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军警】圣 手 观 音(小说)

精品 【军警】圣 手 观 音(小说)


作者:翟林明 秀才,1117.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60发表时间:2014-06-08 06:50:38
摘要:作为老大的李凡,却在数千里之外的南国边垂,背对浩瀚的太平洋,阵阵涛声使如灯的北斗愈加遥远。落霞的傍晚,海风阵阵,归巢的飞禽,夜色寂寂,使思母之心更为迫切。他恨不能立时回到母亲身边。很难说他不是一个孝子,他没忘记\\\\\\\'\\\\\\\'父母在,不远行\\\\\\\'\\\\\\\'的古训,也是时局的无奈,只有让贤惠的妻子留守故里代夫床前尽孝......母亲身着寿服平躺在床上,那么安祥、沉静,沉沉如熟睡着一般。他甩开搀扶他的乡亲扑倒在母亲床前,双膝跪地,握着母亲冰凉的手失声痛哭!一时间,哀声四起,憾天恸地,既使前来奔丧帮忙的乡亲邻里无不潸然泪下。后听家人说,母亲是晚六点多过世的。也可能是实在等不及了,才无奈撒手而去。仅差半个多钟头,李凡仰天长叹,心里那个悔啊!


   当时家里喂养一匹大青马,是农家耕、犁、拉、载、碾打少不了的得力帮手。马儿胆小,怕惊吓,身旁一丁点意外的响动或出现异影都会让它受惊。惊起来不顾一切地狂奔,如疯了一般。奔起来身后腾起一片黄土,见人撞人,遇物撞物,不论拉的车、耙、犁等,都会甩的七零八落。平时生人是不敢近身的,否则掉过屁股给你两木碗,[指蹄子]。
   村里的老安也贼胆大,硬是想骑上遛遛。或是想过骑马的瘾,或是逞逞能耐,显自己有本事。自己心爱的马儿随便让别人骑,父亲是极不愿意的,一脸的不悦又拨不开乡亲的情面,只是粗着嗓子说,别张狂了,小心弄出事来!也是和父亲关系还不错的缘故,老安说笑着便解开缰绳朝路旁高点的地方走去,为是上马放便。老安是个大犟熊,不吃点亏是不肯罢手的。
   只见他腿一甩便稳稳当当上了马背。父亲心痛地目送着大青马驼着猴一样的老安朝村外跑去。大青马先是碎步小跑,老安一颠一颠象马背上蹲着一只大马猴子。这样小跑根本不是他的心事,解不了好久没骑马的馋瘾,便缰绳一摆,两腿踢打马肚,大青马撂开四蹄飞跑起来。越跑愈疯,越跑越快,象一团白云向前飘去。路旁观看的人大声喝彩,并不无关切地喊,抓紧,别甩下来,甩死你个龟孙子!
   一惊一乍地胡喊乱叫,大青马吃不住如此惊吓,惊恐地狂奔不止。现在已不是正常的奔跑,是疯狂飞奔。风在耳旁呼啸,人在马背上乱颠,犟熊老安真有点傻毖了。他紧紧抓牢马鬃,伏下腰身,夹紧双腿,尽量不使自己给颠下来。一是怕丢人显眼,再是怕小命给玩完了。
   疯狂的大青马不愿再为陌生人买命,便由村外奔进巷道,人们急急躲在自家门前,马直朝自家大门窜过去。大门不算高,也只六尺七尺不到的样子,马儿过去还绰绰有余。只是马背上还驮着一个人,如不留神,一定会连撞带刮给甩下来。那撞击的力度,使背上的人虽不至撞死也会变成残废。这时的老安根本来不及考虑,赶忙伏下腰身紧紧贴着马背,两臂抱着马脖颈,头窝在马颈一侧,唿地一声如旋风般蹿过大门。门脑擦着老安的脊背刮过。老安跳下马背时,已面如土色,两腿软软的站不起来。
   小李凡见状很开心,一付稚童的笑脸坏坏地小着声说,没撞死还不好,看你以后再敢骑!他是和父亲一样心痛自家的大青马呢。
   那年母亲刚满三十,她就是驾驭着这匹即胆小又性烈的大青马陪着几个顾来的麦客抢收完自家十几亩麦子的。小李凡对母亲的能干与魄力由衷地钦佩。当他上到六年级时,这种钦佩亦然萦绕心头,他在心里称母亲是巾帼英雄。
   十一点零十分,服务员送来了午餐,很简单的一具盒饭。
   十一点四十分,李凡随着一伙赴西安的旅客,被小车载到机场以次走向班机。
   飞机升至高空他无心观赏天空的景致,虽有如山的白云,湛蓝的空宇,他满脑子都担忧着母亲垂危的病情。他想着母亲躺在病床上,气若游丝,面色苍白,一脸疲惫;肯定小妹三弟都守在身旁,还有妻子大女儿和女婿。二弟大妹虽都在县上市里上班,不能长相厮守病榻前伺候,但总也会隔日看望。他只有以此揣测来抚慰心中的焦虑和牵挂。
   飞机如大鸟在高空翱翔,直奔西北空宇。
   母亲年轻的时候,也就二十多岁,就在村里为别人接生,当时叫接生婆。母亲为人热情和善、细心周到,以至外村的也前来相邀。
   到五八年,当时的管理区成立妇产院,接生员是由十个自然村接生最好的几个人中挑选出四个进产院的。母亲是院长,也是产院的主力人员。每到临产的妇女都到妇产院生孩子。全区有近两千户人家,那年月,生孩子不受限制,且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再在民俗多子多福的观念指导下,有一种急不可待竟相生育的风潮。全区的产妇汇集在一起,有时一天一个两个地生,有时一天一个也没有,但也有一天六七个的,最多一天接生了十个婴儿。
   产院有二十个床位,这几天全部住满,都到临产期,全给挤在这几天了。母亲召集她们几个院里人员开临时会议,安排相应事项,避免急时出错。二十几个产包消毒待用,让院人员抓紧休息,保持精力充沛,届时不至于犯困。并再三叮咛这几天谁都不能请假,以免耽搁正事。
   就在会议快结束时,传来三号陪床急声喊叫的声音,快,三号要生了!
   母亲叫李喜欢,还有芳草,儒叶,星连四个人分成两组,必要时也可单人行动,这就保证了同一时间有几个同时生产的紧急情况。
   母亲听到呼喊,忙拿着产包[接生器具],说,芳草,咱们走,芳草应了声便相随着快步朝三号床走去。只十来分钟时间,一个崭新的生命便降生了。婴儿的哭声荡起了全院人的喜悦。这时另一组人员也赶进了九号房子。
   事毕,母亲进了消毒室,洗手、清洁产具以备消毒再用。待整理完毕路过十五号房间时,阵阵轻微的呻吟引起母亲的警觉,心里说,十五号也快生了。便急忙唤芳草取产包。也是母亲临床经验丰富,闻声即知。果不及然,十五号一阵紧似一阵腹痛,母亲她们又投入到紧张的程序中。
   直到晚十一点,十个崭新的生命在母亲她们的帮衬下,降生至这一未知的世界,家人无不喜悦、开心。而母亲她们四人却显得疲惫,但每个人的脸上都露着幸福与轻松的喜悦。
   星连,儒叶,芳草都是与母亲年龄不差一二的年轻妇女,只是芳草更活泼开朗,笑起来如水鸭子叫笑一般;儒叶却性格内向,笑而不语,含情脉脉,一付淑女儒雅之气;星连直率,有话直说,从不拐弯抹角隐瞒心事。她们都敬重母亲的为人与办事干练和娴熟的工作能力。或大或小都对母亲以李姐相称。
   妇产院开办的第三年,名气大长,召来了省报记者的采访,先进事绩也在省报发表。后来省医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分两批轮流来妇产院作临床实习。记得有小谢,小郝还有小江,她们都是当时的活跃份子,给人的印象特深。十七、八的年龄,每个人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积极上进的精神。时隔若干年后,妇产院早已解散,而那些毕业后分配到工作岗位上当年的实习生们,亦然难忘曾实习过的美好时光,有的就近专程看忘当年曾指导过她们的老师们。母亲是在家里接待的。当时正和面蒸馍,母亲操着沾满两手的白面,开心而热情地招乎远道而来的贵客们,热情与欢笑在家院中荡漾,一晚上母亲让幸福的回忆久久不能入眠。
   在母亲一手经营下的区妇产院,红红火火开办了四年后,因局势发展无缘无故给解散了,至此,母亲又回到家中。母亲并没因产院停办而有所清闲,反而愈加忙碌。她既要料理家务,还得帮衬父亲打点田里的活,不论是忙是闲,既使根本就脱离不开的时候,不论本村外村拟或更远的地方,只要有人前来邀请接生孩子,母亲均视若自己的亲人临产一样停下手中的活计立马随来人而去。生娃娃属风火之事,不得有半点耽搁,这也是母亲多年养成的习惯。
   家住的村子虽然不算很大,但所有出生的孩子都是母亲接下来的。而给外村接生的孩子比村要多得多,除了原属管理区所辖的九个村子外,远至十八九二十里的村民也都慕名前来恳请。他们或骑摩托车或开拖拉机,象样的人家则开着小卧车,也有的竟也赶辆毛驴车前来。母亲不论是白天或者晚上,总是风雨无阻地前往,并督促来人快点走,那急切的心情如似自家人的事,当事人都为她的真成与热情所感动。
   母亲接生的临床经验历经几十年,技术的娴熟已至炉火纯清。有一胎位不正的高龄孕妇,住进医院又出院非让母亲为她接生不可。母亲知道这样的高龄孕妇再加胎儿异位,在乡下生产有很大风险,一再劝其还是去医院的好,那里设施齐全条件又好,安全系数高。不论母亲怎样苦口婆心,当事人就是不去医院,是承受不起医院的接生费用,还是对母亲特别信任,一定让母亲为她接生。见母亲还是执意不允,该家长双膝跪在母亲当面,说,你不答应,我一直跪在你面前。都是本村本巷的乡里乡亲,他们也深知母亲的能耐。面对如此高龄孕妇,又有孕妇及家人的苦苦相求与信任,母亲是承担着很大风险与压力才免强答应的。母亲先给孕妇做胎儿正位,这一手法都是母亲的灵慧与几十年的经验所历练出来的。同时恐在生产时发生意外,并敷以必要的应急药物以备急用。
   一天,远在二十余里的西孝子村临产孕妇,经医院捡查属胎位不正。该家长在县教育局工作,听说母亲有扶正胎位的本事,便开小车来请母亲前往。经两次施以妙手,胎位方复正。后也是母亲将胎儿接至这风云激荡的大千世界的。
   历经数次的高风险接生,那个年代,连医院也不愿接收的难产产妇,都经母亲施救均获母子平安的。母亲的美名远播,一桩桩感人的故事在千家万户中传颂,千手观音的美誉也不径而走,方园几十里都知道某某村有个千手观音,是上苍专为造福人类派遣来的生灵使者,人们像信神一样迷信的崇拜着。
   六十年,整整一个甲子轮回,经母亲亲手接生过的婴儿愈两千多,有多少个一家三代均系母亲将其平平安安迎接到这个世界。当孙子哇哇落地时,母亲慈爱地将婴儿提起,巴掌拍着孩子的屁股笑着说,和你爷爷一个样!母亲出手拍击,是为唤醒亦然瞢懂的崭新生命,婴儿发出的哇哇啼叫,这是降临一个崭新世界的快活呼喊,也是对亲人的第一声问候。
   从母亲第一次试手到再不能作为止,从无发生过任何不测和“四六风”。
   飞机的快速下降,使李凡对母亲的往事回忆中骤然惊醒。抬腕看表,已是下午三点。整整三个钟头,他活动一下坐姿,以舒缓周身的倦困。咸阳机场离老家足足还有五百里,先得乘车赶至西安,再换乘快巴才能到所在的市。经一番精心排置,既使到家,按最快的时间计算,也得到晚上七点了。
   每次倒车他都以最快捷的速度捷足先登,像和别人争抢一样。他把时间精确到分,尽可能减少途中的延误。当他换乘上大巴时,忙拨通儿子的手机,让他将小车停在国贸大酒店门前,他跳下大巴就能马上坐进小车,一点时间也不耽误。
   北国大地,夜色来的特别早,还五点多的时候,暮色已骤然降临,周遭一片昏暗。快巴在关中大平原上急速飞驰,坦荡的高速路面以目不暇接的速度朝大巴下奔流。他坐在车上如同展翅在低空飞弛,狠不能一翅飞至家门前。
   天色越来越暗,窗外远处的灯光像鬼火一般闪烁,时针也在他不觉间疾速跳动,,车速都快飞起来了,他还嫌争不过时间的流逝,此时已接近六点。
   一天来的奔波,太累人了。朦胧间,在家乡医院的病房里,母亲侧卧在床,一脸疲惫。她偶尔睁眼看看,又无力地闭合,似醒似睡,平静而安祥。悲痛的气纷凝着沉重,妻子、女儿、小妹、三弟都默默守候一旁,神情悲凄,不时侧身抹去流在脸上的泪痕。待母亲再睁眼时,三弟腑下身哽咽着说,妈,我大哥坐飞机正往回赶,一会就能回来。母亲听了,一脸无奈,很轻地带着一声叹息说,他是怕见不到我!说着,泪水顺脸颊淌下来,滴落在枕头上。女儿再也忍不住了,跑至房外,蹴在一侧轻声哭泣。她既痛奶奶病的危重,又痛爸爸拚命赶路,还不知能否再见一眼病中的老母。
   悠忽间,眼前呈出一片亮光,灯光如昼的市区近在眼前。远远望去,高高的国贸大厦,霓红灯光华闪烁。他提示司机师傅,在国贸门前下车。
   李凡跳下车便看见一辆黑色小车停在国贸大门前,他知道那是儿子在等他,便从急驰的车流中跑过大街,于早已开启的车门钻了进去。待坐定,见大妹也坐在后座上,他心里一紧,心说也赶到此时回家,拟或母亲危急,还是都在赶一个特定时辰?也只在心里疑惑不敢多问。车内一片沉寂,谁都不想在此刻搅动这过份伤憷的宁静。儿子像是更为急切,他的好奶奶怎么样了,或者他早已心知肚明,只是不愿告知父亲罢了。
   小车在暗夜间快速朝家的方向行驶,照这样的速度,半个多钟头就到了。现在六点四十,半个钟头啊,此时的李凡仍觉得很长很长,心里说,能不能再快点。车子没命地朝前赶,秒针也像催命似地跳动。离家快一年了,虽是黑夜,但对家乡的路径再熟悉不过了,一个闪过的灯光,一片明亮的街市,心里也清楚已行至何处,离家还有多远。十五分,十分,五分,他在心中算着到家的时间。
   离镇医院还有两里远的时候,小车突然左拐滑下公路驶向通往乡村的小路。李凡吃一惊,急问,不去医院了?!儿子轻轻地说,不去了。这轻轻的回问,含着无限悲怆与无奈。李凡再也忍不住憋了一天的眼泪,像启开的闸门让一腔悲痛尽情地流出来。
   不去医院说明母亲已回到家中。是病情已无须再治,还是母亲自知时间不多了要求回家的,还是病情已大为好转?拟或是......他不敢再往下想,心里说,绝不可能的!从不迷信的他此刻也在心里默默为母亲祈祷,让万能的神保佑她老人家康健无虞。
   当他还在南方时,就说回到家先给母亲盍三个头,让母亲原谅他这不孝顺的儿子,不能守候母前床头尽孝之过。
   小车在三弟家门前停住了,推开车门,闻得家中人声杂噪,隐约有哭泣声传来。李凡两腿发软,跌跌撞撞朝家门走去,止不住的泪水无声地流淌,他心里清楚这是一个特定的时刻,母亲不管不顾撒手去了,再也见不到慈祥可亲可敬的老妈妈了,不成想元宵节前一别竟成永诀,原来想回家见到母亲再叙说离家之苦与思母之情,现在却什么也不能说了,晚了!他边走边在心里哭诉着,他被邻里乡亲搀扶着走向正屋。
   母亲身着寿服平躺在床上,那么安祥、沉静,沉沉如熟睡着一般。他甩开搀扶他的乡亲扑倒在母亲床前,双膝跪地,握着母亲冰凉的手失声痛哭!一时间,哀声四起,憾天恸地,既使前来奔丧帮忙的乡亲邻里无不潸然泪下。
   后听家人说,母亲是晚六点多过世的。也可能是实在等不及了,才无奈撒手而去。仅差半个多钟头,李凡仰天长叹,心里那个悔啊!

共 10384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母亲世界上最爱和最疼我们的人。小说【圣手观音】在设计故事主题上紧紧围绕李凡对母亲的牵挂,对母亲的想念,细致入微地刻画这个七尺男儿对母亲深沉的爱。母亲一生勤劳朴实,为这个家含辛茹苦养育着儿女。无怨无悔,毫不吝啬。小说采取了插叙的方法,很细腻回忆了母亲对儿子的呵护,母子之间柔情似水的感情。李凡下海经商,也是为了母亲,为了养家糊口。而在做生意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也是身在外地,心在家里,经常给母亲打电话,寻问母亲的身体状况。如果有接不通电话的时候,他就会六神无主,坐立不安。像李凡这样的生意人,在忙碌生意的时候,还依然牵挂老母亲,牵挂故乡是很难得的品性。百善孝为先,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母亲也时常记挂儿子。现在有些在外做工的儿女,一旦发了财,或者说是忙,很少与家里联系,父母也是不常惦记。让做父母的很伤心。而小说中李凡却是个大孝子。就是这个大孝子连母亲过世最后一面都没见着。不是不想见而是来不及了!跪在母亲尸体前,他失声痛哭。母亲不会因为最后一次别离没有“尽孝”责怪他,而他会责怪他自己。小说人物刻画细腻老道,故事感人,催人泪下。父母的养育之恩作为儿女要永远记着,孝心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小说值得品味和欣赏!倾情推荐!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编辑:林雨荷】【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608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