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父亲的病(散文)

精品 【菊韵】父亲的病(散文)


作者:土著人 秀才,144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92发表时间:2014-05-29 20:37:57
摘要:医生说父亲的病,多则一年,少则半年 医生的话听不得 父亲脑血栓的这十年

【菊韵】父亲的病(散文) 母亲节才过十多天,父亲节又要到了。时间在一个一个的节日中飞逝而过,犹如白驹过隙,让人不知不觉。远在千里之外的我,对父母总有一份难舍的牵挂。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看并不是那么回事。父亲的脑血栓病了十年,哥哥嫂子,妹妹妹夫,鞍前马后没少跑腿,唯独我是远在他乡鞭长莫及,父亲的生活起居,大多的时候,我只能从跟父亲的电话里略微知道一些,好多实际情况并不了解。
   “父母在,不远游。”就冲这一点,我算哪门子的孝子贤孙。
   前天,哥打来电话,说他下午带老爸看他新装修的房子,回去的路上,老爸走不动,哥只好蹲下来背着爸往家走。电话说到这时,我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心在隐隐作痛。
   哥新买的福利房,离老爸自己的房子有五栋楼远,说走不动就走不动,看来老爸真的是老了。好在爸瘦,没有多少份量,哥再不济,这么两步道,还是能背得动的。哥把爸背回二楼进了屋,放下来时紧着说“慢点,慢点”,估计哥肯定有些霸蛮,毕竟他也是过五十的人了,加上个子又小,结果真让我猜中了,父亲脚还没落地,就已经人仰马翻,俩人便滚在了一起。
   听到俩人摔倒的消息,我心里又是一紧,可别摔坏了老爷子。
   爸今年七十五,脑血栓十多年,一直在吃药,天气好时出门到处走走,厂子里转转,碰到熟人打声招呼,有爱开玩笑的,离老远冲他笑眯眯地说:耶,嗯男家硬是蛮熬实呀,活着哩?老爸回一句:搭帮共产党,还得搞几年撒。
   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当时父亲患病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清晰的映在我的脑海里。
  
   一、医生说父亲的病,多则一年,少则半年
  
   2005年冬天,父亲第一次脑血栓犯病,手脚都不能动,口眼歪斜,送进医院一气住了半个多月,出院后,父亲走路的姿势,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我完全能想象得到,右手抬不起来,右脚走道划圈,时不时地还会流口水,医生说脑血栓没有完全治愈的,维持现状就算烧了高香。
   父亲住院的那天,晚上十一点,岳母领着我去外面给我父亲做法事,同去的还有另外两位高人,趴在冰冷的水泥道板上,在高人指点下,我认真地将九节蜡烛摆放好,再一一点燃,心里默默地为父亲祈祷,十多分钟后奇迹出现了,蜡油顺着水泥道板缝隙,凝固成一个大大的“寿”字。三横一撇,再加一个缺少一点的“寸”字,我把字慢慢地揭下来,拿回来给岳父看,岳父连连称奇。
   这年春节,我们一家三口又从千里之外回来,跟父亲一起过年。
   父亲越发象一个老小孩,需要我们哄着,每天看着父亲无可奈何地服下一把把的西药丸,我看都看饱了,我不知道父亲每天他是如何咽下去的。一粒不听话的药丸正好滚落到我的脚底,我忙着弯腰捡了起来,小小药丸,对于我来说毫不费力,可对于父亲来说,该是何等的艰难呀?
   父亲越发象一堵颓废的城墙,城墙下边尽是砖头瓦块,尽是齐人深的茅草,我不敢想象这堵墙,还能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坚持多久?
   和他说话,他总是点头呵呵地傻笑,说不上两句,口水不停地流,老娘给他准备的干毛巾不大会就得换一块,香烟抽不到一半,剩下的一半已经湿得跟在水里浸泡的一样,再也无法点燃,只能抽一节,扔一节,走道时腿抬不起来,蹭着地,发出嚓嚓的声音,坐下去时嘭的一声,屁股触到椅子上,缺少一个缓冲的过程,站起来时,要反复酝酿二三次,才能猛地站起,每次都要费好大劲。
   陪他去吃早餐,见他哆哆嗦嗦地取来些配菜放碗里,哆哆嗦嗦地再倒进些酱油醋,哆哆嗦嗦地坐下,父亲开始悉悉唆唆地吃,断了半节的米粉散落在桌子四周,最后哆哆嗦嗦地站起来回家,进屋后我行我素,照样抽半节子烟,劝他不要抽了,他非不听,振振有词:“没有几年抽头了”。抽完烟,没有事做,父亲睡回笼觉,一觉睡到上午十一点,迷迷糊糊小半天。
   陪父亲散步,厂子里的人离老远扭着脖子冲我们俩看,说父亲气色好多了,父亲总是拍着自己的左胸跟人家说:“我们家的老二,从大庆油田回来的。”人家摇着我手说:“回来看老爹,那就多陪老爹住些日子。”我每次都哼哈答应。
   大年初一,楼下小孩子玩那种冲天炮,冲到对面阳台上去,燎燃了毛头家的鸟笼,笼子里有一只八哥,正扑腾着翅膀乱飞,在厨房洗脸的父亲,啊啊地直喊,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看父亲的手势指着窗外才明白,二话没说,趿了双拖鞋,快步下楼,三步并成两步,跑到对面人家,直奔阳台,在阳台上胡乱找了一桶水扬了出去,总算把火扑灭,完事我再看地上全是新泡的干笋。
   父亲开始每天自己学会照顾自己。早上起来穿衣,袖筒先将右手套进去,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左手。洗脸拧毛巾时,右胳膊夹紧,左手使劲往上拧,毛巾湿点就湿点,能洗就行。上厕所蹲不下去,家里特意为他准备了一把椅子,椅子上挖了一个大大的窟窿,这是爸的“太师椅”,只有厅长级别的干部才能享受。
   父亲第二次犯病是半年以后的事,又是妹妹去医院侍候,哥打替班,老娘三天两头的往医院跑,听人说:血管通一次,薄一次,不定什么时候血管会崩开,我更是替老爸时刻担心着。
   正是那年,我学会了使用QQ,有事没事在网上跟父亲聊,父亲再也不是那个能说完整话的父亲了,再也不是甩开膀子昂首阔步的父亲了,才一年的功夫,父亲差不多老了十年。
   医生跟我哥说:父亲的病,多则一年,少则半年……
   不知道是哪位世外高人,如是说。我呸!吓死人不偿命。
   医生的话当不了真的,鲁迅年轻时说过:中医只是有意和无意的骗子。中医如此,西医也好不了到哪去,庸医更是如此。
   头一年,我是被吓过一回的了。记得那是第一次被医生的话吓倒,一家人在惊慌和不安中度过了那段恐怖的日子。
  
   二、医生又说:该吃啥就吃点啥,想干点啥就干点啥
  
   2004年,父母从湖南老家来大庆居住,父亲跟我私下里说小解费劲,一点点滴答,还有一丝丝疼痛。我领他去医院查过,尿尿、抽血、拍片、化验,医院例行公事,等结果拿到手,忙忙地上楼去问专家,专家爱答不理,其实三分钟就能搞定的事,非得忙活你几个小时,到头来,故作神秘地让老爸出去回避一下,我一听这是话里有话,开始不安起来。
   专家问:“患者是你什么人呀?”
   我如实回答:“是我爸,情况怎么样?您说。”我对眼前这位四十来岁的专家,陡然尊敬起来,就跟在法院听法官宣判似地。
   专家拿着片子,对着太阳光,眯了眯眼,晃着脑袋说:“不好说,不好说。”
   我急得后背的汗水都快要下来了,“您说,您说,我能承受得住的,大夫。”
   专家沉吟半响,拿了片子横看竖看,我又不好催他,生怕他看走神,只能老老实实地等着,半拉屁股往前倾,要坐没坐,全靠两腿支撑着。可能是担心老爸在门口偷听,专家压低了声音:“你父亲的病,很可能是那个,你懂的,至于是不是良性,你也是懂的,你作为他儿子,是住院呢还是回家再观察,你拿个主意。”
   我懂个球,我又不是医生。毕恭毕敬地从医生房间里退了出来,掩上门,我忙着跟老爸解释:“没事,没事,专家说你这是炎症,不用担心。”
   老爸跟我嘀咕:“我早就说了,又不是什么大病,不会有么里事的,你不听,非得花冤枉钱。”
   没等老爸说完,我急忙去了走廊拐角处,跟媳妇汇报,让她拿大主意,当时我心里抓抓地,话哽在嗓子眼里说不出来,默罕默德,求主慈悲,可千万别让父亲有病有灾。媳妇在电话那头安慰我:别急,别急,医生不是没最后下结论吗?回家再商量。
   得令,我去专家办公室,跟专家说暂不住院,回去跟家里人研究再定。
   专家白了我一眼,“病成这样,你们还有什么好商量的?反正我告诉你,信不信由你,”他理了理秃顶上仅有的三根毛,又补充了一句:“抓紧吧,该吃啥就吃点啥,想干点啥就干点啥。”后面这一句最要命,差点让我崩溃过去,真的是没有个底儿。
   父亲这一辈子挺惨的,六十年代,父亲在平江黄金矿工作,有一次矿难,差点没埋里边,那个时候父亲仗着年轻硬是爬了出来;八三年春节全家回我外婆家,父亲临时去他的一个同事家借扁担,走到车站附近,掉进了马葫芦里,又差点没上来,等父亲一瘸一拐地回来,那趟火车早已走了,只好等下一趟,那年春节年饭,我们是在火车上吃的盒饭,爸当时买了两盒,哥和妈一盒,我和爸一盒,爸没吃两口,他说他不饿,说句公道话,从小到大,这是我头一次在外面吃饭,觉得很好玩,我心里想,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下馆子”吧。
   我领着父亲一级级下了台阶,打的回到家,背地里跟母亲汇报了父亲的病情,那段时间,母亲的右手骨折,行动也不方便,母亲和媳妇的意见是:准备去长沙湘雅医院再确诊一下,那里医疗条件比我这要好得多,回家住院有医保,还能报销一部分费用。打电话给我哥,哥的意思也是这样。
   在大庆过完年,我们全家一行五人坐火车回家,一大家子头一次这么浩浩荡荡出门。一路上,因为心里有事,自然高兴不起来,父亲却跟没事似地,照样愿意跟我天南海北地扯,晚上我睡在中铺,看见自己年岁越来越大的父亲,怎么也睡不着觉,数了八百只羊,也不顶事。
   从我结婚到有了小孩,从小孩子咿呀咿呀冒话到孩子上学放学,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这么些年,父亲母亲几乎是三年两年来一回,多者住一年半,少则三五月,母亲适应能力比父亲要强,父亲总觉得这旮瘩言语不通,没个说话的人,和对门住了好些年,不知道人家姓甚名谁,没有人情味,天天跟关在笼子里差不多,不象是在老家,路上见面都要问候一声:嗯男家呷了吗?
   天下的老人都差不多,在这边住着,惦记着家里边,在那边住着,又想着这边。
   父亲年轻时,印象中很少长病,更没见过他吃药打针,有病就扛着,我们偶遇风寒,父亲总是用“风油精”在我们太阳穴、肚脐处转圈抹,“风油精”特别好使,每次抹完准好,我们那儿管“风油精”都叫“万油精”或者“万精油”,应该是“万能”的意思吧。
   火车到老家,照例是哥来接的站,见到哥的第一面,我不好意思起来,一边是骨折了母亲,媳妇搀扶着,一边是老爸,儿子牵着领着,我自己背了大包小包在后面跟着,就象是前线下来的残兵败将,是我没照顾好父亲母亲,我又有何脸面见江东父老。
   当天晚上我电话联系了在长沙工作的堂哥,堂哥让我们第二天一大早赶过去,堂哥的爸爸,我们管他叫五十伯的,五十伯跟我爸是同一个爷爷 ,也就是说我跟长沙工作的堂哥同的是一个太爷,堂哥跟我没见过几次面,但因为血缘的关系,他很上心,特意请假,开车来车站接,后又带我们去湘雅医院,从挂号到找医生,堂哥跑前跑后,没休息一分钟,医生过来给父亲检查时,我让父亲好好地配合,父亲看我的眼神跟平时不太一样,我帮着父亲把裤子褪了下来,我这才发现父亲屁股上的肉,松松垮垮,没有一点弹性,父亲真的很瘦,早已不是当年他带我去澡堂子搓澡时见的模样。
   病房里好几个医生,其中好象还有几位实习的女孩子,父亲脱的时候,多少有点难为情,我让父亲半侧身在床上,裤子没有完全褪尽,医生用钳子之类的东西,在父亲的隐私处取了样,说是要去做活检化验,因为堂哥托了熟人,报告要等四个小时出来。
   等报告出来的这四个小时,虽然不是很长,但对我而言比四年还要长,特别难熬,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媳妇的脸色也着急,她背着我给北京的岳母打电话,岳母诚心诚意地找大仙,给父亲批了一卦,卦象上说:父亲活不过三个月。媳妇怕我慌神,没敢跟我说。
   儿子那年上小学,特别的懂事,跟在我后边眼泪汪汪地,我知道他从小跟爷爷亲,媳妇怀孕不到两月,没显山不显水时,父亲母亲就从南方过来等着侍候月子;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爷爷白天把他孙子扛在脖子上,满楼区跑,晚上让孙子骑在他背上,满床爬;后来孩子大了,上幼儿园、上小学,早上都是父亲母亲送去,下午父亲母亲不到四点又去接,每天父亲母亲都要过四条马路,母亲比父亲要灵泛,父亲耳背,我担心他过马路,有时候会听不到汽车的喇叭声。
   下午,老妈和哥又赶了过来,跟我们一起等宣判。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我们几个只能在走廊上煎熬,在父亲面前,还要极力地装出一副什么事也没有的表情,父亲好几次跟我说:屁大点病,搞这么吓人,看完哒回去吃几个药丸子,就没事哒。
   下午五点钟,结果终于出来,医生说父亲只是一般的前列腺炎,回去吃点消炎药就行了。我的娘也,从北跑到南,八千里云和月,说什么三个月五个月的,原来只是一场虚惊,专家这玩笑,开得也太他妈地大了吧。
   晚上六点,堂哥找来两个朋友陪我们吃饭,一来给父亲压惊,二来给我们接风。我因为惊魂未定,满杯子酒端在手上,洒出去不少,为了庆贺父亲万事大吉,我一口干了,堂哥的朋友也跟着干了,后来我们又喝了一些,下桌前,我已经是醉得一塌糊涂。
   媳妇连夜买了六张票,坐火车去外婆家,因为父亲的病,二舅三舅一直以来在惦记着,妈的意思赶过去报一声平安,在火车上老妈抓着我的手,嗔怪我说:你莫喝这么多酒撒,一个人出门在外,你要记得自己顾自己哟。

共 762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父亲的病为题,用细腻的文笔,真挚的情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和谐家庭的赞歌!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传递着一种正能量。和谐社会从和谐家庭做起,如果每个家庭都和谐了,那么整个社会也就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人口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危机阶段,社会养老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人的需要,正是因为有子女们的孝顺,才有了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生活。作者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期间为我们送来这篇文章,不仅是一顿精神大餐,也是弘扬传统美德的好时机。佳作大家欣赏!赞 !叶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53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14-05-29 20:43:45
  土著人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情感表达很到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和谐大家庭里老人的幸福生活,尽管身在他乡,却无时不在牵挂着双亲,担心着父亲的身体,也是一个好儿子,值得大家学习!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2 楼        文友:土著人        2014-05-29 21:05:52
  感谢社长的提携,这篇文章我确实是用了心的,主要不是因为文章而文章,而是为了我年迈多病的父亲,我出门在外,家里的父亲母亲全指着哥哥嫂子妹妹妹夫,我真的没做什么,只是嘴巴子会说一点,会哄一点,父亲的病,是我们做晚辈心里永远的痛,我曾跟父亲正儿八经地谈话:中央政府每隔五年都会搞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我们也要结合自身情况,也弄一个五年计划,切不可好大喜功,定什么十年二十年的,想都不想,谈都不要谈,咱们得慢慢来,搞五年是五年,实实在在的。父亲是有着四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这点觉悟还是有的。有时候,我在想:“父母在,不远游。”就冲这一点,我算哪门子的孝子贤孙。
土著不土
3 楼        文友:喝饱水的游泳者        2014-05-30 06:28:29
  粗粗读了一遍,有作者的真心在里面,但是还可以再平淡从容一些,像拉家常,个人意见而已,现在已经很耐读了,稍加整理更好看
回复3 楼        文友:土著人        2014-05-30 15:18:07
  确实如朋友所说,有些地方稍觉生硬,有些词语完全还可以温柔点,文字是这样,对父母更是如此。对吧,朋友,谢谢你们的光临。
4 楼        文友:小禾        2014-05-30 06:41:36
  是啊,当我们还不很老的时候,父母们年岁已高,疾病来袭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有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担心!文中的老爸老妈是幸福的老人,因为有满堂儿女无微不至的关照,送祝福,祝福天下父母亲健康长寿!
回复4 楼        文友:土著人        2014-05-30 15:18:48
  正如朋友所说,老小孩,老小孩,父母到了老小孩的年纪要哄、要陪,以前是父母哄我们,到了现在得由我们哄他们才对。
5 楼        文友:馨月        2014-05-30 12:54:38
  孔子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喜,一则忧,”当年的老夫子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我们忙于应酬的时候,当我们在和朋友神侃胡聊的时候,多想想爱我们的父母吧,抽出点时间来陪陪他们,因为时日有限啊,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后悔,,同时祝天下所有的父母亲幸福安康!
回复5 楼        文友:土著人        2014-05-30 15:13:27
  难得朋友认识这么深刻,时不我待呀,可千万别再等呀,少去吃一次饭,少跟朋友打一次牌,少去唱一次歌,少去一次郊游,少去逛一次街,带孩子一起回去,还不指定父母会怎样地高兴哩。
回复5 楼        文友:土著人        2014-05-30 15:13:29
  难得朋友认识这么深刻,时不我待呀,可千万别再等呀,少去吃一次饭,少跟朋友打一次牌,少去唱一次歌,少去一次郊游,少去逛一次街,带孩子一起回去,还不指定父母会怎样地高兴哩。
6 楼        文友:晓凡        2014-05-30 17:05:54
  文章好不好,读者一读便知,这一篇文章是从开始到结尾通篇读过,而不觉得枯燥乏味,有很强的耐读性。因为是家里发生的寻常琐事,写出了对父亲的担心,惦念,写出了亲情,情感自然,叙述流畅,条理分明,表达了作者的孝心,同时也感染着读者。传递着爱。
回复6 楼        文友:土著人        2014-05-30 18:22:55
  部长说得对,这样的事情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有可能就发生在我们每一个家庭里,我们都是爹妈养大的孩子,我们都知道感恩,我们为人父母,也知道怎么去对待我们自己的孩子,在希望父母健康健康地安度晚年的同时,也希望孩子们也能从这篇文章里感受到亲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7 楼        文友:清风丽影        2014-05-31 19:14:19
  写的很好,父母老了,需要我们了,土著做的很好,向你学习。
回复7 楼        文友:土著人        2014-05-31 21:32:59
  其实我做的比起哥哥嫂子,妹妹妹夫来说,还远远不够,我只能逢年过节打打电话而已,惭愧得很。
8 楼        文友:小思        2014-06-14 15:37:43
  在土著人空间读了两遍,今天过来再读一遍。隔山隔水隔不住亲情与牵挂,土著人不但是孝顺儿子也是文字好写手!再赞。
回复8 楼        文友:土著人        2014-06-16 10:32:30
  谢谢小思三次来访,《父亲的病》这篇确实用了心来写,不是文字有多少地好,有多么地感动人,而是父亲的病实实在在地牵动着做儿子的心,每次打电话于父亲,父亲第一句:我还可以哩。我知道他是向我传达一个信息:他身体还可以的,你做儿子的离得远,不要太操心了。电话打完父亲还得重复一句话:我还可以哩。
9 楼        文友:乔木意杨        2014-06-15 21:20:31
  坚强的父亲,不容易,一家人的爱,他自己对生活的爱,支撑着他走下去,活下去,祝福万千!
回复9 楼        文友:土著人        2014-06-16 10:34:25
  父亲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活着,更多层面是为了儿女而活着,为了这个家庭而活着。父母在哪,家就在哪。
10 楼        文友:秦齐        2014-09-23 16:56:55
  父爱如山,父子之情就是风做的洞箫,只需微微一吹,就会呜呜咽咽响个不停。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