉献爱心的还是“我”!
   “滴……”一声鸣叫,眨眼间,“我”不见了。“我”在哪?“我”在哪里?!
   远去的人流后面,那位弯着腰,蹒跚而行的老婆婆,那大概就是未来的“我”吧。
   老婆婆在晨练。她慢慢地走到我跟前,夸我“腿脚灵便,早晨起那么早,又蹦又跳的。”她告诉我,人老了,没用了。昨天,她一提后裤腰,嘎嘣儿一声,就把腰拧了。这不,刚会动弹,就出来溜达了。
   我目送着老婆婆,踉踉跄跄、慢慢地走远了。
   马路上的行人,渐渐地少了,取而代之的环城公交,单位班车多了起来。我还在寻找,“我”在哪,“我”在哪里?
   “我”,在为生活忙碌,“我”,在为生存奔波。“我”,在为供孩子上学,能交上昂贵的“借读费”,辛勤的劳作着。“我”,在为能多赚几元,撕掉面子,几角钱、几分钱的与人讨价还价,斤斤计较。“我”,在为找寻廉价的租房,心里头淌着泪,脸上流着汗,不断地搬家,为之劳神,为之费心,为之与人争吵与己生气。
   茫茫人海,“我”在哪里?“我”在哪里?!
   囧途之上,“我”在呼唤,“我”在呐喊!
   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我”不再“话到舌尖留半句”。坎坷生涯,学会了坚强,“我”不再“退一步海阔天空”!
   宇宙苍穹,“我”在哪里?!
   “我”热爱美好的生活,“我”要彰显自我!
   “我”在哪里?“我”在哪里?!“我”要老骥伏枥再奋蹄,黄花胜过夕阳红。“我”更渴望多彩的人生!
   “我”在哪里?!
  
   【二】“窝儿”
   “窝儿”,这是让人向往,令人感到温暖、体贴、亲情的字眼。“窝儿”是疲惫时的依赖,停泊时的港湾,夏天的绿荫,严冬的火炉。
   为了这个“窝儿”,多少人为之努力、争取、打拼、奋斗。又有多少人不顾体弱多病,挥汗在建的高楼大厦之中。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打造一个温馨的“窝儿”。
   多少人流浪在外想“窝儿”,新婚燕尔恋“窝儿”,落叶归根还“窝儿”,漂泊之人盼“窝儿”,人生之旅归“窝儿”。
   然而,我的“窝儿”在哪?
   出门打工,浪迹天涯。十几年了,对“窝儿”这个字,“温馨”这个词,好久没说过,那么生疏,几乎忘记了。
   前几天,偶然有人问起,过年是否回家,我才从心底重新撩起这根愁丝。
   我的“窝儿”在哪啊?!
   刚来山东时,替亲戚老板经营管理大酒楼,充当冒牌老板。初入商海,不解行情,不懂其中猫腻,总是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处理人和事。那“吸血鬼”老板把我们当成廉价的劳力,每月只发给我们少得可怜的工资。我们就像旋转的陀螺,不停地忙碌,不停地为他人做嫁衣。
   “吸血鬼”站在秤盘上,拿自己去衡量别人,眼里只认钱。把我们也当成他赚钱的目标,想方设法要吸出血来,中饱私囊。竟没料到我们是卖了房子,工作买断,砸锅卖铁,破釜沉舟了。
   孩子上学,名义上是帮忙,联系学校,实则是雁过拔毛,多要了一半儿的“借读费”,我们还要千恩万谢的帮人家数钱。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看我们生意好了,有人就得“红眼病”,不好时说你“无能”。甚至带人在店里吃饭,自己亲笔签的单,过几天就翻脸不认帐。其原因很简单,就是看在你身上吸不出几两血,故意鸡蛋里挑骨头,处处刁难。叫你知难而退,挤兑成主动提出不干才是上策。这样,人家还能在你身上吸干你的血汗。
   那饭店楼房是老板自己家的,桌子也是老板自己做的,不太结实。当我们不干了要离开时,那老板亲自认真检查。哪里少个钉子,哪张桌子晃荡了,哪块儿漆掉了,(其实,他早就胸有成竹)统统算到我们头上。俩字——扣钱!心比乌鸦还黑呢。
   就在我们离开饭店,搬到别处时,那“吸血鬼”骑着摩托,夫妻俩连夜转了十几条街,找到我们住处。进门就瞪圆眼睛,仔仔细细的查看。四只大手在我们简陋的、随地堆放的还没来得及收拾的一点点家当中,乱翻乱找,快速游走。粗暴的举动,冰冷的面孔,简直就像抓贼一样,生怕带走他们的一丝一缕。就连房顶上的一个小灯泡,本是房东的,他们也说和他家的一样,顺手摘走。这就是千里迢迢把我们骗来,为他赚钱的“吸血鬼”本性。真是“富了不把穷人问,穷了别登富家门”。真是“蛟龙出水落沙滩,虎落平阳被犬欺”呀。
   工农商学兵,不管你的职务高低,不论你的官位大小,只要你外出打工,就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农民工”,小名叫打工仔。
   中秋佳节,国人举杯欢庆,阖家团圆。我们身在异地他乡,举目无亲。仰望明月,只有那温柔的月光,轻抚着伤痛的心。遥望家乡,只有那阵阵的风儿,慰藉着那浓浓的思乡之愁。
   我们承办过生日宴会,也曾经主持过热闹的婚礼。有谁关注过我们——打工仔,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声轻声的问候,没有,从来没有。
   我们就像一棵小草,倔强、不屈、挣扎、顽强的存活着。用自己嫩弱的身躯,挺起一小片儿绿荫,迎接希望的春天。
   我想有个“窝儿”。
   我盼望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高尚纯洁,有理想追求,把世界都变成美好的人间。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努力再努力,不灰心不气馁。我没有别的奢望,只想有个立足的“大窝儿”,让那些在外打工的、流浪的都进来,为他们遮风挡寒。
   我的“窝”在哪?
   “朝花夕拾杯中酒,青山小楼不再有。”我时常望着那不太整齐的住宅区,和那错落有致,像用积木搭起来的漂亮的居民楼群,幻想着拽住火箭似的房价,畅想着何年何月能有我一席之地?
   那楼上明亮的灯光,尤其是四楼,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诱人。我曾经就住在四楼,曾经就拥有过那温馨的灯光。现在,哪怕是那一孔之光属于我,楼顶那个温暖的,能遮风挡雨的小“窝儿”属于我,也就足够了。
   我想有个“窝儿”。
   房子——租的,床——借的,弄个小门市——好心人帮的。
   过年了,在西安上大学的孩子回来了,总说感觉不一样了,总说这回有个“窝儿”了。虽然条件苦点,但忒有股子“家”味。
   还说这里有亲情,这里有温暖。这里没有别人蔑视的白眼,这里没有尔虞我诈。这里说话随便,这里进出自由。这里宽松和谐,这里心情舒畅。虽然房子是暂时居住,但是,我感觉这就是我们温馨、甜蜜、幸福的“家”。
   耳听着孩子们的议论,我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搅在一块儿。我挺着虚弱的身体,举着发抖的手儿,摊开纸笔,挥洒出两个钢劲有力的大字:“坚持”!我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擎起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
   大的上大学,小的上高中,生活离不开钱。“钱”字,有人批,有人骂。有人说它是杀人的刀,也有人说它是通天的梯。但现实生活中,还是排在第一位。无钱,还是“寸步难行”,有钱,还是“磨能推鬼”。
   陈星的《流浪》歌,平时在家唱,觉得很好听,没什么特殊的感觉。出门打工时再唱,感觉确实大大的不一样了。
   那还是在家时,有次爸爸过生日,在外地的妹妹回来了。当她唱起《流浪》时,刚唱了两句,爸爸、妹妹就泪流满面。我们赶紧叫停,再换一首。那份思念、那份酸楚、那份震撼心灵的诉说,只有经历过颠簸流离之人,才能深深地体会到。这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我的临时小“窝儿”,装有公用电话。每天早上起来,打开窗口,第一件事,就是把电话擦干净,拿出来放在窗台上。
   每当我拿起电话时,心里都会默默地说:“老伙计,辛苦你了。”日久天长,形成了一种习惯。每当我拿电话往外一放,心里就会和它交流:电话呀电话,和我一起闯天下。铃声响,声音大,风吹雨打都不怕。多挣几个钱,那就拜托啦。别说,电话收入还真不少,缓解了燃眉之急。
   我想,等我有了自己的“窝儿”,我一定要把和我朝夕相处的电话,请进屋里,放在最舒适的地方,让它也享受一下“窝儿”的温暖。爱,在我的生命中,无所不在。
   我想有个“窝儿”。
   在我懵懂的时候,一本书,一句格言便始我抵达明智;在我颓废的时候,远方的一个淡淡的问候,能点燃我希望的篝火;在我精神生命处于低谷时,一朵野花,一棵小草,一泓清泉,一线阳光不经意的出现,都会使我感到温馨,感到滋润,感到生命的美好。于是,又精神抖擞,昂扬上路。
   对好心相助的人,我当涌泉相报,没齿难忘。世界待我以痛,我要回报以歌。愿好人一生平安。
   对于人生,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精神,什么都可以漠视,唯独不能漠视精神,我们的生命,就是靠着这种精神来丰富,来延伸。
   我们的拼搏,让我的两个儿子,一个成为国家的计算机硕士,另一个也将要成为国家的医学博士!
   虽然,我是那么清贫、那么捉襟见肘,可是,我自豪,我骄傲!所有的努力,终究会得到满意的、理想的回报!
   我们为祖国大地增添了一幢幢高楼大厦,一条一条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在建筑工地上,我们自己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阿!谁可能想到,她(他)们自己的“窝儿”将建在何处呢?
   我们的付出值得,我们无怨无悔。我们青春不再,我们韶华东流。我们累了,我们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小憩的“窝儿”。

共 47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两篇散文随笔,看得出是一位老人的真心倾诉,情感真挚,让人感动。《“我”在哪里》,看着茫茫的人海,回忆了自己的一生。虽是从文革动乱时期长大的学生,也有着光辉的历程:年轻时也承经舞文弄墨,热衷丹青;踏乐舞蹈,喉如百灵,屡拿大奖;支援灾区,奉献爱心……如今,“我”要老骥伏枥再奋蹄,黄花胜过夕阳红。“我”更渴望多彩的人生!《“窝儿”》,叙述了打工者为了自己的“窝儿”,终生为之努力、争取、打拼、奋斗,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打造一个温馨的“窝儿”。文中的“我”,生活是清贫的,精神却是充实的,一生的付出是为了自己的家,培养出了两个硕士、博士的儿子,值得自豪和骄傲。感谢赐稿春秋,推荐阅读共赏。 【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4-04-19 17:40:39
  从文中看到了一个老者的奋斗人生,生活是清贫的,精神却是富有的,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努力打拼奋斗。
秋觅
2 楼        文友:青叶        2014-04-19 19:12:30
  感谢秋觅老师的精彩点评。此文写的较为仓促,还有很多地方词不达意。文中的“我”和“窝儿”,意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他们为祖国大地增添了一幢幢高楼大厦,一条一条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在建筑工地上,他们自己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阿!谁可能想到,她(他)们自己的“窝儿”将建在何处呢?
青叶
3 楼        文友:三微花        2014-04-19 19:36:40
  青叶姐,这两篇短文,每一声问,其实都是呐喊——发自城市中的那群“弱势群体”。
三微花
4 楼        文友:青叶        2014-04-19 19:55:38
  写此文时勾起了很多陈年往事,心情激动,思绪万千,难以自制。把“卖”和“买”搞颠倒了,倒数第二自然段也落下了。非常感谢花社和编辑老师,得知此事为我改错、补充。感谢春秋对作者的关爱和扶持。同时为自己的不慎,而带来的麻烦表示歉意。今后会注意的。遥握,春安!
青叶
5 楼        文友:刘恋        2014-04-20 12:08:38
  细心并虔诚地拜读了青叶老师的《我在那里》、《窝儿》两篇散文随笔,感想颇深。改革开放,城镇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农民工们的劳动与汗水。文章中充满了步入中年的笔者,坎坷、屈辱、辛酸、饱经沧桑、拼搏、浩然正气、蒸蒸日上、催人奋进的呐喊!可是,又有谁为建设者们想一想,编织美丽的现代化的立交桥、高楼大厦,为别人打造“安乐窝”的劳动者们,她(他)们的“窝儿”应该在哪里啊?难道就应该“只为他人做袈裟吗”?祝好,愿笔者一定能擎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刘恋
6 楼        文友:青叶        2014-04-20 14:34:32
  感谢文友刘恋发自内心的点评和理解。虽是笔者自身经历,但也涵盖了处于弱势的农民工,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应当受到关注。祝好人一生平安。
青叶
7 楼        文友:秋觅        2014-04-25 15:05:37
  复审理由:这两篇散文随笔,每一声问,其实都是呐喊——发自城市中的那群“弱势群体”,看得出是一位农民工老人的真心倾诉,情感真挚,让人感动。文中的“我”和“窝儿”,意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他们为祖国大地增添了一幢幢高楼大厦,一条一条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在建筑工地上,他们自己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阿!谁可能想到,她(他)们自己的“窝儿”将建在何处呢?
秋觅
8 楼        文友:青叶        2014-04-25 20:38:56
  秋觅老师的复审点评,再次激起心中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弱势群体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感谢编辑老师的理解和热心。
青叶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