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梧桐赏析】《哈姆雷特》与莎翁

精品 【梧桐赏析】《哈姆雷特》与莎翁


作者:江南铁鹰 探花,1342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90发表时间:2014-05-27 00:50:59
摘要: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梧桐赏析】《哈姆雷特》与莎翁 最初接触莎翁,是就读大学期间。
   1977年参加恢复高考,考取了大学的中文系,在一年级的下学期,有两门功课,外国文学选和外国文学史。担任这两门课程的先生,是我大学期间所有先生们中,唯一的女性。姓于,当时才不过30多,也是先生中为数不多的年轻者。于先生第一个学期教我们现代汉语,因为我的普通话发音极佳,便成为经常替代她,给同学们纠正发音的科代表。于先生自己是贵州人,她的普通话虽然已经相当出色,可遇到普通话里的翘舌与平舌,在发音上的区别,还是只能停留在理论指导了。正是因为我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汉语拼音部分的学习,很自然成了她的得力助手。
   到第二学期,我顺理成章继续担任这两门课程的科代表。学习过程中,因为受到于先生很多影响,使我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第一次接触到莎翁是于先生在介绍到欧洲的文艺复兴……
   这是一场大致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发源于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这场文化运动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在绘画方面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开展的教育变革。知识上的转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文艺复兴最大成就还是体现在文学艺术方面。于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诞生过一位一位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就是威廉.莎士比亚。
   莎翁是天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同荷马、但丁、歌德一起,被誉为欧洲划时代的四大作家。他的作品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丰富精炼,人物个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莎翁1564年4月23日,诞生在英国瓦维克郡的埃文河畔,那里有个叫斯特拉特福的小镇。斯特拉特福是个风景秀丽很有品味的古镇。莎翁七岁开始念书,在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读了六年的书,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1577年被父亲从学校接回,不得已,帮他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还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些社会阅历使他增长了许多知识。
   莎翁的创作天赋在年轻时就很突出,曾经写了一首讥讽大财主的打油诗,不多久便传遍了整个乡村。这个叫托马斯的大财主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人用这首诗来嘲笑他。托马斯利用权势逼迫离开斯特拉福德小镇,去了伦敦避难。
   当时戏剧正在伦敦迅速地流行起来。莎翁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最终成为剧院股东。莎翁创作的剧本蜚声社会各界,写作的成功,使莎翁赢得了一位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借助勋爵的关系,莎翁走进了贵族的文化沙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莎翁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6年莎翁在其五十二岁生日那天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他去世的那天,与他出生的那天同月同日。今年4月23日,是莎翁诞辰450年周年,也是他出世398周年忌日。
  
   于先生很喜欢阅读欧洲文学作品,尤其喜欢莎士比亚戏剧。记得那一年学校组织了一场文艺汇演,我们班级拿出了一台话剧,就是于先生亲自改编的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剧本。
   为了让所有的同学了解剧本的内容,了解莎士比亚在文学史的地位,于先生为我们详尽讲解了莎士比亚和他的著名作品,当然重点是《哈姆雷特》。
   或是因为于先生讲得特别精彩,也或者因为当年在于先生影响下,也对莎翁产生了浓厚兴趣;最大可能或还是因为自己在当年出演了哈姆雷特王子,至今还是对这部作品有着十分清晰的印象。
   于先生为我们总结了莎翁创作的重要艺术特色,她把这些特色归纳成为五点:
   莎翁在自己的创作中,始终认为戏剧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镜子。可以看出他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莎翁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论,强调演剧要真实,切忌过火。
   莎剧普遍情节生动丰富,一个剧里常有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线索,既有悲剧成分又有喜剧因素。
   莎翁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最具典型性的就是哈姆雷特。
   莎翁笔下的人物,语言充满性格化,比如剧中哈姆雷特王子的那些语言富有哲理,充满诗意。
   于先生告诉我们:莎翁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剧本、小说、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上,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于先生告诉我们按照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可是莎翁的戏剧完全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 、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
   莎翁给世人留下了三十多部戏剧,四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了许多欢乐。由于莎翁的作品已经接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因此在将来的许许多多世纪里也将会受到普遍欢迎。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莎翁在马克思的心目中所占的位置也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其他作家可以与之相比。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仅以数量来说,引用或谈到莎翁竟有三四百处之多。
   于先生当年给我们改写的剧本,是已经找不到了。那毕竟是大学时代的物件,至今也有近四十年过去了。下面的剧情简介是我根据中译本的《哈姆雷特》,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改写的。还同时改写了一个剧本,本想附在这个帖子后面,可毕竟太长了些。最后还是决定,将改写的剧本另外发表。
  
   关于《哈姆雷特》的剧情介绍:
   丹麦国王哈姆雷特突然逝世。不到两个月,王后乔特鲁德就和新国王克劳狄斯结了婚。这位王位继承者,就是前国王的亲弟弟。
   王子小哈姆雷特深受刺激在哈姆雷特看来,这桩婚事是十分不正当的,用“乱伦”两个字来形容是再恰当也不过了。悲痛和郁闷使年轻王子昔日惯有的快乐荡然无存,在他眼里,一切高洁的花卉全都枯死了,倒是种草却在那里疯长。新王和王后想尽了办法叫他快活起来,但哈姆雷特总是穿着黑色的丧服来表示他的哀悼,甚至在新王举行结婚大礼的那一天,他仍旧身着丧服以示鄙视。
   在无数天悲哀的日子里,年轻的王子反复思量着他敬爱的父亲是怎样死的。有学问的霍拉旭是哈姆雷特的好朋友。他和宫廷警卫马西勒斯曾在夜半看见过一个鬼魂,长得和已故的国王一样。当霍拉旭向哈姆雷特讲起此事时,困惑中的王子立刻相信了,他断定这一定是父王的鬼魂。于是,王子决定当天晚上和哨兵一起去守夜,好见到父王的鬼魂。
   他就和霍拉旭、马西勒斯等人登上了鬼魂经常出没的高台。月冷星稀,朔风刺骨,给鬼魂的出现更添了几分寒冷的前奏。哈姆雷特看见鬼魂果然和霍拉旭他们描述的一模一样,起初他又惊奇又害怕,渐渐的他觉得父王的鬼魂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悲哀地望着他。哈姆雷特望着和父亲无甚两样的鬼魂,情不自禁地喊道:“国王,父亲!”恳求他说说为什么不好端端地安息在坟墓里,却要离开那里出现在月光底下的高台上?他请鬼魂告诉他怎样才能平息它不安的灵魂。年轻的王子突然觉得像狮子一样强悍,挣脱了霍拉旭们的阻碍,跟着鬼魂走了。
   当四处无人的时候,鬼魂打破了沉默,说它正是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鬼魂说他是被人害死的,凶手就是他的亲弟弟克劳狄斯,目的是为篡夺王位、霸占王嫂。当老国王照老习惯午后在花园里睡觉的时候,歹毒的克劳狄斯趁他熟睡的时候,偷偷溜进花园,把毒草汁灌进国王的耳朵和眼睛里。那致命的毒汁像水银泻地一样流进了他全身的血管里,烧干了血液。这样,卑鄙的弟弟夺去了他王兄的生命,篡夺了王位,霸占了王嫂。哈姆雷特含泪听完了鬼魂的控诉,答应鬼魂一切都按它的吩咐去办,鬼魂这才放心地消逝了。
   哈姆雷特生怕引起克劳狄斯的注意,存起什么戒心作出了一个奇特而大胆的决定:假装发疯。国王和王后都被他哄骗了过去。他们压根儿不知道鬼魂揭秘的事,所以认为哈姆雷特的发疯除悲悼他父亲的逝世外,一定还有爱情的折磨。变故发生之前,哈姆雷特确实爱上了一个叫做奥菲利姬的美丽姑娘,她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儿。自从哈姆雷特定下装疯的计策,他就故意显出一副对可爱的姑娘非常冷酷无情的样子来。好心的奥菲利娅倒并没有怎样怪他,只是觉得王子的冷漠决非他的本意,而完完全全是因为他的疯病。
   正当哈姆雷特心意闪烁不定的时候,宫里来了个戏班子,这便给了王子一个试探的机会。于是,哈姆雷特决定叫这个戏班子在他叔叔面前表演鬼魂所说的谋杀场面,然后仔细观察克劳狄斯的神情反应来确定他究竟是不是凶手。
   照王子吩咐准备的一出戏,是讲发生在维也纳的一件谋杀公爵的案件的。被害的公爵叫贡扎古,他的妻子叫白普蒂丝姐。说是公爵的近亲琉西安纳斯为了霸占贡扎古的家产,便在花园里毒死了公爵,并骗取了公爵夫人的委身。国王和王后都应邀前来看戏。国王压根儿不知道他上了哈姆雷特的当。当剧情发展到琉西安纳斯,把毒药灌进在花园里熟睡的贡扎古的耳里时,哈姆雷特发现那个篡位的小人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忽然大喊点起火炬回宫,装作身体不舒服的样子,匆匆离开了剧场。现在哈姆雷特终于能断定鬼魂说的全是实话,绝非是他的什么幻象。
   正当哈姆雷特盘算着该如何去报仇时,王后却派人叫他去后宫谈话。篡位的国王生怕出自母亲的天性的乔特鲁德会偏袒儿子,可能会隐匿起一些他很想知道的话来,所以就吩咐御前大臣波洛涅斯躲在王后内宫的帷幕后面。
   当哈姆雷特来到后宫时,王后先是很温婉地责备了他的举止行为,母子二人一言不和冲突起来,王后转身要走。
   哈姆雷特抓住王后的手腕不让她走,按住她让她坐下来了。哈姆雷特的这种强横态度叫王后十分害怕,担心他由于疯狂会做出伤害她的事来,于是就大声嚷了起来。而此时躲在帷幕后面的波洛涅斯惊恐万状地大喊道:“救命啊!快来人救王后啊!”
   哈姆雷特以为是国王藏在那里,心想机会来了,于是拔出佩剑向幕布后刺去。喊叫声嘎然而止,哈姆雷特以为国王克劳狄斯一定死了。当他把尸体拖出来一看却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
   “瞧瞧!”王后大声嚷着,“你干了一件多么残忍的事啊!”
   “是的,母亲,确实很残忍,”哈姆雷特回答说,“但不比杀了一个国王又嫁了他弟弟的行为更残忍!”
   哈姆雷特想打开天窗说亮话,所以就坦白地说了出来。为了让颤抖的王后更好地悔悟,哈姆雷特拿出两幅肖像,一幅是先王,王后的第一个丈夫,一幅是新王,王后的第二个丈夫。哈姆雷特说:“瞧,我的父王,他的额头有多么慈祥,气概有多么非凡!他的卷发像太阳神,前额像天神,眼睛像战神,他的姿势像刚降落在吻着苍天的山峰上的传信神。你再来看这一个,多像是害虫和霉菌,因为他居然残害了他强健的兄长。”
   正当哈姆雷特正在问王后乔特鲁德,她怎么还能跟那个谋害了先王、窃取王位的凶手继续生活下去时,他父亲的鬼魂出现了,只有哈姆雷特一个人能够看到,无论哈姆雷特怎么指出鬼魂所站的地方,王后都不能看见,她很害怕地看着哈姆雷特对着空中说话,以为哈姆雷特仍旧在发疯。鬼魂走后,哈姆雷特恳求王后不要以为他疯了而把鬼魂引到人间,真正使鬼魂出现的原因恰恰是她自己的罪过。他恳求王后对上帝承认过去的罪孽,离开国王。要是王后以真正的母亲的样子来对待他,那他也会以真正的儿子的态度来祈求上苍保佑她。王后终于感动了,答应照他说的去做。
   和王后的谈话结束后,哈姆雷特的心情平静了一些。他看到不幸被他莽撞地杀死的老波洛涅斯的尸体时,王子伤心地哭了,因为这是他心爱的姑娘奥菲利娅的父亲啊!
   波洛涅斯的死,给了克劳狄斯对付哈姆雷特的借口。按照国王的本意是要把他视为隐患的哈姆雷特杀死,但又怕拥戴哈姆雷特的百姓不答应,况且也怕毕竟是爱儿子的王后的阻挠,所以,波洛涅斯的身亡使国王可以借口把王子驱逐出境。克劳狄斯给英国朝廷写了封信,编造了一些理由,要他们把哈姆雷特处死。
   座船受到海盗的袭击,哈姆雷特勇敢地拿着剑杀上了敌人的船,海盗俘虏了王子以后,倒对这个高贵的敌人十分客气,不久就把他放了。
   王子回到丹麦见到的却是美丽姑娘奥菲利娅的葬礼。老波洛涅斯死了过后。这个未知世事的年轻姑娘受了很大刺激,神经也变得不正常起来,因为她没想到可怜的老父亲居然惨死在她所爱恋的王子手里。有一天,她趁人不备又偷偷溜了出来,来到小河旁,用雏菊、荨麻、野花和杂草编结了一只小小的花圈,然后爬上一棵柳树,想把花圈挂到伸向河中的柳条上,可是树枝一下折断了;美丽纯洁的奥菲利娅便带着她编的花圈掉进了水里。她还没来得及唱完那支婉转的歌儿,就沉入水里,一缕芳魂悠悠地上了天堂。

共 682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莎翁是天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同荷马、但丁、歌德一起,被誉为欧洲划时代的四大作家。作者以清晰的思路、老练成熟的文风、精辟独到的见解,给我们讲述了莎士比亚的生平、经历、成就、以及诸多方面,系统而全面的带领我们走进莎士比亚,走进这位天才般的诗人兼剧作家,他的一生,辉煌灿烂,堪称传奇;这篇作品的后半部分,又给我们分析了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大凡提到这部作品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那句流传至今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确实,莎翁成功地给我们塑造了这一悲剧人物,也因此被世人尊称为“世界悲剧之父”。欣赏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慕容凌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528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慕容凌云        2014-05-27 00:56:12
  欣赏江南老师的佳作,走进莎士比亚,走进西方文明的瑰宝。凌云拜读,问好老师,祝创作愉快~~
慕容凌云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5-27 07:55:56
  谢谢凌云,辛苦你了。
2 楼        文友:诗词        2014-05-27 06:40:59
  拜读师父佳作,学习文章构思,层次分明。
3 楼        文友:老百        2014-05-27 10:16:08
  《哈姆雷特》(英语:Hamlet)又名《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悲剧作品,是他最负盛名和被人引用最多的剧本之一。习惯上将本剧与《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并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创作于1601-1602年,并于1603年出版,《哈姆雷特》一直以来被誉为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取材于一个王子阿姆莱斯(Prince Amleth)的故事,该故事来源可追溯到12世纪。但是,莎翁的《哈姆雷特》并非第一个关于哈姆雷特的历史故事。早在16世纪八十年代,由托马斯·基德(Thomas Kyd)创作的同名戏剧就已闻名英国社会,不过基德的版本《哈姆雷特》剧本已经失传。
   在莎翁的笔下,这个中世纪英国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重要性。尽管戏剧中充斥着各色的丹麦人物名字,但读者不难看出故事中发生的一切恰恰描写的就是当时英国的社会,整个故事渗透着属于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精神。可以说,《哈姆雷特》这部作品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和对现实生活批判精神的最深刻的表达。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4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5-28 08:16:46
  祝贺江南老师喜摘精品,恭喜、恭喜。问好,祝创作愉快!
5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5-28 08:43:57
  老弟摘精已成常态,老哥不用多说,只是问伊一好!
6 楼        文友:慕容凌云        2014-05-28 08:59:04
  恭喜 江南那老师又摘一精
慕容凌云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