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梧桐小说】李家大院的春天

精品 【梧桐小说】李家大院的春天


作者:江南铁鹰 探花,1342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68发表时间:2014-06-26 10:36:10


   秦达远的这些活跃言行,同时引起了国共双方的关注。共产党方面虽然也在那个时期,派人与秦达远有过一些秘密接触,但是,一来因为秦达远当时的思想倾向;二也是因为两位兄长的直接影响,还是国民党捷足先登,军统局沈阳站吸收他进了“无线电培训班”。
   七七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面攻击。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全面抗战就此展开。就是在这个时候,已经从无线电培训班毕业的秦达远,被派往东北地区担任对日的无线电情报工作。当时的军衔是中校,职务为军统沈阳站电台组组长。
   秦达远虽然被军统招募进了无线电培训班,共产党方面却一直没有放弃对他的关注。这是因为他有两个亲哥哥都在国民党的军队里,而且都是高级将领,争取秦达远有很重要的军事价值。就在秦达远还在这个培训班里的时候,董必武同志通过自己的一位同学,秦达远大学时期的老师,认识了秦达远。自从秦达远认识了董必武之后,他的人生观开始发现了巨大的改变,他终于认识到只有共产主义,才是自己应该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1936年底,秦达远由董必武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董必武同志引荐秦达远认识了周恩来。
   从此以后,秦达远便一直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指挥下从事我党的军事情报工作。为了确保秦达远的安全,关于他的身份,即便在我党内部也是很高级别的机密。一直到全国解放以后,相关部门才搞清了秦达远的实际身份。
   秦达远多年以来始终由周恩来通过董必武,采取单线联系的方式,为我党我军收集军事情报。在秦达远与董必武之间,只有一位叫王雨山的老交通员保持联系。
   在全国解放前,知道秦达远真实身份的就只有周恩来、董必武、王雨山三人。王雨山同志在秦达远冤案的申诉过程中,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原始证据。秦达远案最终的平反,王雨山同志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1938年,秦达远在得到周恩来同志指示后,接受了国民党军统局的任命,前往沈阳出任军统局沈阳站电台组长。在八年抗战期间,秦达远充分的利用了在这个非常特殊的身份,将收集到了关于日军在东北地区的主要情报,在上报军统局的同时,也秘密的传递给了我党的敌情部。当时,是国共两党联合抗战时期。东北地区是沦陷区,而且是最早沦陷的地区,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东北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支撑战争的大后方。把握东北地区的军事动态,摧毁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建立的各种后方基地,成为国共两党情报部门的共识,同时也成为两党情报合作的契机。秦达远恰恰被沈阳站指定与中共方面联系和接洽,这就给秦达远同时向我党输送情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秦达远掌握的电台组,通过无线电监听手段,收集到大量非常有价值的日军情报,受到国民党方面高度重视和奖励,也非常得到军统方面的信任,很快就晋升为上校军衔,任沈阳站副站长。这些情报有同时被秦达远通过王雨山送到了我党在沈阳的交通站。这些情报对我党开展东北地区的抗战,以及以后在东北地区的反攻,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战略作用。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在东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东北是抗战结束以后,最先重新燃起战火,爆发内战的地区。国共双方纷纷通过不同运输方式,源源不断的将大批的军队送往东北。在内战爆发之前和整个的战争过程中,军事情报显得尤为重要。秦达远为我党我军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情报。在这个时期,他也不再是“双面间谍”,而是我党我军非常重要的谍报员。
   掌握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军事部署,掌握重要战略城市的防御情况,是我军取得战役顺利展开的前提和保证。秦达远获取的重要情报,对整个东北战场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其中最宝贵的一次,是关于“四平战役”的情报。
   秦达远在整个“四平战役”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公开身份,为我党我军取得了大量十分重要的军事情报。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军准备打四平之前,秦达远送出了一份四平城防图。以后又几次将国民党对四平采取的军事部署情报非常及时的送出。秦达远的这些重要情报,在“四平战役”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辽沈战役进行的尾声,军委敌工部国家战局形势发展的需要,要求秦达远利用其兄长的地位和影响,尽快进入平津两地开展工作,为未来战局在华北开展打下基础。秦达远很快就依靠长兄的关系调到了北平。
   这个时候的秦达远表面上已经脱离了军队系统,只是以一个青年学者的身份在“北大”兼职教书。在此期间,他了解到了傅作仪将军的女儿也在“北大”读书。通过我党的地下组织,还了解到,这个国民党将军的千金小姐,不仅思想活跃,而且对当局有很强烈的不满,尤其对蒋介石的发动内战,并在这样的战争中,不断的利用与共产党的开战中乘机排除异己,更加的深恶痛绝。可以算得上一个很典型的进步青年。于是秦达远建议地下党加强对她的教育和引导,在时机成熟以后,自己将直接与其联系。这样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通过她来影响她的父亲北平司令长官傅作仪将军。
   当时,我党中央的意图是很明确的,就是希望在辽沈战役以后,准备在华北地区展开一个以夺取平津两大中心城市,并全歼华北守敌为战略目的的新战役。党中央当时关于这些解放战争的战略意图,在毛泽东主席的著作中有非常详尽的部署。
  
   秦达远的提议受到我党中央和军委的高度重视,董必武同志专程冒险潜入北平,与地下党北平的组织做了周密的部署,在通过“北大”的地下党组织的工作。使秦达远成为傅作仪女儿的指导老师。同时又另外派人对她进行培养教育。
   她在党组织的不断教育下,思想更加的激进和靠近了我党。秦达远也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了她很大的影响。
   于是她开始用自己的这些思想去影响傅作仪将军。本身具有“左倾”思想的傅作仪将军,一向为人正直,对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为也十分赞赏。尤其反感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又再次挑起内战。对国民党内部的倾轧更是深恶痛绝。听女儿介绍了自己导师的情况,很感兴趣,表示愿意与秦达远交往。
  
   从此秦达远开始以辅导傅作仪将军女儿的身份出入傅府,成为傅家的座上宾。他利用这个很特殊的关系,经常与将军探讨许多深远的问题,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出路,都是他们很重要的交谈内容。
   为了慎重,同时也是地下工作的纪律需要,秦达远并没有亮出过自己的身份。他只是以一个进步学者的面貌,做一些外围的思想工作。同时却不断通过秘密渠道将将军的动向通报给我党军委。
  
   随着战局的变化,将军的心事也越来越沉重起来。在一次将军在家中宴请秦达远。
   饭后,将军像往日一样邀请秦达远进了自己的书房。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将军把女儿拦在了门外。秦达远在走进书房的时候,回过头与自己的学生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将军在身后关上了房门。
   将军落座以后开门见山的说:“秦老弟,你可以告诉我,你与那边有什么联系吗?”
   秦达远直视着将军炯炯的目光,坦诚的点点头,回答:“如果将军需要一定会有!”
   将军突然换了话题。
   “老弟对目前战局怎么看?”
   秦达远微微一笑,反问:“小弟是书生,将军是军人。谈学问,弟当解将军之疑难。谈战争,应该是将军小弟解困才对。怎么会反来问小弟这个问题?”
   将军起身走到秦达远身边,直截了当的说出一番惊人的话语,傅作仪将军开门见山一语中的。
   “因为你本来也是个军人,必然对目前的战局洞若观火。”
   秦达远面对将军的咄咄逼人,朗声大笑起来。
   “将军果然是洞若观火啊,对达远的来龙去脉已经摸的一清二楚了。达远感谢将军的真诚与直率。”
   “既然如此,请明言指教。”
   “弃暗投明!”
   傅作仪将军听了此言,一步上前握住秦达远的手。说:“正有此意!只是苦于无人引荐。想必老弟可以帮此大忙。”
   秦达远微微一笑,又点点头,树起食指封在嘴唇前。
   “法不传六耳!请将军谨慎静候佳音。”
  
   秦达远回去立刻通过地下党将这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出去。我党中央接到信息后,做了周密的研究和部署,并派出专门的代表与傅作仪将军正式会谈。在多次认真会商后,将军接受了我党代表的条件,决定为了避免内战伤亡,特别是为了保护古都文化遗址不受炮火毁灭,将在战场和平起义!
   正当平津战役开展的如火如荼,天津已经被我人民解放军的炮火摧毁了城防工事打进市区,战斗已经发展到纵深清理海河两岸残敌的时候,傅作仪将军宣布和平起义。北平古都四门大开,人民解放军以八路纵队,从正阳门开进北平。
   北平的和平解放沉重打击了天津守敌的士气,多数敌人弃械投降。平津战役顺利结束。
   为此,全国解放后,中央军委曾经为秦达远颁发过一份奖状和一枚勋章。由军委为非解放军指战员颁发奖状和勋章是一个特例,而秦达远却有过两次这样的殊荣
  
   又是一年春节,还是老李家大院。
   只是院子里不再是一溜三间的土窑洞,而是一排溜五间青砖大瓦房,同样的青砖南墙上开了一扇双开大院门,院门东边一间青砖大厨房。院子里青砖铺地,打扫得一尘不染。院子正中间搭着一个葡萄架,架子下面放着一张石桌,四个石凳子。
   一院子的人都在忙乎,都在乐呵。不仅有带着小女儿回来的肖鹏和李莹,还有已经嫁人也添了闺女的二闺女敏,一家三口,连留在平吉堡的刘健,也专门赶来老李家过年了。
   李老太太站在屋门口,看着院子里十来个孩子,心里乐得一直合不拢嘴。
   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咚咚咚”。
   李老太太笑着喊了一声:“有客人来了,去个人开门。”
   肖鹏正好离着院门最近,便走过去打开了院门。看见院门外站着个人,中年模样有点面熟,便仔细端详了两眼,突然想起来了,忍不住哈哈大笑,人朝旁边一闪,让那中年人亮在了院门口,然后朝里面喊了一声,说:“各位看看,这是哪位贵客上门了?”
   一院子人的目光都朝着院门方向射过来。
   “张荣海!”
   院门外站着的张荣海,有点尴尬地站在那里,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
   肖鹏上去一把拉住他手,笑着说:“怎么啦?不认识我,还是不认识这老李家其他人?来了就进来吧。”
   张荣海吞吞吐吐,说:“小肖,我……我……当年……”
   肖鹏大笑着,推着张荣海朝院子里走。
   “什么当年啊?当年?哪一年?今年说今年的事儿吧,当年的事儿我早忘了。”
   “不是,我……”
   他们已经走到了院子里,肖鹏很诚意地拉住张荣海的手,说:“大叔,大家乡里乡亲几十年了。过去那些事儿,您问问大家,谁还记得?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就烂在肚子了得了。”
   张荣海尴尬地摸着自己已经有点秃顶的头,说:“你这张嘴,比当年还厉害。”
   刘健分开人群走上前去,笑着说:“他现在是文科大学毕业生,你说这嘴能不厉害吗?”
   张荣海看着刘健,也笑着说:“你也来了?其实,我就是想趁着过年,上李家拜个年,说一声‘对不起’。十年了,这事压在心里也难受。”
   肖鹏连忙说:“大叔,您就放下吧。来咱们进屋去说,待会儿就在家吃饭。我和刘健陪您喝一口,喝个一醉方休,所有的往事也就随着酒劲一风吹啦!”
   “哈哈哈哈哈”
   老李家大院传出一阵阵响亮的笑声,传播着满院春色。

共 9617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取材发生在十年浩劫的一个春节,和浩劫过后的一个春节,用生动的笔墨描写了在那个人性泯灭的岁月里,扭曲的人格的表现。同时也刻画了一种邪不压正的品格。主人公在高压下不畏强权,却又在十年后宽容大度,充分体现出他的一身正气。作品不仅取材真实,而且极为注重在人物刻画上下功夫,使得几个主要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作品用两次春节为主要场景,中间穿插关于秦达远的历史记述。秦达远问题是老李家症结所在,故而秦达远问题的彻底解决,才是老李家真正的春天到来的表现。谢谢一直在支持梧桐文苑。【编辑:春花格格】【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626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花格格        2014-06-26 10:42:28
  又是一篇很不错的作品
喜欢文字的女孩
2 楼        文友:诗词        2014-06-26 13:51:11
  红日映湖平,风扶嫩柳青。江山如锦绣,发展待群英。师父的精品又呈现了,像师父学习。师父真棒。
3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6-26 18:54:00
  祝贺江南老师喜摘精品,恭喜、恭喜。问好,祝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