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润心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音】活着与死亡(散文)

精品 【心音】活着与死亡(散文)


作者:冰梅 举人,5397.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100发表时间:2014-06-19 12:16:06

【心音】活着与死亡(散文)
   ……
  
   台阶上的老人又在徘徊走路了。过来过去,过去过来……行尸走肉!啊! 忽然——行尸走肉四个字跳入我的脑海,无限放大。刹那间我对这个词语有了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对于那个老太太不能说活着,只能说是存在 。
   梧桐树旁边过来一个推自行车的老人,一看就是拾破烂的,邋里邋遢脏兮兮的,手里拿着尼龙袋子,一边朝外我们这边走,一边茫然地看着台阶上的老太太。 隔壁发廊的老板娘和我呶呶嘴说,瞧,这位就是老太太的小儿子,才刚刚50来岁。
   哦,我又一次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这位拾破烂的我见过,他经常过来,我们报社的破烂货也是都卖给他的。
   为了照顾他,我们这一带的破烂货都是卖给他的。老板娘和我说。再看这位老母亲连看也不看眼前的儿子一眼。依然麻木地过来过去,过去过来……
   看眼前这位男子最少有60多岁,络腮胡子大概好久没有刮了,头发乱糟糟的一脸的疲惫,沧桑,哪里能找到当年踌躇满志的企业经理的一星半点儿风采,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成了一个拾破烂的,是时代的悲哀,还是……他的母亲如果神志清醒,知道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因为自己的拖累成了这般德行,没有了家庭,没有了事业,该是何等的痛苦,何等的悲怆!还有,如果知道自己的孩子们都一个个先她而去,或死或病 ,该是怎样一种捶胸顿足痛断肝肠的悲戚场面。想必是天下活着最痛苦的母亲了 。至此,我对母亲的猝然离世多多少少有些释然。
   今年清明节,我去给母亲上坟,碰到了我的堂姐,也从很远的城里赶回来给她父亲母亲上坟。她的父亲和我们是一个姓,一个大家庭。按排行辈份我应该叫堂姐的父母二伯二婶。两家关系一直不错,经常走动。二婶二伯活着的时候,堂姐姊妹经常回来看望父母。要说堂姐姐弟四个可比我们兄妹四人有出息的多。四个孩子都是高学历高薪水,不是企业主管,就是大学教授。一个个穿金戴银,风光体面。等过年一回家,吃的用的,大包小包,成箱成捆往回拿。小轿车一停一大溜,乡里乡亲们哪个不羡慕,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奖,瞧瞧人家,祖上有德,坟上有水。有水就是指那个后辈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风水……二伯二婶自然高兴地合不拢嘴。走在街上,就像脸上贴了一块金子,喜气洋洋。
   前两年,二伯得疾病一下子走了,剩下了孤零零的二婶。儿女们三番五次动员才好不容易把母亲接到城里。村里人都知道,二婶是被孩子们接到城里享福去了。可是不曾想二婶去了城里还不到半年,就传来了二婶跳楼自杀的噩耗……
   啊!村民们震怒了,一定是孩子们不孝虐待了,我不信,堂姐他们怎么会虐待二婶?
   阵阵山风带着残冬的寒意,裹卷着细细的雨丝抽打在过往行人的脸上,让人觉得心里阴冷阴冷的。
   堂姐和我对坐,忧忧地看我一眼,眼里就有泪水划过。
   我们本以为把母亲接到城里是让她享福了,母亲住到城里,远离家乡,故乡会在母亲的脑细胞里慢慢淡出。没想到,母亲就像一本故乡的活字典。今天说地里的玉米该抽穗了;明天讲,菜地里的西红该成熟了;每一块土坷垃,每一株玉米都刻在她记忆的硬盘里。既不能删除也不能覆盖。
   看到外面下雨了,就念叨个没完,隔壁陈大爷的房子是不是又漏水了;地里的庄稼有这场雨,可要长个喜人啊……今年三月,不知道东平家媳妇生了个啥,要是生个小子就好了,已经有个丫头了;还有,村南头那颗老杏树不知道今年挂果了吗,去年就不多,唉,可能和我一样老了,就没用了……一天就这么陈芝麻烂谷子,十年的谷子八年的槺没完没了念叨,以前,大家还和她附和几句,后来加上工作忙,那个也没有兴趣了,就随她自己念叨去。后来,就三天两头吵着要回家。谁家办喜事她没忘,唠叨着要回去补人情,说你们姐弟结婚的时候,人家都送礼花钱了,不去不合适。
   稍有空隙,她就一个人遛下楼去。
   一天,她说太郁闷了,要下楼看看去。我当时正在忙事情,就答应了。谁知道后来竟然走失了,找不到了。我们姐弟几个动员亲戚朋友都分头去找,还报告了派出所。找了一天一夜才在一个很远的大山里找到。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再加上劳累,人都有气无力了。
   娘,你为什么跑到这里?我们姐弟质问。
   我想回家!
   老人家为什么来这么远地方?警察问。
   我想回家!
   家里已经没人了,你回家谁照顾你啊。大家说。
   我想回家!不要你们照顾,我自己会做饭。
   这件事过后,我们对母亲看得更紧了。
   多少次哀求,我们都贴着心肠,没有把她送回老家。完全忽略了她对故乡的依恋,和割不断的亲情大网。每个经每个纬都链接母亲的血肉细胞,根深蒂固,不可代替。母亲对我们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豪华城市竟然毫无好感。或者说,极不习惯。经常说,对门住着都不说话,隔壁都不认识,这算什么左邻右舍,母亲说她是坐了禁闭。今天想起村东头的王大娘,明天又想起村西头的张大伯,说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常常在一起唠嗑,哪个熨帖哪个惬意舒心,没法说。我们觉得和母亲之间有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她需要的不是吃好喝好,还需要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文化人城里人寻觅精神领域,没有文化的农村人也有,只是寻觅的精神境界有所不同,这一点不可否认。母亲没有多少文化,头脑简单,什么核危机,钓鱼岛、啥不懂,三亩半地一头牛,早起晚睡忙不停……
   后来,看他一直对那个老房子的家念念不忘,我们索性就都诓骗她说,老房子那里要修公路,已经拆了,怕她不相信还说村子里给邮来了拆房款,让她彻底断了回家的念想。
   这么说,我没有家了,连个放拐杖的地方也没有了?母亲把拐杖砸的地叮当响。说完,一下子坐在那里不动了。目光呆滞,一种难言的绝望让我们无以面对。
   娘,我们的家都是你的家啊,你想在谁家就在谁家……想吃什么我们去做,想穿什么赶紧去买。不曾想任凭我们说破嘴皮都无济于事,母亲一句话不说。
   母亲从此不再闹着回家了,可仅仅隔了一个月,母亲就……
   远处,似有如诉如泣的笛子声,又好像是悲悲戚戚的哀恸声,绵长凄婉,深深浅浅低回在我们姐妹俩的心头。
   堂姐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抓住我的手泣不成声。我也潸然泪下,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忽然,一阵山风刮来,还挂在树枝上的残枝败叶转着圈像在和人间做最后一次道别一样,恋恋不舍地缓缓下落…… 一片片旋转着落到了树根底下。
   我们以为是在尽孝心,却不知道,我们就像无情的砖和水泥把母亲的心性和意志严严实实地砌死了。回到老家,我们把院子里母亲喜欢的蔷薇花倒栽在母亲的坟头上。
   蔷薇花年年在蔓延,我们的心也在蔓延。从阵阵心酸到慢慢理解。理解人生,理解人生生死,理解母亲根本。母亲自杀时,可能是痛苦的,但是,母亲肯定认为无所能力地活着比死亡更痛苦。
   我们对母亲的自尊意识和独立心性根本没有考虑,让儿女接走,让儿女限制,她就感到自己活着没有意义了,就羞耻,就绝望……
   每当看到台阶上的耄耄老人在徘徊的时候,我就一次次想起堂姐哽咽的话语。
   我忽然想起看过的佛学知识和世道轮回,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灭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历史规律,不可逆转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风风雨雨一载载,花落花开一年年。缘来缘去,最好不过。我母亲走得急促,当时,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说,那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一点没有受罪。本人好,儿女们好。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早早地离去。每个人都会有死亡,就像秋天的树叶都要离开树一样,应该自然安详。是啊,母亲卸下一肩的繁琐与俗尘,该歇歇了。
   流星划过天际,也许并不是对生命的礼赞,而是对苦难命运的最后挣扎和无言诉说的解脱。
   死亡的存在告诉我们,世上大千事物都也终息。虽然人是最尊贵的,可也是逃不出死亡的厄运。人自然来自然走,回归净土,入土为安。最好。
   就说我们民间常说的的红白喜事,娶媳妇是喜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好不热闹,可为什么办丧事也要吹吹打打,也说成是喜事?就是说,生和死一样,都是喜事。有生必有死,生和死都由不得自己选择。活着对别人是负担是伤害,甚至是罪恶,那么这种活着,也就毫无意义了。
   中国当代著名残疾人作家、思想家 史铁生得了脑溢血,明智的妻子陈希米选择了放弃开颅。不能不说是对史铁生人生最好的交代。
  
   入秋以来,接连几天阴雨连绵,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过后,天气骤然变得清冷起来。树叶也在一夜之间变得驳斑一片。
   好几天没有看到老太太了,大概是怕天冷了吧,我想。
   你不知道吧,那个老太太又住院了。网吧老板和我说。
   啊!是吗?
   就是啊,你没看到老太太儿子这几天没有来收破烂了。
   唉,隔壁酒店经理唉声叹气地说。
   哦,我茫然地看看树上的落叶纷纷下落,不知道该说什么,感喟良久……
  
  

共 8607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活着与死亡,从大了说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人生课题;从小了说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宿命。冰梅社长的这篇散文《活着与死亡》,以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亲身经历的一系列真实事件为主体、为基础、为背景,仿佛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甚或令人吃惊。令人不得不深思这样一类问题:人活着的意义、活着的价值到底何在?人死亡的归途、死亡的原因到底何在?人情感的依托、精神的依托到底何在?人活着与死亡的本质差异到底何在?诸如此类,等等等等。先看看这位脊背弯弯,白发苍苍,身体臃肿,目光呆滞,90多岁的耄耄老人吧!论年龄可谓是高寿,论眼前的形象感觉可怜。不明真相的人一定会认为她的子孙不孝。然而,真实的情况则是,为了她的活着,老伴、大儿子、二女儿等付出死亡的代价,而一直照顾她的“大女儿后来也得病了,是脑溢血瘫痪了”。如此的活着,难免令人震惊,难免令人想到“行尸走肉”的词汇。但是,如果反过来想,老人活着难道有错吗?似乎没有!这些亲人的死亡难道真是老人活着的错吗?似乎也不是!面对如此活着与死亡的情感纠结,我们真的会对人生、对人性充满迷茫。甚至会对“百善孝为先”产生质疑。虽然这是一个特殊的个案,但极有普遍性。活着与死亡,还是有普世的价值理念和生活大众的本源期待的,恰如冰梅女士对母亲的深深情感,也如作者对古往今来的孝心与亲情的研判。其实,无论怎样说,怎样看,活着与死亡都是文学应当关注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绕过,必须要面对的生活体验。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更有者“人生自古谁无死?”因此,面对活着与死亡,我们都可能良久喟叹。古希腊的伊壁鸠鲁说过:“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这或许就是活着与死亡的辩证。感谢冰梅女士的精彩散文,更感谢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的人生思考及人性的思考。精品推荐文友赏析。【编辑:溪水竹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62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采耘        2014-09-22 13:43:28
  拜读佳作,心情沉重,老太太活得太不易了,按迷信的说法她克死了自己的几个儿女,自己活着就是行尸走肉,给儿女带来麻烦。我一千次一万次的说过,我如果有一天得了不能移转的病,我不想连累儿女,告诫儿女不要叫我活着受罪,叫我有尊严的死去。
12 楼        文友:酸梅        2015-05-15 20:12:41
  欣赏!问候冰梅。
13 楼        文友:修文        2018-07-18 18:14:32
  拜读佳作,文章让人深思,感慨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