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评论】试论《遗忘》的艺术张力

绝品 【江山评论】试论《遗忘》的艺术张力


作者:晚霞晓文 进士,659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985发表时间:2014-06-26 22:07:36
摘要:《遗忘》是证明山地先生在思想和艺术价值上超越同题作品的一部力作而被评为绝品,同时《遗忘》作为一部成功的艺术性文本,使山地先生艺术的天赋展示无遗;使作者作为有思想、有个性的作家的优势尽显风采。作品艺术上的独具匠心,思想上的冷峻深邃、过人的感悟和从容理性使作品独领风骚,力透纸背。山地先生还是一位善于体验、善于博览众长、又善于表达自我的作者,并且他的表达是独特的不可重复、无法模仿的,这是因为他找到了既属于他自己,又属于全江山的如“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冬末的萌芽”般的文学载体和表达方式。

【江山评论】试论《遗忘》的艺术张力
  
   1.小说的环境张力。我们可以看到,当黄云山当长工时,他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地主家庭。他作为一个真实的“这个”,他只有劳动的权利。他有爱,但没有爱的权利。但作为具有七情六欲的男人,人的本能使他抵御不住爱的诱惑,他不顾世俗和封建礼教,以及逆境的羁绊。他与徐米钏勇敢相爱了,甚至爱得忘乎所以,最终超越雷池,突破极限,使所爱的人怀孕,精神和肉体受到双重的伤害。这是他性格的使然。当环境和理想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他屈服了。当爱情和生死产生尖锐对立,不可调和的时候,他选择了“离开黑田镇,永远不回来。同时,永远忘记我,特别是我怀孕的事。”他的选择,是环境所迫。他性格的形成,是环境的产物。所以,封建专制的典型环境扼杀人的天性,让人窒息,使人诅咒,它传递给人们的是感情上的憎恶和审美时的共鸣,在带给读者独特的环境审美的同时,也换起了善良的人们对作品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关注。
  
   2.小说的形象张力。黑格尔在《美学》里,把理想性格和理想环境的统一,看作是艺术的一个普遍原则。这个原则是对立统一的,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失去矛盾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了。同时,人对他所处的环境又具有某种能动的反作用。这就是典型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不和谐”现象。
  
   黄云山为环境所不容,被迫离开了黑田镇。悲痛地离开了他最爱的人。他将走向何方?作者让他从军。这也许是黄云山最好的选择。参军从戎,环境改变了,人物性格也随之在变。从军意味着报效国家,这是一个由只知“人爱”的小爱的黄云山,由爱人向爱国的大爱转变的开始。到全国解放时,黄云山成了战斗英雄,其爱有了质的飞跃。随后,当侵略者把战火烧到鸭绿江畔的时候,他毅然随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走出国门去保家卫国,这是爱的升华。在朝鲜战场,当小战士“喜秋”用生命捍卫了自己性命的时候,黄云山的内心受到和很大震撼。于是,他的境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的爱也因此超越了人性的爱。所以,回国以后,他的性格也有了根本的转变,他懂得了为他人着想,懂得替情敌张善财,替儿子张永红以外的他人着想。所以,一直到救孙子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这都是作者在为黄云山的独善其身,为他爱的超脱从源头寻求思想上的支撑,从灵魂深处寻求合理的诠释,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敢于担当的男人!”的典型形象盖棺定论。
  
   俗话说,水不平则流,人不平则鸣,世道不平则起来行动。黄云山与环境格格不入,《遗忘》才有“戏”可演。黄云山与徐米钏至死靡它的爱情,到头了始终没有走到一起。虽然黄、徐是以悲剧性的结局留给读者一个大大的遗憾,但人物性格却在矛盾冲突中得到了充分展示,碰撞出耀眼的光芒,其形象才激发出了读者的强烈的审美感受,才彰显出作品巨大的艺术张力。
  
   从以上对《遗忘》的环境与形象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典型环境是文学作品中人物所生活的、能够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本质的特定背景,它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典型人物是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是艺术上最完美、最成功的艺术形象。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有关文学创作的典型化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学作品中形象塑造的基本观点,实质上是一个文学艺术深入生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概括生活、表现生活的理论问题。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典型问题的论述,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和客观地评价文学现象,地开展文艺批评,有着现实的理论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说黄云山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一个独特的“这个。”
  
   “这个”典型人物是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是艺术上最完美、最成功的艺术形象。《遗忘》在典型人物黄云山身上体现了既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了那个历史条件下的阶级、阶层或某些社会关系的本质。因此说,在黄云山身上,体现的是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个典型性格,在揭示社会某些本质的同时,彰显的却是充满张力的典型环境。
  
   三、充满张力的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叙述乌蒙山脚下的黑田镇的药材商贩家中一对被雇佣的青年男女,两情相悦,真心相爱,私定终身,偷食禁果。在封建的礼教和世俗的双重束缚之下,被迫屈服少东家,这对恋人最终被强行拆散,劳燕分飞。男人无奈,忍痛远走他乡;女人无奈,违心嫁与少东家,并为少东家生下遗腹子。以后一直对外瞒天过海,守口如瓶。尽管他们真心相爱,最终没能相守。然而人性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情感的羁绊是难以割舍的,男人对爱是不能遗忘的,尤其是对恋人的至爱,对孩子的父爱,这是一股强大的推力,驱使他千方百计地暗中竭力相助,即使在身陷囹圄之中,也未中断,直至最后,并为救孙子冒险跳入水塘,冒死救起了孙子。以付出生命的代价体现对爱的忠贞,表现了主人公对爱人的极端负责,用终结自己一生的悲壮来履行男人的道义与责任。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作品中所描写的那个时代的沧桑与典型形象的厚重。完成了“顶天立地的男人,敢于担当的男人。”的形象塑造。
  
   读山地先生的《遗忘》,让人感觉在立意和思想倾向方面,似乎明显地有张洁《爱,是不能遗忘的》的特点。作品中男女主人公所追求的爱情,不是那种动物本能的异性吸引,感官的刺激,精神的满足;也不是在物欲横流下的灯红酒绿;更不是以金钱为轴心的灵与肉的交换或买卖,而纯粹是超然于物外的另一层面,另一境界的道义、担当、信念与责任。人物的行动与作品的主题,与理想一致、性格融合,集中而强烈地体现着人类的最高道德准则。而山地先生向人们讴歌、为人们呼唤和要人们追求的正是这种“精神层面”的至爱。
  
   在作品结构方面,作者采用段段伏笔,层层照应,环环相扣,首尾一贯之法,片片剥笋,层层展开,将一段段尘封在岁月中的情感故事逐一再现。每一个不同特色的时代,都形成了特殊的、带有时代印迹的性格特征,每一种性格都有一个感人故事,每一个感人的故事都服务于一个主题。历史,是不能忘记的;血脉是不能割舍的;真相是要还原的。在真相大白于天下时,张永红在忏悔,在人性的回归之时,故事在悲情的祭奠之中结束。
  
   在探讨作品主题时,还应该提及的就是徐米钏提在坟前那个一大段象征性意蕴极其浓郁的总结式的议论。“你亲生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敢于担当的男人!他为了我,啥都愿意做。这几十年来,他一直暗中帮助我们,关照着你及你的孩子们。这次跳水救张波,一个老人毫不犹豫地跳下去,其实他不会游泳。他只有一个念头,他要救他亲亲的孙子,其他的他什么都没有考虑了。这么多年来,只是可怜了你的亲生父亲。”
  
   这些话,是徐米钏的内心独白,也是她几十年甘愿为黄云山默默守候的理由。读来让人感动。从艺术的高度来看,这段文字很有概括性,包容性,更具有一种艺术的张力。这样的抒写,避免了回答问题似的把复杂的情形简单化的倾向,同时从主题的深刻性,从艺术氛围隽永,具象、灵动等来看,都要求小说《遗忘》必须按照其艺术生存的方式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去布局情节,去凸显性格,打磨符合人物性格的语言。
  
   通读全文,很明显,小说中贯穿全篇的主旋律就是徐米钏在黄云山坟前的那段话:“你亲生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敢于担当的男人!”
  
   小说围绕这一主题,描写了主人公终身为了信守一句诺言,在失言与坚守中苦度,在遗忘与刻骨铭心中熬煎,在爱与忍耐中苦苦挣扎。然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理想和现实往往是相互冲突的。正因为如此,黄云山与徐米钏既追求理想的爱情,又不能脱离现实羁绊,到头来甚至不得不牺牲理想,屈从现实。然而,本质上的合理性毕竟是属于理想的,人类追求理想的精神,必将永远像烈火一样炽烈地燃烧。而当历史发展的规律有了实现理想的可能时,理想就成为引领人们行动的火炬。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不断前进,其根源,其动力,应该说正在于此。但由于爱的理想与客观现实往往有一段很大的距离,有时还会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所以,人类爱的结果往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相爱而终身不能相守的悲哀。
  
   《遗忘》的主题并不是“男人的承诺与担当”的注脚和的主题简单重复,更不是演讲的煽情,不必要简洁、扼要地回答所设计的主题。我以为山地先生是要把“黄、徐之恋”的爱情问题“理想化”,并希望用一种旷世的描写,尽可能达到一种超越人性的,极致无上的现实效果,同时又寄托着深邃的哲学反思,人文关怀以及社会解剖。
  
   现实中,人们还无法避免地存在着爱与分离的状况,很多情况下,尽管合乎情理,却不合乎人伦道德规范,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是不能接受的。因此,比如“黄、徐恋”,有爱不一定能相守,不相守并不意味着不爱。爱除了牵手,共枕同眠,相濡以沫意外,还有超越肉体与人伦的那种心灵的守望,精神的寄托,感情相通的那种精神层面的大爱,真爱、至爱。小说的这个主题思想无疑是对人间爱情所做的独到的诠释,无疑是严肃而深刻的。它所揭露的爱情与婚姻的矛盾,实质上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有人认为,写悲剧会给人精神上以压抑和悲哀,从而产生消极的社会影响。其实不然,就好的悲剧而言,情况恰恰相反。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们读《遗忘》时,当从黄、徐的悲剧中看到人生有价值的,即美好的东西被邪恶毁灭时,禁不住会感到惋惜,甚至会产生哀痛,但更重要的是,人们从悲剧中看到了被毁灭的东西的价值和美好,因而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怜香惜玉”的愿望:热爱、向往、追求和自为地想保护那有价值的、美的东西;憎恶、排斥、反对那毁灭美的邪恶势力。这就是文本的审美价值的张力所产生的客观效果。
  
   在这个意义上说,成功的悲剧非但不会给人以压抑感和幻灭感,反而可以引起人们对人伦、人性、人情的深入探讨和对生命的尊重,激起对个性、对爱情、对责任、对信念、对道义,对价值观等人生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进而产生积极巨大的社会效果,促进人们观念的转变,增强人们坚定生活的信念,激励人们热爱生活,珍惜今生,珍惜拥有,珍惜爱人,由衷地为生活而歌,为拥有美好生活而庆幸。这便是《遗忘》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之所在。
  
   当我们读完《遗忘》时,我想,我们从山地这场凄楚动人的悲剧中,也可以感悟出的行文主旨,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四、批判视角下的客观评价
   1. 客观评价
   《遗忘》是证明山地先生在思想性和艺术上超越同题作品的一部力作而被评为绝品。同时《遗忘》作为一篇较有艺术性的文本,使山地先生艺术的天赋展示无遗;先生作品创作上的独具匠心,作者思想上的冷峻深邃、过人的感悟和从容的理性,使作品独领风骚,力透纸背。山地先生是一位善于体验,善于博览众长,又善于表达自我的作者,并且他的表达是独特的,颇具个性的,是不能复制的。这是因为他找到了既属于自己,又属于江山文学的如“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冬末的萌芽”般的文学载体和表达方式的结果。
  
   2. 在《遗忘》中,黄云山与徐米钏的爱,其结局毕竟是凄惨的,他们怀着美好的理想,惨淡一生,最后倒在了现实的祭坛上,双双做了爱情的殉葬品,成了残酷现实的牺牲品。这是他们真正的悲剧!山地先生自始至终紧扣住这一点,浓墨重彩地表现这一点,尽管为自己增加了许多麻烦,而且招来了很多非议,却使《遗忘》的思想性和独具的艺术张力得到了更大层面上的认同!
  
   3. 美中不足
   1)作品由于过于注重表现的技巧,有顾此失彼的疏忽。如善用意料之外的手法,但意料之外必须又得满足情理之中的这个要求。但此文章有好几处值得商榷。比如首先给孙子起名的这个意外,就显得太“做”。这是可写而不一定可行的一个做法。人们不禁会问,在他祖祖辈辈的张氏家族里,真插进一只“黄氏”之足,结果如何?如若不信可以一试,看看在平时生活中会有多少尴尬与不便。因为这一做法有悖于中国人传统的伦理观念。有一个成语叫鹤立鸡群,想想看,在一大群鸡们里,真立一只鹤,结果又何如?是鸡难过还是鹤难立?这无须赘言。所以,这一做法,很明显是带有技术的倾向,而少于艺术的成分。
   2)还有黄云山这个形象的塑造,也稍感美中不足。在作者着意提升黄云山之爱的“至高无上”的境界时,多少有点概念化的感觉,基本上是按照作者理想化的模式塑造出来的。自从他成了“英雄”以后,就没“人性”了。在他对待徐米钏的态度上,很明显地就给人以“变性”之感。仅用一个“守信”来解读对徐米钏的爱,显得有点儿苍白乏力,叫人难以信服。
   3)还比如人物的语言设计,也有明显的技术趋向。黄云山说:“孩子还是你来斗我吧。”这话,读起来颇叫人费解。这种话听起来简直有点叫人不可思议。
   4)在写作上还有不够严谨之处。在写文革期间的题材时,如石霞山人老师所说的“黑五类”等,这明显是笔误。这类问题,只要在百度上一搜,马上就可以找到准确的说法。这些说明在行文中,治学的态度稍欠严谨。
  
   凡此种种,还可以例举一些,但总的说来,正如石霞山人老师所说“然瑕不掩瑜,内涵可圈可点,堪为绝品!”
  
  

共 10312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对绝品小说《遗忘》进行了透彻的点评,就是从作品的创作构思、特殊环境和人物的刻画、主题思想等方面,用细腻的笔墨、充分解读作品中极具张力的艺术性,展示了作品以典型的环境烘托人物,以人物的刻画推进故事,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这篇评论让我们从艺术的层面、审美的角度再一次欣赏原作的创作风采,感受原作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刻内涵。全文评论客观,角度新颖,精心打造,推荐阅读。【编辑:琴声悠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62701】【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41002第212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4-06-26 22:21:18
  从环境和人物的塑造、创作立意、主题思想等方面,揭示了小说的张力所在,让我们聆听了一堂精彩的关于艺术张力的课,用文学理论,剖析作品的张力。
  
   “原作极具艺术张力”。文章主题鲜明,点评侧重,理论性强,佳作!
   感谢支持征文!推荐大家阅读。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1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6-28 03:01:14
  感谢琴声悠扬老师的辛勤编辑与精彩美按!拙作的切入点以及立意是石霞山人老师的点化;文本的内容得益于山地老师的大作绝品的张力;写作的动力源于评论部的创意;拙作能与文友见面,或者得到友们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老师您的按语。值此,对以上各位老师和你的辛勤编辑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有关评论,我也是试着写的,涂鸦之作,还不知道是否符合评论部的要求,不妥之处还请予以批评。有关评论或者赏析,对此,我一向是比较慎重的。因为白纸黑字,留下了你的文字,你就要对你自己,对作者,对读者,对组织者负责。因此,我凡是写这类文章,不认真品读十遍以上我是不会轻易下笔的。至于山地先生的这篇绝品,因为争论较大,我尤为慎重,前前后后,反反复复地品读、琢磨、梳理、分析、比较的次数不下于20遍,超过我以往所写赏析文的任何一篇。还有,在写作过程中,我还三易其稿,针对此文,我写过三篇同类评论,这是第三篇。尽管如此,文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还希望你给予指出,谢谢!
回复1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6-28 03:01:25
  感谢琴声悠扬老师的辛勤编辑与精彩美按!拙作的切入点以及立意是石霞山人老师的点化;文本的内容得益于山地老师的大作绝品的张力;写作的动力源于评论部的创意;拙作能与文友见面,或者得到友们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老师您的按语。值此,对以上各位老师和你的辛勤编辑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有关评论,我也是试着写的,涂鸦之作,还不知道是否符合评论部的要求,不妥之处还请予以批评。有关评论或者赏析,对此,我一向是比较慎重的。因为白纸黑字,留下了你的文字,你就要对你自己,对作者,对读者,对组织者负责。因此,我凡是写这类文章,不认真品读十遍以上我是不会轻易下笔的。至于山地先生的这篇绝品,因为争论较大,我尤为慎重,前前后后,反反复复地品读、琢磨、梳理、分析、比较的次数不下于20遍,超过我以往所写赏析文的任何一篇。还有,在写作过程中,我还三易其稿,针对此文,我写过三篇同类评论,这是第三篇。尽管如此,文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还希望你给予指出,谢谢!
2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6-26 23:38:30
  这是晚霞一部评论文章,作者从艺术张力为切入点,全方位剖析了一部作品。行文细密结构严谨,是出色的文学评论。
回复2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6-28 03:06:45
  谢谢江南铁鹰老师的点评与鼓励!这篇评论我是试着写的,还请老师多批评呵!
回复2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6-28 04:28:58
  谢谢老师鼓励,涂鸦之作,只要不被江山人耻笑就OK啦!还请老师多多赐教啊!
3 楼        文友:亦男        2014-06-27 08:43:54
  晚霞老师,终于又见到你的大作了。先表示祝贺!仔细一读,发现这是一篇较有专业水准的文学评论,既不是读后感,也不是赏析。
   文学评论具有专业性,理论性的特征。说它具有专业性,是指它与一般的思想评论和读后感是有根本的不同。
   思想评论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和人们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论证,只要紧扣你所要阐明的观点就行。
   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读后感是以某篇文本为依托,文本只是一个触发点,目的在于谈作者因读文章而引发的感想,重点在感,在想,在引申自己的观点。在写作上,从内容,从篇幅,从则重点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
回复3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6-28 04:10:02
  谢谢美女亦男老师的精彩点评,更要谢你的大力支持!读你的点评,看到你对文学评论的理解,真让人眼前一亮:知道了什么是文学评论,什么是赏析,什么是思想评论,什么是读后感。这对品读,写作,欣赏都是大有裨益的。谢谢!
4 楼        文友:亦男        2014-06-27 08:58:51
  晚霞老师的评论客观,公允。鞭辟入里,善意,中肯。挖觉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也非常诚恳婉转地指出了不足。一篇文学评论只有正确地指出作品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观点客观公允地作出作评价,才称得上是一篇好的文学评论。正如威廉·W·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技能》一文中所说:“使文学作品获得写作价值的,除了带来愉快,扩大知识领域,提供新的见识,促进积极行动,促进对生活有更正确的态度等等以外,还有语言的描绘(通过色彩、形状、明暗、场景的描写),思想、结构或语言的宏伟,历史性(对于另一时间的描述),以及存在于许多散文和诗歌中的韵律。”
回复4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6-28 04:13:30
  谢谢亦男老师,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大力支持,精心点评,真让晚霞感动,值此,我只有再向你道一声,谢谢,辛苦啦!(^o^)
5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4-06-27 11:34:15
  昨晚,读完晚霞老师对我的拙文《遗忘》的文学评论,没有下笔跟帖。因为,当我看到晚霞老师说:“直到我读了近20遍之后……”,我真的被深深地震撼了!所以,我也不敢下笔回帖,今天,又上去读了两遍,才敢动笔写几句感受。
   晚霞老师细细咀嚼《遗忘》竟然达到20遍,并且数出文中意外设计情节25处之多,让我顿时眼睛里湿湿的!真是阅读的典范,细细思考,费尽思量,以艺术张力为切入点,写出这篇深刻的文字:人物的刻画、定性、创作构思、特殊环境、主题思想等方面主题剖析、以及明线暗线梳理清楚诠释到位,更重要的是晚霞老师把自己的分析进行理性的挖掘,深入的感悟,用凝练的文笔,娓娓道来。
   我发现晚霞老师的笔法总是那么巧妙,写法总共是那么水到渠成,引经据典,名家大师语言,旁征博引,不断彰显文章主题。这篇文学评论的笔法,堪称范文,是一种典型的、独特的夹叙夹议!晚霞老师文字条分缕析,处处精彩纷呈,通篇结构完整,中心思想深刻,也把晚霞老师赏析技艺之高超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通读晚霞老师文学评论三遍,老师并没有大段大段摘录,总是用自己的精彩语言:精、准、实 !
   晚霞老师不仅拿捏得透彻,理解得深,说出并上升了我所要表达的意义,晚霞老师的精彩赏析无疑给我的拙文润色了!
   晚霞老师,打一个比方吧,如果说我只不过是一个喜爱烹调的初级笨厨师,那么,晚霞老师就是绝妙的国家特级的高级美食品尝师!我更愿意把晚霞老师的文字看成对我的一种赏识、鼓励和鞭策,今后,要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写作。
   读文如读人,晚霞老师是一个有温度的作者、评论者。读完了你的文字,让我知道,什么叫文学评论!
   文里指出了我的不足,我一定虚心接受,让自己有进步的动力。
   最后,祝福晚霞社长、老师写作愉快!身体健康!
   我愿意与晚霞老师共勉,在江山一同走下去!
回复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6-28 10:16:21
  谢谢山地先生诚恳,真挚,友好,精辟的点评!
   山地先生,对评价性文字,我一向是比较慎重的。因为白纸黑字,留下了自己的文字,就要对自己,对作者,对读者,对组织者负责。因此,我凡是写这类文章,不认真品读十遍以上我是不会轻易下笔的。至于先生您的这篇绝品,因为争论较大,我尤为慎重,前前后后,反反复复地品读、琢磨、梳理、分析、比较的次数不下于20遍,超过我以往所写赏析文的任何一篇。还有,在写作过程中,我还三易其稿,针对您的《遗忘》,我写过三篇同类评论。一篇是《试论<遗忘>中的典型环境中与典型性格》,还有一篇是《浅说典型环境中的‘这一个’》,第三篇才是《试论<遗忘>的艺术张力》,这是第三篇。尽管如此,文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还希望您给予批评。
   至于写评论,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涂鸦之作,只要不被江山大家贻笑大方,我心已足矣。至于先生给拙作冠以的“范文”,还有关于“厨师”的那段比喻,实在是过誉之辞,令晚霞赧颜汗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在江山,晚霞只是一名刚启蒙的小学生,对先生,对江山,尤其是“流年”的大家们,晚霞晓文是学都学不过来呢,哪还敢戴那么高的桂冠?真是羞煞晚霞矣!
   我十分赞成“要学作文,先学做人”的说法。走进江山,晚霞只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学生,老老实实地拜师,踏踏实实地做事,光明磊落地做人,真真诚诚地待人,实实在在地作文。以诚待人,将心比心是我做人的本分。我可以无愧地说:无论在哪里,尤其是在江山,我没有做过任何有负良心,有负他人的事。只有他人负我,我绝无负人!
   所以,在拜读了您大作,看了您的回复之后,晚霞十分钦佩您的为人!您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豁达、谦逊的为人姿态;博大、宽广的超迈襟怀;博学、睿智,善于驾驭文学创作技巧等综合素养是晚霞今后行为的表率,晚霞愿虚心学习!
   最后,亦祝福山地先生写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
   我亦愿意与山地老师共勉,在江山一同走更远的路!
6 楼        文友:诗词        2014-06-27 16:39:17
  足令须眉亦汗颜,同盟会里半边天。走南闯北求真理,冲破樊篱为女权,学习作品。
回复6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6-28 11:42:03
  才华诗词数一流,转瞬美赋作几首。梧桐文苑有此友,精彩美文时时有。祝福诗词,精彩多多
7 楼        文友:灿若舒锦        2014-06-27 17:01:44
  看到一句话,“晚霞是一个有温度的作者”,特别认同。这篇评论高屋建瓴,对《遗忘》一文做了非常认真准确的评论。当然这样的一篇有深度的文章,得益于作者的治学严谨认真,读原文二十遍,又有几人能真正的做到呢?好文笔加上好态度,必然铸就好文章。1非常精彩的一篇评论,拜读学习。
回复7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6-28 11:51:51
  谢谢灿若舒锦!晚霞不敢说“晚霞是一个有温度的作者”,但敢于无愧地面对任何一个文友的眼睛,毫不闪烁地说:晚霞是最最真诚的!还是那句话:走进江山,晚霞只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学生,老老实实地拜师,踏踏实实地做事,光明磊落地做人,真真诚诚地待人,实实在在地作文。以诚待人,将心比心,用一颗赤诚的心去亲近江山泥土的每一寸泥土,用一双真诚的眼睛把每一位文友都望成亲人的模样!
8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4-06-27 17:32:19
  超越张力之外,品评顶峰之巅。
回复8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6-28 11:53:46
  谢谢老师夸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涂鸦之作,还请老师多赐教。
9 楼        文友:雪飞扬        2014-06-27 21:15:56
  看完不由深深为晚霞老师为文的严谨,精深的文学修养而折服呀!为了写这篇文学评论,您竟然读小说二十遍;由于您博览穷书,以至于对小说的每一个艺术特色,都能从名家经典上找到相应的理论依据。您这样的文学评论才是最具艺术性的文学评论,为您为文严谨的态度而感动!学习!
回复9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6-28 13:16:24
  谢谢雪飞扬老师的精彩点评与真诚鼓励。因为自己比较实在,加之个人的悟性又不太好,所以就总比别人慢几步,看文章也就多看了几篇。要说我试着说了点什么可以肯定的话,那首先要感谢“流年”推荐了这么好的作品,是山地老师精彩的作品,让我有话可说,这完全应该归功于山地老师的作品。我只是“拾人牙慧”似的完成了评论部布置的一份作业,交给“流年”的老师,交给作者山地先生,交给评论部的老师们,请予批改,只要及格,晚霞足矣!
10 楼        文友:风雨飘飘        2014-06-27 23:34:59
  欣赏精彩的有关艺术张力的评论佳作!
喜爱诗歌,古韵诗词,
回复10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6-28 13:18:16
  谢谢风雨飘飘老师到访,谢谢你的点评,谢谢你的支撑!
共 35 条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分享按钮