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梧桐小说】遗忘背后

精品 【梧桐小说】遗忘背后


作者:醉剑琴心 秀才,2547.3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33发表时间:2014-06-17 14:18:41


   可是郑婆婆就不依不饶,她见保姆不把钱拿出来,就到处乱说。旁人不知道根底,相信了郑婆婆的话,几个无事的婆婆,经常在背后里议论保姆。这话终于被保姆知道了,保姆受了气,内心很不是滋味,于是就给老大打了电话。
   这次老四来了,保姆陈述了自己的委屈,说什么也不愿意再留下来,向他们作了交接,掂着行李包走了。
  
   保姆走后,护理老娘的问题又凸显出来。
   五姊妹的家庭照样没有护理的条件。更糟糕的是连保姆也请不到了。
   四邻八舍的人,谁都知道郑婆婆忘性强,而且疑心也大。谁都认为,给郑婆婆当保姆不好侍候。好多人都说,前任保姆受了委屈。
   别处不了解情况的人,也有来应招当保姆的。但往往干不到两三天就走了。工钱也不要。原因很简单,了解了一些情况。
   县里虽然有养老院,但暂时还只对鳏寡老人服务,对有儿有女的老人的服务计划还没有启动。听说以后可能启动,但这类老人的儿女必须说明自己没有养老的能力或条件。
   但是,无论多大困难,老娘的问题必须解决,刻不容缓!
   老大不在家,老四在老二家主持家庭会议。老五参加了。老三也从长沙特地赶了回来。会议的结果是把老娘托养在唐叔家。
   这主意是老四想出来的。唐叔是老四的亲戚。他一家五口,住金木丘陵区,离县城不过30公里。家里现在只是他们老两口,年龄才60出头,身体健康。儿、媳带一个上初中的孙子在常德落户。家里没有其他负担。经济条件算得上小康。他们带老娘是有条件的。
   老四把想法告诉了在座的大家,也电话通知给了老大,立刻得到认可。
   当天下午,老四开车带着老三、老五去了金木。想不到事情很顺利。
   唐叔老俩口满口答应了。
   唐叔为人忠直,性格开朗,善于言谈,非常勤劳。家里承包50多亩山地,其中40多亩是果林,另外几亩沟田种水稻,水稻一收割就没多少事了。他不打牌,平时就爱喝点小酒。叔母为人慈和,很贤惠,平时爱做好事,邻居都得到过她的帮助。
   住房条件也很好,三间两层小楼,房后有竹,周围有树,有一个四面围墙的院子。家里收拾得亮堂,居住条件比城市的强多了。
   老三、老五非常满意。老大在电话里也很赞同。
   第二天,吃过早餐,老四开车和老三、老五一起送老娘到了金木。
   唐叔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了他们。
   郑婆婆一来,叔母就如见故人亲人一样和郑婆婆嘘寒问暖拉家常,郑婆婆开始不习惯,但见老四的叔母和颜悦色,话语又甜,自己感受到了几年没有感受到的温暖,初来乍到的生疏感和尴尬心理也就渐渐释然了。
   唐叔也热情打招呼,一再说:
   “叔妈来了只管放心,我们现在是一家人了!您老人家有什么话只管随便说,有什么要求只管随便提,我们有什么不周到的只管随便指出。您是长辈,就和我的娘一样,我们总会达到您的要求的。”
   唐叔的一番话,郑婆婆感到热乎乎的。郑婆婆的儿女也很放心。
   一切安排好后,老四、老三和老五在唐叔家吃了午饭,就准备回县城了。
   临走,一再和老娘说,我们会半个月来一次看您老人家的。您有什么要求就向唐叔说,他会电话告诉我们的。您只管放心。
   面对儿女们的离开,郑婆婆并没有特别的表情。反正以前在身边时,有他们和没有他们没多大区别,最多也就打个招呼。语言和态度哪有唐叔夫妇这样慈和。走就走吧,郑婆婆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坐在椅子上欠了欠身。
   孩子们走了。
   半个月一到,孩子们来了。
   孩子们看老娘生活得好好的,精神面貌比以前确实好了许多,孩子们更加放心了。
   以后一连几个半月,孩子们都会提着礼物来看老娘,感谢唐叔夫妇。
   郑婆婆的精神面貌也一次比一次见好。五姊妹也越来越乐意。
   可是,在第5个半个月来看老娘时,老娘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唐叔家了,掉着眼泪要求回城里老家!老四和老五,还有唐叔夫妇,都吃了一惊……
  
   原来,郑婆婆得到周到照顾,特别是得到人际交往和语言交流,她的身体和精神一天天恢复了,过去遗忘的一些事情,渐渐地能够回想起一些来。
   郑婆婆是个有疑心的人。她在回忆起自己的一些处境的时候,疑心就慢慢地抬头。
   她开始意识到,唐叔是老四媳妇的亲戚,并不与自己直接挂边。
   她开始意识到,唐叔夫妇无论怎样热心,无论把自己伺候得怎样好,也是别人伺候。
   她开始意识到,自己是有儿有女的,儿女又不是没有出息,为什么还要寄居在别人家?
   她甚至还想起了一些俗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金碗银碗,不如自己的土碗”、“再没用的儿女都是娘的儿女,再好的旁人都是外人”。
   如此一来,她住在这里再舒服也心里不痛快。
   但她一点也不表露自己的心思。毕竟唐叔夫妇是好人,是自己在世界上遇到的最好的人,观音菩萨心肠。向她们表露这个心思怎么也不好意思。
   她只想自己的儿女快点来,希望儿女理解自己,把自己接回老家。
   第5个半月老四和老五如期来了。
   送礼物!整理一下房间和床上!换洗衣物!——本来这些叔妈已经做得很好了,但儿女半月来一次,不做事只做客说不过去,所以只得找点事儿才过意得去。
   然后是帮助叔妈做饭。
   吃完午饭她们又准备辞行了。
   这次郑婆婆却来到车边。
   她拉着老五的手,把嘴附在老五的耳边说:
   “接我回去吧!”
   “?”,老五一惊!
   “不是她们照顾得不好,而是越好我越不过意!”
   老四辞别表叔来了,知道了这件事说:
   “不要紧的。她们的心好是一会事,可是我们也不会白要她们伺候您老的。您不要有什么顾虑!”
   “我是有儿女的!她们不会有什么想法。可是旁人呢?你晓得旁人会怎么说呐……”
   “人家不知情的以为我是孤老。知情的会说我的儿女没有孝心……”
   郑婆婆说出心里的疑虑。她的眼含着泪珠。
   老四老五一下还没有反应过来。只觉得脸面有点发烧。
   “就这样把您接走也太突然了吧!表叔也没有思想准备,您想,她们不会有想法吗?”老四说。
   “是啊,明显地有点泼人面子呢!”老五附和。
   “那我就等你们下一次吧!下一次!不要忘记了。我再平时和你表叔她们多聊聊自己的想法,要她们理解我、谅解我,好有个思想准备……”
   “下一次,啊!”
   郑婆婆啰嗦着。
   “看情况吧!”
   “好吧!”
   老五老四勉勉强应付着。
   表叔来了,郑婆婆被搀扶着往回走。
   老五老四的小车一溜烟走了。
  
   第6个半月转眼就到了。
   可是这个半月日子在郑婆婆心里,相当于15年。
   郑婆婆在儿女走后,把自己的心思向唐叔夫妇说了。
   郑婆婆一再说唐叔夫妇真是观音菩萨下凡。一再说她们要添寿添福的。一再说她们是自己在世界上遇到的最好的人。
   同时也一再说她们越是照顾得好自己越是不好意思;一再说还从来没有离开过儿女这么久,就是想念他们;一再说这个半月过完了就要回去了。
   尽管唐叔夫妇一再表白自己待她是真心的,心都可以剖出来看的;一再检查自己是不是有不到位的地方;一再表态要郑婆婆就把这家当成自己的家……
   可是,唐叔夫妇的“一再”,还是不能抵消郑婆婆的“一再”的影响。
   连邻居都支持郑婆婆的“一再”。
   唐叔一想,觉得郑婆婆的“一再”也不是没有道理。换位思维,自己也会和郑婆婆一样。除非自己失去思维能力。
   终于,经过郑婆婆三磨九缠,也就勉强答应了她。
   但唐叔考虑到这不一定是儿女的思想,最终还得她儿女说了算。郑婆婆毕竟老了!她的儿女毕竟有些实际困难!
   唐叔想把郑婆婆的思想告诉老四,在电话里面和他们沟通一下。但他几次把电话拿起来又放下了。他想,一来,还是要做做老婆婆的工作;二来,怕电话里面说不清,产生误会;三来,表示自己不同意老婆婆的意见。所以,一切都等老四她们来了再作决定!
   郑婆婆感觉到自己把老四表叔的思想工作做过来了,所以就希望每天日出日落快一点,天黑天亮快一点。希望儿女如期而来。
   可是,第6个半月好不容易等来的时候,老四的表叔传来老四的电话消息:老五老四今天来不了了!
   老四的岳母病逝了,就在昨天晚上,现在一家人正办理丧事,老五要去给老四帮忙。来的时间要推迟至少4天。
   郑婆婆简直失望得眼泪都要掉出来了。
   但是,没有办法,还是继续等吧!
   眼看推迟的四天都在艰难地等候中结束了,郑婆婆心里想,老四家的丧事该办完了。她们这次该来了吧。
   可是,等啊等啊!一上午快过去了,郑婆婆还没有看到人影。
   近晌午的时候,郑婆婆听到机器的马达声由远而近,她高兴了,认为老五老四这次来了。忙巍颤颤地走到门外去接。
   可是,来的却不是老四的小轿车,而是摩托车。车上载的人是老五。老四这次没有来。
   “这个没有良心的东西!”郑婆婆心里很烦,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骂起老四来。
   老五一下车,首先给唐叔打了招呼,再去向老娘问安,向她说明缘由,老四本来准备今天要来的,可是突然接到县里的通知,要到北京参加水利工作会议,所以不得不推迟时间。郑婆婆听了后,也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的,公事大于私事嘛!只是掉眼泪。
   老五饭也来不及吃,放下买来的水果及其它物品就要走了。因为是租的摩托车,人家不愿意等。
  
   郑婆婆失望极了。有什么办法呢?事不如人愿,只能再等。
   唐叔夫妇还是一如既往地伺候郑婆婆。一如既往地劝郑婆婆以这里为家,安慰她。郑婆婆也不再多说什么了,只是内心有点忧郁。
   她还是每天扳指头数。她认为儿女还是好儿女,是不好失信于老娘的。特殊情况她们也没有办法。
   她认为,只要再数完15个指头,老五老四就会来了。
   可是意想不到的是,她还只数完11个指头时,老五老四开着轿车来了。
   这次来带的东西很多,老四一一把包打开:
   “北京烤鸭、甜酱黑菜、良乡板栗、北京果脯……”老四一一拿给老娘尝尝。老娘赞不绝口:“好吃!”“味道好!”交代“多留给唐叔一点!”
   郑婆婆交代完后,就开始收拾衣服,卷行李。
   这时,老四忙说,您还在唐叔家住几天吧!
   老五也说,是的,还多住几天!
   郑婆婆把收拾的衣服往地下一甩,很气愤地说:
   “说的话不算数啦!”
   “嫌弃我啦!”
   “没有良心的东西!”
   “就哄老娘!”
   郑婆婆一连串地发泄完了,坐在一边生闷气。
   老四忙解释:“不是不接您!”
   “是您回家还没有住的地方!”
   原来,在前一个星期,老大的房子卖了。老五老四的房子宅基在政府规划区,被征收,现在正准备搬迁呢。
   “这样说来,就没有老子一个人的住处了!”
   “不是。我已经重新买房子了。可望年底装修好住进。我给您准备了一个房间。您就等等吧!”老四说。
   郑婆婆又没有什么话可说了。
   “这不是儿女没有孝心,是自己的命不好!”她内心暗忖。
   午饭的时候又到了。
   唐叔又来安慰郑婆婆。
   唐叔还是先前的话:“这里就是您的家!”
   叔母也来了。
   叔母说:“您就把俺当您的亲生儿女吧!”
   唐叔夫妇还是一脸慈善、一脸笑容。
   郑婆婆只是叹气。她真的没有什么话可以说了。
   饭后,在郑婆婆的泪眼里,小轿车又一溜烟儿走了。
   留下的郑婆婆倚靠着唐叔的大门框,任冬天的寒风吹拂她的苍苍头发。
  
   孩子们走后,郑婆婆那满面岁月沟壑里的笑容再也看不到了。
   她的精神状态几乎回复到了刚来时的样子。
   她开始是不断地叹气,不断地扳指头。
   后来不叹气了。也不扳指头了。
   唐叔夫妇不断地来安慰她。
   老四的叔母再忙也要挤点时间和她闲聊。
   老四的唐叔每天早中晚都有三次问安。
   郑婆婆连院子门也不出了。她一看到老四叔母的身影,就向她走去。
   老四的叔母一不在跟前就用呆呆的目光到处找。
   老四的唐叔夫妇看到郑婆婆这个在变化的样子,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她们认为郑婆婆虽然儿女多,但也可怜。
   可怜的是不能和儿女在一起。
   这是有儿女的孤独。
   原来有儿女的也有孤独的。
   唐叔夫妇在反复思考这些问题。
   可怜之心使她们对郑婆婆更加关心。但此时的郑婆婆,好像对这些关心习惯了,亦或是说,已经麻木了、无所谓了。
   她不扳指头,不叹息后,话也就越来越少,只注意把目光放在老四的叔母身上。
   而且她的记忆力也越来越差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是腊月。
   老四的房子已经装修好了。老四约好老五,来接老娘。
   车子停到了唐叔的院子里。

共 11489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遗忘背后》作者娓娓道来的是“湘西北地区,出县城30公里的金木山区,一场丧礼正在隆重进行中。”人终归都是要老的,人们常说养儿防老“怎么会让一个远亲来赡养、安葬呢?这算什么孝道?”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本文中的“郑婆婆今年86岁了,儿孙满堂,老伴去得早,两儿三女,五个孙儿(包括外孙)。”通常看来是何等的其乐融融啊?而“郑婆婆”确是远亲来赡养、安葬。郑婆婆的大儿子,今年62岁了他也到了需要子女们来赡养的年岁了。在实现了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有政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相对来说,将来就是一对夫妇要照顾四位老人。像本文的情况是要值得社会来关注,如今如何赡养老人是一个重大问题。深情的笔触,充满正能量。欢迎赐稿梧桐,推荐阅读。【编辑:彩石桥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617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彩石桥畔        2014-06-17 14:20:53
  欣赏精彩美文,欢迎赐稿梧桐,远握!
回复1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17 14:54:28
  谢谢鼓励。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有太多的无奈。
2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17 14:54:10
  谢谢惠赐雅赏。编辑辛苦了。琴心遥握问好,祝编安!
醉剑琴心
3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17 15:06:16
  小说是一种写实。现实提供的是一个可以多角度理解的现象。经济社会里的人是不是注意了老人的物质赡养而忽视了精神赡养?老人的孤独与遗忘的责任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的?社会如何救救人们的心灵?包括唐叔还有老人的孩子在内的人是不是也正面临着老人的遭遇?大家可以多多指点。作者先谢了!
醉剑琴心
4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6-17 19:47:21
  祝贺醉剑琴心老师喜摘精品,恭喜、恭喜。问好,祝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17 21:02:27
  谢谢江山文学,谢谢梧桐社团社长、编辑和文友,你们的惠赐雅赏是对我的鼓励。琴心遥握问好!祝晚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